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心理专家的妈妈经

2022-06-29 来源:时尚健康
孩子做事总磨叽,怎么办?写作业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青春期叛逆了,怎么办?如何对孩子进行性教育?二娃家庭怎样调和老大老二的关系?……你所遇到的“当妈难题”,即便是受过系统教育的心理专家也会遇到。今天我们邀请了三位妈妈,她们都是资深的心理学工作者,并且学以致用,将知识灵活运用于育儿的过程之中。她们总结的经验与感悟,也许比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带给我们有效的启迪。

4

妈妈:陈婉茹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美股上市集团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儿子:Sam 7 岁,小学一年级

陈婉茹 | 孩子的小毛病,解决办法在父母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安全感是自信心的基础,孩子从出生到2 岁对身边的人、事、物建立了安全感,自然就会成长为自信和有责任感的人。Sam 算是个自信的孩子,但在遇到打击的时候容易丧失信心。比如练习跳绳时,刚开始信心满满,尝试几次跳不好之后就开始灰心丧气,还哇哇大哭。我的做法是“策略性鼓励”:

1、夸他做到的具体细节

把“你好棒”“你太厉害了”这种笼统的夸奖变成具体的、带有细节的描述,比如“刚才跳的时候脚抬的高度正合适”“你刚刚摇绳的节奏很好”。这样的夸奖他听到之后,知道我对他的肯定是非常诚恳的,而且也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后面还继续保持。

2、趁热打铁及时夸

鼓励、赞扬的话要及时说,不要延迟拖后。Sam 每跳一轮,我就特意大声说“这一次跳得比上次好”,让他第一时间收获成就感,更愿意继续练习。

3、夸努力,不夸天赋

把“你真聪明”变成“你很努力”或者“你的练习很有效果”之类的话。目的是让他明白天道酬勤,可以通过努力收获自己想要的成果。

3

陈婉茹

孩子做事总磨叽,怎么办?

“磨叽”这个词是从成人的角度来说的。对于孩子来说,他只是在自己的节奏中做自己的事情而已。成人所谓的磨叽,其实是孩子没有按照我们设定的节奏来做事情,比如刷牙时间太长,睡觉的时间晚了;早餐吃太久,结果上学迟到了等等。每当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总是不停地催促孩子,但这也是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对孩子来说,焦虑的杀伤力远比磨叽大得多。他会习惯性地认为是自己出了问题,要么变成焦虑的人,要么用拖沓来反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家长不能一味地批评抱怨孩子,而是采用一些小策略:

1、预判他的拖延,提前预留出时间

当Sam 在周末的晚上玩得很嗨,完全没有睡觉的意思时,我会提前半个小时提醒:“还有半小时就要睡觉喽。”让他心理上有个准备。避免突然说时间到了,孩子的“频道”转换不过来。提前15 分钟左右,我会第二次提醒。到入睡时间,他其实心理已经做好准备,更容易服从睡觉的安排了。

2、提前调整合适的“游戏”

当我看电影看到精彩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半途中断去睡觉。孩子亦然。所以一般睡前半小时,我会跟Sam 商量:“咱们换个动画片看啊。”如果他同意了,就选择一个20 分钟以内的动画片,这样刚好片子结束的时候也就可以去睡觉了。

3、尊重孩子的慢节奏,允许他磨蹭

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我都会尊重孩子的慢节奏,让他掌控自己的时间。这样他才能逐渐形成时间意识,知道什么样的事情需要多长时间完成,而不是总在家长的安排与督促下进行。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当孩子专心做一件事时,如果经常打扰他,比如一会儿让他喝水,一会儿又指点他怎么做,那么孩子有再好的专注力也会被破坏。另外不管是书还是玩具,一次只能选择一个,选择太多孩子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注意力会分散。久而久之,注意力不集中便成了习惯。Sam 在写作业时经常走神,或者还没写完就去玩玩具。一方面男孩子注意力维持的时间本身就短,对身心的控制能力不足,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孩子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另外每次给他过多的任务,也会让他失去坚持把作业做完的信心。鉴于此,我会这样做:

1、把大任务分解成小目标

所有的作业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练习,每完成一个小练习就可以休息一会儿。让孩子感到有盼头,也增加了完成的动力。

2、减少催促,耐心多一点

不要总催促孩子,在他身旁指手画脚反而会打断了他的思路。放手一次试一试,没有你的指点,他也能完成作业。

3、逐渐延长专注时间

一点一滴地帮助孩子延长专注时间,不要急于求成。比如孩子做作业时,开始能坚持5 分钟,下次7 分钟,这就是进步,要及时鼓励。我给Sam 准备了一个计时器,一开始设定10 分钟,在这10 分钟内他要专注地做一件事,如果有疑问也暂时不要提出,先完成自己能完成的部分,等10 分钟时间一到,就可以玩一会儿放松放松,也可以就刚才不会的地方提问。当他完全适应之后,再慢慢地将时间延长到15 分钟、20 分钟、30 分钟……

5

妈妈:马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凤凰网 & 志玲姐姐“护童计划”亲子心理援助中心亲子专家)
女儿:钱雨漠 12 岁,小学五年级

马骋 | 比起听话,我更想要女儿思想独立

养女儿要特别注意的点有哪些?

