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时尚芭莎

精彩专辑 | 我们(二)

2024-05-21 来源:时尚芭莎
年轻是什么?成长是什么?未来又是什么?这一次,我们邀请了生长在Z世代的35位年轻人,我们向他们提出许多问题,他们对世界也有许多问题。其实这些问号指向何方都没关系,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坚持思考,坚持尝试,坚持自我。而这,或许已经就是答案。

33

梁严巍

梁严巍

从潜藏于厨房深处的手艺人到综艺节目里耀眼的新锐主厨,梁严巍因参与《拜托了冰箱》和《是很熟的味道呀》等综艺而出圈,用酷炫的厨艺与沉着的嗓音释放着魅力。成长中的艰涩无可回避,他在意的是心底苏格拉底式的信念感,那是他对抗荒诞现实的存在主义哲学。

34

梁严巍

Q&A:

对你而言,烹饪中最具挑战性的事是什么?

厨师是一个手艺人,手工业永远是时间先行,手艺的练习没有达到一定的积累或者说没有形成肌肉记忆的时候就是做不来一些事,有再多的激情、再多的创想或者说再多的欲望,也需要持续的行动和时间的累积才能让你真正掌握它。对我来说,没有情感的烹饪很痛苦。一道料理被创作出来的初衷是什么?如果抱着创作的初衷去做它就会投入情感,如果只是程式化应付式完成一项工作,不能享受创作的过程,那就是一件没有情感的事,我会很厌恶这个事,就算它可能是一个好的产品或是被多数人认可的东西,我也会抵触。

身为创作者,被评论似乎是宿命,烹饪更是即时反馈意见的一种创作,你通常会如何面对这种评价的考验?

烹饪与绘画、作曲在本质上没有区别,都在创作,都需要手艺,只是创作的媒介不同。我会用苏格拉底式的使命武装自己,坚持心中的信念,哪怕被误解。为了食材和烹饪背后的文化与人做表达,去关注饮食的文化而不仅仅是味道,关注食材的来源和赖以生存的土壤,靠近那些生命中只有这个东西而不是经营这个生意的人。信念的铠甲让我得以超脱于好与不好的评论之上,也不再轻易被动摇和伤害。

接下来的主要身份会是创作者还是经营者?

虽然我很想当一个纯粹的创作者,但创作者想要尽心尽力创作的前提是有经济基础以及懂你的一群人,那怎样才能让你创作出来的东西变得被懂?就得从受众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情。一直在探索和精进,同时不断和身上容易将简单事物复杂化的强迫性重复抗争,努力从“怕错”的陷阱中走出来,不论创作者还是经营者,都需要试错的勇气。

成为一名优秀的厨师,你觉得不可或缺的三项特质是什么?

首先一定是感知力,对食材、对工具、对饮食文化的敏锐感知;其次是持续力,不仅是在高强度的重复中持续下来,还有创作的持续;最后是真情实意,因为烹饪与人有着强烈的黏性,你必须热爱人、热爱生活,不仅是把它当一份工一个活儿。

8

马伯骞

马伯骞

演员/ 歌手/ 策展人

影视代表作品:《偷偷藏不住》、《斗破苍弩》、《此处禁止恋爱》

音乐代表作品:《So What》、《雌雄大盗》、《play it cool》

7

马伯骞

Q&A:

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差不多是25 岁的时候,那是一个坎儿。25 岁以后,就发现自己想很多事情都和原来不一样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会觉得自己是很喜欢表达的一个人,讲很多天马行空的话,现在不用讲那么多了, “沉默是金”是有道理的。而且以前怕别人误解,现在发现其实很多人没有误解你,只是你自己觉得而已。所以很多事情不用讲,懂的都懂,一个眼神就知道了。

怎么面对emo 时刻?

我虽然是悲观主义者,但我不丧。我还是开心的,或者说是peace,平静。因为你开心了就一定会难过,现在有多开心,等一会儿就有多难过,所以,平静。我现在就是不要对一件事情期待太高,也不要期待太低,在你的理解范围里做一个最坏的打算,然后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会做别人眼中“没意义”,但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吗?

