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 >

千面之美 解绑颜值唯一

2022-01-27 来源:时尚COSMO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被镜头前所未有地包围。从静态的图片审美,到如今的动态化展示,彰显魅力的舞台有了更多角度。声音、动作、表情,除了五官,女性的美空前集中于一体。身体姿态、韵律感、力量感都是美丽绕不开的话题,就让我们看看那些在与身体对话过程中被发现更多能量的女性,如何展现新时代的千面之美吧!

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尽管《维纳斯》雕塑在出土时已不见了双臂,但其健康、丰腴、律动的身体曲线与平静、庄重、强大的内在能量,依旧超越了时间空间,征服了世人。当人们行走在博物馆,会惊叹于那样的人体才是最标准的BMI,才是人体最自然健康的状态。最平实的源自生命本身的爱。这样的爱里具有真正的能量。它穿越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告诉人们,女性之美不仅在颜值,更在其动感和力量。

1820年春天,在爱琴海米洛斯岛的山洞中,农民伊奥尔科兹在刨地时发现一具大理石雕塑,它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维纳斯》。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美与爱的女神。尽管这具雕塑在出土时已不见了双臂,但其健康、丰腴、律动的身体曲线与平静、庄重、强大的内在能量,依旧超越了时间空间,征服了世人。

富于动态的结构,从眼神开始,到衣襟的褶皱,乃至在想象中补全的手臂延长线,与充满生命力的人体之美相契合。这让人几乎忘记了断臂的残缺,忘记了年龄、性别,神话中神与人的分界。

于是,我们知道,疏朗、大方、简洁不仅是艺术处理手法,更是浸润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标准和生命态度。古希腊人不似今人追求纤小细腻,而以人体为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匀称、和谐、庄重、生机,便是至美。生而为人,肉身能美到这个地步,便是神一级了。

在这样的审美观念下,艺术家们不仅创造出堪称奥林匹克精神之光的《掷铁饼者》,也以《戎装的雅典娜》 展现出女性的智慧与力量。此间仰望,女神的脸颊之于头颅,正如同颜值之于头脑,一寸肌肤之于饱满有力的肌肉,一副皮囊之于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

当人们行走在博物馆,会惊叹于那样的人体才是最标准的BMI,才是人体最自然健康的状态。没有男性凝视,没有畸形审美的绑架,只有最平实的源自生命本身的爱。这样的爱具有真正的能量,它穿越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告诉人们,女性之美不仅在颜值,更在其动感和力量。这样的爱是宽厚的。但它不是宽容,不是现在人们常谈起的、对多元审美的“宽容”。相反,它所代表的正是“天道”本身,不加矫饰,浑然天成。

美是一种文化记忆。人类以代际延续种族的历史,也在博物馆,在书本、胶片、荧屏,在无处不在的“云”上,雕刻着关于美的历史。现代科技甚至能让美的模板在整形外科的手术室批量复制,或在改造美的App里一键生成。但是,当这个时代故去,千篇一律的网红脸大抵只能作为时代的烙印;而对真实之美的追求,却需要我们有立场、有情感、有活生生的创造力。

而今,这样有立场、有情感、有活生生的创造力的人越来越多了,或者说,是更多发现、认同“这就是美”的人,终于在舆论空间达成了群体共识。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的汗水、力量,坚毅的眼神,永不放弃的信念感,让国人为之动容。在运动、舞蹈类综艺中,女性也展示出更为立体、饱满的美丽形象,在生命活力的律动之中,探索着身体和谐之美的最大化。

于是,健康的审美观念通过运动员和一部分艺人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结实的身躯,流畅的曲线,闪烁着汗水光泽的肌肤,绽放着女性的光华,也回应着人类最本质的美丽,哪怕它是有瑕疵的,在滤镜之外的真实镜头下并不完美,但那种外在肉体与内在灵魂淬炼出的质感,依旧让人折服赞叹。相比颜值至上的单一审美,经过自律、自省与心灵成长后散发的成熟之美,更能弥合个体审美的差异,也更贴近永恒。

这也是一种发声,不必用言语宣说“女性独立”,也不必把不屑当成态度。当女性以自信的状态呈现真实自我,以健康活力征服外界贩卖的颜值焦虑,本身就是对白瘦幼态单一审美的反击与修正。

