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芭莎

短道速滑林孝埈:赛场里做到最好的自己,剩下的交给命运

2024-05-30 来源:时尚芭莎
如何介绍短道速滑运动员林孝埈?可能一句话就足够:短道速滑现役唯一世锦赛男子全满贯,其中包括个人项目与团体接力项目。也可能厚厚一本书都不够:少年成名;奥运夺冠;改换国籍;世锦满贯……而历经这一切,站在冰场上的他,仍然是那个初心未改的少年。“我只有在滑冰上能做得最好,做到极致,这是我的人生。”

4

林孝埈

冬奥会冠军  现役世锦赛全满贯男子第一人

金靴、熊猫头盔、“国家宝藏”联名手套,林孝埈的每一件小装备,都打着独属于他自己的鲜明个人标签。

金靴,之于所有短道速滑运动员,都是值得为其付出所有的至高荣耀,而获得它的条件也极其苛刻。拥有它,象征着在某个时期,曾经是世界短道速滑项目的最强王者。

而林孝埈的金靴更加耀眼,他不仅拥有冬奥会金牌,还实现了世锦赛个人单项大满贯,还和队友一起获得了5000米男子接力、2000米混合接力的冠军,实现了罕有的世锦赛全部项目全满贯。

回到那个令人兴奋的夜晚,2024年3月16日,荷兰鹿特丹,短道速滑世锦赛男子500米项目,在半决赛中滑出39秒995的优异成绩后,林孝埈在决赛中一马当先,发令枪响,起步蹬冰,很快建立了领先优势,并牢牢把控到最终夺冠,实现个人世锦赛单项大满贯。

1

林孝埈

这天是他来到中国整三年的日子,他自己都忘记了。

这是他第二次代表中国队,在世锦赛的赛场升起了五星红旗。

“无比兴奋,这枚金牌等了很久,因为我本身擅长的是长距离,在短距离上的突破需要付出更多,一切都来自细节,日常的训练、生活、认真的准备,背后还有队伍团结的力量,我们每天在一起生活训练,在良性竞争中,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赛后那幕超燃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刷屏,林孝埈脚穿金靴,身披五星红旗,滑行全场向观众示意,金与红,热烈喜庆的东方色彩,成为王者登顶的最佳背景。

而在最后一个比赛日,林孝埈与队友又一起斩获了两项接力冠军,他所戴的红白黑配色熊猫机甲头盔、一双印有“国家宝藏”标志的速滑手套,也都成为讨论热点。

5

林孝埈

其实,如果真的把头盔拿在手中,除了显眼的熊猫图案之外,一行金色的字也绝不会被忽略:“不要怀疑自己,胜利的秘诀就是相信自己。”

无数次——无论是在冰场上还是在真实人生中,林孝埈默念着这句话,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赢下属于他的一场又一场比赛。 

而那双旧手套,则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身为国家队的顶尖运动员,在装备上的选择可谓是极其充裕,缘何小林对一双联名款手套如此垂青?

就像乔丹的蓝色短裤或是梅西的红绳,顶级运动员总是有独属于他们的小秘密。回顾这届世锦赛,林孝埈透露:“500米决赛的过程跟我预想的不太一样,所以,在起跑以后,临场做了非常规的战术选择,现在可能还有很多人都不会理解前半程的技战术,但最后我赢了,这就是短道速滑最大的魅力,非常多的不可确定的因素在决定比赛结果。两个接力的比赛,队伍在整个赛季准备得都非常充分,每个人都在世锦赛做到了最好的自己,接力的胜利证明了我们的团结和强大。” 

“我只能在赛场里做到最好的自己,剩下的交给命运。”

也许,下一次出现在米兰冬奥会冰场上的林孝埈,仍然会戴着这双幸运手套,握紧双拳,等待发令枪响的那一刻。

6

林孝埈

永远相信我自己

在本赛季开启之前,林孝埈在考虑很久后,终于决定实施了一次肩膀修复手术。

2023年5月29日,27岁生日那天,他在微博上真诚地发了一篇小作文,提到这次手术的目标是:“为了米兰。”

“手术确实考虑了很久,犹豫了很久,因为脱臼过两三次了,每次恢复都要三周左右。队里帮我咨询了很多专业的医生,脱臼不是很严重,也可以跟很多队员一样,选择不做手术。但右手需要在滑冰时用力挥臂,很担心在备战米兰的关键时刻出问题。所以最终选择了手术,保证米兰冬奥会的时候,把伤病的风险降到最低。”

三个月的恢复期,对整个赛季的备战确实有影响,所以,能够在世锦赛上拿到这枚单项金牌,林孝埈说:“这个选择,真的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然而,就像以往那些时刻一样,很难,但要做到。

7

林孝埈

出生于1996年的林孝埈,像许多同龄孩子一样,从小被父母培养出很多的兴趣爱好,括小提琴、画画、游泳,以及滑冰。“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开始接触滑冰,因为刚接触,身体条件也一般,其实开始滑得并不好,不过学校每个假期都有教练专门指导的兴趣班,在这里,我突然就感受到了短道速滑的乐趣,所以开始有了成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想法。”

第一次夺冠是在小学四年级。“兴奋感,成就感,太美好了!品尝到了胜利的滋味,被身边的人认可了,感觉找到了我最擅长的事情,也建立起了强大的自信心。”

天才少年林孝埈很早就崭露头角,初三时,他代表韩国青年队参加了第一届冬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赢得1000米金牌和500米银牌,冉冉升起的新星被众人瞩目着。

然而,如同星星闪耀于夜空,伴随林孝埈屡创佳绩而来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伤病和手术。脚踝、腰部、手腕骨折,韧带断裂……“在未成年的时候,我经历了七次全麻手术。”

“成长的时候身体很瘦小,很脆弱,而且以前的训练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很多时候要在冰球场训练,它周边的护栏是固定不可移动的,摔倒撞击的时候,就是撞在墙上,非常疼,也容易受伤。”

8

林孝埈

而对于年少的他来说,最为恐惧的还不是伤病和手术,而是其后的恢复过程。“康复的周期非常难忍受,很多次想过放弃,结束运动员生涯吧,为什么只有我那么多伤病?”

