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兴
从出道到现在,张艺兴面对过无数次采访;此刻,面对着“理想主义的实践者”这样一个框架下的话题核心,他却对自己表达的意义产生了怀疑。
“我在想,我确实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也确实是一个实践者。但是,这从我口中讲出来,又觉得没什么意义。大家只能用结果来看一个理想主义的实践者最终做成什么样。像夸父追日,他追逐到太阳了吗?没有。但他难道不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吗?”问完,他回答道, “我觉得他是。”
我们聊到了另一位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他一生都在永无止境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在巨石滚落之后重新开始循环。很多人讨论着,这样的一生未免毫无意义,但张艺兴不会从这样的角度去思考。他本身喜欢的英雄,大多是理想主义的实践者,蒙着一层浓墨重彩的悲壮情绪。
张艺兴
这种情绪意味着:那些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在多数情况下,是孤身一人去完成超越与对抗的使命的,他们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张艺兴觉得,“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活着的理由跟目的。大家会从自身或者先入为主的概念出发,思考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但是对于那个人来讲,这样做的本身就是意义。”就如同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所建议的:“我们一定要想象西西弗斯的快乐,因为向着高处挣扎本身,足以填满一个人的心灵。”
怎么对别人表达,这种表达是否被理解,是否有意义……对于这些,张艺兴真的有点摸不着头脑。在大众视野中,他能够表达的,已经在过往的采访里诚恳地表达尽了,那些话语在说出口之后,会被赋予解读、赋予意义,最终落在哪里,他无法掌控。他目前想的只是, “好好干自己的事,好好干自己的活。”
“总之,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张艺兴还未完成他的理想,”他伸出手细数着, “他还有未完成理想,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张艺兴
自我的啦啦队
一个理想主义的人,很难拥有啦啦队。关于这件事,张艺兴一早就意识到了。
他描述着那些很“张艺兴”的目标, “非常非常……长,我喜欢做很长很长很长很长的规划。因为你有了长的计划,就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事。”从小到大,他那些看似不切实际的目标,家人、朋友很少支持, “一般我提出一个想法,没有什么人会同意。”好在时间轨迹推移,他总是在后来发现自己的目标没错,只是需要久一点去印证,去用实践一点点通关。他也不再花精力去解释、劝服, “如果你不认可我,可能我们不是同路人。那我就去做好这件事,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寻找同类。我在意的,更多还是这件事本身。”
“要带领华语音乐走向世界”,张艺兴会将这样的“豪言壮语”表达给大众。他不担心,一个很大的目标会受到什么样的评论。做什么事情,他都要奔一个最好:目标太低,不太用力,很难发挥到极致。“人都有一种自我挑战的心态,当这个东西是你自己说出来的时候,你就希望去实现它。如果你想实现它,你就会付出行动。”西西弗斯的巨石落下去了,没关系, “结果已然不重要了。”
张艺兴
一个很长的规划,下一步就是在生活中去切实地运行它。
在很多舞台上,张艺兴一次次去验证自己的能力。舞台也总是回馈给他新的挑战。在真人秀《归零》里,他站在洛杉矶的威尼斯海滩,进行了一次需要靠自己去吸引观众的街头演出。那个舞台和以往不同,每一个摄影机都对着他,等待着一个结果, “你站在那里,是非常无助的。”他先是弹吉他,有观众短暂停留;然后再弹吉他唱歌,但直到他开始跳舞,才自然聚集了人群。那天,在帽子和面具的掩护下,张艺兴赚了一两百元,都交还给了节目组。但这段独特经历带来的新奇与满足感,才是让他最欢喜和乐在其中的。
回忆起这件事,他也顺势总结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街头表演流程,“ 第一步,放beat,跳舞吸引观众;第二步,上吉他,弹琴;第三步,开始唱歌;第四步,跟大家打招呼,介绍自己。”
