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容 >

寻味中国 灵启不凡中式嗅觉

2022-01-21 来源:时尚COSMO
如今,中式香氛文化、味道、品牌都处于复苏的上升期。让我们追溯历史,了解当下,展望未来,一段奇幻的中式嗅觉之旅就此开启。

6

“金炉次第添香兽。”在流传下来的唐诗宋词中,据不完全统计,“ 金炉”“ 香”的出现频率高达三百多次。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和祭祀的民族,香文化渗透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括日常生活。考证中国香文化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可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那时候的人们就已经不再采用最原生态的香材直接焚烧了事,而是经过蒸、炙等处理方式,将原料做成佩香或用香料沐浴。到了唐朝,国家开始设立官方香药局,统一采买香料,统一管理及制作祭祀用香;而宫廷日常用香则不包括于此。中国香由此开始了三大类别的分支:宫廷用香、庙宇用香和文人雅士用香。

如今,中式香氛文化、味道、品牌都处于复苏的上升期。让我们追溯历史,了解当下,展望未来,一段奇幻的中式嗅觉之旅就此开启。

5

第一卷

绵延千年的用香文化

特邀撰稿:陈洁Rachel |鎏婳书主理人

中国宫廷用香,考究而用料名贵:“ 锦帐添香睡,金炉换夕薰。”宫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节更换不同的香品,在夜晚睡觉时,帏帐、居室中会替换为花、果香调的熏香。宫廷可以肆意使用沉香、檀香、麝香、龙涎香。尤其是沉香,它之所以成为中国香料史上的四香之首,与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皇帝的御用香料有关。

佛教传入中原后,香与佛、与佛教开始有着不解之缘,几乎有佛必有香,有佛必烧香。香为佛教中的“十供养”之一,在《法华经》《华严经》《六祖坛经》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讲到了用香供佛的功德。清香一炷,普供十方一切诸佛。佛教仪礼中大多离不开香。佛教中的香品,种类十分丰富,除了用于熏烧的线香、盘香、篆香、牙香、香膏、香丸、签香等,香料制作的香水、涂在身上的涂香、研成粉末的末香等,都是常用的供品。其中,香水还用于浴佛,是一种很高的供养。“以牛头栴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川穹、白檀、金龙脑、丁香等种种妙香”制成香水沐浴佛像,此为“诸供养中最为殊胜”。

僧人修行日常,亲手配制诸香,起居坐卧,时有香气吹来,清修参禅。除了常用的檀香,树上的柏子、山里的冬青、秋季的桂花,这些取材方便的花、叶、籽都可用来入香。宋朝《陈氏香谱》就收录了僧人所制的一方“僧惠深湿香”:元参、甘松、白茅、白芷,炼蜜和剂,地窨一月,旋丸爇之。窨是一种工艺,通常是将有香味的东西混合在一起,不蒸不晒,放入地下室,吸取香气,古人制作茉莉花茶,就用茉莉和茶叶窨之。这款僧人惠深所制作的湿香,作为修行至“明心见性”的助缘,香气让人如有禅修般的静心、清净,便在大众之间流行开来。

1

香亦无形 精神永存

今时流行法国香水,在宋朝女子的妆奁中,香水也是她们的心爱之物。除了从波斯进口的蔷薇水,宋人也掌握了提炼香水的技术:鲜花加入香料,高温蒸馏,取其蒸馏液“置瓷器中密封,然香犹透彻,闻数十步,洒著人衣袂,经数日不歇”。法国的亚洲文化专家佛雷德里克·奥布林格曾说:“ 当代香水工业在发明上较古代技术没有太大进展,反而现在很多的香水产品都是源于古代中国的技术。“

宋朝之前,香的制作还局限于香料局,我们不曾考证到李白、杜甫会制香、用香,但是宋朝香的制作和使用,却因为宋朝的文人而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所熟悉的苏轼、黄庭坚、李清照、欧阳修、晏殊、陆游,无一不是制香合香的高手,并留下大量的笔记及文稿,如苏轼的《香说》。