这样的成长历程曾经让林孝埈有很大的心理负担:“有一段时间,站在训练场上,有时候控制不了那种恐惧感,会突然担心自己会不会再次受伤,特别是在刚回到训练场,想要快速滑行的时候。由于右脚摔倒导致的伤病很多,所以在右脚下刀的时候,要战胜恐惧感。这是很多短道速滑运动员在伤愈复出后都要面对的心理问题。”

好在,就像那句铭刻在头盔上,更铭刻在他心中的话:“胜利的秘诀就是相信自己。”林孝埈战胜了这一切。

2018年,平昌冬奥会,22岁的林孝埈在短道速滑1500米项目中夺冠,并刷新了该项目的奥运会纪录,随后又在1000米项目排名第四,在500米项目取得了铜牌。其后的一年多时间,在国际滑联的赛场上刮起了林孝埈旋风,特别是在2019年保加利亚短道速滑世锦赛,他包揽了1000米、1500米、5000米接力金牌,超级3000米排名第一,并最终获得个人项目全能金牌。

“我永远相信我自己, 可以改变自己。”

2

林孝埈

要赢!

“从上学开始我有了要成为短道速滑运动员的想法,直到现在,我只认真做了这一件事。”

2021年,为了继续自己的冰雪梦想,林孝埈入籍中国,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国家队,2022年7月起开始代表中国队参赛。

在经历了一系列波折起伏后,林孝埈依然保持着他的单纯、热忱和专注。“我这个人,做事情很专注,有强大的心理、超强的胜负欲和自我调节能力,这些可能是我最大的优势。”

接触过他的教练,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点:他有着极强的求胜欲。“不管做什么,我都不喜欢输,即便是玩游戏,也渴望胜利。”

这种强大的驱动力,推动着他战胜对手,战胜伤病,战胜人生中的各种挫折。“我站在赛场上,就坚信自己一定能赢下比赛。”

也是这样强烈的欲望,让他二十年如一日坚持着近乎苦修的日程。

“小时候经常凌晨5点去冰场训练,然后白天上课,晚上放学再去冰场,到家就已经很晚了,但一直都是这么坚持下来的。”

而现在,林孝埈的日程是:6点30分起床、洗漱、早餐;8点热身;9点上冰;12点午餐;午饭后分析上午的视频、学习中文、午休;下午继续训练;晚餐后放松治疗,翻阅比赛录像。

“更多的时间是在给自己找问题,在思考,我怎么能滑得更好,试图去解决面对的问题。”

3

林孝埈

短道速滑是集速度、技巧、战术与智慧为一体的冰上运动项目,而在林孝埈看来,无论是哪项要求,都必须通过长期认真的训练达成,而其中最基础的部分,非冰上体能莫属。“我认为体能是短道速滑最重要的部分。运动员需要在高速滑行中不停地观察对手,通过对场上形势的判断,利用变速做出超越、防超越、控制对手滑行路线等动作,这些动作都需要有强大的体能来支撑,有了体能的保障,才能做出各种不同的技术动作。”

以每年10月末开始的冰雪赛季为原点坐标,每年3月赛季结束以后,林孝埈会仔细地规划自己整年的计划,跟随队伍以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开场,在接下来的训练中,再一点点提升技术,磨合战术,改进不足。最后,通过各种比赛才检验一年的训练成果,又在比赛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所以,比赛才是最好的训练吧!可以发现很多不足!”他腼腆地微笑着,这样说道。

整个赛季的比赛落幕以后,林孝埈才会短暂地卸下重担,降低训练强度,维持身体状态。假期的训练是针对性高、强度低的小力量训练,每天可以像一般人一样享受他最爱的美食与时尚,看看画展,给自己冲咖啡,去吃最好的烤鸭蘸白糖,冷不丁地在小红书上发一条穿搭街拍,逛街,看这一季的时尚潮流,以及,买下第一百零一顶好看的帽子。

平昌冬奥,夺冠成名;北京冬奥,遗憾错过。而现在,林孝埈心心念念的,是米兰冬奥。

“如果有机会参加冬奥会,肯定是每个冰雪运动员的梦想,我也是一样。能够在现役期间去冲击各项赛事的冠军,这个目标对我来说很重要,现在短道速滑是我的全部,这对带动这个项目也非常有意义。”

而在那之前,他所要做的,就是一点点去努力、去积累,赢得每一次挑战。

离开训练馆和赛场,喜欢穿着宽松衣服的林孝埈,常会令初见的人诧异于他的瘦削,这如少年般单薄的身形,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速滑赛道上爆发惊人能量的?

实则,“穿衣显瘦,脱衣有肉”这句网络热评,特别适合用来描述林孝埈,在去年的术后恢复期,康复师帮他拍了一张带伤进行体能训练的照片,引起社交平台热议,虽然是静态画面,依然能感受到逼迫感和力量感扑面而来。

“在短道速滑这个项目里,我属于技术灵巧型的运动员,不是很强壮的类型,竞速滑行也不是我擅长的,幸好我从事的项目是短道速滑,我要感恩这个项目。我需要战胜一切困难,每天都在激励自己——我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我胜利的秘诀。”

 

 

编辑:文冀 / 摄影:张弘凯(K FRAME) / 采访、文:厨花君 / 造型:雨析 / 妆发:李伟亚 / 编辑助理:潘京婕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