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芭莎

人物 | 张凌赫:一点点调亮

2024-06-07 来源:时尚芭莎
他愿意分享,性格坦荡。这是在翻阅过去采访文字中收获到的关于张凌赫的一些评价。他对演员职业有着清晰的认知,也明白“演员”与“公众人物”这两个身份之间虽有叠影,但仍有一道微乎其微的分界线。他已经想好了,要更靠近哪一边。

7

张凌赫

像开关一样慢慢调亮

最近,张凌赫在杭州拍戏,一部根据小说改编的都市爱情剧《爱你》。他扮演的是男主角何苏叶。原著中,作者笙离形容他:“性情温和,正如他的名字苏叶一一性温,味辛,解表散寒,行气和胃。”在张凌赫看来,何苏叶是一个既懂得医人又懂得医心的中医。为了更加了解这个角色,进组前,他特意搜集观看了一些中医相关的资料,一边学习,一边努力在脑子里边记边留下问题。进组后,紧跟着剧组里的中医指导老师进行学习。之前,他自学时积累下的好奇和疑问,也在与老师的交流中,答案逐渐明晰。

张凌赫对中医的初步印象,与他对何苏叶的认知是一致的。在张凌赫看来,中医不仅仅是治病,还括调节患者恢复后的身体状态。这是一种不断激发身体本能的方法,促进身体的机能调整到最佳状态。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医和何苏叶待人的态度是相似的。故事中,女主角沈惜凡因寻医问诊与何苏叶相识。虽然初衷是解决睡眠问题,但治病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何苏叶是那个无形中提醒女主意识到“治本”重要性的人,而后两人展开了一段彼此扶持、共同解决问题的爱情故事。

张凌赫评价何苏叶是“一个愿意给人情感价值的人”。身为酒店客房部经理的女主角,因为过往的心理阴影与工作压力,患上了失眠症,所以寻求何苏叶的帮助。戏外,张凌赫敏感地意识到,这些发生在女主角身上的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同样真实存在。“沈惜凡因为感情问题产生了自我质疑,在追求梦想时又因此望而却步……她的困境和很多现代人面对的问题相似,现实生活中会有一些无法自我调和的精神压力,自我内耗。”张凌赫认为,何苏叶在这段关系里是观察者、亲历者,也是同行者。“在女主角自我拉扯的过程中,他是那个成为她心灵支柱的鼓励者,让她不再陷于自我内耗中,用情绪价值把她带出旋涡。”

3

张凌赫

关于何苏叶,张凌赫能感觉到这个角色与以往角色的差别,职业是最大的区别。不过,身份的不同,可以通过外界的方式慢慢补足,唯有内心的感受,需要张凌赫自行体会。比如在处理感情关系时,何苏叶的立场和态度是如何的,这些都需要张凌赫慢慢推敲,把模模糊糊的感受转化成具体的,找出一个让自己更好地走进角色的方式。

这是张凌赫成为演员后一直以来在做的事。细数来,今年是他当演员的第五年,这些年他一次次走进了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生。在不同角色的命运中不停地辗转,让这位非科班出身的演员认识到了实践出真知的意义,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总结着属于他的方法论。

采访前一日,张凌赫主演的影视剧《度华年》释出了一支花絮短片,其中包括了剧组演员的认真围读,大冬天多次跳进冰冷的脏水沟,以及演员们接受专业的古代礼仪培训,其中最多的,是张凌赫在围读时、拍戏间隙休息和对手戏演员、导演、编剧一次次就角色细节的热烈讨论。张凌赫讨论得非常投入,以至于声音比周围人略高了一些,都浑然不觉。

为了更好地诠释角色和剧作的最终呈现,张凌赫很乐意做主动发起讨论的人,而剧组的其他人也是如此。从最初的剧本围读到拍摄过程中,他们常常在一起就剧情的理解、角色的动机、拍摄的细节等方面展开讨论,而这样的现象几乎每天都在片场发生。

前期我和麦麦(女主角李蓉的扮演者赵今麦)围读剧本时,我们对角色各有体会,对两人的感情线也有不同的判断。比如,我觉得到了这个情节点,我们的感情线该如何递进,为什么,又是如何展现的。我和麦麦就经常和导演、编剧讨论这些细节,几乎每天都在现场讨论,这样我们拍摄时会更顺畅。”张凌赫谈起《度华年》的拍摄过程,记忆犹新。

