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V CHINA

人物 | 杨子姗:心外风平浪静

2024-05-13 来源:V中文版
在杨子姗的人生当中,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内心世界里,在自我思考中度过。无论内心发生什么,她总是能尽量维持外部世界的秩序,比如对待剧本的方式,比如在家里叠被子的时候,一定要把 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把每一个角都对齐,又比如,去现场从不迟到。

1

杨子姗

秩序

尽管已经读过很多遍,杨子姗的剧本总是和新的一样。不同的演员对待剧本有自己的习惯,有人会在上面写满密密麻麻的笔记、贴彩色标签,有人甚至会把剧本单页裁剪下来,但是杨子姗只会在上面画线。画线的方式也很固定:只画自己的台词,只用一支固定颜色的笔,并且用尺子辅助画线,保证每一条线都是笔直的。从开拍到杀青,每一次拿出来的时候,她的剧本都没有卷边。

杨子姗说:“我不是一个会在剧本上写内容的人,我的功课都是在心里做的。”

如果看到一个好的角色,她就会在心里演起来。把剧本里发生的场景、台词,都放在心里,然后回到生活中去。或许是在洗脸的时候,或许是在准备去拿快递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某一场戏,她就会沉浸于那个当下,想象那场戏里的人物会是什么感受。

在她的人生当中,大量的时间都沉浸在内心世界里,在自我思考中度过。无论内心发生什么,她总是能尽量维持外部世界的秩序,比如对待剧本的方式,比如在家里叠被子的时候,一定要把 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把每一个角都对齐,又比如,去现场从不迟到。

4

杨子姗

这种秩序,让她可以很明确地区分“作为杨子姗”和“作为演员”的部分。作为杨子姗,她很明确自己有许多不愿意尝试的事,比如在KTV里,她总是那个不拿话筒的人,对唱歌跳舞毫无兴趣,但是在电影里载歌载舞,没有问题。作为演员,她没有特别不愿意做的事,一切都可以被打破。

杨子姗说:“我不是一个喜欢提前把戏排好的演员,因为我觉得感受很重要,真实很重要。” 片场永远有意外,每一个人、每一种演法、每一个时刻都饱含着不确定性,在此之中,也就有机会诞生绝妙的可能性。

杨子姗曾经在《乌海》里和黄轩饰演一对渐生嫌隙的夫妻,他们对彼此的怨恨,要在一场吵架戏里爆发出来。在现场,她和黄轩对词的时候,感觉一言一语,似乎吵不起来。他们便找来了一部伊朗电影《一次别离》,研究了里面夫妻吵架的部分,意识到吵架的时候,根本不需要听清对方说了什么。作为演员,他们习惯不要“搭词儿”,让彼此的台词都能被听到,但是在那样撕裂的吵架状况里,更重要的是——输出自己心里的话,尽力伤害对方。

于是他们就在房间里,酝酿起愤怒的情绪,把台词甩到对方脸上。“吵架的时候就是这样的,谁要听你说什么,我只是想告诉你我要说什么。”他们各说各话,强调自己的痛苦,质问对方,直到最后黄轩摔了家里的东西,夺门而出,留下杨子姗一个人在房间里哭泣,那场戏是一条过。等到导演喊“咔”以后,她仍然止不住地在流泪和发抖。

2

杨子姗

非秩序

把自己交付给当下与对手的互动,需要一种对自己能力的笃 定,而这份笃定,在杨子姗最开始演戏的时候并不存在。在职业生涯早期,她觉得自己每次演戏都像上战场一样,因为内心恐慌,担心自己演得不好,总会盯着对方的眼睛,如果对方转头,她也会把头扭过去,忽略了镜头的存在,把后脑勺对着镜头。那时候,导演便说她“用后脑勺演戏”。

现在,她已经能够完全抛下这份对自我的审视和拷问,去彻底当一个演员。有一次,她在拍一场拉扯戏,对方穿了细高跟鞋, 在过程中踩在杨子姗的大脚趾上,一下子踩掉了一块肉,但那个时候,下半场戏还没演完。她在身体剧痛的情况下,演完了整场戏,之后立刻被送到医院缝了5 针,把踩下来的肉缝回去。受伤的是杨子姗,但是当时她正在角色之中。

