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专题
万物无常,唯变不变
——中国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是如何炼成的?
由导演乌尔善执导的国民神话史诗《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定档在2025年1月29日(大年初一)。故事的主战场转到西岐,殷商大军兵临城下,围绕“封神榜”的争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年轻人的成长正面临着暴风骤雨的挑战。
一场中国神话史诗盛宴拉开它华丽的帷幕,众将厮杀、万马奔腾、法器飞旋……在这个将电影工业表现力和电影人想象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世界里,我们依然能够看到作为人的尊严与自信,这不仅是古老角色在新时代语境里的焕然一新,更是它们的塑造者,一群职业演员在电影工业、商业类型下的艺术竞技。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富有寓意以及变化无穷的符号:八卦。银幕中的战争,能通神明之德,能类万物之情,四象生八卦,而八卦互相搭配又能装宇宙之大。以不变应万变,人是创作的主人。《时尚芭莎》以八卦比拟《封神第二部》团队的核心创作者,在“西岐保卫战”之前畅谈风云,中国自己的神话史诗大片是如何炼成的?
制片人罗珊珊
让年轻人爱上自己民族的神话
坤卦:代表地、坚韧、包容
“荣誉出品人,是我们最应该感谢的人,没有他们,《封神第二部》就不会顺利上映。”这是制片人罗珊珊反复强调的意思。距离《封神第一部》上映到第二部定档2025年的大年初一,一年半的时间并不算短暂,它考验着整个团队的信念感,让这个酣畅淋漓的中国神话史诗故事继续呈现给大银幕前的观众,是罗珊珊心中始终放不下的“执念”。
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罗珊珊带领封神剧组积极向全世界的观众展示中国神话史诗的深邃、丰富,与此同时,过程就是答案,在她看来身体力行的表达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希望灌注,她相信《封神第二部》一定会在最好的时机公映,就像出征的战士马上英姿,望而生喜。
从《封神第一部》在北京首映开始,整个团队首先是历经33天,一天一城,跑完29个城市的路演,举办了近200场映后见面会,而后又是走出国门,在多个国家进行了特别展映中和路演。海内累积共和20万观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积累了海内外观众的热烈反馈。观众惊叹于《封一》的"超长售后"。从这个角度来说,罗珊珊觉得《封神第一部》与《封神第二部》之间是没有所谓的空档,“封神”与“质子团”的传奇以另一种形式被年轻观众们在接力续写,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自己民族的神话,他们看到了力量、活力、美感还有希望,也看到了出演的年轻演员如何被锤炼,迅速成长,大放异彩。从中让年轻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被看到!
罗珊珊特别提到了在《封神第一部》结尾彩蛋中出现的邓婵玉一角,“我每次在片场通过导演的监视器看那尔那茜,就是两眼放光,羡慕她的耐力和通过长久训练的武力值!邓婵玉这个角色将会成为《封神第二部》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罗珊珊看来,“封神”的含金量会随着《封神第二部》的上映而逐渐上升,因为它的背后折射着当代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姜子牙”黄渤
希望中国电影会更好
乾卦:代表天、刚健、领导力
《封神三部曲》之前,黄渤与乌尔善导演的合作是《寻龙诀》,本来他们都说好了片中“黄金三角”要拍续集,结果三位男演员纷纷走进遥远的殷商,陈坤出演了元始天尊,夏雨出演金鳌岛术士申公豹,而黄渤则出演舍弃仙人修为走入凡间的姜子牙。当导演邀请黄渤出演《封神三部曲》时,他的第一反应是排斥的,因为从来没有演过老头,笑称接下来很可能会有更多的剧本找自己演“各种各样的老头”,反正多年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演。但是黄渤又是熟悉导演的,一旦他开了这个口,就知道这个选择背后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考量,份量沉甸甸的。“当我知道导演要用几个月时间去训练一群几乎没有经验的孩子学武术、学表演,在片中承担重要的角色时,我觉得中国电影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先例,我又觉得自己作为成熟的演员有责任帮助导演一起面对挑战,做点贡献。”