马骋:我会比较看重两个方面:一个是安全教育,一个是性别教育。所谓安全教育,比如她6 岁的时候,我开始告诉她:从现在开始,所有人括爸爸妈妈在内,如果想要亲你,都需要征求你的同意。如果有人未经你同意想要亲你,你要直接拒绝。拒绝不了,就来告诉妈妈。这里我特别注意两点,一个是在跟她说这些事情时,我的情绪是稳定的,传递给她足够的安全感,而不是让她觉得自己时刻处于被侵犯的危险之中。第二是相信孩子能够听明白,不要连续重复。如果她提出疑问,比如女儿会问我为什么爸爸妈妈也不能亲她,我就会给她耐心解释。这样一点一点地传递给她。

那么性别教育是指什么?

马骋:小时候会教她男女性别上的差异。目前她已经步入青春期,主要是经期教育。这个话题在我们家是可以敞开谈的。早在她上幼儿园时,有一天回来问我:“妈妈,为什么我们上厕所时看到老师的尿是红色的?”我就告诉她,女孩到了一定年纪就会来月经,会流血,但你不用害怕,那没有危险,也不会疼。“等你到了来月经的年纪,妈妈会教给你怎么做。”对于性别教育,包括性教育,我的态度都是:不主动,不拒绝。当孩子问起的时候,坦然大方地给她讲解就好。

1

马骋

你会跟女儿谈到性的话题吗?

马骋:会。我相信在今天这个互联网时代,任何一个孩子都能从网上了解到性的内容,藏着掖着没必要,也不现实。

有一次我们看到一则明星生子的新闻,女儿就随口说了一句:“他们俩上床了?”说实话,听到这个字眼时,我的心的确“咯噔”了一下,但我并没有扩大化这种感觉——很多父母会强调“上床”这个词,追问孩子你怎么知道,或者严令禁止她说这个词。这样做会增加孩子的羞耻感,让她不愿也不敢再跟你谈下去,有时还会激起叛逆行为。

我的做法是,不在当时进行深入讨论,因为那并不是一个合理的性教育场合。我会选择在日常聊天的时候,跟她谈谈择偶标准,比如我会问她:“你喜欢什么样的男生?”

或者“你们班有人谈恋爱吗?”就着这个话题谈下去。

有时候孩子给我的反馈远超想象,甚至是反过来教育我。

当我问她班级里有没有人谈恋爱时,女儿回答我:“妈妈,你觉得我们这个年纪懂得什么是爱情吗?所谓的早恋也就是喜欢跟那个人一起玩而已,经不起考验,并不是成年人的爱情。”

她的话让我很受教,也意识到她有自己的思考。相对于会不会早恋,我其实更看重孩子是不是有独立的人格,是不是懂得爱自己。

在你看来怎样算是爱自己呢?

马骋:比如说她有个很要好的朋友,经常约着周末一起出去玩。有一次那个女孩没有提前打招呼就来找她玩。但女儿那天计划在家休息,于是直接拒绝了朋友的要求。我问她,人家大老远来了,你为什么不去?她说,我今天本来就不想出门,她也没提前跟我约好,我为什么要委屈自己跟她出去玩呢?

我觉得她做得特别好。青春期的孩子往往为了融入团体而放弃自己的权利,做出一些让步、讨好的行为。但她能够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迁就别人,守好自己的边界,这是非常难得的。从这一点上说,我也更不会担心她在爱情中迷失自己,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进入青春期会有叛逆行为吗?

马骋:所谓叛逆,其实是成年人定义了一种行为标准,孩子不按照你的标准做,就叫叛逆。但其实如果你愿意跟孩子沟通,听听他们的道理,你会发现这些“叛逆行为”背后有她自己的逻辑。

举个例子:女儿在班里任劳动委员和小组长,她非常珍视这些荣誉。最近学校鼓励孩子们在校完成作业,但她总喜欢把作业拿回家里做。老师就跟她说,要是不在学校写完作业就撤销她的职务。没想到,她直接把臂章拍在老师的办公桌上,不干了。

这种行为看起来很叛逆吧。但女儿有自己的理由:“首先学校并没有规定必须在教室写完作业,我有权选择回家写。更重要的是,老师拿我喜欢的事情来要挟我,我更不能接受了。”她的解释我认可。

作为妈妈,我一方面时常提醒自己,要用一颗平等的心去正视孩子,了解孩子。同时,她的独立思考、自我边界是我所缺乏的,我也需要从女儿身上不断学习。孩子和父母互为镜子、互为老师,亲子关系才能更加良好地发展。

6

妈妈:周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耶鲁大学心理系博士后)
大儿子:阳阳 8 岁,小学二年级、小儿子:悦悦 5 岁 幼儿园中班

