首页 > 品牌亮点 > 芭莎男士

人物 | 田甜:看见燃烧的力量

2025-04-27 来源:芭莎男士
初春的北京,阳光很温暖。田甜穿着大廓形的长风衣,在片场走来走去。她的步履轻盈而有力,节奏很快,看到摄影师突然坐到地上抓拍她,忍不住爽朗的大笑起来。眼前这个娇小匀称,神情轻松愉悦犹如少女的人,也是目前影视圈最炙手可热的制片人,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联席CEO田甜。

18

田甜

她总能被日常的小确幸所打动,借自己的眼睛,看到平凡世界美好的那一面——在她的日常记录里,可以看到像机器人一样的下水井口、摩托车后视镜里的美妙树影、菜市场里生机勃勃色彩鲜活的各类蔬菜……这份独特的“看见”,成为她身上独有的力量。

田甜说:“我很擅长发现一个人的闪光点,哪怕只有一丝光芒,我也会想着怎么把它放大,去照耀全世界。”

不依附标准,不做限制,承认自己的不足,接纳自己、放下期待……这份对自己的真实“看见”,成就了她光芒照人的样子。

19

田甜

见众生,和对的人一起成事

“把自己活成一束光,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光走出了黑暗;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泰戈尔

采访之初,她招呼大家先坐下喝茶,泡的是朋友送的新鲜茉莉花茶,绿茶做茶胚,和茉莉花拼合窨制,茶叶吸收茉莉的香气,滚水下去芳香四溢。分茶时,她那刚好飘起一朵小白花,她一边称赞,一边很开心的用手机拍了下来。

“我第一份工作就是记者,也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田甜至今都记得在新疆《都市消费晨报》工作的日子,那时正值纸媒的发展期,就读于政管理学院的她,大二时就喜欢文化创意类工作,在师哥师姐带领下去实习,毕业后就进入了报社。

她喜欢探索未知,精力旺盛又勤恳好学,短短两年就把文化娱乐副刊所有能做的、能采访的、能组织的活动都做了一遍,同时为《南方都市报》积极供稿。此时,虽然收入节节上升,但她知道,职业瓶颈要来了,她打算去报考北广在职研究生。

17

田甜

北京考试结束之后,考生在等成绩的时候,田甜却把之前在新疆采访过的媒体、演艺公司、经纪公司都拜访了一遍。她对人有一种天生的连接感,加上新疆人自带的热情,以及好奇和好学,这一轮拜访,让她意外得到了参与九洲文化中心为蔡琴演唱会做企划的机会。自此,田甜完成了职业生涯第一次进阶——从纸媒转向演艺活动。

2004年-2006年的两年时间,她先后参与过蔡琴、费玉清、周华健、李宗盛、帕瓦罗蒂等许多明星的大型演出活动,揽组织、策划、宣传到最后执行。如果说“人生一切早就有预演”,那么,这份演艺活动统筹工作,就像是为她未来成为电影制片人的预演一样。“那就像是一个微缩版的电影,你要短时间内集结一大群人,让大家激发创意,完成执行落地和宣发,在这期间还要管理吃、穿、住、用、行……”与此同时,田甜发现自己有着一种特别善于发现人的“超能力”。“我可以发现适合这件事的那个人,然后把他们集结到一起。我好像天生有这方面的敏感度和能力,也许有女性的敏感,也许有性格的优势……先看对人,然后和对的人再一起成事。”她身上有一种爆棚的能量,加上对他人美好一面的“看见”,田甜让自己成为了整个群体的发光源,为团队和工作伙伴注入极大的能量,也为创作带来了极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11

田甜

能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能性,是因为她自己也是这样的人。和田甜合作超过15年的制片人张超说,“她每天都元气十足,而且是一个‘超强体验派’,从来不会用经验对一件事下定义,而是会把所有能想到的、能帮助到这个项目的点子,全部都去体验一遍。” 

这份超强体验感带给她的,却是快乐大于痛苦、新奇大于疲倦。对于每一次调整,她也身先士卒,做承担最多的那个人,她把这当做学习的机会,用她的极强体验和全力以赴,换来了每一个项目最终满意的交付。