这背后蕴藏着的,是当代女性的力量感、拼搏精神、挑战的勇气、改变的决心;是她们美丽容貌背后,支撑起内心信念的精神之美。美得够强大,就能解绑颜值唯一的审美禁锢,摆脱资本操纵,拒绝消费主义规训,向着健康自然回归身心而毫不拧巴。

所以,不必等候火炬,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光。

 

击剑冠军 孙一文

与身体对话 找到更强大的自己

2

孙一文

雅典德尔斐神庙上刻着一句著名箴言:“ 认识你自己。”对击剑运动员孙一文来说,“自己”既是运动生涯塑造出来的专业人士,也是不断探索、创造、新生的女性个体。

从14岁开始击剑训练,孙一文熟知自己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在她看来,击剑运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运动员反应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要求,因为判断距离、出剑往往只在一瞬间,它需要手脚高度配合,甚至需要身体和思维一样快。

1

孙一文

一个成年人,206块骨骼支撑着超过600块骨骼肌,延伸到人类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大脑发出的信号指令,通过神经系统,让这一切不间断地协调运转。每个人单单是健康地活着,就已经是自然世界极致和谐的典范和最精妙的神迹。

而对击剑运动员来说,力量、耐力、爆发、柔韧、协调,都是通过艰苦的训练换来的。孙一文在东京奥运会上一剑成名,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积累,决一胜负的一个动作,往往就是长期训练所触发的一种身体本能。击剑赛场,瞬息万变。时时处处的高强度压力,如同头上冒青烟。只要比赛不结束,孙一文的神经就一直紧绷着。有时候跟队友一起时,手被碰了一下,她会下意识地就把手弹开了,自己完全不知道。

3

孙一文

可就是这样,她都一次次挺过来了,也在不断的挑战中把自己锻炼得更强。身体沉淀下来的实力,借由强大的心理素质,得以发挥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而后更加坚定地相信自己,更加沉稳地爱自己。孙一文是从农村家庭走出来的孩子,按她自己的话说,小时候干什么事都不自信。踏入一个新环境,都胆怯得不敢和人说话。直到她离开熟悉的家人,走进陌生的训练场,见的人多了,经的事多了,性格也慢慢变得开朗、自在、从容。

击剑是一项运动寿命很长的项目,甚至可以陪伴一生。而爱自己,则是终身浪漫的开始。如今,一些女性被白瘦幼态的审美观绑架,担心肌肉、力量会让自己显得“男孩子气”。但美妙的肌肉线条、自信与力量,从来不是男性专属。击剑运动带给孙一文更加协调舒展的身姿,赛场上的成绩也为她撑起了沉着自信的气场,不断挑战、超越自我的体育精神更加教会了她:人生不应禁锢单一,有机会就要多见识、多尝试、多学习,让生命饱满丰盈。

5

孙一文

孙一文也遇到过许多质疑,比如,“这么爱拍短视频,是不是想红”“有时间到处活动,怎么不训练?”事实上,作为运动员,平时的圈子是很小的,一年只放两次假,周六日也很少出门。为了备战,孙一文甚至已经9年没有休息了。但艰苦的训练环境没有消磨她对生活的热情。短暂闲暇之余,比起在家宅着躺着休息,她更愿意动起来,走出去,向更多人学习,向这个时代学习,不断挖掘自己在各个方面的兴趣和能力。

在奥运会的带动下,国内击剑运动日益普及,一些孩子从很小的年纪就开始接触击剑,接受专业训练。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孩子将会更加了不起。作为1992年出生的“老将”,孙一文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大家对运动员的固有认识,让新时代的后生力量成绩更加出色,生活更加精彩,光芒更加璀璨。

4

孙一文

Q&A:

从性别差异来讲,你认为女性在展示身体力量、从事体育项目方面有什么优势?

孙一文:从运动员的角度上讲,男生就是“能练”,但是女生更“扛练”。虽然偶尔嘴上抱怨,但女生的忍耐度、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都比男生强,坚持到最后的永远是我们女生。

作为运动员,你现在也在尝试拓展更多领域、参加各种活动,这对你来说是另一种挑战吗?

孙一文:经历过高速的起起伏伏和各种大赛的压力,参加其他领域的活动,我认为自己也能完成得很好。但我也有紧张的地方,比如之前的大秀。我紧张的地方不在于我怕发挥不好,我只是怕我没有穿过高跟鞋,会意外摔倒。

对你而言,美丽的多元性是指什么?

