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村拓周 武汉大学毕业生 公众号 北方公园 主理人
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
小周小时候,父母忙于生计,从没在学习上给过家里的三个孩子任何压力。到了小周小时候,别说学习,生计都成了问题,好在大姐在那个阶段毕业工作了,才给家里缓解了不小的压力。要说真正为小周上武汉大学留下伏笔的事情,是在 90 年代初,小周的爸爸将户籍迁到了中国香港。到了小周高考的时候,中国香港籍的考生内地的统招考生相比,试卷难度有所降低。
小周从潮汕搬到广州之后,凭落户的所在地就近分到了广州非常好的一所小学,但是升到初中之后,学校变成了当地较差的一所,打架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发生,好像也没什么人学习,这一点他至今想不通,为什么小学和初中的差距那么大。不过小周适应得很快,没多久就谈起了恋爱,他说在那个初中,不谈恋爱会显得男生㞞。
学习这件事,小周有自己的节奏,他知道自己不可能不学习,就算在这样的初中也是全班前几,在这个阶段,学习对他来说还是一件稍微专注一点儿就能有个不错的成绩的事情。虽然家里这个时候经济状况不好,但是没在小周的零用钱上亏待过他,他有自己的爱好,打篮球。他还能带着女朋友去吃麦当劳,去看《加菲猫》大电影,这算是他记忆里不错的约会。
到了高中,小周的学习变得没有以前那么好,在一起的玩伴也都跟自己半斤八两,但是到了高二的时候,户籍的“buff”起了作用,老师跟他说,高考的时候,你要参加的是港澳台联考,这意味着他的门槛要比别人低。这本是个轻松的事情,但是小周反而更紧张,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备考,但是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至于没有书读。
到了填志愿的时候,小周填了个“一本线”最低的学校。录取通知书发下来的那天,同届的学生都汇集在学校的传达室,老师拿着武汉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念出他的名字,跟他一起打了三年篮球的同学瞪大了眼睛看着他,估计至今也想不通,这个天天跟我一起玩,看着斯斯文文的学生,为什么能去武汉大学。
当时的小周有点羞愧,他觉得自己因为特殊的身份占了别人的便宜,不过现在想想,这都是时代的车轮,你是在车上,还是在车底,不由得一个个体说了算。总之,小周以距离清华北大 40 分的成绩,考入了武汉大学。
木村拓周
自强弘毅 求实拓新
去武大报到的那个夏天,小周暗自发誓,要在大学好好学习。讲完这段话,他自己先笑出声来。
小周的专业是广告学,为的是将来毕业后能好好就业,现在看来,这是错误的第一步,关于大学的软件和硬件,跟小周印象里,或者说与想象里的相去甚远。
确立了目标,一切经历都会被视为评判是否能服务于目标的标准,在小周看来,大学的课程,跟市场的实际情况是脱节的,说通俗点,纸上谈兵。再加上武汉的地域原因,资源跟北上广深一时无法相提并论,而广告学最重要的实践,跟业界打交道,在武汉算是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积极性和信心双双被打击,小周的大学生活变成了一个他暂时无法脱离的生活场所,在大学小周谈了一个女朋友,一直到大学毕业。在这几年里,小周没有感到迷茫,但也分不清自己和学校到底孰强孰弱。微妙的地方是,在所有的朋友里,小周的学校是最好的一所,武大,985 啊!但是对小周而言,除此之外好像没有任何再值得一提的地方。要说大学对小周唯一的积极作用,就是让他离开了广东,见到了外面的天地。
木村拓周
广阔天地 没啥作为
大三实习阶段,小周没有选择去后来成为“大厂”的那几家公司,而是选择了在广告公司实习,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去了 36 氪。
初入社会的那两年,算是小周人生最有斗志的一段时间,二十啷当岁,创业公司的环境好,整个时代散发着积极的味道,小周总觉得有一种被召唤的感觉。在这个期间,他读了很多创业的书,没事儿也会去中关村转转,小周觉得自己应该创业了。
去哪里,做什么,其实这个问题在大学的时候小周已经想了很多遍,他觉得自己应该挣脱原本的轨道,去新的天地看看,创业就成了打开这扇大门的方式,如今回看这件事,这扇门是开了,但是小周并没有真正意义地踏出去过。
离开 36 氪,小周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做公众号,叫北方公园,是一个文化类的公众号。有了第一个员工之后,他开始幻想自己的公司越来越大,开始的两年还不错,当时的公众号还是一片蓝海。短视频平台兴起之后,公众号的商业价值逐渐降温,再加上整个平台留存下来的账号“卷”之又“卷”,到了今年 4 月份,公司只剩下一个员工,这让小周想起了当年公司迎来第一个员工的场景,陷入沉思……“要不然我去星巴克打工吧。”小周开玩笑说。
编辑 = 李超 、摄影 = 良宇(LY studio)、文 = 李超 + 曹璐、造型 =小爽、助理 = 波子汽水 + 金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