2006年,当把音乐的滋养融汇进血液里,把大型演艺项目的统筹经验拿在手里,田甜迎来了第二次转身进阶,她开始接触演员,由此开启了一个更宽广的领域——电影。

16

田甜

见天地,看见未来

“我觉得生命就是要燃烧,做事就是要做到极致。”这是田甜的人生信条,她享受燃烧,也因为燃烧,让她得以看见那个璀璨的未来,在市场尚未成熟的时候,用她的坚持和确信,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2006年,田甜进入春秋鸿文化投资公司。这是一家业务涉及影视投资、明星经纪、娱乐营销、传统广告等多元业务的公司,当时的田甜是经纪人,也负责宣传工作。因为娱乐营销的商务合作关系,她开始接触电影,最先接触的项目就是《长江七号》和《赤壁》。对于一个才入行的新人来说,不论是吴宇森导演对电影的热忱和创作态度,还是周星驰电影中持续的创新能力,都在很大程度上拔高了她的业务视野。

在外人看来,这似乎是更庞杂的工作任务。而在她看来,这个领域带来的是“又能学到新东西”的兴奋。“所有新鲜的事物,对于我来说都特别美好。我从不因为这是工作,才去做事……我是海绵型人格,非常疯狂的吸收,那种状态是最美好的。”2012年,田甜加入新丽之后,携手创立新丽电影厂牌,让新丽在深耕电视剧制作的同时发展电影板块,影视双驱。田甜参与主导制作的多部电影作品,都在业内取得不菲的成绩。《我的早更女友》《夏洛特烦恼》《情圣》《羞羞的铁拳》《妖猫传》《西虹市首富》《来电狂响》《这个杀手不太冷静》等佳作,均在同档期影片中脱颖而出,创造了各项票房纪录。而每年的持续产出,也让新丽在电影市场始终占据着优势地位,进一步打响了新丽电影厂牌。 

到目前为止,新丽电影已经出品14部票房过10亿的电影作品。而田甜心里最大的底气,就是那份“燃烧感”,“所有的电影项目首先要能感动主创自己,才能感动观众。一定要幻化成一个小宇宙,燃起来!”田甜是一个特别支持创作者、满足创作者需求的制片人,因为她相信,选题故事是胜负手,试听要创新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了这两点打底,之后的排片、宣发策略、营销推广……则是自己入行二十多年来,所有专业能力的释放时刻。

15

田甜

田甜的搭档、阅文集团旗下新丽传媒高级副总裁、新丽电影总裁李宁总给她的评语是“理性与感性并存。”做为合作十年的默契伙伴,李宁总所认识的田甜,具备极强的项目管理和商业判断力,在作为制片人的同时兼具艺术追求和敏感的人文关怀。

在剧本围读、主创讨论时,田甜总能敏锐捕捉到作品想传达的情感。这种感性共鸣,使她在资源分配和创作执行中,更注重保护导演的核心创作意图,为风格独特的创作者保驾护航,避免让影片在商业化过程中陷入俗套。

而她的感性,同时体现在与演员建立信任与情感连接上。在片场里,这也成为保持氛围融洽、激发演员最佳状态的保障。

编剧李媛至今记得,当时她在《我和我的父辈》电影中担任《诗》这一篇章的编剧,时间非常紧张,只有一个月时间,不容出错。而她似乎不知道自己会写出什么来,到了预定交稿时间还没写完……她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挣扎。这时,田甜每天都发信息安慰,让她逐步放松。田甜一边叮嘱安心写稿,一边从容地等待和安排其他任务,给予李媛充分的信任和空间,令她顺利完成任务。在现场,大家经常因为创作方向争得面红耳赤,李媛说,在这个过程里,田甜通常只倾听不评价,当争论持续到开机前夜,在最后时刻田甜拍板后,以制片人的角度提出自己的想法,这些想法往往会在拍摄过程中取得共识。

当年《夏洛特烦恼》电影的粗剪版本将近三个小时,恰逢中国喜剧电影和国产片的元年。由于市场缺乏这类电影的数据分析,几乎没人看好电影的前景,甚至一度找不到宣发团队。这时有人劝说决策团队,不如把它放到网上变成网络大电影,肯定能收回投资、稳赚不赔。

15.11

田甜

当时,对于田甜参与的创作团队来说,用前所未有的喜剧表达真实的情感,是这部电影最可贵的部分。她看到这类电影的未来,和有可能因此开启的时代。所以,她选择去相信那份“相信的力量”。于是,她与主创团队从影片内容本身出发,大家一起商量打磨,拿出8个月的剪辑时间,邀请各界朋友一位一位前来观影,提出反馈意见,前后删掉大量让大家心疼的片段,但是,也因此让这部作品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最后《夏洛特烦恼》以14.44亿电影票房成为了当年的院线黑马,更带出了延续近十年的精品喜剧时代,打造出了一系列产品IP和个人IP。

回想这一段历程,田甜说,当时那么长时间的实践检验,过程中只要有一丝动摇,结局都可能被改写。所以,她特别不喜欢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在她的词条里没有“遗憾”二字,她就是要倾尽全力的去燃烧,不遗余力。“在剧组,我不允许在事情发生的过程里提‘遗憾’。在当下,不存在遗憾。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这就是我想要的极致。”

在做事的过程中,尽到极致。如果确认那时的自己已经倾尽全力,怎么可能还有遗憾?

