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倩
其实在成为冠军前,杨倩也曾跌入精神低谷。
当成绩越来越好、实力越来越强时,人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会在无意识中滋生出只能进不能退的心态,很难接受实力上的停滞或退步。因而,当杨倩某一天发现“怎么都打不出自己满意的环数”时,恐慌、质疑、焦虑,一股脑儿全冒出来了,“突然进入一种从巅峰走向低谷的状态”。
旁观或回首,那段她不接受的时间里,她其实并没有打得很糟糕,只是不再像自己一直习惯的那样突飞猛进,进步的速度慢了,到瓶颈了。“是我把自己框得太死了,太注意成绩和结果,束手束脚,反而影响了发挥的稳定性。原本我可以把注意力放到更大的区间,调整综合状态,却被过度关注结果的心态局限在了细节动作中。”
杨倩
意识到这一点后,杨倩放平了心态:“接受自己现阶段处于运动状态低谷的事实,允许进步缓慢,允许成绩波动,追求平稳,力求稳定发挥。专注于思考操作过程是否完善,有没有全力以赴。”加上一个坚定的信念:我相信我一定能调整回来。
“其实到打奥运会的时候,心态也没有完全调整过来,但至少不会怀疑自己了。”
杨倩
“有时候,进入低谷是没有原因的。当糟糕的状况发生,只能接受。状态起起伏伏是很正常的事情,可能这一段就是状态好,那就抓住这个好状态,并且努力把它延续下去。也要知道,能延续多久是未知的。好状态溜走了,也要坦然与不那么好的状态和平共处。”
经过这一次危机,杨倩成为一个更成熟的赛手。赛后采访中,她多次表达: “一切从零开始,走下领奖台,这个事情就过去了。接下去,不管生活还是比赛,都是全新的开始。人这辈子不可能一直处于胜利的状态,射击是个偶然性很大的项目,要有颗平常心。”
杨倩
一战成名,提前长大
奥运会之前,除了少数关注射击运动的观众,杨倩几乎不为人知。她得以像其他同龄人一样,有条不紊地成长,不骄不躁地自我完善。一战成名,给了杨倩深入思考的机会——关于生命的意义,关于未来的方向,关于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她意识到自己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只是追求轻松自由的生活,关注自己在意的小小价值,也意识到自己与射击的关系不再只是“把这件事做好”,而是要在这项事业中贡献责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思想,要向那些喜欢着关注着自己的人传递正向意义的态度。
“我与射击是相互成就的。没有射击,我就不会进清华,也不会拿奥运冠军。现在,我幸运地走到了今天,就一定会挑起对应的担子,要为射击事业负责。”
杨倩
至于到底要挑起多大的担子、负怎样的责任,让一个人在21岁时就讲个明白,无疑是困难的。因为这个光环,杨倩进入了人生的快车道,却也被迫迅速长大,提前进入了一种不能轻易松懈的状态。
等待着杨倩的,还有无数次比赛与较量。如果说,奥运前她的主要心理建设是放在“怎么赢”,那么之后顶着冠军的桂冠,她必须要面对的,则是当胜利不属于自己时,如何继续保持心态的稳健,以及如何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持续突破自己、取得进益。
这并不容易,却是所有少年成名的人必须承受的重量。
监制:刘阿三 / 统筹:晶雅 / 摄影:刘闻(S.A.Y)/ 造型:晓雪、康康 / 妆发:Emma / 文字:月季 / 美术:李叙宁 / 平面制片:党政、小姿 / 造型助理:戴敏、亚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