很多人都说:“你收集破烂干什么?”但我不觉得是在收集破烂啊,我就是喜欢软胶玩具,喜欢小时候那些IP 的vintage toys。比如《玩具总动员》我喜欢巴斯光年,《数码宝贝》我爱第三代和第四代,我还收《小神龙俱乐部》的所有周边……我小时候就有一个梦想是开玩具店,现在收集了很多,有时候连装都不拆,有时候是里面老的包装还没拆,上面可能积了很多灰,偶尔拿下来擦一擦。我后面就想,如果以后有机会,也不是说开店,至少开一个展览吧。

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更有进步?又希望在哪些方面保留一些天真?

也没有哪些特别具体的,我就是觉得,什么年龄就做什么样的事情、有什么样的感悟,有些东西,让它自然地发生。

有些想保持的天真,也让它自然地保持住就好,如果有一天你没办法了,那就是真的没办法,有些东西一定会随着时间而变化,这是自然规律,也有些东西就是不会变的。

36

墨韵

墨韵

知名音乐UP 主、古筝演奏者。曾获2018、2019 年度百大UP 主、bilibili 十周年成就奖UP 主,电影《闪光少女》“千指大人”原型,代表作《千本樱》演奏视频播放量超过5000 万,数个热门作品于海内外被多次转发。

35

墨韵

Q&A:

读大三时,你以惊人的手速演绎了古筝版的《千本樱》,在网络上一夕爆红,至今更创下超过5000 万的播放量。年少成名,对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或改变吗?

当时视频一下传播开,还上了新闻,有一点影响我的日常生活,因为我其实比较社恐,所以后来大概有半年我暂停更新,就是想远离;而且那时我正准备出国读研,突然爆火反而让我想要沉下心来完成三次元世界的事情。后来决定做职业博主,难免有人说,你当时要是抓住机会,马上签公司,或者顺着热度做下去,可能发展得更好。但我觉得即使那时我做了这样的决定,现在也会回过头来想:“我学的专业是不是白费了?”人生道路就是这样,我认为做任何选择都不能头脑一热就决定,要有一个比较清晰、实际的想法。

无论拍摄视频还是表演,你都鲜少以真容示人,为什么呢?

社恐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加上我只想跟大家分享音乐,不想大家注意音乐以外的东西,也不希望把时间花费在别的事情上;比如可以练5 个小时的琴,却要花2 个小时做头发,我觉得就会分散了精力,所以干脆不要露脸,让大家注意我的技巧。

练琴、弹琴、拍摄视频至今,你是否有过“倦怠期”?如果有,你如何去面对?

我2013 年开始上传视频时还是挺有憧憬的,选好一首曲子会花很长时间研究改编,所以后来大家都叫我“年更博主”;但2019 年正式做职业博主之后,更新频率必须跟上来,选曲也没那么自由;持续到2021 年就感觉进入了倦怠期,对下一个视频的期待和热情没那么强烈了。当时狠狠地迷茫了一下。但这两年独处时间变长,又静下心来思考:“我究竟想做什么样的音乐?”后来开始尝试指弹,大家的反响很好,音乐风格也有所突破,所以我觉得面对倦怠期的方法就是让时间去沉淀,直到找到新的灵感与火花。

对你来说,哪些特质是促使你将兴趣发展成一生事业的关键?

我比较喜欢的是“佛系”。现在视频和博文越来越短,大家的注意力变得分散,在这种时代潮流下,尤其是做自媒体,你需要去追赶这种趋势。但我反而想在这样的洪流中沉下心来,因为我一开始发《千本樱》并不是为了火,单纯是喜欢,就像酒香不怕巷子深,能不能沉下心来发酵你的酒,静心等待发现你酒香的人,我觉得在现代社会里是需要一定的定力才能做到的。现在我一个月发一条视频,但是提高它的品质,这种状态是我比较享受的;尽管收益不如以往,但这是我自己的坚持。

从兴趣到成为代表性的古筝UP 主,哪一个时刻让你最有成就感?