4

张凌赫

剧本分发给每位演员时,通常只有规定的情景和台词。具体如何将自己融入角色,再融入情境,以什么样的神态和语气吐露每一句台词,并通过怎样的肢体加以渲染,都要靠演员的发挥。这些发挥的前提是理解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心境,以及与其他角色的感情冲突一一这些都是张凌赫在剧组日常与其他人讨论的内容。“许多细节都是我和其他演员对戏时摸索出来,走戏过程中感受出来的,我们得不断地想,持续地讨论。”

张凌赫所饰演的角色大夏朝首辅裴文宣,是一个有着两世经历的角色,前世二十岁时,他与长公主李蓉政治联姻,夫妻二十载渐生隔阂,最后受人迫害,互相猜忌,双双殒身。一觉醒来,两人都回到了二十年前的“华年之时”,保留着前世的记忆。这也意味着,张凌赫在剧中要扮演一个外表二十岁但内心已是四十岁的权臣。因为人人都年轻过,知道年轻时的模样和神态,所以年长演员出演年轻角色还在阅历范围之内。而年轻的扮演年长的角色,却是不小的挑战,因为是未曾有过的体验,只能靠观察、模仿、揣摩和学习。这也是张凌赫在《度华年》遇到的最大挑战。“裴文宣和李蓉的婚姻将近二十年,他们的相处方式究竟是怎么样的,我的年龄还不到那儿,这是我完全没有过的体验,我很难想象那样的状态。”

为了更贴近地演绎一对结婚近二十年的夫妻,张凌赫决定从身边的工作人员入手。张凌赫跑去请教制片人,又去找了导演,从他们的口述中获得了一些灵感。“夫妻两个人吵架,吵架中就得狠狠地吵,别去顾忌温不温柔、体不体贴,但吵完之后,总得有一个人先低头……”这个小方法在拍戏时派上了用场,男女主角之间有不少的吵架戏份。“你可以想象一下,我俩吵着吵着,我突然跪下来的那种感觉。”张凌赫笑着补充。

5

张凌赫

实际上,演戏是需要感受力的,张凌赫是这样认为的。他的另一部影视剧《四海重明》在4月推出了预告片,这也是一部古装题材剧,故事中涉及到了仙侠设定。仙侠部分的剧情通常与现实生活出入较大,演员需要有足够的信念感。成片中,观众眼里那些绚烂夺目的仙术特效都是后期合成的。相对的,拍摄过程中,演员是在绿幕前,凭自己的想象进行表演。首先要做的就是在脑中自行设计场景,这更接近于心理暗示,要让自己相信当下就是那个角色。在《四海重明》的预告片里,张凌赫扮演的嵇炀有一幕“战损戏”,眼眶通红,泪水滚落。张凌赫回忆起拍摄时的心境:“那会儿,心里正不断脑补战损状态的前因后果,心中要有预设的完整框架,画面有了,才能有更多的潜台词发挥,可以支撑着我演出那种感觉。”

这种感受力通常被描述为演员的敏感力,能够共情角色,适时地将自己带入角色并走进故事。敏感力,对张凌赫来说,一半源自他的性格,另一半来自不懈地学习、掌握和积累,源于他内心的热爱。但他也深知自己在当下仍有不足,谦虚地表示有很多事还需要慢慢学习,因此工作之余,他常常会看更多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仔细观察资深演员的表演。“我想多努力学一点,就可以减少当下的遗憾。我再回头看时,会发现原来以前的演技中有不少问题。每个角色多多少少最后都会留下遗憾。所以,当下遇到的问题,我能解决的,就立马去解决了,至少让遗憾少一些。”

他觉得,敏感力不是一门有着鲜明开关分界的技能,开启和关闭全凭一个机械的动作: 开启时像是脱胎换骨,灵感迸发;关闭时,又像流水一样流过。他认为,敏感力更像是变温上的调光键,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房间里的灯光开光,你今天啪地一下打开,整个房间就亮堂了,人在演戏中就如鱼得水了,这不可能。它是逐渐调亮的,从暗到明,慢慢地,房间一点点变亮。”

1

张凌赫

那道微乎其微的界线

演员拍外景时,几乎没有人能避免得了被人群围观,张凌赫也不例外。在杭州拍《爱你》时,有好几次,在水泄不通的人群面前,他需要不断反复自我提醒,才能继续进入角色。他坦言,这确实给他带来了一些影响。身为演员,要在如此多的人面前入戏,体会他人故事的人生百态,并非易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围观,让他在这些时候需要付出更多心力,才好掌控内心的平衡,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眼前的工作。

