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芭莎

封面人物 | 于适:一步之遥

2025-02-18 来源:时尚芭莎
短短不到500天,于适从一个长得还不错但是无人问津的年轻人,成为一个有代表作的演员,一个不时出现在热搜榜单上被讨论的明星。而他自己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他对我们,有话说……

22

于适

走红

距离第一次见到这个名叫于适的年轻人,已经四年过去了。老实说,当时,并没有人记住那一张脸。这不出奇,因为那会的于适是个看起来相当腼腆的年轻人。他刚刚拍完一部叫作《封神》的电影,以及一些不知名的广告。电影距离上映还遥遥无期,世界对他一无所知,他对这个世界也所知甚少。他想必是跃跃欲试的,但又因为刚刚踏上一片陌生的土地,拿不准分寸,摸不到深浅,而难免踌躇和谨慎。他不多问,也不多说。

当时,乌尔善在自己的工作室里开设了一个表演课堂,带领几名《封神》的主演见世面。那一堂课,恰逢乌尔善和美国著名的表演老师伊万娜·查伯克进行一个视频连线。美国老太太坐在一整幅猩红色的天鹅绒帘子前面,让她看起来几乎像个神秘的塔罗通灵师。乌尔善和她聊了一会儿,就让几个年轻演员提问。但几位年轻人并排坐在墙角的椅子上,都惴惴地保持了乖巧和沉默。

在此之前,乌尔善为年轻人们布置了学习任务——查博克著名的表演学著作《演员的力量:查伯克十二步骤表演法》。这是一本蓝色封面的厚厚的教材,以简明的方式归纳了方法派表演的诸多技巧。在此之前,于适和他的同仁们一定已经多少看过这本书,但他们依然选择保持沉默,好像沉默会让他们感到更安全一些。

最后,于适回答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大概是问他拍电影这件事和事先自己的想象有何不同。

21

于适

这是他的处女作,他当时所有的表演经验几乎都来自于这部电影。然而,他的回答并未流露任何类似兴奋或者新奇的个人感受,也没讲到现场的任何故事或者细节。他只是干巴巴地说,原本以为拍电影只是很专注地投入角色和情绪就好了,没想到现场其实需要配合光、摄影、收音、调度等一系列外部条件,以至于他感到拍电影和做演员真是一个繁难庞杂的技术活儿。

他穿着一件黑色T恤,一条蓝色牛仔裤,没有戴墨镜,没有戴帽子,没有任何工作人员跟着他。他不是特别高,也不是特别壮,讲话既不糊涂,也不显得特别机灵。很快,课堂结束,他们几个年轻人就大松一口气,高高兴兴出去吃午饭了。

2023年7月,《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几经波折终于上映。姬发的扮演者于适几乎一夜之间拥有了全国范围的知名度。2024年夏天,他主演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播出,他扮演哈萨克族少年巴太,这让他更加受欢迎了。

27

于适

短短不到500天,于适从一个长得还不错但是无人问津的年轻人,成为一个有代表作的演员,一个品牌代言广告招贴上的帅哥,一个不时出现在热搜榜单上被讨论的娱乐明星。

再一次见到于适的时候,他已经完全不是当年那个拘谨靠墙坐的年轻人了。不知道是不是化妆的关系,他变白了许多。他和上次一样,又穿了黑色的衣服。不过这一次,是由工作人员准备的相当考究和昂贵的黑色西装。于适的妆和头发都已经做到接近完美,完全可以经受镜头的考验,但却让他在日常的场景里显得有点不真实。他走进房间,和我寒暄:

 

“我记得你。我们见过。在798的长生天。”

“红了这一年多,你真的开心吗?”

“哎,你发自内心觉得我现在真的很红吗?”

“红……吧。”

31

于适

这时候,他因为配合广告主题的拍摄,换上了一件正红色的毛衣。他站在摄影棚的灯光下面,看起来就像一个非常标准、符合市场预期的“明星”。

 

“红这个字,在我看来是非常牛的词。你要说真的红,就是所有人都认识。我觉得我真没有。我只是开始被更多人看到了。”

“那你真的开心吗?”

“开心肯定是有。我从来没有说在哪一刻,就真的,好像什么烦恼都没有了。真正的开心是非常沉醉的,就像喝醉了一样。”

“但我也不至于不开心。我感觉,一直在解决问题,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且我知道,我想达到的目标,绝不仅于此。”

32

于适

红衣于适一定还记得当初那个黑衣的、拘谨的于适。“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完全的小白。”他说,“演员怎么敢表达自己啊,就应该听导演的。最开始我很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怕别人会说,你一个小孩在这儿装什么装?”