之前我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如何评价《千本樱》” ,大部分人都是从技术层面分析,但有一个自称是古筝老师的人评论:“她弹得怎么样,我不说,但因为她的视频,有好多人来找我指定要学这首曲子,然后报了我的课,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很感谢她。”这种时候我就觉得自己不仅表达了音乐审美,同时也真是为这个乐器、这种文化有一些小小的贡献。

用一句话形容自己,你会说?

佛系I 人,在线打碟。

38

绵羊料理

绵羊料理

拥有千万粉丝的美食短视频博主,连续四年入选B 站百大UP 主。她一边严谨地探究美食,另一边却从不羞于展示一次又一次真实的“翻车”现场,深得年轻观众的喜爱。当她为一道亲手烹饪的美食而欢欣雀跃时,和其他为梦想而奔走的女生一样,简单而真切。

37

绵羊料理

Q&A:

是什么契机,让你踏上了博主之路?

当美食博主是很偶然的事。我喜欢美食,准确地说是喜欢吃美食,所以希望能把在餐厅吃到的美味复刻出来,因为有编导功底所以就把复刻过程拍成了视频,因为是B 站用户所以把视频上传到了B 站。很偶然也很幸运,第一期视频就登上了B 站的首页。

一开始也尝试过不同的内容定位吗?是如何确定现在的内容方向的?

最开始做视频压根没想过内容定位,只是单纯地记录做菜过程,甚至都没想过会有人观看。当时主流的美食内容都是展示厨艺和烹饪教学,很长时间里,我也陷入了迷茫,努力自学钻研厨技,甚至想去烹饪学校报名培训。后来意识到其实自己看短视频也不仅是为了学习技能,更多时候是为了娱乐,甚至是为了短暂抽离现实。于是开始尝试加强视频的趣味性,加快剪辑的节奏,并加入自己喜爱的“鬼畜”素材,有意保留了一些“翻车”的制作过程,正视自己的不足,以Vlog的形式记录一个普通人做菜的过程和心得感悟。可能是这份真实的体悟,让观众感受到了共鸣。

你的视频常常出其不意,似乎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孜孜不倦的行动力,这种创作激情的来源可以和读者分享一下吗?

创作压力是持续的,因为每一期都希望有所突破。很多时候,大量的投入也不过带来一点点观众难以察觉的进步,但我没有办法松懈对自己的要求。记得制作麻球那一期主题的时候,一直练习一直“翻车”,好几次想过放弃或者换一个选题,但第二天醒来,又很自觉地架好相机,继续滚球。完全沉浸到一期内容创作中时,连做梦都会生出灵感,我经常会在后半夜爬起床,拿出手机在备忘录里记下灵感,恨不得半夜就开始拍摄。专注时的心流涌动,可能就是我的创作激情来源。

你觉得做自媒体最重要的是什么?你平时是怎么获取灵感的?

一个自媒体人,我始终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也就是内容的编导。我会用与观众交朋友的心态创作内容,从朋友的角度推敲表现形式的可行性,甚至每句旁白的准确度。有人说我在镜头前怎么总是穿得这么随意,但是我想如果去一个朋友家,她做饭的时候打扮得过分精致,我会很担心油溅到她身上。发布的视频是可以选择最成功的那段过程,但如果是跟朋友分享,我可能会说出中间经历了什么,还会分享反复验证的过程以及我在过程中的感悟。既然是朋友,自然需要经常联系,所以要回复评论,发小礼物来维系情感。我每周都要去吃几家店,学习做法和创意;会买很多书来读,汲取文字的养分;也看其他博主的视频,但看美食类的视频反而很少,更多的是鬼畜、搞笑和生活的内容。

5

孟羽童

孟羽童

毕业于浙江大学2017 级外语学院

小红书百万粉丝KOL

世界青年发展峰会理事

前五百强董事长秘书

参与节目《初入职场的我们》ENFJ 超强能量小太阳

“不当赶路人,要做冒险家!”

6

孟羽童

Q&A:

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面对互联网上各种新鲜的梗,你有信息焦虑吗?