宋朝文人因为群体的高修养,对中国香有着重新塑造的审美观:宋人的焚香,追求的是淡雅清逸,如果发现香味浓烈,便知是炭火太热,需要控制火力,所以隔火熏香的缺点便是操作起来麻烦。既要闲情,又要雅致,要调控火候的技巧,要品赏鉴别的能力,此般诸多要求,让宋朝从士大夫到宫廷贵人,都以掌握合香、烧香技巧为荣;并且,他们不再以沉香为偏爱,说沉香的味道过烈,只宜入药;反流行用荔枝壳、甘蔗渣“变废为宝”做合香,又名“穷四和”“四弃香”。陆游 《闲中颇自适戏书示客》诗:“ 烹野八珍邀父老,烧穷四和伴儿童。”文人们想表达的,是生活的情趣并非需要名贵物质来堆砌,制作合香,未必拘泥于常见香料,人弃我取,万物皆可为用,环境清贫亦可将生活过得高雅。这种表达,是中国文人之间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默契。

这种文人的风骨和默契流传至清朝:“ 每岁元旦,太和殿设朝,金炉内所爇香名‘四弃香’,异于常品,以果皮晒干制成。历代相传,用之已久,昭俭德也。”紫禁城在新年第一天使用“四弃香”,意义在于醒示天下,俭朴的美德乃是天子、国家及臣民品行的立基所在。这也是中国香的品质和异于他国用香的精神。

现代国人的用香,在20世纪80年代后才有了现在蓬勃发展的雏形,大家被国外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所吸引;而如今年轻人对香水的态度,则是“不听品牌讲故事,只相信自己的鼻子,香水到了自己身上才会有故事,他人的故事与我无关”。中国品牌也从一味模仿升级到做中国传统花卉的味道,桂花、莲花、栀子花、梅花……这些自古就有象征的梅兰竹菊,在香水行业焕发生机,几乎每个味道都有中国香水品牌在塑造。与此同时,一些国产品牌已经不仅仅是推出香水作为生意,还注重品牌IP、中国文化的表达。香水所做的不仅仅是香味,还要提供对顾客的情绪价值—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香,重新被世人所熟知。

2

第二卷

香气复溢 味调犹在

特邀撰稿:孙尚香 |知名香水博主

近几年,优质的国产小众香水遍地开花,令人惊喜的地方在于,它们正在逐渐地“去国际化”和“去主流化”,不再以成熟的国外香水作品为唯一标杆,而是建立自己的逻辑,有独立的审美选择,自由蓬勃,可以说是渐入佳境了。不少“新中式风格”的香水品牌,如五朵里、观夏、故宫博物院、述之有味、十七号房子,真的很美很有趣,完全不是传统观念里东方味道的矜持和老旧。

比如,故宫博物院的“故宫六雅”,重新定义了中国人审美里的东方香调,选材围绕“沉檀龙麝”,珍稀且贵重。调香师为用香人建立起一种真正的通感,为这些景象提供了更多超越时空的暗示:殿堂,庙宇,屏风,花园,一方莲池。“故宫六雅”中,我特别喜欢其中一支兰麝,大美范本,又美又庄重。香气如烟花般打开,麝香用得足,铺开时洋洋洒洒,但未流于俗,兰的气味婉转,触肤温存旖旎,久久流连。还有一支泥莲,与我心目中的中式莲香无差,是非常精巧的香气小品,由胡萝卜籽和鸢尾粉末勾勒出莲花影影绰绰的香气,疏淡而清雅的莲香幽幽散发,是一种暗香,带来宁静的思索。

述之有味带来了可以送给奶奶的栀子花。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太真实,精简而精辟。她的香气有多还原呢?就像楼下的一丛栀子花,始终开着,始终新鲜,地地道道的中国栀子花。观夏奉献了年度最出彩茶香—“三重茶”,茶的形魂都很饱满,对东方茶做了更多的探索,茶香由清到醇,重重推进,精巧的层次寄托了中国人古老的生活哲学—“一种有回甘的人生”。

对于桂花,还是中国人最了解中国人。感叹唯有五朵里的桂,诚恳而写实的香气,真真切切可以填补桂花凋零的失落。相对于西方调香师,中国人对桂花的理解明显更真情实感,尤其是生在南方,“金桂飘香”绝对不是一个抽象的念头,是由数十个秋天从桂树下走过,被香了一鼻子的欣喜组成的金灿灿、沉甸甸的情感。因此,西方调香师的写意桂花普遍缺了些人间烟火,我们就是爱小区里堆满枝头,开得热热闹闹,温情满人间的写实桂花呀!