周洁 | 二娃和睦相处的秘诀

二娃要和睦,得多偏爱老大一些

想要两个孩子和睦相处,我的原则是:首先做好老大的工作,刚有弟弟的时候甚至要多给老大一些偏爱。因为老大的心理搞定了,哥儿俩的事情就都顺畅了。反之,一旦老大觉得有了弟弟,自己就受冷落了。那么他就会把弟弟看作抢夺了他的爱和资源的敌人,兄弟俩的矛盾就出现了。

心理学关于群际冲突的理论认为:人与人冲突矛盾的核心问题在于利益之争。多娃家庭里孩子之间往往出现矛盾,也是这个原因。所以说,如果想要孩子们的冲突变少,那么父母就要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利益冲突。让他们尽少感受到对方分走了他的利益,而是要通过提供更多利益的方法,让他们觉得是对方为自己带来了额外的利益。

说到具体怎么做,我举一个例子:哥哥以前过生日,只能收到我们送的一份礼物。但有了弟弟之后,弟弟也会送他一份礼物(当然是我以弟弟的名义买的)。这样哥哥就觉得,弟弟的到来并没有占用他的资源,反而给他带来了更多新的资源,他就会很开心,也更愿意接纳弟弟。

这样做为兄弟俩的相处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剩下的就都是术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解决就好。

2

周洁

教会兄弟俩解决矛盾的方法

关系再好的兄弟也会有矛盾,比如两个人争抢一样东西。这就是上面所说的“术的问题”,妈妈要帮助孩子找到解决方法,并且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内化为行为准则。有一次,我给他们买了两个奥特曼玩具,但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看中了同一个,都要抢。这时候父母最容易犯的错就是对哥哥说:“你比他大,你要让着弟弟。”这样不仅会激起哥哥的愤怒与委屈,让弟弟未来更加肆无忌惮,而且很可能使弟弟更无法得到玩具——即便此刻给了弟弟,哥哥也会趁你不注意再抢回去。

我的做法是:首先强调这两个奥特曼玩具是他们共有的,并不是某一个只属于谁,两个人可以轮流玩。而且正是因为有两个孩子,才有了两个玩具,每个人才能有玩到两个玩具的机会。这就解决了核心的矛盾冲突,指出了对方是带来了额外利益而非分享了利益,并把拥有权的问题变成了使用权。然后,我会让他们想办法来决定谁先玩。当然,在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会给出一些建议,比如说:“你们可以石头剪子布,谁赢了谁先玩。先玩的人可以玩10 分钟,然后换另一个人再玩10 分钟。”他俩觉得这个办法好,但要求把每个人玩的时间变成15 分钟(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觉得加了5 分钟就相当于增加了很长时间)。我也会尊重他们的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决定了方案就必须严格执行,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破坏规则,妈妈要及时制止。而且我还会提前拿一个闹钟摆在他们都看得到的地方,调好15 分钟的闹铃。等到闹铃一响,就必须马上交换。事实上只要规则明确,孩子们是很容易遵守的。而且往往玩不了两轮新鲜劲儿过了,他们就开始转移注意力,甚至发现另一个被遗弃在旁边的玩具更有趣些,其中一个人就去玩新的了。

最重要的是,在一件事上孩子学会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他们就能举一反三,将这个思路用于解决遇到的其他难题。通过我的观察发现,在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俩也会跟对方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规则,确保每个人的利益都被照顾到。

父母总是会更偏爱某个孩子

常被问“会不会偏心”,我并不回避这一点:父母也是人,偏心是难免的。比如弟弟的性格跟我比较像,我会更喜欢。而哥哥相对来说更容易陷入情绪之中无法自拔,这是我不太认可的地方。但恰恰因此,我更需要深刻地去理解哥哥,拿出更多时间去观察他,了解他。

比方说哥哥容易情绪化,容易激动。作业做错了,他会又气又急,还会抹眼泪。但他越是如此,越是改不对;越改不对就越烦躁,更急更气……每当这个时候,哥哥都会把大量的精力浪费在内耗之中,跟自己的情绪较劲。我教过他很多方法改正,效果是有的:现在当他发现自己又陷入情绪中时,会说“妈妈,我去冷静冷静”。他知道这样不好,但第一反应还是情绪先起来。

我也曾为这个问题感到苦恼,甚至也曾抱怨过“跟他爸爸一样”。然而,随着我对哥哥的了解加深,我也换了个视角看这个问题:弟弟跟我一样,很少会对某件事情产生剧烈的情绪反应。但这只能说明我们遗传了父母的“冷静基因”,是我们的幸运,并不说明我们比哥哥更优秀。反之,倒是哥哥天生就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去处理自己的情绪,他能做到现在的程度,已属不易。当我这样去看待哥哥身上我不喜欢的特点时,就更能体谅哥哥,接纳哥哥。

而且任何性格特点都有两面性。容易陷入情绪之中的哥哥,同样也具备更加感性和善良的特点。作为母亲,我要做的就是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势利导,针对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特征,对他们进行适合的教育。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妈妈对孩子的性格可以有所偏好,但给他们的爱要尽量做到均等。

 

 

编辑:张鸣 / 采访 & 撰文:书吉 / 摄影:Ray(逆光视线)/ 后期:逆光视线 / 化妆:小鹏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