社交媒体,我可是互联网5G 冲浪王者!我最近很喜欢听播客,我觉得它是特别好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因为它很“轻”,洗澡化妆的时候、通勤的时候都可以听,蛮有启发的。相比容貌和身材焦虑,我确实更容易有信息焦虑,可能从小就刷网络习惯了,如果大家有一个梗我不知道,或者有热播的电影我还没看,我就会觉得“怎么回事?我脱节了?”

最新掌握的一个技能是?渐行渐远的一个技能是?

我最近买了摇摇,可以自己DIY 饮料。比如我今天要工作、学习,那我就会给自己调一杯饮品当我的搭子,甚至还会给它取一个独一无二的特调名字。前几天我还学会了仰泳,之前我只会蛙泳,没想到那天在游泳馆,我朋友教我,漂着漂着我居然学会了仰泳,觉得真的很神奇。我好像没什么爱好会“渐行渐远”,因为如果一件事真的能成为我的爱好,我都还蛮长情的。

对兴趣爱好,你是广撒网,还是深耕某个领域?

我对有些东西会三分钟热度,对有些会长期坚持。比如我之前想学滑雪,就只学了一些单板的技能,但没有很深入地去钻研。但比如跳舞,我从4岁坚持到现在了,我还一直喜欢K-POP,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少女时代。

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好朋友的求婚仪式,她是我初一认识的朋友,到现在13 年了,看着她即将成为人妻,我就觉得自己真的步入了成年人的人生阶段,甚至还有点难以接受。

怎么面对emo 时刻?

会有emo 的时候,但是不算太多。哪怕特别烦躁的时候,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就会自动调节好,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很神奇,可能是因为我忘性比较大,当我想到一件开心的事,很快就能把前面不愉快的事情忘掉。另外我还喜欢多见朋友、去大自然探寻天地之间的灵气,这些都能让我很快摆脱emo。

你会做别人眼中“没意义”,但你觉得“有意思”的事吗?

前段时间我朋友准备结婚,我和另外一个朋友很“戏精”地准备了婚纱,拍《老友记》那种风格的的短片,让镜头记录下我们“发疯”的时刻。那天大家都几乎是素颜,但是我反而觉得真实状态下的我们很漂亮、很鲜活、很有生命力。

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更有进步?又希望在哪些方面保留一些天真?

我还挺要强的,我希望可以达到自己认可的能力水平,无论作为视频创作者的能力,还是和留学有关的专业能力……我希望能在这些我感兴趣的领域里有所建树。同时我希望自己能更有耐心一点,能踏实地钻研好一件事情。希望自己可以一直保持对生活保持热爱吧,不丧失和天地产生连接的那种灵气。

用一句话形容自己,你会说?

不当赶路人,要做冒险家。如果把世界当成一个游戏,我给自己的角色定位就是冒险家,我不希望自己为了外界的目光和别人的期待就去做什么事、完成什么目标,希望自己是有自驱力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升级打怪、打副本,然后享受自己一步步实践和探索整个世界拼图的过程,哪怕我知道是有危险的,也愿意去尝试。

39

饶灏

饶灏

青年钢琴家,4 岁半开始学钢琴、8 岁师从星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副教授李穗荣博士至今。2021 年,年仅17 岁的饶灏在第18 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得决赛荣誉奖,引发高度关注。2022 年由国家大剧院唱片出版的首张CD 专辑《肖邦独奏会》获得第18 届Hi-Fi Album Awards 2022“年度最佳钢琴演奏专辑奖”。

40

饶灏

Q&A:

4 岁半就开始学习钢琴,在这条漫长的学琴之路上,你有过想放弃的时刻吗?又是怎么去克服这些挫折的?

进肖邦钢琴比赛决赛那天,我的名字被搜了800 多万次,让我一下子感受到了压力,尤其最后只有我一个中国人,那是压力最大的时候;此外还有很多质疑的声音,可以说是被“网暴”了一下,打开私信常常收到一些不太好的话,质疑我的能力或人身攻击。当时我才十几岁,第一次经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如何去调适,虽然还在比赛中,但感觉自己几乎处于随时会垮掉的状态。后来老师看出来了,就在决赛弹协奏曲的前一天突然跟我说,今天不用练太多,出去吃个饭放松一下,让我心思重新回到了自己身上,提醒自己“我为什么来到这里”,不能忘记初心;并且当时还是有很多人支持我,所以就告诉自己,要带着这些力量走下去。

即使天赋异禀,成为钢琴家也必须投入大量的时间练习,你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训练日程的?有没有特别的习惯?