如果还有街头表演的机会,他说自己仍会义无反顾地去演出、去验证自己。下一次是否有足够的观众,不得而知;但只要他仍然是自己的啦啦队,那就足够了。
张艺兴
无止尽的舞台
认识构建了人的理性,而有限的理想却总是妄图构建对事物的全部认知。世上没有什么是百分百、全全的参透和解析,包括我们自己。“其实我看不大懂张艺兴。”但他又明确地知道,自己是一个敢想的人,是一个敢做的人,但是这个人到底要做什么?他不知道。
“有时候会想,张艺兴一天的安排可拆成三四天,为什么所有的事情都要集中在一天呢?但是又觉得应该是今日事今日毕,一天过完了,晚上回去还是会自己问自己同样的问题。”
我们推荐他,网上有很多如何偷懒、如何拖延的教程,他吃惊,随即表示放弃“,我也会啊。”只是他很少允许自己那样做。他每天都坚持健身一小时,总觉得教练来了,自己就要完成训练的任务,有时候真的太累了,或是有别的工作安排,真的没有运动,晚上总是会心里不舒服。晚上十二点,张艺兴准时犯困,困的时候,人没有在床上,一个哈欠就过去了,回到家已是三四点,睡意全无。
张艺兴
现在,他会偶尔强制性要求自己休息。他抽出时间让自己娱乐,唱歌、打游戏,做那些没所谓的,以前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离我最近的人应该比较知道,我变得放松一些了。”他转过头,问身边的工作人员:“我放松一些了吗?”回答:“没有。”
工作人员随即解释道:“张艺兴的躺平和别人不一样,它意味着,只是不那么疯狂地工作。”张艺兴会在一段超负荷的工作期间后,对身边的人说,大家不要工作了,你们一起去看个电影、吃个火锅吧。“当然,他不会跟我们一起去,但他觉得大家需要休息。工作要做,但是要更轻松地去做。”人不能一直都在无限地输出和消耗着转动,偶尔还是需要停下来,去生活,去体验。这是一种休整,也是一次蓄能充电的过程。
较劲,这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起拥有的特质。周围人看来,张艺兴什么都希望做到最好,他不允许自己在所涉及的领域表现很差。“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他承认这个目标的不合理性,知道一个人并不可能事事都做到最好,只是希望,如果最终他可以会很多事情,但是极其擅长某个领域,就够了。
张艺兴
张艺兴并不吝啬于去付出时间精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付诸百分百的投入。他觉得,勤能补拙,也能带来质的进阶。就像拍戏,他也是从懵懵懂懂的开始,一路慢慢摸索慢慢在试炼中获得成长的。在近期热播的都市剧《相逢时节》,张艺兴饰演的宁恕也让观众对演员张艺兴有了新的认识;也让大众对于他在后续作品中的表现有所期待,特别是以反诈骗为主题的剧情犯罪片《捕鱼行动》,这是张艺兴第一次挑战该类型的作品;“做饭做得非常差,你可以学啊;钓鱼非常差,你也得学。能学一些是一些。”他希望从本职工作出发,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底要进步到什么地步,这当然是个无底洞。他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多盲点象限,需要不断地学习。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的大脑像是一个装满了食物的胃,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充斥着,吃饱了,还是要往里装。
“你不觉得自己在专业方面已经做得很极致了吗?”我们问道。他想了想说:“专业……专业,反正应该不差。”
张艺兴
在《Moon Night Radio》里,他分享了十年前从舞台上下来的心情,他会想,刚才表现得好吗?大家喜欢我吗?我会得到认可吗?未来有人支持我吗?……上一次开演唱会的场景,张艺兴已经想不起来了。最后,他说:“下一次再站上舞台的时候,我可能会流眼泪。那个舞台,我等了太久,我太想念那个舞台了。我真的太想我的演唱会了。太想了。”
他总是在为下一个自己的舞台准备着。
十年,他不断提升自己,不断要自己进步。这个过程没有什么特别具象现实的快乐可言,但这个过程本身就足以充实他的世界。这一刻,我们也应该去想象,想象一个理想主义的实践者—张艺兴—的快乐。
摄影:许闯 / 策划:刘阿三 / 视觉统筹:滕雪菲 / 策划 & 造型:Lilli an Liu / 编辑:姚金纳 / 采访 & 撰文:达菲的朋友 / 化妆: CHOI JISUN / 发型:肖昀见 ONTIME / 服装助理:Krystal、四喜、王秋实 / 编辑助理:Cha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