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三句话来介绍你自己,让读者快速get林海音是谁,好吗?
林海音:想要记录更多故事的摄影师,希望走过更多风景的旅行者,曾经的小提琴手。
你的微博认证信息是“时尚摄影师”。你会怎样定义“时尚摄影师”?根植于时尚行业的摄影师?有着独特时尚风格的摄影师?还是其他?
林海音:职业初期在纽约和北京拍摄过一些时尚杂志和明星,最初的微博认证也由此而来,之后慢慢少拍服饰美妆类的作品了,所以现在更适合用“人像摄影师”来形容自己。
我认为时尚摄影的本质是在传递态度,但也许我不需要拍摄华服美妆也能以其他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态度。只要有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时尚摄影抑或是其他的摄影方式对我来说差别不大。
林海音摄影作品
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同名“海音”,而你也曾是一名首席小提琴手对吗?从小提琴手到摄影师,这样的跨界是横跨了两个非常有难度系数的专业领域,可以分享下这个过程吗?
林海音:小提琴是从3岁就开始练习,一直到大学毕业,占据了我整个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回忆。练习小提琴是很艰苦的过程,比拍照难很多,但我也从中学会了忍受大量且枯燥的重复性练习。
而拍照纯粹是在念研究生期间出于个人兴趣的尝试,上手后很快就学会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我的照片,很快就有各种客户找我拍照,我也就顺其自然在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独立摄影师。
数码或胶片,人像或风景,清新梦幻或苍凉写实,你的介质、题材或风格,好像从来都不会把自己框死。在不设限的背后,有我们看不到的隐性的准绳吗?
林海音:我喜欢更平静诗意的画面,喜欢自然环境多于都市场景,喜欢安静的色调多于跳跃的饱和色系。这不仅关乎我自己的审美,也和我的性格喜好有关,拍照不仅仅是记录眼前的画面,也反映了拍摄者的内心。忠于内心是我在最近几年觉得对于创作者而言越来越重要的一件事。
林海音摄影作品
如果一定要概括一下“林海音出品”,你会怎么形容自己的作品特色?
林海音:安静、自然、细腻的女性视角。
林海音摄影作品
拍摄《远去的牧歌》系列作品期间,在草原住了多久?为什么两次深入草原探究这个主题?还有哪些题材是你渴望深耕的?
林海音:每次一个星期左右吧。最初想要前往蒙古国的乌列盖完全是因为一部在这里拍摄的海外纪录片《女猎鹰人》,看完之后发现中文网络上几乎没有人去过这个地方,也没有什么攻略。但很幸运找到了一位旅行者咨询了一些问题,也得到了一些建议,又找到了一位当地的英文向导,就放心大胆去了。
有的时候决定去哪里拍摄就是这么简单,会因为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就会开始研究拍摄的可行性。
我本科学的专业是社会学,所以对于社会学和人类学的选题一直都很感兴趣,自己平时也看非常多的纪录片,所以在挑选个人创作题材时,也会更希望最终的成品不局限于视觉美,而是能和一些传统文化或社会背景产生联系。
《远去的牧歌》又或是“游牧民族”的题材也会是我接下来两年持续拍摄的个人项目。
林海音摄影作品:《远去的牧歌》系列
拍摄,是时尚创作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你看来,时尚拍摄是造梦吗?你希望通过自己的镜头解码出的“时尚”是什么?
林海音:我认为时尚拍摄是为了传递某种态度。不管拍摄什么题材,我都希望我的照片能够体现某种无需用语言传达的态度,无论是向往诗与远方的生活方式,又或是放松自在的人物状态,只要照片里有态度,我觉得都是一种“时尚”。
林海音胶片摄影作品
拍摄华服美妆、名车美酒等静物,与拍摄素人人像,是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创作?在这两种创作过程中,你的状态分别是怎样的?
林海音:前者的拍摄内容需要放很多注意力在产品上,衣服有没有褶皱,妆容有没有瑕疵,车身线条从某个角度拍是不是最好看,又或是酒瓶上的反光是否完美。
当你把注意力从产品完全转移到人物身上,就是纯人像的表达方式了。
拍摄前者需要很多细心和耐心,当然也需要很多创意,所以会很明确地感知到自己是在工作。后者我会倾向于用更自然和质朴的方式去呈现镜头里人物的状态,拍摄时的心情也会更像生活里和朋友交谈。
林海音摄影作品
在清华摄影选修课或线下摄影讲座中,你最经常被听众问到的问题是什么?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随着你的生活和创作生涯的生长,会有变化吗?
林海音:这么多年里我经常被问到“什么是一张好照片”这个问题。
以前我会觉得好照片有很多技术上的基准,又或是更容易被炫技的摄影作品所吸引。
后来慢慢觉得照片里的情感更重要。
现在觉得在技术和情感的基准上,一张照片有“诗意”会更吸引我。
青春的、美好的女性形象似乎是你的常青题材。镜头下的灵感缪斯们,你是如何选择的?她们有什么共性吗?
林海音:不同年龄的女性我都会希望拍出他们更真实放松的状态,所以我希望镜头里的拍摄对象少一些妆感,造型简单一些,这样可以让大家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这个人身上,也更容易呈现出松弛自洽的感觉。
林海音摄影作品
“出片”是当下很多女生很在意的事情,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些有助于“出片”的建议,你会如何告诉她们?
林海音:眼神的自信很重要,拍照时心情放松很重要,真的想要拍照好看平时多看看好照片也很重要。
你在旅行时一般会带多少台设备?胶片和数码哪种更多?拍摄会影响你旅途的沉浸感吗?有没有过完全不拍照的旅程?
林海音:一般至少两台设备,一台拍视频一台拍照片,如果不需要拍视频就会把视频机换成胶片机。拍不拍胶片取决于目的地天气好不好,胶片比较吃光,如果都是阴雨天就会更多地拍数码。
拍摄肯定会影响旅行的沉浸感,尤其是需要拍视频的旅途,更像是在工作。如果只是拍照就轻松很多,因为已经熟练到不需要太多思考就可以快速捕捉到想要的画面。
印象中没有过完全不拍照的旅程,如果真的很想要专心旅行,也许会简化到只带一台胶片机,毕竟一卷胶卷只能拍36张,几乎不会占用时间。
当自己作为拍摄对象出镜时,会预设成品的结果,或提前把控拍摄的过程吗?and,一个小小的好奇:摄影师在po自己的照片之前,会修图吗?
林海音:如果是把自己当成拍摄对象,都会先找好光线构图,调好参数再给同伴来负责按快门。
修图也是会修的,照片的光影颜色或者人物肤色都会统一成一个风格。
自己当下的状态,请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
林海音:喜欢折腾,有时进取,有时佛系。
未来10年,请说出三个想实现的目标。
林海音:拍纪录片,办个人影展,去更多没去过的地方。
给我们讲一个自己的亲身小故事吧,以前从来没对公众讲过的,你认为对读者来说,有意思,或有助益的,又或者,仅仅是你想讲的。
林海音:第二次去拍《远去的牧歌》时,我把第一次拍摄的照片打印出来带给了那家牧民。
离别时他们回赠了我一条非常精美的羊绒围巾和一顶帽子。相对于这家牧民的收入而言,这绝对算得上隆重而昂贵的礼物,我非常感动。
在数码时代摄影师们不停地生产影像,按快门就像免费一样。但对于某个遥远的村庄里的牧民,几张照片则是他们会珍藏一辈子的礼物。
在那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思考拍照的意义。这也是在拍摄之外带给我的收获。
采访:龚纹
运营:王淼
外联:金璐
设计:美嫱
图片:受访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