黄渤开玩笑说,答应之后一度快“后悔”了,因为拍摄期间最难的不是表演而是特效化妆,“每天至少要五个小时坐在那儿化妆,凌晨三四点就要起来,拍完之后要卸掉脸上的胶。”但实际产出的效果让观众非常惊喜,不少人觉得黄渤为这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带来了距离更近的亲切感,一些恰如其分的喜剧化处理让人物不再是空洞的、穿针引线的叙事工具,而成为整个故事里压秤的灵魂人物,在《封神第二部》预告片中,有一句台词特别巧妙,“我没看到大军,我只看见大鱼了”,将“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闲情逸致转化为大战在即前淡定下的紧张、威严与自信,姜子牙的领导者气概是乌尔善导演版本中创新、发展的现代情绪点。
事实上,黄渤不仅仅在片中塑造着一位参谋,在戏外也用自己的方式启发年轻演员的悟性,他认为启发年轻演员不需要多说,身体力行和点到为止就有好的效果,比如镜头前演员于适在演戏,寻找说台词恰当的节奏和情绪,黄渤就会在镜头外跟他对词,缓解对方的紧张感;再比如黄渤会讲特别细节、但能四两拨千斤的拍摄技巧,这都是他经年积累下来的金点子,倾囊相告,“比如在镜头前站着,你的腿怎么摆,这样转身时的感觉最对,不需要反复再调整,镜头捕捉到的就是最合适的取景,这些都是我们拍了那么多年戏之后的经验,也会跟年轻人说。”在黄渤的印象中,“封神”里的质子们就像上大学一样,充满着好学的热情,在片场寻找机会吸收信息,反过来说这种状态让黄渤自己也感叹,“如果十年前甚至更早之前,我遇到像这样的机会,从体力到精神上全方面的训练,那肯定是兴奋不已,求之不得。”
“姬发”于适
有信心争取最后的胜利
震卦:代表雷、震动、激发
回到西岐的姬发成为诸神混战的“风暴眼”,他必须在“复仇”与“家园的安危”的交错中找到自己的发力点,一场战争对他是从肉体凡胎到灵魂深处的锤炼。对于塑造者,演员于适来说,人物在《封神第二部》里收获了进一步的成长,“他一度非常冲动,但是姜子牙这位老者告诉他,西岐不仅仅是你姬发一个人的家园,也是身后很多老百姓的家园,你要像一个领导者那样考虑问题。”与此同时,姬发的对面是另一个接受战争洗礼的年轻人,邓婵玉。他们像镜子的两面,尽管敌我立场不一样,但命运千钧之力的挑选与考验是相似的,他们的背后承载着更多人的期待与荣耀。这是《封神第二部》最扣人心弦的亮点。
从具体的场面来说,于适在《封神第一部》,展示了在骑射方面的训练成果,而到了《封神第二部》会有更多贴身肉搏的格斗场面,“格斗戏最难的不是把对方打趴下去,而是自己怎么被摔到在地,在镜头里显得真实、摔得好看,这些都要经过专业的训练。”这些在“封神演艺训练营”里天天浸泡的课程,直到今天都成为于适的肌肉记忆,他在演戏之余借助自己的影响力去推广骑射运动的魅力,进入健身时间时会留一些空间做空手格斗的复习,目的就是做好准备迎接未来很有可能的动作戏拍摄。他将自己的身体与心气保持在“封神演艺训练营”的状态里,“直到现在我都很怀念那段时光,很纯粹,像上了一次大学,压力非常大,但又觉得充满希望,我对自己的耐心、意志力有信心。”最终,于适获得了“姬发”这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封神第一部》上映之后,于适觉得“封神演艺训练营”的课程或许并没有结束,甚至它不会因为电影《封神三部曲》的上映而成为人生的片段,“我觉得只要我选择了从事演员这份职业,或许考验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上难度,这是符合客观规律,只有爬坡才会这样。但还是那句话,我想清楚了,做演员的初心是想证明自己可以做到,那么我还是有信心争取到最后的胜利。这是一辈子的修炼。”
姬发一角的成功让不少剧本找到于适,他觉得略有遗憾的是,有不少角色还是偏重相似的类型,“我自己觉得人生是旷野,充满各种可能性,你就撒开腿去尝试就好了,不能被一条路限死了。我觉得自己还能做更多的事,塑造不一样的角色,甚至不仅仅是演戏,还可以做音乐,做幕后等等。”
当姬发跨上马背冲出朝歌层层重围时,他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邓婵玉”那尔那茜