孙一文:就是要不断地创造新的自我。比如,我一直在练剑,别人就觉得我适合练击剑,我就是个击剑的好苗子;但是当我出来拍大片,大家可能也觉得不错。所以,一定要主动踏出舒适圈,创造更多的自己,创造更多的价值。

 

 

演员、舞者 徐艺洋

与身体对话 找回更真实的自己

4

徐艺洋

古希腊寓言家伊索曾说:“ 身体的经久比美丽更好。”怎样才能“ 经久”?真实,舒坦,不做作。一个人的性格,也多多少少被身体塑造。

1997年出生的徐艺洋,如今是正处于上升期的唱跳歌手和影视演员。曾经的她,也是一个蛮内向的女孩,和很多同龄人的经历一样,逢年过节遇到长辈说“来,表演一个才艺”,总会尴尬成一个大型“社死”现场。

然而,舞蹈改变了她。音乐、节奏,好像具有神奇的魔力,注入徐艺洋的身心。翩翩的日子里,她的身体更舒展了,性格更活泼了,表演欲也在心底蠢蠢欲动。

6

徐艺洋

如果说,身体是灵魂的居所,那么身体的感受可能比理性思考更贴近内心的答案。从登上校园舞台表演歌舞,到走上更宽广的演艺道路,徐艺洋享受其中,也在身心愉悦间释放着自我,渐渐找准了自己的方向。

从3岁开始学民族舞,徐艺洋有着扎实的舞蹈功底。在真正从事这个行业之后,她开始更多地接触爵士舞,并且发现这种活力、律动是她更喜欢的。于是,辛苦的演艺训练成为一种“身心合一”的沟通方式,不单是一个人精神与肉体的协调沟通,也是一群人、一个团队的交流协作,这种氛围是她所偏爱的。

7

徐艺洋

专注于自己的热爱,徐艺洋对街舞也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一些外行可能认为,街舞的所谓节奏感,就是把点卡对了。但徐艺洋逐渐意识到,真正的节奏感,并不是一直按照一个节奏走,而是要有收放的。根据曲风和舞台要求,有的地方需要强,有的地方需要弱下来,如此快快慢慢地舒展情绪。这对舞蹈演员的要求就不止于身体的爆发、柔软、律动、协调这些基本功,更需要演员在不断的练习中,对作品、对艺术乃至对人生有一个“悟”的过程。

在徐艺洋眼中,青春活力带来的美与感动,不应加剧当代女性的容貌焦虑、年龄焦虑。真实之美,才是对抗时间最简单的方式。无论是跳舞、游泳、滑雪,在运动的时候就专注于动作本身,把脑子放空。学会爱自己,可能比学会一项运动、一门才艺更要紧。

5

徐艺洋

Q&A:

你认为在舞台上,什么样的外形或气质是美丽的?

徐艺洋:我认为舞台上的美,跟演员的外表关系不大。重要的是要符合舞台风格,符合作品想要传递给大家的情绪、精神、理念。

有些女孩可能对于在人前展示自己的身体活力,或做一些表演性质的动作,有比较大的心理负担;或者在人际交往中有局促感,很难突破自己。你来鼓励一下她们吧!

徐艺洋:是会有这种偏内向的性格。但我认为,并不是每个人都一定要活跃起来才是美的。大家只要找到令自己舒服、适合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就好。

 

演员、舞者 张雪菡

与身体对话 找寻最努力的自己

2

张雪菡

“一看就是学舞蹈的。”这是张雪菡经常听到的评价。

在人们的印象中,舞蹈演员几乎就是“盘亮条顺”的代名词。然而,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笔下,舞者几乎总是以另一番面貌呈现。她们系鞋带,调整舞裙,扭动着疼痛而疲惫的肌肉……她们不是聚光下娇贵的公主,而是辛苦的训练者,始终在等待出场。

这样的场景,曾经是新疆姑娘张雪菡的常态。在每个人都能歌善舞的家乡,人们似乎天然就有这个天赋、这个基因。她3岁开始学舞蹈,12岁从新疆考到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后来进入北京舞蹈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活跃在荧屏上的舞者和影视演员—在这条旁人看起来顺理成章的路上,只有张雪菡自己知道,在“等待出场”的漫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不是容易的。

