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韵
“15度角”的工作
拍摄时的周韵,时而开怀灵动,眼底清澈,时而收起嘴角,神情淡淡,望向前方,安静又充满力量,柔美、优雅、纯真、温暖、超脱、大气……她的气质好像可以随意切换,但这些又都不足以概括真正的她。如果让旁人来形容周韵,很多人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她有一张端庄周正的面庞,令人感到沉稳又安定。但其实,比起外界依据过往角色或者第一眼印象给她贴上的标签,她更在乎的,是内心的需求有没有被自己即时感知到。
这次答应来拍杂志之前,其实周韵犹豫了一阵子。虽然从 23 岁第一次参与广告拍摄开始,周韵一直都在做着各种“幕前”的工作,但工作之外,她不是个很喜欢被镜头关注的人。“生活中我很少拍照片。”周韵也不觉得那些印在海报或封面上,头发向后梳得一丝不苟、涂上红唇、彰显气场的形象是完全真实的自己。当穿上一身特定的服装,进入一个特定的场景,离开自己原本生活中的样子,就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一种非自然的状态。在她看来 :“要抓住自己在当下那个环境的感受去展现和表达。可能她既是我,又不是我。”
这并不意味着她抗拒镜头,先承认这不是完全的“舒适区”,之后却愿意大方地接受挑战,才是周韵面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偶尔给自己一些新的、原来不擅长的事情,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可以激活你的能力。”所以当她克服了内心的小纠结,真的出现在拍摄现场,她便不再东张西望,而是专注于达到自身最好的表现。她敢于展示自己丰富多面的形象,尝试新的可能。
周韵
迈出这一步,是因为她让自己从“向外看”转向了“向内看”。拍一组照片,是完全没有磨合时间的合作,一群陌生人在你眼前看着你,你却要用自己去真实地表达,说没有一丝负担是不可能的。但她不断调整,让自己尽可能去跨越这个障碍。“你就想着你要怎样把自己的状态给找到。抓不抓得住、光好不好、有没有产生‘化学反应’,都不是你能控制的。当我做的是一个‘15 度角’的工作,就不要想象我是一个圆。”在周韵来看,能把自己的这 15 度角做到最充分,是最纯粹也是最难得的。
不同于电影里被绝对关注的女主角,生活里,周韵不是一个时刻都要掌控全局的人,因为她知道,世界上这么多事,并不是每一件都能如人所愿般实现。“这其实是人生的常态、工作的常态。”明确在当下的环境里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并尝试把自己所处的这个位置做到极致,是周韵不再被情绪所左右的第一步。
周韵
拒绝“无意识”
从去年冬天开始,周韵成了世遗揭秘互动纪实节目《万里走单骑(第二季)》的常驻嘉宾之一,在此之前,她鲜少在综艺中露面。接下它并且今年还在继续参与第三季,是因为她从小真的对历史文化有着蓬勃的兴趣 :“比如我们这次去福州,就了解了古厝是怎么形成的。还有去年有一期去景德镇,我发现当地年轻人的视野非常国际化,你能感觉到这座城市的创造力和它的美学传承,都对年轻人有非常大的影响。”
如果一位观众过去只是通过电影认识周韵,看过这个节目之后,可能会感到有点儿“颠覆”。离开角色的外衣,她本人在节目里大多时候谦虚又平和,好像一下子卸下了以往银幕形象里强大的“气场”。她用好奇的目光探索着眼前的新事物,不断提出一个个鲜活生动的问题。
事实上,生活中的她也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面前,她的心态和十几岁时没什么变化。面对向她发出邀约的各种机会,她的出发点,简单到就问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不管是做擅长的事,还是相对没那么擅长的事,其他一切考虑因素都要排在她内心的基本兴趣之后。“兴趣这事真不是选择过的,是自然生出来的。”
周韵
心里时刻绷着这根弦不松动,是因为她太不想浪费时间。“一件事情做久了,人容易麻木,最好不要把它变成一种无意识,我觉得无意识也许真的是在浪费生命。这种新鲜感是精神上的,这很重要。”其实每次录节目,大概只能在当地待上三四天,来不及做太深的探索,但借着这个机会,周韵会把时间最大化地利用。就像上一季节目在泉州录制时,当她在延续着传统的古朴村落看到当地女孩儿的鲜花簪发,发现自己对这种造型感兴趣,那就也顺便坐下来试试。很多“新鲜”都不是刻意创造的,只看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尤其是她还可以凭借自己公众人物的身份,让更多人因为她发现的“新鲜”,也能感受到料想不到的“新鲜”。这种由心而发的选择,就像投入平静湖面上的一块小石头,可能她自己出于本能扔下去的时候并不追求额外的意义,却因为有趣本身,之后也能引发出层层涟漪。
周韵
视角慢慢收回来