演戏需要锻炼,而她总是主动去寻求锻炼的机会,寻找冒险和意外。在早期演了一些个性活泼的角色后,就会有同质化的角色 和剧本找来,她便选择不接,主动尝试更多不同的角色、职业或者电影类型。演李睿珺的《路过未来》便是她主动请缨。李睿珺常常使用素人演员,括自己的舅舅、姨夫,这反映了他调动演员的某种功力,这也让杨子姗很期待试炼的机会。在那次合作里,她学到的就是:自己“演不过素人演员”。

杨子姗开玩笑说“我现在其实很怕和素人演戏”。在以素人为主角的文艺电影中,剧情与场景都和那个人的生活状态、个人气质相贴合。“生活中就是那样气质的人,你怎么可能演得过人家?”如果说演员用自己50%的生活来演戏,那么素人演员就是用自己 100%的生活演戏,用自己的生命长度去呈现一个角色,那种魅力让杨子姗佩服不已。她也向素人演员学习,找到一种贴近生活的表演方式。演商业电影时,戏剧张力更大,“演”的成分更多,但是 在文艺电影中,则是要学习如何收敛,学习找到一种微妙的秩序。

3

杨子姗

拍文艺电影时,导演可能更倾向于呈现更具有实验性的拍摄方式。一场走进医院的戏,可能就会拍一天,一颗长镜头,从摄影师的移动到演员的走位,都要做到完美。在这种情况下,习惯商业 电影模式的人也许会有抱怨,但是杨子姗觉得很欣赏这样的拍摄,因为“我个人也是一个有强迫症的人,作为演员来说,把自己交给 追求极致的导演,会让我觉得很有安全感”。在《路过未来》后,杨子姗又演了《乌海》《永安镇故事集》,它们都并非商业电影, 但是呈现了强烈的导演特质,也就是业内常说的“作者性”。选择和他们合作的时候,她形容就像是“不顾一切往前冲”,因为她尤其欣赏这样的特质,也很想知道自己能在这类电影里发挥出怎么样的状态。

持续挑战秩序,需要搭配的是一种绝不回望的态度。即使是 面对早期的青涩表演,杨子姗也不会去想“如果当时这么演会更好”这类问题。她知道自己那个时候已经竭尽全力,作出了当下最好的呈现。她更期待的,是知道下一个挑战是什么,还能如何在原本的秩序之外,再打破一点儿。

她现在特别想演一个反日常生活状态的角色。也许是精神状态,也许是生活方式,要和常理有某种反差,但是至今还没有遇到。她有一次问女儿,想要她演什么?女儿说,演大灰狼;她刚刚吼了一声:“我是大灰狼!”女儿就说,“妈妈,你不要演了。”在女儿看来,她还更多地是那个温柔的母亲,这份秩序还不能被打破。

5

杨子姗

Q&A:

V:刚入行时,对行业的感受和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杨子姗: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不一样。只是说那个时候还是一个小白,是在学习和了解演员这 个职业的过程中。现在的话,十几年下来,也比较像“老油条”了。一开始你会很胆怯,对所有的事情都是一种观望状态,到现在你可以主动地做一些尝试和改变。

V:在工作中一定会坚守的准则?

杨子姗:永远准时到现场。

V:遇到的一个困难?

杨子姗:我有一个还未被解决的困难是,接不到特别有突破性的角色。我想演一个日常生活中不 那么常见的人物,可能不一定有常人的情感应对方式和语言逻辑。

6

杨子姗

V:给即将或刚刚入行的年轻女性的建议?

杨子姗:不要给自己设限制。

V:回到20岁的时候,你会和那时候的自己说什么?

杨子姗:所有你想要的一切都会得到,你不想要的都不会发生。顺着自己的轨迹,按照自己的心往下走就对了。不要担心太多,不要犹豫,只要选择自己喜悦程度最高的事情,事情一定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去发展。如果不管它的结果是什么,做这件事情你就会开心,那就去做,这才是你该做的事。

 

 

出品:王锋、李晓娟 / 策划:V专题组 / 摄影:吴明 / 特邀撰稿:李君棠 / 妆发:远航 / 造型:ABG Studio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