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守”艺人 谢丰坤
国家级非遗成都糖画代表性非遗传承人
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对很多人来说,糖画是童年中最深刻的记忆。一勺糖浆、一把铲子、一根竹签,转瞬之间,便呈现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好玩、好看,也好吃。糖画常常被形容为“观之若画,食之有味”,其历史可追溯至明朝。据清代小说家褚人获在《坚瓠集》中记载,明代每逢新祀神时,手艺人会将糖熔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祭品,由此也衍生出了“糖丞相”的说法。
谢丰坤糖画制作技艺熟稔精湛,其制作的糖画,把花、鸟、鱼、虫、飞禽走兽表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对古典戏曲人物及立体造型表现手法有独特的见解为人称道。
1989年,15岁的谢丰坤拜糖画传承人蔡树全为师,成为成都糖画的第五代传人。蔡树全被誉为民间工艺美术家,出身于四川糖艺世家。他不仅改革了糖的原材料,还推动糖画从传统平面的形式发展为立体造型艺术。此外,他改变了糖画手艺人挑担、走街串巷叫卖的传统方式,提出摆摊制糖画的方法,使糖画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民间艺术。
拜师学艺,三年学成。谢丰坤又跟随蔡树全深造多年。谢丰坤说,最初学糖画是为了掌握一门手艺,养家糊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这门传承了数百年的民间手艺中找到了无与伦比的乐趣和成就感。改革开放初期的20世纪90年代,外来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猛烈。许多糖画手艺人因生计问题纷纷转行,但谢丰坤却因热爱而坚持了下来。他曾经仿照北海的九龙壁,与其他糖画手艺人合作,按1:1的比例制作了一个糖画九龙壁。
糖画手艺人的奇思妙想
春节期间,是糖画手艺人最忙碌的时候。通常大年三十与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大年初一一早,谢丰坤就要出摊。糖画图案的题材丰富多彩,从人们常见的代表吉祥如意的龙、凤,到象征了长寿的桃子和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等,样样都有。
有趣的是,像鼠、蛇等较少出现在吉祥符号中的元素,也能被他的奇思妙想化解。他曾做过以鼠为主题的糖画,在鼠的身边画上钱币,谐音为“数钱”;蛇则可以与兔画在一起,呼应谚语“蛇盘兔,必定富”。此外,摆放在摊位上用于抽取糖画图案的“转糖饼”也有讲究:这一“转”,寓意着“时来运转”的吉祥祝福。
坚持多年,初心未改。谈及坚持的原因,谢丰坤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不会辛苦的。”
监制、策划:王晓白 / 摄影:陈漫 ChenMan / 形象:王昊 / 化妆:罗康 / 发型:刘涛 / 统筹、编辑:匡安安 / 制片、协助:沐慈、吉恺、刘子瑜 / 宣传:刘子瑜 / 美术:Feifei_Li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服装助理:思宇、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大楠、F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