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守”艺人 苏磊
黄龙溪火龙灯舞第三代传承人
一人舞龙,全家助力
“岁岁春节烧火龙,焰花遍地乐融融。一任火焰高百尺,龙腾人欢气势雄。”
今年44岁的苏磊是黄龙溪火龙灯舞的第三代传承人。黄龙溪的火龙灯舞源于东汉,盛于南宋,到元代广为流传。先民依据“烛龙”和“应龙”的传说,创造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火龙灯舞”。如今,这一传统技艺将舞龙、火焰、打铁花融为一体,成为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活动表演之一。表演时,舞龙者舞动着火龙,在1500℃的铁树银花中灵动穿梭。火龙上下翻飞,栩栩如生。
春节未至,苏磊带领的黄龙溪火龙灯舞队已迎来最忙碌的时刻。他们从腊月十几一直忙到正月十五,每天清晨六点起床,深夜十二点才归,忙得脚不沾地。一人舞龙,全家助力。苏磊的家人几乎承担了舞龙队的大部分后勤工作:为忙碌的队员们煮饭,整理衣服,一同帮忙。每一年的春节,与其说苏磊回家过年,倒不如说他和家人、舞龙队的队员们一起度过了一个忙碌而充实的春节。
传承非遗,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据苏磊介绍,如今的黄龙溪火龙灯舞经过了创新。例如,从2007年起,他提议让人、火龙与打铁花共舞于同一场景,铁花四溅,游龙翻飞。此外,他还对烟花的火药进行了改良,将原本易腐蚀皮肤的材料换成了中草药。用他的话来说:“这年头,传承非遗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他自豪地说起,如今的他还在黄龙溪当地的一所学校里教小学三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孩子们舞龙。“每个班都有一条龙,一共有十几条龙。我想着,以后他们大学毕业了,如果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回到家乡,那我就聘请他们加入火龙灯舞队,至少有口饭吃。”
2008年6月7日,黄龙溪火龙灯舞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龙灯舞队的舞龙人平均年纪30至40岁,一般来说,到了60岁就会退休。不过,苏磊却特别自信,他豪气干云地说:“我嘛,至少干到65岁!”
监制、策划:王晓白 / 摄影:陈漫 ChenMan / 形象:王昊 / 化妆:罗康 / 发型:刘涛 / 统筹、编辑:匡安安 / 制片、协助:沐慈、吉恺、刘子瑜 / 宣传:刘子瑜 / 美术:Feifei_Li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服装助理:思宇、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大楠、F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