五朵里的桂恰恰是桂花开到最浓稠最慷慨最馥郁,形成一团琥珀色的香云,此时的桂花极力挽留空气里残留的夏日温度,暖融融扑在脸上,甜如蜜,芳香如陈酿。香气坦诚,没有抽象的联想,大大方方展示了中国桂花,完成一次南方人的大型集体回忆。

城市主题里,十七号房子有一支“香邂上海”,是很有东方神韵的白花香,用复合花香调来表现上海这座城市的繁盛和包容。花朵选得很雅,木兰、桂花、白茶香徐徐散发,清芳又悠扬,像一颗美丽的珍珠

穿越千百年,当代年轻人的嗅觉空前觉醒,渴望用味道来表达更多的自我情感。那些在中国备受欢迎的味道,总是契合亚洲人的闻香审美。国内香氛品牌的崛起,让我们看到中国味道的潜力。

7

东风西渐 美味犹在

有趣的是,我对很多东方元素的感知,其实是被西方的调香师启蒙的。对于“中式香气”,西方的香水往往更倾向于捕个魂,写意方向更多,有些主题被他们表现得很宏大,和我们去想象西方的教堂、方尖碑、文艺复兴一样,是他们认知和意识中的东方味道。

香奈儿第一次看到乌木漆面屏风的时候,几乎喊了出来:“ 真漂亮啊!”她表示自己从未评价过任何物品,巴黎康鹏街31号的香奈儿故居里随处可见中国屏风,香奈儿珍藏香水线的“东方屏风”

就致敬了它们。Coromandel是软而光滑的木质香气,广藿香的阴湿寒凉在树脂乳香的包裹下显得异常温润,白巧克力仿佛是木质屏风上油光水滑的包浆,这是一个遥远的香味,香水里,时光感总是最令人感慨。

有一次和朋友讨论写实桂花和写意桂花,于我个人的喜好来说,相对于以形为主、过于馥郁的高还原桂花,还是更偏爱抽象、以写意为目的的表现手法。写意桂花很难绕过“云南丹桂”,来自爱马仕香水的高定闻香系列,也是我心中最美的桂花,云淡风轻,但惊鸿一瞥般美好。温热的云南茶作为基底,柑橘清新,清冽的桂花零星漂浮在茶盏当中,还有一些仿佛是干果皮的芬芳,伴随着非常纤细的粉末与熏感。JCE用到的香材非常精简,寥寥数笔,江南缥缈的秋意就水墨画般跃然纸上。

说到JCE,他在2015年为爱马仕花园系列命名了一支“李先生的花园”,灵感来自中国庭院,主旋律是金桔与茉莉。气味延续了花园系列的清幽,所有元素都以极为清淡的笔触诠释,保持JCE特有的留白。微风拂过,夏日香气在南方氤氲的水汽里化为清亮的露珠,继而消失不见。其实,叫“李小姐的花园”也无妨。

西方也有“中国茶”,Kilian皇家御茶是目前我遇见过将茉莉花茶还原得最好的,茶汤清浅,水汽氤氲,小花茉莉芳香四溢,调香师似乎有一个中国鼻子,原原本本复刻了中国人熟悉的茉莉花茶。具体香气不描述了,就是你们想象中的味道。

Tom Ford有两朵中国花,“上海百合”和“中国之花”,来自2013年Tom Ford Atelier d’Orient 东方工作坊系列,它们就是典型的华丽东方花朵了。调香师选择了浓郁的白花,光艳美润,浓情美人。

Giorgio Armani的世界香水版图里,中国主题有“玉龙茶”和“苏州牡丹”,玉龙茶极干净,形态飘逸,其间留白如同中国的山水画,浅浅几笔,愈远愈淡;苏州牡丹是唯一以苏州命名的香水,也是与中国消费者连接最成功的一支香,颇为秀气的江南小花。