这是许多演员出名后不得不面对的困境。演员既是职业,也是公众人物,所以除了戏,也要学会适应外界的关注度。在采访中,张凌赫始终不忘感谢那些因他饰演过的角色而喜欢上自己的粉丝,表示理解他们的热情与关切。出道以来,张凌赫已经习惯了演员的日常,但作为“公众人物”,他仍然在适应过程中。换句话说,在他看来,“演员”和“公众人物”虽然有许多重叠部分,但其中仍有一道分界线,哪怕细微到几乎不可见。

2

张凌赫

我觉得,‘演员’和‘公众人物’有时候是要分开看的。演员作为一份职业来说,需要踏踏实实去做。公众人物代表了我呈现给外界的状态,以及大家对我的关注和喜欢。这两个维度上还是会有些不同。”他坦诚地说,“得到大家关注和喜欢让我开心,但比如拍戏现场关注过多就会影响到我演戏。如果两者权衡,我肯定是希望以演戏为主。”

事实上,从日常在社交媒体上的活跃度来看,张凌赫的确很少有“明星”的包袱。他常常和网友在评论区互动,像朋友一样说一些无伤大雅的俏皮话。这在当下的艺人中并不常见。张凌赫认为,社交媒体只是一个交流平台,他纯粹地抱着交流的心与人互动。当然,他也知道,自己有时会成为“风暴眼”,但也看得很开。“还是要客观辩证地看待不同的声音和看法,当然少数太偏颇的内容,对我来说,没什么。”

6

张凌赫

他有时也会留意到网络上的留言以及视频网站上的弹幕,这些会带来一些即时性的情绪反应。“它是会给到一些情绪反应的,有时候刷到别人夸我了肯定会高兴,看到负面的也会沮丧,但我不会因为这些去影响演戏这样专业的事情上。”

在2022年一篇采访中,张凌赫主动提到,这一年是“奔跑的一年”。那一年,他拍了三部剧,分别是《虎鹤妖师录》《宁安如梦》《云之羽》,前一年拍摄的《苍兰诀》也正式开播;随着《苍兰诀》的播出,他受到了一些关注。某种意义上来说,2022年是他事业的转折点,他的日常行程一下子被各种各样的工作挤满。“我希望可以从忙碌的工作日程中找出足够的时间反思。”当时,他在采访中说道。

9

张凌赫

两年前的旧事重提,当时为何提到反思?反思什么?张凌赫给出了答案。“那一年遇到了很多的机会,也面对了更多质疑,我不得不调节自己的状态。当很多梦寐以求的机会砸到眼前时,人会忍不住‘飘’。然后一边心里想着,我一定要拼命压住‘飘’的情绪,一边还在思考,我要如何把握好这些机会。这是一个特别纠结的过程。”因此,他才会觉得反思是必须的,就像一只飘上天的气球,总得有人拽住绳子把它拉回来。拽绳子的人不仅包括他自己,也有团队里的同事。张凌赫还记得,那时候只要稍稍表现出“不够专注”的样子,同事会开玩笑地提醒他:“注意啊,压一压。”

那会如何评价这一路走来的自己?起初,他微微陷入了沉思。为了方便引出话题,我提起他早前通过运动锻炼减重的事。后来,他也多次为角色减重。

8

张凌赫

对很多人来说,减重需要付出很大努力,要有坚持的信念和不放弃的毅力,稍一放纵就要重头再来。张凌赫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当你觉得一件事需要付出毅力时,就意味着内心已经屈服了,觉得它很可怕,困难重重。但真的下定决心去做的人,一定不会觉得很难,因为内心肯定有个强大的动力支撑他。’

对张凌赫来说,这样的心境和演戏一样。既然已经选择了这个职业,他就很少再去想当时其他的选择会引导自己走向哪里。“就往前看,做好当下的事,别纠结过去的选择。”

那现在强大的动力是什么?“责任感。”他不假思索地说,“还有喜欢,我是真的很喜欢拍戏这件事。”

一句回答里,他说了两次“喜欢”。

 

 

监制:卫甜 / 编辑、造型:Neo / 摄影:WangLei-and-JiangKun / 采访、文字:徐小喵 / 化妆、发型:Tina / 制片:Wendy Wang / 美术:Joe / 摄像师: J.Dragon / 造型统筹:Victoria / 时装助理:关晴心 / 制⽚助理:Rhys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