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舜晞
你得打破惯性
《七夜雪》的戏,难在开头。
改编自沧月同名小说,《七夜雪》被人描述为“尽管写的是武侠,实际上刻画的是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文学的妙,在于字里行间能给足读者充分的空间,任想象力自由驰骋。影视则不同,是要将悬浮的想象拽回现实,以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方式,真正正正地让它积淀下来。
曾舜晞进组没多久,就拍摄了剧中最吃重的戏份之一。他扮演的男主角霍展白,与爱人薛紫夜于雪原上遗憾擦肩而过,咫尺天涯,自此天人永隔。“他们当时只隔一线,却就这样咫尺天涯地擦身而过,永不相逢”一一这是作者沧月自白,在构思初期最想写的片段之一。另一个则是霍展白与薛紫夜在梅花树下饮酒。沧月曾说,最初脑海中只有这两个镜头,但她愿意为这两个镜头去写整个故事。
曾舜晞
雪原错过的剧情,在故事中,已临近尾章。这意味着故事人物间的情感纠葛早已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的浓度。对曾舜晞来说,一来,刚入组的第一场戏就是如此情绪复杂、暗潮涌动的戏份,着实不易;二来,剧本上寥寥数字,他必须得付出真情实感,用娴熟的演技支起骨架,丰满血肉。
曾舜晞记得,这场分量极重的戏,在剧本上却只有一句话:“我似乎感觉到什么,但回头一看,似乎并没发现什么异常。”一句看似平静如水的话,却藏了极深刻、极复杂的情绪。站在上帝视角的观众,清楚这是一场爱人咫尺却永隔天涯的悲剧,曾舜晞自然也懂个中曲折。但难的是,他既拥有第三视角,也是戏中人。因此,他不但需要精准地把握回头这一简单动作中的复杂,还要填补“感觉到什么”的万般心绪,为角色留白,也为这段无疾而终的关系,添上宿命难违的悲怆。
这场戏在新疆拍摄,一拍就拍了两天。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大家通常需四点起床准备,轮到正式开拍时,已临近中午,一天正式拍摄的时间不足五小时,还必须在天黑前返回。途中几次,曾舜晞都有过惴惴不安的瞬间。“我一直很担心,觉得自己演不好那个‘看上去没有什么异样'的回头,因为要带入很多感情。要真的只是苍白无力地回头一瞥,分量肯定不够重。我很害怕演错,一直在想,我究竟该怎么磨,该怎么演……”他笑了笑,接着说:“要是演得不好,我甚至都能想到,之后剧上了,观众看到了这一幕,弹幕里该怎么批评(我)了。”
曾舜晞
压力在身,让曾舜晞有了必须演好的决心和毅力。他像是庖丁解牛,要将极其扭结难以处理的筋络骨节,一一解离。他感慨小说作者沧月的文笔优美、诗意斐然,能塑造出如此优美如画的氛围,但越是优秀的文学作品,越需要有熟稔的表演方式,应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也对演员的细腻体悟和如实还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此,他提起另一场印象深刻的戏,是沧月提到的另一个“最想写的片段”一一梅花树下饮酒。原文中霍展白与薛紫夜的互动片段,是以霍展白须臾之间斩梅花送佳人,以及二人的对话为主。拢共三百来字,却是支撑起男女主人公情感转折的重要关键。“其实我看剧本时,也只是呈现了两人在互相斗嘴玩笑,看似没有实际的剧情推动,却对故事很重要。所以,如果没有加入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观众可能会错愕,不知道你在干什么……"
“在真正创作的时候,会有很多这样(还原氛围)的戏份。如果不用表演把它细化、表达出来,让观众清楚你在做什么、目的是什么,那么观众只会觉得你演得一塌糊涂,像是一坨面团,分不清晰。所以,必须每一步都要清清楚楚的……我觉得,演绎原著小说的难度,就在这里。”曾舜晞说。
执导雪原这场戏的,是导演任海涛,他与曾舜晞在另一部作品《莲花楼》中有过合作经历,因此对曾舜晞的表演方式也熟悉。曾舜晞对自己不够有把握、又特别想钻研的戏份,通常采用“笨办法”:一次不行,那就二次、三次,只要时间允许,就可以给更多。曾舜晞记得,刚开始的时候,任海涛曾好奇地问过他,一次拍那么多条,每一条给的东西又不一样,为了什么。曾舜晞说:“我想的是,我可以尽可能地给导演更多的选择,这样子后期剪辑的时候,他们能够挑出足够好、有惊喜的那一条……”他顿了顿,认真地回答:“这一点,可能和我以往拍戏时考虑的会有些不一样。"
曾舜晞
有人说,演戏就像是秉着一股气,一气呵成,再而竭,三而衰。反反复复地给,每一次都是全力以赴,给的又不尽相同,实则是对演员心力的磨砺,因为既要自我催眠,进入角色,又要保持客观冷静,不断自我分析不足之处。那么,是什么让曾舜晞选择了更耗心力的一条路?