在众多鼻尖飞舞的味道中,中式味道也和我们有着更多的情感和文化共鸣,中式香气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体系,被更多的国人所接受。它也许不是那些传统的调调,但内核的—精神共鸣,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找到自我。

3

第三卷

中式味道回归东方内核

特邀撰稿:Yili Li |调香师

难以复刻最是传神

其实在这方面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做传统中国线香或香道文化的行业专家。毕竟,东西方的香,无论从萃取(炮制)方式,到调香技艺,再到使用方式(酒精溶剂帮助扩散/焚或爇),都是截然不同的。更不消说,我们的东西方文化隔着怎样的一道鸿沟,我们要如何跨越国度去理解:玫瑰所代表的欧洲骑士精神,或是沉檀龙麝在中华土地漫长悠久历史中的信仰之息。当然,我们这里说的沉檀龙麝,可以来自Co2超临界萃取法、浸提法、蒸馏法或是简单的酊剂制备;但我们也必不能忽视:炮炙煅煨,黄酒蒸煮,制霜发酵。在做香的这段时间,我们百般尝试,企图用西方的调香方法去复刻传统的古香方,但这很难。大多数时候,不是自嘲,做出来的东西真像个笑话。我也在反思,是不是中间哪一环节的思路出了问题,因此索求无果。但后来,我发现根本问题却恰恰不是出在香料上—用什么兴许都不那么重要。西方香如绘画艺术,讲求透视结构,讲求古典拟真或印象派;而中式香,我们自古从来没有在意过它像什么,它存在什么设计感,从来没有。相反,它极空。它甚至希望所处那个环境的人,在赏闻时,也是极空的。一个在讲有,一个在讲无,尿不到一壶。

4

换个角度来理解

我们其实倒可以反过头来,看看那些“第三者”是如何处理这种在气味上的矛盾冲突的。举个例子,我喜欢的香水品牌Auphorie,一个马来西亚品牌。它既受到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又接受着西方的教育和思潮。因此在他们的香水线,我们能看到某种有趣的冲突感:做过长恨歌、兵马俑,亦做娘惹之水、琉球群岛,甚至是咖啡鸢尾、心灵玫瑰……很有意思。

这是第二次赏闻Auphor i e的香水作品“长恨歌”。直观感受:荔枝蜜感与烟熏木质。荔枝蜜感或来自天然玫瑰原料,辅以少量合成材料,增加荔枝的香气特质。看看它如何用西方调香技法,融合中式古香方,做出一支能拿到Ar tOlfaction Awards大奖的香水作品。(后面的内容,如果有条件,可以买来香水,一边闻一边阅读,那样所能体会到的是最好的。)

烟熏木质来自焚香和檀香木,这里的檀木似乎有意避开了迈索尔,转用印尼或其他地区气味相对轻薄的檀木原料,营造缥缈写意的场景。嗅觉映像仿若电影里看到的那种空旷的大殿,悬挂着层层叠叠用焚香熏过的锦缎,几个宫女静静走过,掀起织物,烟尘和香的粉末静默地腾起来,是个下午申时的光景,有点暧昧,又有点寂寥。

微量的龙脑(我猜想应该是有,龙脑虽然在今天并不常用,在古香方中却是非常常见的材料),使烟尘有了通透感,仿佛有束低饱和度的光照了进来。我看评论有人说闻到金属感:这里的金属感可能源于龙脑的凉意,也可能源于天竺葵或是少量的醛。

调香师在这个地方还是处理得很不错的,前面的这些平衡掉了一部分花香的蜜感,包括茶香元素的加入,花香内敛,不娇媚不造作。沉香选用了更偏木质感的产区,应该不是泰国、缅甸或高棉的发酵沉香。天然灰龙涎增添了一丝腥甜,穿过积满灰尘的年代,透出遥远的深情,大概有着这样的感觉。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堂皇,到“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寂灭,意象在某种意义上确实契合了。我想原作在构思阶段,应该参考过大量的古代香方,甚至试图还原其中一些经典桥段,比如我闻到了一些类似“甲香”特质的气味元素。

上瘾的“甲香”

