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高亭宇 | 慢下来 冲破速度的极限

2022-06-24 来源:男士健康
拍摄当天距离高亭宇在2022 年北京冬奥会夺冠已一月有余,与想象有些许不同,站在我们面前的他平静、坦然、一如既往。

1

高亭宇

比圆满更多一分惊喜

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初出茅庐的高亭宇一举拿下速度滑冰500 米的铜牌,这枚奖牌,成就了中国速度滑冰男子项目奖牌零的突破,而当时的他,20 岁,便已注定载入史册。纵使如此,高亭宇对这个结果却并不满意,把奖牌换个颜色是他当时的目标。四年后的北京,高亭宇打破了所谓“旗手魔咒”,一路旗开得胜,真的将奖牌换成了金色,他又一次书写了中国速度滑冰男子项目新的篇章,本次冬奥之旅终于得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7

高亭宇

而对高亭宇来说,这次冬奥之行的特别之处不只是金牌让赛程变得圆满,在这圆满之外,更有几分意料之外的惊喜。

其一是高亭宇夺冠之后,“冰丝带”场馆亮起金色的光变成“金丝带”,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浪漫,除了感动,他更想表达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真的要感谢工作人员们这样的设计,我觉得太珍贵了,这也是身为中国选手的骄傲”。这无法用言语表述的中式浪漫,不仅仅是一次夺冠的祝贺,更燃起了高亭宇金光璀璨的奥运征程。

4

高亭宇

作为首位开闭幕式“双旗手”,这个身份也为高亭宇的北京冬奥之旅增添了更多的惊喜,对他来说,这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高亭宇坦言,比赛期间压力非常大,一直处于比较紧张的状态,冬奥期间发生的很多趣事甚至都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对闭幕式上他扛着徐梦桃高举国旗挥舞的那个画面仍记忆犹新。不同于开幕式上带着压力与责任,也不同于比赛夺冠时的激动与兴奋,闭幕式上的这个瞬间,高亭宇是百感交集的,这仿佛是将要喜极而泣的宣泄与释放,也是为国争光的自豪与骄傲。高亭宇将这个瞬间认定为冬奥之旅最高光的时刻,正是那一抹中国红赋予了他如此意气风发的底气,而他举起的这一抹中国红,也代表了中国的年轻运动员们举起了冰雪运动的新希望。

对于高亭宇来说,没有比这次奥运会更好的故事版本了,圆满的大结局下,还处处藏着有迹可循的彩蛋。而他,也要带着这次夺冠的信心加成,开启旅途的新篇章了。

3

高亭宇

前路山花烂漫,但也布满荆棘

不同于许多运动员在训练初期对于运动项目选择的纠结,高亭宇选择速度滑冰是“从一而终”的。自从小时候加入到学校里的滑冰队接触到这个项目开始,他就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冰上的速度与激情,他仿佛就为此而生。自那之后,他就像一头扎进丛林里探险的小鹿,开始了未知的旅途。

冬奥会摘金之后,大家更多地只看到了夺冠之后的风光无限,殊不知这枚金牌背后的十余载,高亭宇独自承受过怎样的苦痛与黑暗。前路漫漫,在摘到最美的花之前,早已被荆棘弄得遍体鳞伤,但他却毫无畏惧,一次又一次努力着继续向前。

2

高亭宇

身为国家级运动员,高亭宇日常训练的辛苦无需多言,每日大量的高强度运动都是在突破自己的极限。当被问及究竟是什么样的信念带他走过了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生活,他的回答简单而有力量—“为国争光”,说罢,高亭宇的眼神中闪烁着清澈且坚定的光。

所以即便是最低谷的那段时间,高亭宇还是依靠这样的信念坚持下来了。他深知受伤是每个运动员都不可避免的,所以在伤痛袭来的每个阶段,他都能及时地调整心态,安心疗养,不断跟教练沟通,积极找到最佳的恢复方式,为的就是在身体康复的第一时间再次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训练中去。所以,竞技体育的赛场上哪有那么多“恰逢状态好”的奇迹和机遇,不过是一次次冲破低谷与瓶颈,让高亭宇练就了这处变不惊、逆流直上的态度,“我从不会受到低谷期的影响,受伤是正常的,等伤好了立刻恢复训练,就不再是低谷”。

5

高亭宇

“对于我而言,速度滑冰也许带走了一些东西,比如带走了很多娱乐和休息的时间,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到这项运动中去,但是相应的,它也带来了很多东西。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磨炼了自己的性格,让我面对任何事情都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可以说,我性格方面很多优秀的点都是速度滑冰这项运动造就的。”就像每个人心目中都有最热爱的事情一样,当决定选择它,并且将它当做终身奉献的事业,就不可避免地会有得有失,但如果真的热爱并且有必胜的信念,那便无所谓得失,一切都是值得的。

6

高亭宇

所以在2022 年的冬天,我们终得以看见,速度滑冰没有辜负他,他更没有辜负速度滑冰,缘分也好,天份也罢,高亭宇证明自己选对了路,更证明自己走好了路。

三月的北京很少有如此大雪,拍摄结束后,高亭宇安静地走进那日漫天的飞雪中,好像在积蓄力量,等待四年后,再在冰场上冲破速度的极限,发出震天的呐喊。

 

策划统筹:李惠 / 编辑:嘉琳 / 摄影:Dalong Yang / CG 创意 + 后期:Alvin Yu / 3D 艺术家:Jericho / 造型统筹:Lvy Leung / 造型执行:林艾伦 / 妆发:杨晶涵 / 文字:杨婉琦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