12

田甜

见自己,不想被定义

爱出者爱返。田甜说:“我是一个能看到世间美好的人,所以这样的人才找到我。对我而言,能够帮自己是福分,能帮到别人是福报。当慈悲成为福报,最后也会回流给自己。”

大家一直被田甜的这种高能量所感染,也真实看到她是如何用爱和希望点一盏,带着所有创作者,保持积极乐观,走出黑暗。

那么,她的能量从何而来?

田甜说,我也有特别累、特别疲惫,甚至特别沮丧的时候。我的做法就是——快速摆脱负面情绪。

李宁说,田甜身上有细腻的情感洞察力;编剧李媛说,在剧本围读的时候,她往往是边读边哭,如此理性清醒的人,感性起来也是感性得要命。对此,制片人张超说,田甜拥有特别强的“情绪收纳”能力。

13

田甜

而做为多年闺蜜和合作伙伴,时尚策划人李晖评价田甜是“一个很能自洽的人”。“她的能量一直都很高。如果遇到压力,她最喜欢的解压方式,就是为三五好友做饭。一般她会在早上六点半起床,去菜市场选好肉,亲自挑选每一种蔬菜,然后回家和好面,再到公司开会。晚上她来的时候,会有一个非常奇幻的画面——身着职业装、带着商务气质的田甜,手上托着一个面板,上面是和好的面,后面是她备好的食材,然后她非常麻利地开始做饭,一会儿功夫,家宴就上桌了!”

菜市场那份人间烟火气,成为了滋养情绪的天然氧吧。田甜说:当我特别崩溃的时候,我会冲进菜市场,去看里面每一株新鲜的蔬菜,去感受它们,通过它们连接大自然,直到自己冷静下来,再去梳理自己。

“我一直在幸运和美好里,所以我看到欣喜的东西,才会想着传递给大家。”除了这些人间烟火气滋养着田甜,对电影的爱,是她更大的原动力。“电影不可能被取代,也不会消亡。它或许会变成一种视听的奢侈品——因为,让你在一个独特的空间里,有两个小时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情绪的专注以及由此产生的人与人交互的话题,这种体验是只有电影才能带来的。”不论新的形态和题材对电影市场如何冲击,田甜都确信,这些新事物的出现只会让电影往更高、精、尖去升维,会带动这个产业和人才的集体向上。

她说:“我们在创造这样一个极致的体验,我期待可以有更多的人和我一起。过去的20年,我一直觉得自己还不够,现在,如果我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电影伙伴,我很乐意把它变成系统化的内容,分享给大家,这也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田甜认为,所有艺术作品与情感最好的连接,就是具备当下性,要直指人心。

14

田甜

她推崇“勇敢”,就是那种敢于去想象的勇敢。因此,“女性制片人”这个定义,对田甜来说会是一种限制——她只是把自己对于电影的爱,对于燃烧生命的渴望,和岁月沉淀下来的礼物,合并在一起,活成了一个独特的灵魂。只是,这枚灵魂刚好装在一个女性的身体里。

而关于未来的生活计划,她说: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都会和有趣的人,做有趣的事情。

如今的田甜,放下对自我过度的要求,接纳了自己。不接受任何定义的标签,她活出了独有的“自定义”,践行出属于灵魂色彩的“做自己”——她不必一天完成八件事,也不再要求做一个家庭事业完美平衡的人。

她似乎总能突破一些局限。

带着希望去看世界,不遗余力地点燃和发现,传递爱也收获着爱,应该是很美好的。

 

 

策划、编辑:于蕾 / 摄影:李潇 / 妆发:方圆 / 服装:Kong / 制片:李文栋 / 采访、文:小川叔 / 灯光提供:中纺影棚 / 摄影助理:张振宇、文婧琦 / 服装助理:杨紫涵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