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亮点 > 芭莎男士

亓昊楠:凝固的时间

2023-11-29 来源:芭莎男士
2014年,由故宫博物院申报的古代钟表修复技艺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文物修复师这一冷门职业走入大众视野,其中钟表修复师王津被网友称为“故宫男神”。近些年来,他的徒弟亓昊楠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一起为这项技艺的传承添砖加瓦。

4

亓昊楠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非遗传承人)

西学东鉴

工作日中午,亓昊楠在瞭仓钟表博物馆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与拍摄。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代钟表修复技艺的传承人。十八年前,亓昊楠进入故宫的钟表修复室,开始跟从师傅王津从零学习古钟表修复技艺。亓昊楠从拿现代钟表练起,到上手修复文物,十八年里,他逐渐能够独立承担古钟表的修复任务。

故宫博物馆共藏有1500多件钟表,主要来自英国、法国、瑞士,还有清宫、广东、苏州的做钟处。修复完成的钟表展演功能完全恢复能够运转,是对亓昊楠工作的最大的肯定。现在,故宫钟表馆内展出了六十余件钟表,可惜的是,大部分来欣赏的游客只能看到它们静态的一面。由于受到场地局限与文物安全,即使钟表的展演功能恢复也无法经常展示,否则会产生磨损。游客只能了解钟表的外观,这是令修复师和游客都感到遗憾的一点。对此,亓昊楠一方面把运转的视频录制上传到网络媒体上,另一方面,他尝试在未来将博物馆的展览做得更丰富一些:通过扫取钟表旁边的二维码,人们能在手机上看到它动态的展演。

1

亓昊楠

钟表作为“西学东鉴”的产物,从西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落地生根。由于皇帝对钟表的喜爱,于是在紫禁城中成立了一个清宫做钟处,专门设计、制作钟表。在这个机构中,有三部分人:传教士,中国的能工巧匠,还有大量的太监作为基础的劳动力,制作的钟表以大型的木质亭台楼阁式座钟为主。后来广州、苏州、南京等地也独立设置机构,制作商人、官宦家庭能够购买的钟表。虽然来源于西方,但由于长时间经验的积累,中国各地的做钟处有了独创特色的钟表,比如广州钟表外观以蓝底珐琅为主,表演功能多融入蕴含中国传统寓意的形象。同时,内部机芯从生产、改造,到自主设计,钟表从内到外已经是我国独立设产的产品。

乾隆后期到嘉庆时,广州钟表的做工已经在世界上数一数二。虽然存世量不多,但件件都是精品,甚至国外也还会回购一些广州钟表。故宫博物馆馆藏了大约百余件广州钟表。虽然源于西方,但远渡而来的钟表在东方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

亓昊楠

世界的钟表

疫情过后,亓昊楠开始重新恢复与全国各地博物馆之间的联系。采访当天,他刚结束在安徽博物院与故宫博物馆的联合活动。故宫博物院与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沈阳故宫、颐和园、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都分别建立了古钟表联合修复室。他去往各地博物馆为他们培养一到两名钟表修复人员,以便后期他们能够对馆藏钟表进行独立地修复、保养。

国际上,亓昊楠也曾去往英国和瑞士的博物馆与钟表工厂进行学习交流。在瑞士,十五六岁的学徒在钟表学校对钟表的每一个门类进行拆解、组装、调试、制造、设计,系统地学习下来需要五六年时间。毕业以后,他们与表厂双向选择,进入工作岗位。

除了培养模式不同,国外在修复工具上也更加成熟。“现在我们买了一个进口的清洗研磨机,它能均匀低速地旋转去对零件进行打磨。”用传统工具徒手刷洗,多多少少还是有一些清洗不到的地方,还需要用砂纸、抛光轮、抛光布等进行细加工。在对钟表零件进行精细操作的过程中,进口的钻床能够匀速垂直地打孔,机械的稳定操作减小了文物受损的可能。

古钟表修复是一个综合门类,它的外观有铜器、木器、珐琅、珠宝镶嵌,内部有机芯。《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以后,钟表修复室招收的新人有做木器的、有做珐琅修复的,也有从芬兰回国学机械的,所以现在一件钟表的修复分工十分明确。王津和亓昊楠在让新人在学习基础理论、机芯修复的基础之上,让他们每个人负责自己擅长的方向深入研究。

亓昊楠向我们介绍了钟表修复组关于珐琅修复的一个研究课题。广州钟表的珐琅是一层层通过多种温度烧制而成,每种颜色对应不同原料成分与烧制温度。他们通过实验检测珐琅成分配比与固化温度,再不断调配使新制颜色达到与修复文物最贴合的状态。现在,在珐琅修复方面,钟表修复室的经验已经十分完善。

铜板油画是钟表修复组正在着手的课题。在钟表展演功能的区域,常常用铜板油画作为背景。时间长了,油画会自然起皮剥落。修复组想要研究如何能够控制、减缓脱落这一过程,以及如何修补已经剥落的油画。“我们现在是一步一步进行研究。因为文物不能说你拿来想试就试,”试验成功的方法还必须要反复测试,最终才能大面积应用,形成颠扑不破的方法。

3

亓昊楠

记录者

和大多数我所认识的非遗传承人不同,亓昊楠的微信头像并不是个人肖像照,而是十二星座中的摩羯座,自然,这就是他的星座。其实开始他也是用自己在工作中的照片做头像,不过后来他不希望别人通过微信能够直接知晓他的工作。不像微博、抖音这样的自媒体平台需要一个正式形象,微信是一个私人的社交场域,亓昊楠希望能有自己的隐私与自由。

微博是亓昊楠最早使用的社交媒体,偶尔记录自己的生活、工作。《我在故宫修文物》播出后,他的微博粉丝数激增。许多人在评论、私信中问他最近的修复工作、展览计划等等,亓昊楠索性开始规律地分享他的工作内容。在抖音上,他每天发布一条短视频记录工作日常,从未间断。“专业搞这个的,就是日常拍、录,把我们的一些照片、视频去展现出来就行。”

纪录片的播出,为这项冷门的技艺带来了持续的流量。亓昊楠也承认,不论是与各地各国的合作,还是设备技术更新的资金来源,都与流量密不可分。不过,他从来没有过度关注流量,也没有因为数据不好而烦躁。“因为我想做这件事儿,我就想让喜欢人看到这东西,又不是为了涨粉流量,你看我抖音粉丝就一直这么多。”

亓昊楠希望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看到。就像《我在故宫修文物》点燃了一大批年轻人热爱修复文物的心,他也希望短视频能够激发人们潜在的兴趣。这是亓昊楠觉得最重要的事。“因为我们本身就是给自己做一个记录,让别人就看到你正在做什么,你将来能做什么。”

 

 

监制:佟宇 / 策划:李祺 / 执行:于妙妙、王宇轩 / 摄影:谢天、付酉 / 文:ESP、于妙妙 / 妆发:邹成程、杨爽 / 服装:马敏倩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