四年后,眼前的于适几乎判若两人,不复当年模样。由于有团队专人打理,他的外形固然有变化,看起来更精致也更时髦了。他的体态也不同了。如他所言,当年“一个完全的小白”,即便只是在肢体语言上也是希望自己尽量“无害”的,但现在,他说话的时候会辅以一些手势和小动作。他不怕自己被看到、被听见了,而且希望自己被看到更多、被听见更多。

至于他要说的话——当年他沉默良久也没有对电脑连线另一端的查伯克教授提问,现在,他很快就承认说,查伯克那本《演员的力量》千真万确是他做演员的入门教材。在那本书里,于适不光是学习方法派的表演技巧,还建立了一种表演观念,乃至是对演员职业的身份认同,那就是:

“演员要学会当自己的导演。”

“导演的工作任务是一整个故事。这个故事连不连贯,人物关系的前因后果是什么。导演当然对每个角色了如指掌,但他主要的工作是很宏观的。”

“如果一个演员真的很用心的话,你可以负责你自己的这个角色,做你自己这个角色的导演。你可以非常专注,每天把这个角色研究明白。你可以从这个角色的角度去思考,不断地问自己问题。问多了之后,你在现场处理每一场戏的时候,才会非常的自信,至少,看起来不空。”

28

于适

作为男主角,于适在《封神》片场待了好几年。从2017年封神训练营成立、2018年开机,到2020年杀青,于适从21岁到25岁的青春时期都是在这个故事和团队里度过的。他是半职业篮球运动员出身,没有接受过完整的专业表演科班训练。可以说,这部电影和它的导演乌尔善,参与塑造了于适这个人的表演观、职业观乃至价值观。

于适是在“封神”的过程里成长起来的人。在这里,黄渤告诉他:“做演员要动脑子。”乌尔善告诉他:“不要管别人怎么想。听你自己的声音。”在片场,于适记得自己几乎从来不进演员休息室,而是一直花时间看回放,观察导演和整个团队是怎么工作的。

 

“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了

这个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

我愿意去模仿导演现场的工作习惯。

我开始萌生一个念头——

就是,我一直有个梦想,

将来可能有一天,

我真的很想拍自己的东西。”

 

2024年春天的时候,于适参加了北京国际电影节,担任短片竞赛单元的评委。那段时间,他发现有不少比他还要年轻的人,已经在拍摄自己执导的短片。

于适出生于1996年,今年28岁。还有两年,他就满30岁了。

33

于适

黑与白

三天之后,我们在北京的一家咖啡馆又一次见面了。这一次,于适家常打扮,一件白色的运动款羽绒服,出现在夜色里。和我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一样,他完全没有化妆,隔着桌面,能够清晰地看到他的胡茬和青春痘。他从刚刚结束的一场骑射主题发布会上赶过来,我们聊了4个小时。

他花了很多时间,谈论自己的导演梦。他甚至讲述了自己已经接近完成的两个故事大纲。一个是关于贪嗔痴慢疑的故事,一个是在精神病院里发生的故事——或许它还不能够叫一个“故事”,因为它几乎完全是一个年轻人世界观的投射和隐喻,里面充满对社会规则的质疑、遵从和悲伤,试图讨论“人和环境的关系”这样的主题。

26

于适

“趁着年轻,就要做梦。”

他说,“要是我等到三十几岁再拍,我拍的就是为人处世了。我只有现在拍,才会希望用艺术的方式去挑战世界的一些规则——这些规则,到底是谁定的?为什么这么定?”

除了导演梦,他聊到音乐和骑射的时候是最起劲的。

他随口背了好几段歌词。他最近写的一首歌,叫作《而立之年》,有一段歌词是:“人生不就是摇摇晃晃,就和我现在喝多了一样。不知不觉已过了多年,恍恍惚惚已快到而立之年。”

24

于适

在刚刚结束的那一场骑射主题发布会上,官宣了他将以专业运动员的身份参加首届全国骑射锦标赛。他解释了很多关于骑射比赛的专业知识,有些名词行外人听得懂,有些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不过能够确认的一件事是,骑射跟音乐和表演一样,深度参与了对这个人的塑造,让他变得和以前不一样,或许也会让他以后的人生不一样。

只有在谈到骑射、音乐、表演的时候,他不再摇晃自己的身体,也不再有细碎的小动作。他看起来是严肃的、兴奋的、滔滔不绝的,甚至是虔诚的。

初入江湖,踌躇满志,

学到一些本领,结下一些恩怨。

时间会过得比他自己想象的更快,不久之后,他就将不再年轻了。这个世界对年轻人特有的宽宏大量将不再对他生效。有时候,他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想要为人处世,未雨绸缪。还有些时候,即便在短短四个小时的谈话里,他也没忍住,不由自主地流露着自己的不服。