“甲香”是一种覆盖在海螺壳上的圆形薄片,既是药材,亦是香材。很多古香方对其都有记载,它带有微弱的海腥气和某种近似龙涎的异香。它的炮制过程还挺复杂,各派系也不尽相同。具体炮制方法,可参考《雷公炮炙论》或《经验方》。我最近也很上瘾,香友送了一袋炮制好的甲香,点燃后确有异香。

但我更倾向推测Auphor i e参考的是百里香方,《香乘》中有记:荔枝皮千颗(须闽中未开用盐梅者),甘松三两,栈香三两,檀香半两,沉香半两,制甲香半两,麝香一钱。右为末,炼蜜和令稀稠得所,盛以不津瓷器,坎埋半月取出爇之。

调香师在这支作品中选择了更形而上的表达,考古功课做得极到位,用料也考究,拿到AOA是实至名归。如果是我,大概会做得情欲横流,让痛失挚爱的千古帝王湮没在酒池肉林中。“人能这么锲而不舍地轻佻,骨子里一定有哀世伤生的肃穆在支撑。”

 

第四卷

对话调香师 漫谈香事

8

KILIAN 凯利安品牌创始人

多样中式 奇幻气息

我认为在香氛调制中,很多种类的香料及香调都可以体现出中式的特点。以KILIAN凯利安品牌来举例的话,品牌在中国最受欢迎的几款香氛产品,就来自清新果香、醉人花香及酒窖木香这三种不同的香氛家族系列。这一点即可印证香氛调制中中式元素的多样性。

比如,品牌标志性的“Moonlight in Heaven天堂月光”,即是氤氲着椰奶和香米的气息,同时带着多汁芒果的清新味道,让人耳目一新;而“Bamboo Harmony竹香禅意”,则创造了宛如在竹林中饮一口纯净白茶的画面感;“Good Girl Gone Bad狂野淑女”及“VoulezvousCoucher Avec Moi亲密一刻”也广受好评,这可能也是因为这两款香调中含有非常具有中国象征意义的花朵—桂花和栀子花。

必不可少的还有“Sacred Wood圣木”,印度迈索尔的檀香木的致敬,不囿于单一的香气氛围,辛香、木香和牛奶气味在空气中演绎出完美的化学反应,将自然的魅力与香调的美妙充分融合,使其成为展现现代香水调制工艺与东方自然奇幻气息碰撞的杰出之作。

致敬亚洲 致敬东方

对我来说,亚洲国家和亚洲文化总是带有许多不同的神秘特征。我将这些差异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历史、原料和文化。我读过一些关于亚洲使用植物香料的历史文章。大体上来说,中国在古代便会运用一些原始的香气来掩盖异味、驱赶昆虫甚至庆祝节日,其中比较常用的就是香包、香熏和草药。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茶文化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国传统香料的许多成分都是从茶树中提取的。地质的独特性也为中国带来了独特的香料成分。例如,桂花是我们可以在中式香水中找到的一种常见成分。这一原料就是原产于中国,并广泛用于中国传统的扩香物品。香水的使用同时因国家而异,文化差异也可能影响各国对香水的使用。在我看来,“和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典型特征。我的香氛作品“Bamboo Harmony竹香禅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想象你坐在竹林中间,喝着一口中国白茶,享受着禅意的时刻,那种超脱和平和的文化特征,体现在感受芬芳的嗅觉感官中,是我认为中式香水非常特别的元素。

钟情味道 忠于韵味

我当然希望我的香氛作品能够适应市场,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都能在使用中得到满足,让每个接触过我香水的人都能找到认同感。但除了味道我也想传递更多始于味道、忠于韵味的东西,就好像我也会投入很大一部分精力去研究品牌旗下的唇膏产品。在中国最受消费者喜爱的一款色号,是哑光质地的“Intoxicating Rouge 偷心勃艮第”。在明年1月中国新年的时候,我会将这款产品作为献给中国消费者的一个特殊的礼物,推出创新之作。明年,我们还将在中国市场独家首发“Paradise Garden天堂花园”的香氛手包,它代表四季繁华的花朵植物:春天的兰花、夏天的竹子、秋天的菊花和冬天的梅花。它们饱含了我对于中式文化的欣赏与热爱,我希望在新年伊始给大家送去香气四溢的美丽问候。