现在巡演比较忙,但我每天还是至少练6 个小时的琴,一天可能睡四五个小时,所以我现在看起来又老又沧桑(笑)。我练琴一定会放杯奶茶或放个吃的在琴上,练emo了就啃两口,然后就练得下去了。

在你的职业领域,你觉得自己和前辈们相比,有什么始终不变,又有什么和他们不同?

我觉得他们最重要的一个特质,就是真的很纯粹,真的是为艺术去奉献,不会觉得要防备别人;看到有很多优秀的后辈,他们反而会觉得心安,因为有人来传承这门艺术,所以他们非常爱才。而这点也影响了我,让我希望能把这件事情做得更好,我希望能结合新时代发展的空间,认真努力去传承老一辈艺术家所坚守的使命,把古典音乐继续传承下去。至于不同的地方,我也是00 后,所以还是想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起来,不太会一整天都宅在钢琴上,除了钢琴,还是会用很多事情来填满我的生活。

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小时候,你有没有做过什么“显得”自己长大了的事情?

我之前先斩后奏染了头发,还打了耳洞,不敢跟爸妈说,所以每次打视频电话我就把手捂着耳朵,我妈就问:“你耳朵痛吗?”(笑)不过后来他们也没有说我。其实我是想打破一些既定印象,像这次在欧洲演出,我也尝试了不穿传统西装,而是穿一件中式服装,大家都觉得很好看,我也觉得挺开心的。至于我真的感觉到自己长大了,是收到第一份薪水的时候。因为走这条路其实牺牲掉很多时间,像我今年就是一个人在美国的酒店里过的年;所以现在可以通过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收获一些报酬,我最开心的就是可以用这些钱带家人去旅游。

你平时听音乐的喜好是什么?有没有特别喜欢的音乐人(让人出乎意料的)?请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最近的歌单吧!

除了各种类型的古典音乐(譬如交响曲,歌剧,室内乐等等), 我还听很多K-POP,小时候还会悄悄躲在被子里面追综艺,现在特别喜欢ITZY(韩国女子组合),近期最大的梦想就是去看她们的演唱会(笑)。我也很喜欢唱R&B,陶喆、J.Sheon这些我也听,其实听这些有时会带给我启发,因为每种音乐都有它不同的特质,它要表达的一个艺术形象或情感背景,提炼出来,我都可以用得上。

41

释延霈

释延霈

自幼习武,15 岁经过层层选拔进入少林寺,师承嵩山少林寺方丈上永下信大和尚,成为嵩山少林第三十四代武僧,多次出访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及演出。

42

释延霈

Q&A:

你带着功夫文化之美,至今已走遍全球20 多个国家。每一次当你遇见新的朋友,你会怎么向他们介绍自己?

我是少林寺第三十四代武僧,相信大家都看过有关少林寺的电影,包括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源于嵩山少林寺。实际上它不只是功夫的传承地,也是禅宗祖庭,因为我们是“以武入禅”,主要通过习武的方式传承少林文化,同时也讲究“禅武合一”。除了习武的弟子以外,还有出家师傅,他们是修禅,以禅的方式传承少林文化。以前有一些非洲学员来学功夫,体格非常壮,一开始会觉得我们没什么力量,但让他们感受我们打拳的发力方式,他们就非常惊讶,用很夸张的表情跟我说:“有点痛!”其实挺幽默的。

少林功夫类型丰富,能否向我们简单介绍你最喜欢的一套招式或拳法?

我最喜欢“少林太祖长拳”,它有一个很传奇的背景,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打江山时就是用的这套拳法。至于它动作上就是大开大合、刚柔并济、很有张力,同时也是富含实战价值的。

自幼学习少林功夫至今,你觉得最具挑战性的地方是什么?