包括与自己团队的伙伴们并肩奋战时,周韵也充分尊重每个人的个性。“首先招聘的时候,你就要明确你招的是成年人。其次要知道你来这里的初衷是什么,是对这个事情本身感兴趣,自己负责,而不是我去管你。”
说起很多创作者出身的人,很不适应转型成管理者,周韵半开玩笑地说自己也没什么兴趣。“我觉得我管儿子管够了。”正是因为她足够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就更知道不能拿一套统一的标准,去要求本就生来不同的每一个人。
“这也不是强势不强势的关系,而是看你心里想要什么,你是不是明确。明确了,其实不用强势。”
周韵
现在可以用这些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关注内心体验,是因为周韵花了很多年时间,对自己进行着一种持续的能力培养。如果是不熟悉她的人,可能会误以为她从小就有透彻的“大智慧”,但一步一步走过来,她自己知道这些都是有意识的觉知。谁都有过被纠结和焦虑占据的小时候,重要的不是起点是否完美,而是行进的过程中,怎么学会成长。
“我看自己小时候拍的照片,有一段时间眉毛修得特别细,肯定是当时流行这样。在成长的过程里头,人的眼睛先是‘全朝外’的,然后视角开始慢慢地收回来。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变化,原来不知道自己是谁,然后慢慢地知道了。”甚至她还记得自己年少时对发型的在意,“以前长头发,要是给我剪坏了,起码得痛苦好多天。”为了让自己不再被类似的小事困扰,周韵开始主动寻找打破那种固有状态的办法,渐渐地,她发现烦恼的根源不在外面随时都可能变化的潮流,或者别人脱口而出的评价,既然情绪是自己心里的,那就应该把更多的关注投射到自己身上。
周韵
“我们的本能肯定是希望别人都夸你,但这种东西会有很多干扰,我希望它的影响能减少到最小。”跟原来那种容易被外界影响的状态告别,周韵开始一点点“夺回”对自己心态的掌控权。
她很早就很有意识地训练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刚开始做演员的那几年,遇到想争取的工作没能如愿,她会节制地允许自己有三天的焦虑期。“到了那个点,我要放下。”慢慢地,这种能力就会加强。比如关于长相,她认为缺点即特点,不完美就是完美,有特点比标准的美人更能打动人。
精神上,周韵也同样不会再被远离她真实生活的评价所打扰,她不会去网络上搜索自己,因为“通过各种搜索,看到各种评价,好的坏的都在误导自己。关注自己,不用通过外在人们对你的解读或给你贴的标签。人去了解外面很容易,了解自己很难。”
周韵
与自己独处
在公司管项目的时候,周韵给员工和自己规定的上班时间不算早,上午 11 点到就行。“我有时候还更晚一点。”这除了是尊重创作者们不同的生物钟,也是因为她希望团队每个人每天都会留出两三个小时,为自己创造一个独处的机会。“因为我每天到了公司就开始工作,我知道自己在睡觉之前一直会是这样的状态,所以在那之前,很需要个人的空间和时间。”她需要这段算不上太长的时间,踏踏实实地跟自己待一会儿。
在外界看来,周韵同时拥有很多个身份,包括但不限于演员、制片人、公司管理者、女儿、妻子和妈妈。兼顾每一重身份的职能,并且都想做好它们,不可避免会让她的精力分散、时间紧张,但这些都不会被她当作忽视自己的借口,自己就像最重要的地基,茁实了,才能让附着在她身上的其他使命成为可能。
“有时候看书,有时候喝茶,有时候运动,有时候什么都不干……就是需要一个人,而不是有别的人在跟你一直说话。”这是一种生活的姿态。现在生活能消耗你,有意思的事太多,比如很多人每天都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社交媒体上,周韵更愿意躲开这些喧嚣,安静地陪自己待上一会儿。
周韵
她长期坚持阅读、瑜伽、冥想,这些在别人看来可以被定义为“自律”的习惯,并不是她为了显得自己懂得生活才刻意追寻的,相比之下,它们更像是她的一种“方法”,借由这一项一项的行动,她可以得到机会向内观察自己身体和情绪的变化,自己和任何一个外人都是一样的,只有知道了最真实的需求,才能找到解决方案,去更好地满足她。
“真正的治愈,不是说要去看谁,觉得这个人是我的目标,我要成为这个人。你要往里看,想想什么东西是你的障碍。”
说不清具体是从哪天开始,视线就从尽量打开变成了逐渐收回,但周韵很强烈地感觉到,有意识地觉察到自己,进而要投入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认识自己,是她成长到某个阶段后,一个不可避免的方向。其实她至今也没觉得完全地了解了自己,这是个比了解其他所有人都更难的命题,但至少她已经目标清晰地开始了。她想更明白地看见自己,这样才能透过自己,看清她想了解的一切。
监制:卫甜 / 摄影:梅远贵 / 策划、编辑:Yoanna / 形象:王昊 / 化妆:张哲纶 / 发型:文智 / 统筹、制片:Cathy / 造型、统筹:Yashukuo / 造型助理:抖抖、XIXI / 采访、文字:张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