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是一名舞蹈生常规的训练时间。一件从小热爱的事情,变成一件每天都要去做的事情,这种心态上的转换往往微妙而艰难。所以,“每一天都很极致”。为了被老师看见,被观众看见,被更多热爱艺术、热爱美的人看见,“躺平”从来不可能在她的字典里。

1

张雪菡

经历打磨着张雪菡的性子。不需要别人来治愈,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治愈。付出了,未必能够即刻获得回报,但只要一直坚持下去,一定会有收获。所以,张雪菡悦纳常态,不急不躁地做好自己的事,迎接命运的未知与馈赠。她变得更加有韧性了,也更加自信和勇敢。

在电影《封神》中,她摸爬滚打,骑马挥剑,灵动之中透着一股坚持和笃定的狠劲儿。这正是她从练舞经历中获益的。除了在镜头前更好地展现动作的技与艺,她也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和突破,传递给人们一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会退缩、胆怯的力量感。相比“盘亮条顺”的颜值之美,这才是更宝贵的。

于生活而言,眼界决定心态。在关注自己之外,更多地关注他人,关注更丰富多彩的世界,也是一种训练。武侠的律动与风骨是美,敦煌壁画的清净庄严是美,从先人、前辈到同代人的传承和努力也是美。在综艺《登场了!敦煌》中,张雪菡拜访年近90的著名舞蹈教育家高金荣老师,学习了敦煌舞。从每一个眼神、手势,到体态、步法,她将静态的壁画变成动态的舞蹈。在高金荣看来,敦煌舞不仅仅是“舞”,更要与“神”相融合。这让跳民族舞出身的张雪菡格外感动。敦煌舞的创新与东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是相通的,所以,今日的舞者能够通过舞姿,展现历史深处积淀而来的大美。作为专业舞蹈演员,敦煌飞天的动感与感动,通过“舞”的身体动作表达出来,舞者也浸润在大国文化的“神”之韵律,获得了女性的力量、民族的自信。

3

张雪菡

正所谓,身之所往,心之所向。努力,不仅是身体的训练,也是心境的训练,是努力向梦想中的自己靠近,亦是努力向艺术的更深处探寻、求索。

回首往昔,张雪菡喜欢说自己“比较幸运”。比较幸运的是,她生在了新疆,爱上了舞蹈;比较幸运的是,她在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纪,考进了北京;比较幸运的是,得益于父母的培养,她从小是个独立坚强的孩子,什么都能扛;比较幸运的是,她扛过了各种苦,再面对任何事,都可以信心满满地说“我能行”;比较幸运的是,她因自信而沉稳干练,在摄影师想拍得可爱的时候,可以斩钉截铁地说“我不要”……而所有这些“幸运”,其实都源自日常的积累。你如何跳舞,就如何做人;你如何做人,就如何成事。正如北京舞蹈学院校训所说:“ 遵道崇德,天地人和,文舞相融,德艺双馨。”一直努力的张雪菡一直清楚,在努力的道路上,方向比速度重要。

4

张雪菡

Q&A:

舞蹈对于女人来讲,意味着什么?

张雪菡:对于舞者来说,它是一种表达方式,你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美,它都可以表达出来。对于观者来说,它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不光是表面上的觉得你好看,还能从你的动态、你的肢体动作里,感受到不同的情感。一个舞蹈作品可能时长有限,但舞蹈之美是能够让人铭记的。

作为女性舞者和演员,你如何面对残酷的专业竞争?

张雪菡:大家都很优秀,必然会让人有心理上的落差,会默默地去跟人比较。同时,看到大家都很拼、很努力,自己也会受到触动。能一直坚持就是很难的事情,所以我只能自己默默去努力,自己去扛这个压力。

与传统的东方文化相比较,你认为现代人的审美有什么需要反思的地方吗?

张雪菡:现在的社会节奏太快了,大家对新鲜事物总是容易喜新厌旧。而艺术、审美则需要沉淀和积累。这恰恰需要我们舞者沉下心来感受和表达,把有质感的美推广出来,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

 

编辑 & 采访: Milu / 协助:赵雯菁 / 文:梁爽 / 摄影: Zakk 然(孙一文、张雪菡)、王阳(徐艺洋) / 化妆:李济群(孙一文、张雪菡)、李欣辕(徐艺洋) / 发型:高鹏 / 服装造型:九日 / 服装助理: Sonia、小羊 / 现场助理:赵媛媛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