我12 岁开始习武,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坚持”。因为学武一般是童子功,我的年龄相对来说比较大一点,所以肢体柔韧性等等都学得慢一些;而平常练功是从清晨4 点开始,日复一日,一招一式不断重复,其实非常枯燥。但我会想,来都来了,已经经过了那么长时间的努力,我要把它做好;前辈以前其实更辛苦,却练得比我们优秀,我就会觉得自己更没有理由放弃了。

“嵩山少林第三十四代武僧”,这个身份让你和同龄人相比有什么不一样?你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其实没什么差别,我也是个年轻人,也喜欢一些很潮的东西。少林武僧对我来说是一个身份,因为这个身份我内心会有一份责任感,我跟同龄人接触的时候,想通过自己去影响他们,让他们更了解少林功夫,像是做自媒体。有时候他们也会问我一些问题,比方说:“少林寺有没有超市?”“可以收快递吗?”“选拔会考验头型吗?”蛮搞笑的,实际上我就是一个在寺里学功夫的普通年轻人。

作为新一代少林武僧,你觉得自己和前辈们相比,有什么始终不变,又有什么和他们不同?

没变的就是少林功夫一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前辈们都在传承,这是我们一样的地方;至于不一样,就是我可能会用更符合新时代、更潮流的方式去传播它,像我拍了很多武术的视频,很多人看到会在弹幕肯定我说“中国文化就需要这样的人去传播”“希望更多人看到我们中国武术的魅力”等等,看到这些我会很感动,也更有动力。

44

谭婷

谭婷

出生于大凉山的一个贫困家庭,8 岁时因医疗事故导致失聪,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三战法考,最终于2020 年通过,成为中国首位通过司法考试的听障人士。

43

谭婷

Q&A:

当初是什么契机,让你下定决心成为一名律师?

我以前也不曾想过,聋人可以从事法律相关工作。大学毕业后,我到了律所担任助理,当时发现来求助的聋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甚至有文盲,并且法律意识淡薄,侵犯了别人的权益,或者自己的权益被侵犯都不知道。而我在一旁看,经常想帮忙却爱莫能助,所以就萌生了学好法律知识的念头,希望通过手语普法,让更多的聋人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三战司法考试,你有没有过想要放弃的时刻?是什么样的信念支撑着你继续下去?

我是非法本专业,所以奋战法考的3 年里,每天学习的时间基本是13 个小时以上,哪怕蹲在厕所都在看书,从不曾真正想放弃。但距离我第三次法考只剩1 周时,我妈妈被诊断出癌症晚期,我整个人瞬间崩溃了,因为前几年我父亲才癌症去世,我甚至还没走出失去父亲的伤痛。当时我说:“我要放弃,不考了!”因为我想陪着妈妈,但我妈妈说: “你不是为我而活,你是为这个社会而活,你应该去做一些对这个社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在崩溃的状态中哭着考完,又赶回医院。现在每当我帮助和我一样的聋人朋友,看到他们向我比“谢谢”的手语时,我就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了。

从业至今,你帮助了许多委托人重获新生,其中有没有让你特别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和我们分享?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聋人因为父母催婚,嫁给了一个健听人(听力正常的人),婚后她经常遭到家暴,甚至连续两次在她怀孕的时候被打流产。她想离婚,最后找到了我,一边流着泪一边和我说,看得我很揪心,幸好在我们的帮助下,她成功诉讼离婚,脱离了苦海。后来我发布了主题为《遇到父母逼婚可以拒绝吗?》的手语普法视频,有些人觉得,这还用说吗?但对聋人群体来说,却不一定清楚。

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其实有父母在的时候,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孩子,哪怕妈妈病情恶化,身上插了五根管子,她也会让我不要管她,早点睡觉。但处理完妈妈的后事,回到重庆上班,我习惯性地想给妈妈发消息报平安时,我才发现,我已经是没有父母的“孩子”了。

你的故事鼓舞了许多人,对于那些和你有相似境遇的人,你有什么鼓励的话想对他们说?

我想说,这个世界真的很美,一个人听力方面有障碍,并不代表就是“残废人”,虽有残缺,但不会因此而废。这种残缺,只不过让我们接收信息和输出信息的方式与健听人不同。所以,不要因为自己听力方面有障碍而给自己的人生设限,聋人除了听,什么都能做。

如果可以和过去的自己对话,你会想告诉自己什么?