9

罗伯特香精香料公司副总裁

中式平衡之美

对于我而言,中国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极具吸引力,尤其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给了我许多创作上的启发。我虽然还没有机会亲自到访中国,但是会经常和中国的香氛品牌进行合作,也创作了很多中式主题的香氛作品。通过工作,我对于中国的人文、自然及历史都增添了许多了解。比如周敦颐对莲花的喜爱,王羲之对书法的贡献等。同时,我个人很喜欢那些有中国特色的香料,例如茶叶、莲花、桂花等。对我来说,在原料的卓越品质之外,一切都有关于成分之间的平衡和匹配,这很像是调香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和中华文明中的平衡之道非常接近。

别样东方 同样精彩

在历史上,西方社会曾经关注的东方都是建立在幻想之中的。他们被一个中国的灵感激发,但那并不是现实中的中国。多年以来,你可以在很多时装设计师的作品中看到这个情况。以香氛来说,Opi um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今,各国消费者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都抱着更加开放的态度,人们也希望感受更加纯正、真实的文化独特性。除了时尚,还有香氛甚至饮食和饮品。这些活生生存在于当地文化的东西,才是能够在细节之处打动人的东西。在中国,我看到了一种整体嗅觉偏好上的改变。曾经,更轻柔的味道,比如轻柔的花香等,似乎能得到消费者更多的共鸣。但是,现在似乎更关注比较奇特的味道,尤其是对木调香水的偏好,这些关注主要来自于年轻代消费者。在日本和韩国,我们能看到和中国嗅觉偏好的一些重叠,但这两个国家比较倾向于喜爱优雅柔和的花香调、水调和绿调。

充满希望的中国“香”

这两年,中国香氛市场的发展是令人兴奋的,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香氛品牌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表达。我相信中国消费者会越来越接受本土香氛品牌的作品,其中也一定会涌现高端香氛品牌。比如,我个人合作比较多的观夏品牌,它每次给调香师的创作命题都很新颖,像是“三重茶”香氛,主理人为了做出东方人认可的茶的韵味,跟我深入沟通了茶的滋味和意境,向我解释中国人对茶的理解。中国人喝茶,通常不会添加糖或奶,而是注重茶的本来味道,“回甘”也是中国人爱茶的理由之一。不同茶类的风味,制茶工艺中的繁复步骤,比如有的茶里能明显感受烟熏的茶香。所以,最终我创造了一款能体验到茶苦、甘、醇三重不同风味的香水,前调的薄荷茶、中调的绿茶、尾调的岩茶,组成了这款“三重茶”香水。

我很高兴看到观夏这样的中国品牌,在香水的原料品质上的坚持,品牌的要求也非常高,对于调香师也给到了没有成本控制的创作自由。与观夏这样的中国品牌合作,让我对中国香氛品牌的未来非常有信心。虽然中国香氛品牌还很年轻,但他们的远见和实践能力都非常棒。

10

芬美意国际香精香料公司
首位调任中国上海的香水调香师

那些令人着迷的中国符号

我出生于法国,作为国际香精香料公司芬美意第一位被调任至中国上海的香水调香师,在中国上海居住的经历,让我对中国文化有更加近距离的观察与体验。移居上海后,我深感中国精于保持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既以十足开放的态度面向新时代,同时爱惜古典与传统,我认为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迷人的社会文化实验室”。

让我印象深刻的中国元素,都与饮食相关。其中一个是茶,另一个是东方美食。乌龙、龙井、普洱等茶香,都是我曾经在香水作品中运用的元素。中国的茶道,远远不止于探讨如何饮茶,它更类似于一种无以取代的宗教信仰。对于热爱美食与烹饪的我来说,中国更是一块宝地。为创作供给无限新鲜灵感的,还有中医与中药文化。我发现中国人对木质、烟熏和植物根茎类香气的喜爱,或许正是源自长久以来对中药气味的熟悉,所以我也尝试在一些香水创作中加入此类元素。这种慢慢融入、慢慢摸索的状态,让身为调香师的我感到无比喜悦与享受。