她是自己,然后才是将军
离卦:代表火、光明、美丽
对于《封神三部曲》的观众来说,邓婵玉以及扮演者那尔那茜其实在2023年的夏天就已经出圈了,闻太师带着魔家四将回朝,浩浩荡荡的大军中,打头阵是一个英姿飒爽的将军,表情冷峻,睥睨四周,有着不输质子团的气派。而《封神第二部》预告片一放出来,观众就震惊地发现,无论是马上起扬的定格特写还是将镶满绿松石的铠甲在大雨中高举,这些提前放出来的镜头,无不暗示邓婵玉这个角色极有可能成为《封神第二部》的最大亮点之一。一个彩蛋,一个预告片,让一位新人迅速圈粉,让影迷产生既熟悉又好奇的复杂期许,这在华语电影史上恐怕都是“异数”。
这个让制片人罗珊珊所说“让人两眼放光”的女孩是2018年1月2日进入“封神演艺训练营”,与“质子们”接受同样缜密、艰苦和全面的训练,所有的课程都不分性别,一起训练。在公开的幕后花絮中,她的表现让人惊喜交加,与其“对打”的基本都是孔武有力的男性搭档,但镜头里的她无论从动作的流畅度、速度感还是对抗时的自信,都证明女英雄不再仅仅是传说,而是可以实现的自我塑造。
武戏拿得下来,文戏上那尔那茜也有细腻的观察与思考,在原著中,邓婵玉是有兄弟的,但在电影中这一笔就没有交代,“我对邓婵玉的设定就是,她是邓氏家族的孤女、也是长女,所以出征西岐的战役对她来说意味着捍卫家族的荣誉和存亡,必须成功,不许失败。也只有从这个点出发,观众就会理解邓婵玉的坚定与勇敢。”
邓婵玉的角色设定是一位成熟的将领,她拥有高超的战斗能力,缜密的军事思维,同时她也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守护心中的信念。
在动作设计上我们想呈现出具有力量感,真实感和美感的场面。借用巧力设计的徒手格斗即符合了她女性身体力量的合理性同时也很炫酷。
现在的那尔那茜非常确定未来发展的目标就是成为一个优秀的动作演员,并且有形神意统一的表演实践,因为热爱她并不觉得这个选择意味着身体上要承受挑战甚至痛苦,“哪一条路又是容易的呢,演文戏不也在精神上备受折磨吗?”她笑着说。
“殷郊”陈牧驰
少年重生后的复仇之路
巽卦:代表风、渗透
在《封神三部曲》选拔面试时,陈牧驰被问到有什么才艺可以展示时,他想到的是在部队所学的基础科目——军体拳,这是他最熟悉的一套动作,认真地打出来,就像无数次在部队里的训练或展示一样。2018年1月,他进入“封神演艺训练营”,正式接受全面培训。6个月集中训练结束之后,导演要考虑给演员分配角色。陈牧驰被选中饰演殷郊,事后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导演乌尔善觉得陈牧驰的人生经历与性格特质很接近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外型和气质很像费翔和袁泉的孩子,并且作为太子的性格应该更骄傲,自我更强一些。在《封神第一部》中,殷郊赤膊上身跪在宗庙里,亲眼目睹父亲的残暴无情,对于他的崇拜与忠诚瞬间崩塌,陷入巨大的悲怆情绪里,这一出戏也让观众看到陈牧驰作为演员的潜力,单纯与阴谋之间的对撞在他身上产生巨大的感染力。
殷郊在《封神第二部》的命运将何去何从,也是这一部的重要悬念,首支预告片最后一帧画面是“接头重生”的殷郊睁开了双眼,眼神里充满了不甘,燃烧着炽烈的复仇火焰。陈牧驰觉得在《封神第二部》殷郊是以复仇的身份回归,他将在另一条战线上加入西岐保卫战,他要替母亲复仇,替自己讨个说法。“殷郊的故事证明了权力的虚伪、残忍。这一次,他回来了就是要向所有人揭示父亲的真实面目。”
“殷寿”费翔
野心本身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坎卦:代表水、陷、险
最初拿到剧本时,费翔对殷寿这个角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坚信自己能演好,“也有信心自己能演得很好。”这种舍我其谁的气质本身也是角色魅力的外延,“殷寿的魅力是一种无可抵抗的引力。”在《封神第一部》开始,他的魅力笼罩着所有的质子,为其肝脑涂地,而到了片尾,虽然“父子关系”分崩离析,但妲己又成为殷寿的保护者,甘心牺牲自己的法力延续大王的性命。