感谢你在无数的质疑中,依然选择了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用一句话形容自己,你会说什么?

做自己的小太阳,无须借助谁的光。

4

文淇

文淇

青年演员,现就读于中央戏剧学院,于2017 年凭借电影《嘉年华》获得第54 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同时凭借电影《血观音》获得第54 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2023 年5 月 首部自导自演短片《她问》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短片竞赛单元。

3

文淇

Q&A:

有没有具体的哪一个时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

很多瞬间我都会想起自己以前的样子。在我很小的时候,我身边的人说你要珍惜现在这个状态,你很快乐、很天真、很无忧无虑。现在变成了我会跟比我小的孩子说这件事,所以我觉得这很微妙,然后觉得,自己好像长大了。

怎么面对emo 时刻?

会有一些这样的时候,但不太多,因为我是一个天生乐观的人。而且我不光会把事情往好处想,有时候我会为一件事情焦虑一秒,但马上就忘掉了,这个事情对我来说就不算什么了。所以我觉得我蛮适合干任何事情,挺容易去处理我的心态。

你会做别人眼中“没意义”,但你觉得“有意义“的事吗?

经常。比如我拍戏的时候,有时候拍摄任务很重,出工之前,我就会在酒店里放音乐、跳舞、上蹿下跳、各种甩脑袋……我没学过跳舞,肢体也很不协调,但当我开始舞动,就可以通过肢体的一些运动去忘掉烦恼,然后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个特别愉悦的状态下。

用一句话形容自己,你会说什么?

很多年前做一个采访的时候,我说自己像一个顽童、一个战士,身边人来人往,但我就自己站在原地,抵抗着这股洪流,我现在依然是这样,可能在这段时间里面,我没抵抗住洪流,往前走了几步,但是我现在又站立在一个位置上,依然在抵抗着这股洪流。

20

魏书钧

魏书钧

青年导演、编剧,1991 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4 年开始主演《戈壁母亲》等影视作品,2018 年其执导的短片《延边少年》获第71 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特别提及奖。2020 年其执导的电影《野马分鬃》入围第73 届戛纳电影节官方单元。2021 年新作《永安镇故事集》获得第74 届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提名。2022 年执导电影《河边的错误》获得第76 届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提名。

19

魏书钧

Q&A:

你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是什么?面对互联网上各种新鲜的梗,你有信息焦虑吗?

手机。不能说随时离不开手机,但用手机的时间确实挺长。我也不是随时需要知道所有的事,就是下意识里面觉得,它是我连接外部的一个枢纽。

最新掌握的一个技能是?

我会开始主动地收拾自己的房间了,能从收纳东西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这对原来的我来说不太常见。这就像是你内心的外部映射,如果你把你所处的环境整理得井井有条,好像心就能更静一点、更定一点。

怎么面对emo 时刻?

“丧”没用,还是加油工作,积极乐观地工作吧。如果不开心,就跟别人聊天,看看大家有什么心得、最近看了什么书、明白了什么道理。

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更有进步?又希望在哪些方面保留一些天真?

进步就是进步本身。我希望我能一直天真、简单一点,或者说不要太复杂,现在还在学习和修行的过程中。

 

 

策划:时尚芭莎编辑部 / 摄影:Edwin / 妆发:杜忆柔(柏林护士、罗成、魏书钧)、MQ_yoyo(陈鹏、孟羽童、杨英格)、Tina(陈哲远)、MQ_yoyo(GALA、Ming、何同学)、高杰(马伯骞)、王亚飞(文淇化妆)、刘雪亮(文淇发型)、妆发师linki(易梦玲) / 撰文:张凡 / 造型:Yashukuo87 / 统筹:匡安安 / 艺人统筹:雪丹 / 制片:613shan3 / 执行:吉恺 / 美术/mia、桉(一颗葡萄工作室)/ 助理:郑雨铖、陈曦 / 服装助理:昊岚、小北、罗思、小岳、coci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