“我拍了这么久的古装戏,很容易让自己陷入一个瓶颈,演戏会模式化、套路化。我担心观众会对我有这样的定性印象。所以,每次接了新的古装戏,面对镜头,我总会想尽办法,能不能让这一次稍微有些不同。”曾舜晞说回那场雪原的戏,“就像在这场戏里,我本可以在这里转头的,这个时间点抬眼,吐出这句台词。但我脑子里就会冒出一个声音,你不该这么做,如果再这么依赖惯性,我对不起今天来这里工作的自己,也对不起身为演员的自己。于是,我会想办法,让自己跳脱出原本的框架,打破惯性,哪怕只是一点点……”他微微加强了语气:“即便是观众没有发现,但起码对我而言,对自己是负责的。“
曾舜晞
紧张些,反而是好事
伴随《七夜雪》的开播,还未来得及好好休息的曾舜晞,又马不停蹄地进入了下一个剧组。时隔四年,继《使徒行者3》播出之后,他再度参演了中国香港导演苏万聪的新剧--《刍狗之血》,由负责过经典港剧《刑事侦缉档案》和《流金岁月》的金牌编剧欧冠英负责剧本,张家辉与胡杏儿领衔主演。单从人员配置来看,便知道是一部不可忽视的重头之作。
五年前拍摄《使徒行者3》时,是曾舜晞第一次拍摄港剧。在这部当年TVB台庆剧中,22岁的他操着一口流利的粤语,虽戏份不多,但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次合作,牵连起了他与苏万聪这部新剧的缘分。“那时,我和苏导演合作得特别愉快。然后我和他说,下次如果有机会,能有戏份更重一些的角色,能不能考虑我,他一口答应。后来,在筹备这部剧时,他就给我打电话,问:‘剧本有了,你要来吗?’。”
那时接到电话的曾舜晞,几乎欣喜若狂,时隔多年再拍港剧,与熟悉的导演一起,还能与张家辉与胡杏儿等资深演员合作,再加上题材又是曾舜晞喜欢的悬疑,曾舜晞几乎找不出不接这部戏的任何理由。他一眼相中的角色,就是后来由他扮演的韩烈一-一个被设定为黑帮少爷的反派角色。不过,在曾舜晞的眼中,韩烈身上透露的并不是“纯恶”,而是人性的不同面向。“他心思复杂,为人处事自有一套自圆其说的方式,亦正亦邪。就像‘刍狗之血’的意思一样,它代表了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取决于我们如何面对所谓公平这件事。”
曾舜晞
令人想不到的是,在接到剧本时,让曾舜晞决心不得不下苦功先克服的难点,竟是粤语。曾舜晞出生于广东深圳,粤语等于是家乡话,只是近几年他一直北上拍戏,为了精进普通话、咬字清晰,已经有数年未曾认真拾起粤语。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是离开深圳太久了,对广东话实在有些陌生。现在可能也就一年回家时的几天讲一讲(粤语),但要真的完全讲上一口流利的粤语,也有些生疏。”此外,广东的粤语与香港的不尽相同,两者在声调、发音上有些许差异,不能完全照搬使用,前者抑扬顿挫、吐字清晰,后者有更高的声调,还夹杂了不少外来俚语作为补充。
“当时我拿到剧本,一开始念台词,就暗想完了,我把自己的粤语水平想得太好了’。我觉得一切都好拗口,怎么念都不顺口。所以从一开始,我压力就很大,只能不停地找身边的朋友帮我练习,然后再找剧组的朋友支援。因为之前合作过的演员也在这部戏里,我就希望对方先帮我把这些台词捋一捋。”那段时间,他又正好在国外工作,只能每天卡着国内时间找朋友帮忙,然后在休息间隙,对着手机一字一句、反反复复地念,为进组提前做准备。
曾舜晞
待真正进了剧组,刚开始的几天,曾舜晞仍有不适应,不同地区粤语的差异产生的口音问题,让他倍感压力。出于对细节的要求,他在组内组外花了不少心思调整这些问题。他观察同剧组中国香港演员日常说话的方式,发现他们会加入一些自己不太熟悉的俚语。于是,曾舜晞一边默默记录下来,一边暗自努力。对此,导演反过来常常宽慰曾舜晞,让曾舜晞不必紧张,可以慢慢来。但只有曾舜晞心里清楚,必须要做到让自己满意的标准才可以。“只有这样,我才可以以最舒服的方式演绎角色。观众才能更好地代入角色。”
与他同剧组的胡杏儿曾在采访中谈起,TVB剧的拍摄,常常进度紧凑,对演员的能力和体力都要求极高。比起2020年《使徒行者3》时的拍戏感受,时隔多年,当曾舜晞重回TVB剧的拍摄,最大的感受仍是后者高浓度的拍摄日程。“TVB拍摄的工作时长相对较长,一天的量可能是内地剧两天的量。”这要求演员必须对每一场戏稳扎稳打,高效率地完成。昔日出演时,因为角色戏份不多,曾舜晞还未深入体会这般高效且高压的拍摄日常,而此次韩烈的戏份加重,拍摄周期较长,每一天戏份的浓度便结结实实地砸到了他身上。“准备的时间变短了,但同时要求在短时间内,必须高度集中完成这些拍摄。”