费翔保留着老派艺人的匠人精神,对于角色的理解一定是要捋清楚他与其他人的关系,不仅仅追求身形的气质,更要从精神世界里成为角色本身。费翔说得出《封神第一部》影响殷寿命运最重要的“密码”是什么,“殷寿在《封神第一部》里曾经对姬昌(李雪健 饰)说过一句重要的台词……可你知道我父亲又是怎样对我的?殷寿本人和他的父亲,帝乙之间的关系是他一生的阴影,也扭曲了他对自己儿子的看法,在《封神第二部》里这层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的揭示。”因为恐慌于权力的旁落,殷寿惟有抛弃所有人伦的追求,所有人都成为他的工具,包括妲己、包括儿子,在《封神第二部》有更多戏份的新人物,闻仲和邓婵玉也是如此。“殷寿应该是从小就看着太师闻仲多年对他父亲、对大商的忠诚和服从。邓婵玉是第一次接触……他对这位飒爽、大胆的将军产生了好奇心,殷寿就考虑怎样利用她实现自己的野心。”费翔承认,《封神三部曲》让他作为演员的生涯迎来划时代的改变,他有机会接受一次巨大的挑战,“我一共拍了一年半的时间,在表演上要规划、呈现出角色在三部电影中应有的完整的发展和改变过程。”年龄、身体、经验……所有这些障碍在一个秉持最传统表演信念的演员面前不再成为限制,而成为张扬的羽翼,殷寿一角的魅力将在《封神第二部》中进一步释放。
“妲己”娜然
这一部她更像“人”
兑卦:代表泽、少女、喜悦
《封神三部曲》电影编剧团队对于《封神演义》原著中的很多角色都做了更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改编,其中关键性一笔就是将妲己这个角色从“红颜祸水”的刻板印象中还原到动物的本能。乌尔善导演认为妲己作为狐妖,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反映,都是基于它是一只狐狸的原点。
正因为如此,娜然在进入“封神演艺训练营”之后除了要学习表演、古琴、舞蹈等传统文化、技艺,还有一项训练是专门针对角色而安排的,她需要对照视频观察狐狸的动作特点,尝试用眼神、形体去模仿。“在《封神第一部》中,妲己很多时候都没有站着,要么侧躺要么趴着,身上的衣服都是搭着的,她那个时候还缺乏人的概念,只知道自己是一只狐狸。”
关键转折点在《封神第一部》结尾,妲己或许意识到自己的存亡与大王紧紧相连,于是她决定牺牲自己的法力来复活殷寿,让其重返王座。“在《封神第二部》时,我觉得妲己变得更像人了,她会逐渐有了人类才有的情绪,从造型上也会有相应的设计,比如她的妆造会更加端庄,特别是服装会更加规整。为了保持与《封神第一部》动物本性的连贯性,还是会保留一些细节去说明她的动物性,比如眼角贴一点羽毛装饰等等。”
殷寿和妲己两人成为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关系里夹杂着权力与妖法的交换,也有强烈求生欲与不安全感的呼应,而更微妙的是,他们都拥有顶级的皮囊与致命的魅力。
“闻仲”吴兴国
“封神”里有人类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与思考
艮卦:代表山、静止、阻碍
与邓婵玉一样,太师闻仲的出圈实际上已经提前了一年多。《封神第一部》片尾,他突然“开了额中眼”,威风凛凛。有年轻观众在问是谁在演,也有资深的影迷表示惊喜:这不就是《青蛇》里的“许仙”吗,还有《宋家皇朝》里的“蒋介石”,吴兴国还跟周润发合作过《赌神2》。吴兴国自己都开玩笑说:“人在家中坐,流量天上来,一夜之间突然很多人说看到我了,网上开始有各种改造的短视频,还挺好玩的。”
2017年,吴兴国带着自编自导自演的舞台剧《欲望城国》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演出,导演乌尔善前去观看,也就在那个时候,他心中太师闻仲的扮演者有了人选,就是吴兴国。《欲望城国》改编自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讲述的是战国时代,蓟国守将敖叔征平乱救国,后受到怂恿而夺取王位的故事。舞台剧中,吴兴国突破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模糊了生、旦、净、丑的分际界线而使之交互糁揉,结合老生、武生、大花脸的表现方式,淋漓尽致地诠释出剧中敖叔征将军的矛盾性格,深刻地表现出对于命运的恐惧及对野心的愤懑。
不得不说,因为这部剧和这个角色,乌尔善心中关于太师闻仲的构思有了清晰、细腻的填充。从莎翁剧到舞台剧再到《封神三部曲》,吴兴国认为导演要拍的绝非传统的神话故事,“一定是讲人类对文化根源的追溯与思考,一个人拥有了权力之后会发生什么改变,他为了捍卫权力要做什么,这是东西方观众都能理解的主题。所以,《封神三部曲》这种电影可以给全世界观众看,没有障碍。”
监制、策划:王晓白 / 摄影:尹超 / 形象:王昊 / 统筹、编辑:匡安安 / 制片:沐慈 / 宣传:刘子瑜 / 美术:Sháo Zi / 编辑助理:吉恺 / 服装统筹:XIXI、康康 / 服装助理:大楠、Dimo、闪闪、miva、大头、海艳、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