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李亘 | 列车缓缓驶入茫茫黑夜

2022-03-02 来源:时尚芭莎
“人生除了生死,其余都是擦伤。”——这是在看过李亘编剧执导的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之后,我想到的一句谚语。能决定“我们是谁”的,往往并非这样或那样的大事,一切复杂细密的情绪与感悟,其实都浅浅埋藏在活着的一瞬一息的小事里。最终让李亘下定决心用一部电影把属于自己的回忆和盘托出的理由,或许也不过就是在一念之间生发出来,他抓住了,他忠于了那个“一念”,事情于是全然改变。

3

李亘

人物档案:

李亘

导演、编剧、剪辑

1987 年6 月26 日

巨蟹座

代表作《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

2

李亘

处女作电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后文皆写为:《有一天》)拍摄完成已经两年有余了,让编剧、导演李亘难以忘却的其中一个画面,事关一瞥告别。故事发生在东京,那是李亘十余年前曾经短暂留学、寄居过的地方,他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了下来,然后一格一格复现在银幕上。

有一天的拍摄是在电车上完成的,夜里。因为经费所限,没办法奢侈地就近租到一整列电车和相应的群众演员,他们最终只能选择另一个方案,即去租下东京郊区的一条支线中的电车,全列只有两节车厢.代价是全组人要驱车三个小时赶过去,且租用时段是在其正常营运的区域内,租时6 个小时。

电车有自己的时刻表,必须严格遵循。拍到夜里2 点多,计划中的镜头差不多要到了,剧组得到通知,列车还有5 分钟即将到站。李亘要在这时候马上做一个选择:要么在5 分钟之内完成全组撤场下车,要么就错过这次停靠,一队人马再在车上跟电车来回一趟.耗时2 个小时。

李亘当即决定,收工。全组人马准备下车。所有人应声而动,无论工作人员还是演员,大家不分工种,每个人认领下了自己手边的器材物件,收拾妥当。不到3 分钟,车厢内已然井然有序了。

接下来那2 分钟,在李亘的记忆里,是安静无声的。

“所有人就靠在车门边或者握着把手,没有任何人说话,彼此也没有对视,很专注地,就是等着车到站,开门。”

电车逐渐减速了,稳稳停到位。接下来一个画面,就是所有人急速拿着拎着驮着拉着各种拍摄器材,移动到了月台,整个过程不消半分钟。下车之后,大家也没有停留,继续往出口走着……

李亘在那个当口,不经意回了一下头,然后他看到了一个普普通通却至今仍时不时会蹦出来的画面。

“电车门就这样关上了,拉着两节空空的车厢走远了,越走越远,越走越远,好像我们之前谁也没有坐过这个车一样。你也不知道它后面又要去哪里,要去接谁……我一直不觉得电影是骗人的,但那一刻我就是觉得它‘骗’了我。我们这些人,不会再共处在一个空间了,明明几分钟之前还紧紧绷在一起,但现在散了。电车刚刚见证了一切,但它现在也开走了,不要我们了。这一切真的发生过吗?”

1

李亘

Q&A:

经常有人在讨论一件事,一个电影导演的处女作,到底是应该讲自己的事,还是规避这个,你有过矛盾吗?

李亘:好像我整个创作的过程都是在这个矛盾里面。我想讲自己的故事,我要有感而发,但“我”是谁呢?那么多人的故事比我生动、比我辛苦,凭什么要观众花钱、花时间看我的故事?但如果我自己都不能打动我自己,又有什么机会去打动观众呢?这个思考的过程,像是坐跷跷板,一头是真实的自己,另一头是创作中的自我,让这个跷跷板保持平衡,真的挺难的。

电影拍完两年了,你在这期间得到了什么新的认知,让你可以重新看待自己的处女作?

李亘:因为是第一次拍电影,所以一切都是按照自己的认识和偏好来的,就比较克制和含蓄,比如我当时执意要求演员们在表演的时候不要一上来就掉眼泪,很怕我们自己痛哭流涕,但观众没有任何感觉。如果现在再拍,也许我会让一两场戏的情绪真的爆出来。

 

摄影:余祥 / 策划:葛海晨 / 采访 & 撰文:吕彦妮 / 统筹:李豪佳、王行易 / 形象:蒲安 / 化妆:霍文 / 发型:森森 / 服装统筹:文佳佳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