29

于适

于适坐在对面,一直输出。他很像一把没有找到刀鞘的刀,崭露锋芒,但是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这把刀的招式,也没有找到极其合乎分寸的刀鞘,不光要杀,也要藏。

于适听了这话,点头同意。

但这刀鞘,会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一本书、一部电影、一段经历还是一种能量?它一旦出现在一个人的生命里,会让这个人的一切行动都变得更有目标,更加精准,更加稳定,不再游荡。

于适还没有找到。他有他的热爱,但是这样的类似于信仰的力量,还没有出现在他的生命里。在此之前,他消耗了很多能量,去否定,去突围,但围住他的可能不光是环境和规则,也有他自己内心的东西。

25

于适

他的电脑硬盘里,常年下载了《闻香识女人》。很多时候,夜深,他会又一次把这部电影打开看。有时候,他甚至专门拉动进度条,只看阿尔·帕西诺法庭辩论那场戏——

“如今我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总是清楚那条路是对的,毫无例外,我都清楚。但我从不走,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太难了。而查理,他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他选择了对的路,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充满原则,通往个性之路,让它继续他的行程吧。他的前途掌握在你们手里,诸位。绝对是光明的前途,相信我,别毁了它,保护好它,支持它。有一天,你们会深感自豪的,我保证。”

于适几乎能够背诵这段台词。又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意识到,他所需要的所谓“刀鞘”,可能就是类似这种东西 —— 一种让一个人在和复杂环境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依然相信自己,并且保持尊严的力量。

以为他会想演电影里年轻的学生那个角色,但是他说,他想演阿尔帕西诺扮演的退役上校,一个自卑、脆弱、粗鲁的找回了自己的男性尊严,自我拯救,并且影响了他人人生的人。

这是于适想要成为的人。

“现在的一切,不是我想要的。

之前的十年,我一度分不清明星和演员,

我做的一切,好像是为了出人头地。

但是到头来,我为了谁出人头地呢?

其实都是别人。

 

未来十年,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阶段,

我要实现自我的价值。”

30

于适

这个自我的价值,是什么呢?

于适提到了他的一些音乐人朋友。于适说,他非常羡慕自己那些音乐人朋友,像梁博、万青、杭盖。于适羡慕他们的自由,羡慕他们可以诚实表达,还羡慕他们可以和一个稳定的听众群体有强关系,产生深度的交流。

“你觉得他们会羡慕你吗?”

“我觉得他们不会羡慕我。如果我是他们,我不会羡慕我自己的。音乐,它是一个非常好的雪球。哪怕一个小众乐队,它也有非常固定和忠实的乐迷,大家对你的才华感兴趣,对你的音乐类型感兴趣——有名气,有工作,干的是你热爱的事情,天下没有比这更好的事了。”

总的来说,这个28岁的年轻人还是足够幸运。他从一个小地方来,通过一部电影短短几年,就在一个最大的名利场得到了一定的声望。他谈到刘翔,谈到李小龙,谈到诺兰,谈到科比,谈到这些曾经深深影响过自己的偶像,并且表示希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影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在离开这个世界之前,

在世界上留下自己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有好几个时刻,于适都很像司汤达笔下的那个年轻人。在那本小说里,那个年轻人说:“我的梦想,值得我本人去争取。我今天的生活,绝不是我昨天生活的冷淡抄袭。”

于适听到这本著名的小说的名字,他沉默地笑了。

23

于适

最后,他用导演般的方式讲述了最近经历的最开心的一件事。那是他半个月前在澳大利亚潜水时所经历的一个瞬间。

“那一天,我是自由潜。第一个潜水点下去的时候,我看见了他们叫耶稣光的光线,那一刻,我觉得非常治愈。在海洋里,你其实感受不到太多温度的,那束光其实不会带给我体感上的温暖,但是在精神上,它给我带来了温暖的感受。我抬头的那一刻,哇,唰的一束光下来,我觉得自己特别像这一片海洋舞台中心的主角。”

“在这样一个舞台上,

这样的一束光照在我身上,

我好像被大自然眷顾到了,

我知道,我在这个世界上。”

于是,于适抬起头,迎着摄影师的镜头,奔向那束光的最远处。哗的一声,他跃出水面。

 

 

监制、策划:王晓白 / 摄影:于聪 / 形象监制:于昆 / 撰文:雷晓宇 / 妆发:潘以达 / 统筹、编辑:匡安安 / 制片:沐慈 / 宣传:刘子瑜 / 外联制片:FANG-TeamBEE / 编辑助理:吉恺 / 形象执行:裴立莹 / 形象协助:Cynthia Mao / 服装助理:rere、Yu、小但 / 美术指导:Yangchuang闯 / 美术执行:李鑫萍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