曾舜晞不敢松懈,每天皮都绷得紧紧的,同时内心又对这份紧张感到一丝庆幸。“要是我对演戏这件事,已经完全不紧张、很轻松,可以信手拈来了,那就是进入惯性思维了,很危险。所以稍微紧张一些,对我来说,反而是好事。”
曾舜晞
近年来,曾舜晞的荧幕作品不断,主题涉猎广,角色性格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他鲜少在意角色戏份的多少,即便刚拍摄完担任男一号的剧后,也很乐意以男配角出演其他作品。他仿佛自有一种舒缓匀调的节奏,与他温和的性格十分合拍。
关于这一点,曾舜晞回答得几乎不假思索:“我感兴趣的还是剧本和角色的质量,有没有和以往不同的地方。”他又开玩笑地说:“有人说,演戏你总得图点什么,比如戏份或角色人设什么的。对我来说,有没有得发挥,才是我最看重的。”
“我确实一直在尝试不同风格,因为我很害怕别人把我定型为只能拍武侠剧。所以,我在不停地打破角色限制,努力进到不一样的题材类型里,让大家看到我的可能。也许一开始,大家觉得我不合适,觉得我跳戏,对我有批评。我觉得那没关系,因为总得要尝试,因为不试,就真的没机会了,也永远跳不出自己的舒适圈了。”
曾舜晞
好好吃饭 好好生活
三年前,曾舜晞因在《终极笔记》中饰演吴邪一角被更多人记住,登上了那一年的春晚舞台。那仿佛是一个奇妙的十字路口,自那之后,曾舜晞片约不断,作品频出,其中不乏佳作。他几乎凭借着精准的直觉,一边珍惜每一次的拍摄机会,一边默默努力,持续走到了现在。
三年间的“记忆”,对曾舜晞而言已经不是线性时序,也没有过多的逻辑性,而是夹杂着情感重组而成,是一些碎片式的构成。“脑子的容量很有限,被工作的事占据后,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小事,转眼就忘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他早就习惯了如今脚不沾地的工作日程,唯一仍觉“不习惯”的,他的答案却带着一些孩子气。
“每天的忙碌工作其实都还好,因为是工作,必须要好好完成。私底下的话,会偶尔有因餐饮不习惯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大概是自己也觉得好笑,曾舜晞笑出了声,“要是每一天都能好好吃饭,吃到喜欢的餐食,好好对待自己,就已经够了。”
曾舜晞
年初的真人秀《小熊花园》,让曾舜晞重新捡起了养植物的爱好。他曾自豪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出每一株家中植物,天鹅绒、秋海棠、鹿角蕨等等,虽然品种不算多矜贵,但也大多是需要精心控制水分与温度,才能健康成长的植物。养护植物,与人相处并无差别,都需要克制的爱,满则溢,少则缺。
曾舜晞觉得,植物正在教他学会“如何观察”。“耐心、细心地观察它们,何时需要浇水,何时需要剪枝、护理,养成照顾它们的习惯。你会时不时地想着去看它们一眼,感受它们有别于昨日的变化。”此外,植物也像是提供给他一些安心宅家的砝码。“花草到家,你会有一种使命感,想着要好好照顾它们,不能亏待了。以前老想着往外跑,和别人聚餐吃饭,现在会想着,家里有植物要照顾,反而更喜欢待在家里了。”但最近一年,因为工作实在太过忙碌,他不得不忍痛割爱,将家中的植物托付给朋友照看。提到此事,曾舜晞的语气中透出微微怅然:“也不知道它们现在如何了。”
曾舜晞
采访当天,距离曾舜晞27岁生日过去不足一周。今年的生日是他在《刍狗之血》的剧组里过的。巧合的是,五年前的生日,他是在《使徒行者3》的剧组里过的。同一位导演,熟悉的一群工作人员,但曾舜晞早已是不同的心境。比起昔日尚未清晰去路的不安与困惑,如今的他能够捧起厚厚的作品,给予自己更多的信心。他开心地提起几天前,导演苏万聪给他发来了信息,谈了谈角色以及对他演技的认可。曾舜晞认真地一字一句回导演:“这是我今年得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
遥想三年前,现在的曾舜晞可以用客观的态度去分析当时的自己。他形容那时的自己,惴惴不安中夹杂着焦虑,“比较着急,想着自己究竟该怎样更努力才能让别人看到我”。“很容易把一些事情想得过于简单和莽撞。以前对角色的理解常常脑子一热,牛劲上来了,上赶着就想急忙完成。现在明白了,有时候你得慢慢来,有条不紊地处理,细致一些,才能把事情做好。然后,你也能从外界的反应中,慢慢获得自信。”
“现在虽然忙碌,但我知道我的价值和成就感,究竟来自何处。”
监制:卫甜 / 摄影:小刚 / 编辑、形象:Neo / 文字:徐小喵 / 化妆:Nana / 发型:Tao.Liu / 服装统筹:Vic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