充满奇遇的挑战

中国风格比亚洲其他地区的风格更具有挑战性。以印度尼西亚为例,它们的主题香水更多以果香为主要元素,结构相对简单直白。而中国丰富的物种与地域文化,让中国人对所谓“中国元素”的理解更为复杂多变,有些甚至是极具地域特色的,这就需要调香师大量接触中国本土的原料。桂花、木兰等香料自不必说,我还惊喜地发现,中国也产出雪松、天竺葵和鸢尾根等珍稀昂贵的原料,这为我在中国的调香工作注入了很多惊喜。

对我而言,中国风格并不是一个大而化之的概念,而是存在于错综复杂的、微小而具象的场景之中。我不得不承认,当今大部分西方调香师与真正的中国风格尚有距离,因为在我眼中“亲历中国”是“表达中国”的必要前提。如果不是真正体验过中国的生活,恐怕西方的调香师们很难有细腻的洞察。绿茶和柑橘在这片丰富而充满可能的土地上,需要更加有创意性的表达。

作为在顶级香精香料公司中国分部工作的调香师,“中国风格”是我收到的高频命题,比如对中国香水市场正当红的“桂花”主题。面对此类创作时,我其实会追问场景和细节,是刚刚开放的新鲜花朵,还是洒在咖啡或茶中的干桂花?因为对我而言,不同的场景有赖于不同的调香手法,也将呈现出中国文化的不同侧面。这可能就是我这个中国旅居之人与这个国家、这座城市同频呼吸的细腻之所在吧!

11

法国日裔独立调香师
艺术香水品牌Miya Shinma 创始人

遵从艺术 遵从自然

我的故乡日本承袭着许多中国的文化血液,我自幼就痴迷中国恢宏壮阔的的历史与哲学。它们昭示着人类与文明的演进,同时吐纳着勇气与希望。中国的哲学思想,给我带来信心和力量,在这个全世界面临危机的时代,显得尤为可贵。中国的饮食文化与社会风俗也令我印象深刻。在我无法亲来中国的时候,横滨和神户的中华街是我最爱去的地方。漫步中华街,从街边热气腾腾的中式美食和中国独有的语言与文字中,捕捉有关中国文化的只言片语。对我而言,中国元素在气味中的表现常常是充满神秘的,有时是复杂到令人难以想象的香辛料,有时是纯净无瑕的莲花。它们在香气中,可以施展出非凡各异的魔力,使得气味闻起来“东方”“异域”“怀旧”又或是“新颖”。

去年我与中国作家、香评人颂元,共同创作了一支名为KOUZOME香染的香水,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为引,通过对“袈裟”颜色和质感的描摹,回溯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历史故事,致敬今世如鉴真一样温和而坚定的人。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理解,在这支香气里,我开创性地运用了一个独特的原料作为中国元素—原产于中国、鉴真东渡旅途中的信物—红枣。同时加入了丁香和檀香,它们不仅是表现东方佛教意蕴与温暖质感的精髓,恰恰也是1300年前鉴真从中国带去日本的香料。我深知“中国”隐藏在那些细致入微的时刻和空间里,而用气味刻画“中国”,真的需要调香师对中国有着多面且深入的了解。

馥郁东方未来可期

日本的审美,常常受制于阶段性被社会追随的“潮流”;在中国,人们的嗅觉审美更加去中心化,这算是嗅觉上的审美差异吧。一方面,地大物博的中国本身就拥有非常多元的文化样貌,另一方面,我发现中国人对香水背后的故事也更加好奇。以“中国”为概念的香气非常注重原创叙事,这一点对我很有吸引力。这使得香气世界能够像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当代性,也让香水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态得以存续。

艺术香水在中国的发展,是我个人十分看好的。原创中国风格在香水领域将会得到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的建构。中国将会是亚洲地区乃至全世界最能够拥抱香水文化、将香气融入生活的地方。我深信拥有如此深厚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中国,正在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

 

编辑:Milu / 特邀撰稿:陈洁Rachel、孙尚香、Yili Li / 采访 & 文字整理:茶罐、Hee / 摄影:任欣羽 / 化妆:李欣辕 / 发型:高鹏 / 模特:张艺涵(森明模特)/ 花艺造型:赫拉公主Hera Princess Florist / 服装造型:九日 / 服装助理:Sonia 现场助理:赵媛媛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