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张若昀 | 另一种诞生

2022-01-11 来源:芭莎男士
冬天不是一场默剧,也不是一场劫难,它宣告着另一种诞生。从高处而来,坚定而清晰,没有明示,没有暗喻,所有事物,正在灿烂着,停泊在一种叫作“蛰伏”的睡眠之中。

4

张若昀

张若昀入行17 年,公开资料里有6 年的作品表是空白的,这段白色是他的严冬;而今天,他不仅成了网友口中的“宝藏男孩”,更迎来了自己的事业高潮。曾经踉跄着的少年,终于把过往的崎岖抹平,洒下了一地阳光。

初见张若昀,他一身黑衣,在冬日的暖调里显得更加修长稳重。他坐在梳妆镜前,五官轮廓清晰而流畅,英挺和少年感恰到好处地融合在这张脸上,带有一种矛盾的美感。

9

张若昀

沉浸与共情

我们习惯用“爆红”去定义突然走红的人,张若昀不太认同这个定义,他愿意用更简单、纯粹的词“幸运”去表达自己现在的状态:“在我的标准里,红与不红,不是世俗定义的那种……所有能顺利不停工作的演员,其实都已经是幸运儿。”的确,张若昀不是横空出世,也算不上一夜成名,在《庆余年》播出之前,他已是一位蛰伏多年的成熟演员了,当下的热度,也许更应该被准确形容为他演艺事业上的一个小高潮。

但潮起潮落,张若昀始终与娱乐圈保持着一种不近不远的距离感,离作品很近,离喧嚣很远。

在过往的戏里,他是沉着孤傲却纯粹赤诚的唐山海,也是放荡不羁却满腔热血的范闲;而眼下,他带来了游走于庙堂与江湖之间的“北凉王”徐凤年……赞誉不断的《雪中悍刀行》在金牌编剧王倦的加持下,带着与生俱来的话题度。饰演徐凤年的张若昀更是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

1

张若昀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2017 年原著作者烽火戏诸侯就曾在微博点名张若昀,希望由他出演。但因为时间和档期的冲突,张若昀遗憾地婉拒了《雪中悍刀行》。也许,命运也有自己的私心,《雪中悍刀行》的影视化因为很多因素慢了下来,在历经三年后,烽火戏诸侯也终于等来了他心目中的“徐凤年”:冰雪的光晕之中,澎湃的山河之下,张若昀手持双刀黑衣素裹,长发飞扬,踏风而行。飞扬的衣衫,似乎每一寸都充盈着江湖热血。《庆余年》之后,一个更具张力的张若昀出现了:纨绔而侠义,胸有丘壑,腹有良谋。

范闲与徐凤年,这两个冥冥之中自有关联的角色,也许只有在他身上,才能做到不留遗憾。范闲与徐凤年这两个角色的差别,张若昀早有诠释:“范闲是一个以小见大的人,在游戏人间里,逐步展开他心里的大义。但徐凤年是从大见小的,他从一开始就背负着他的使命,只是用很顽劣的一个形象,去掩饰自己真正内心的情感。”谈起角色,张若昀语速快了起来,话语也更加密集,理解似乎烂熟于心。

2

张若昀

在《雪中悍刀行》剧组待了整整5 个月,在漫长的拍摄期里,张若昀多了一个“主厨”的身份,每天都会掌勺。正是这个身份,让他和整个团队培养出了一些不一样的情感,也找到了徐凤年的“心境”—真实的生活往往才是戏的来源,这段难忘的拍摄经历,让他对于生活与演戏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看法。“拍摄期间,我有了个幸福的烦恼,就是第一次开始操心大家明天要吃什么。”谁不吃鸡肉,谁不吃海鲜,谁不吃羊肉……洞悉身边人的喜好和情绪,成了连接徐凤年与张若昀的共情点。这种情感投射到剧中,恰恰也成就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层次感。“到最后我发现,体验其实也不是你一个人的……现在不是在有一个词叫‘沉浸式体验’吗,你要拉大家一起来,进入一个‘场’。”

正是这种体验,塑造了张若昀的独特魅力—角色的人生经历,或许永远无法复刻,但寻找“共情点”却永远是最有效的方法。

5

张若昀

摧毁与重塑

时间在他身上最好的礼物,那就是演员最不可少的“磨炼”。早在因《庆余年》而家喻户晓之前,张若昀曾经蛰伏过很长一段时间,寂寂无名的日子,他从未放弃过成为“演员”的坚持。

好在命运自有安排,《无心法师》的热播,让“ 痴情军阀”张显宗赚足了观众的眼泪,紧接着张若昀靠着自己过硬的演技,奉献了一个又一个口碑之作:《法医秦明》《麻雀》《谍战深海之惊蛰》等等。张若昀说曾经自己是一个“太理想主义”的人,带着理想主义走入有既定规则的娱乐圈,如果不够强大,那就只能慢一点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所以,关于“蛰伏”这件事,张若昀看得很通透:“它其实是一种攒着劲儿的状态,是一种储蓄着的势能。在这个时间之后,你可以爆发了,但是如果没有很好地进行下一次的证明,早晚也会消耗干净。”

6

张若昀

所以“火”,对于张若昀来讲,不算是一件多么值得惊喜的事情,他不愿意被这些外在的东西裹挟,却因为更多的关注变得更加谨慎。“其实相当于变成一个招牌了,比方说你开一个小饭馆,现在有口碑了,就面临着几种选择,选择保持口碑或者偷工减料。我的心态就是,如果客人突然发现东西越来越不好吃了,那你就相当于砸掉了自己的初心和手艺。关注度高了以后,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你要更挑剔或者是用更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对他来说,不断充实自己内心的力量,塑造好每一个角色,才是最重要的。

而张若昀内心的力量,是在将“自信”反复地建立和摧毁中成就的:“自信成长到一定程度之后,逐渐就会变得盲目。”在他看来,盲目自信和不自信,对演员都是很危险的状态,他会经常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环境里,去尝试一点自己“不大有底”的东西,比如去演话剧。

7

张若昀

打破盲目生长,及时地摧毁,再重新生长出一个新的自己……张若昀似乎从不缺这样的勇气。

正是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和“重建”中,他才无数次“成为”并演绎着那些令人称赞的角色。

11

张若昀

简单与狂热

2004 年拍了第一部戏的张若昀,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与角色共生,每个角色或多或少沾着他的影子,而他本人也跟随不同的角色生活、成长,沿着岁月的纹理逐层舒展开来,成为生活的艺术家。

被问到平时的穿衣风格,他的回答很简单:“基本款,那个像我的。”张若昀有他的两面,如果说对角色的挖掘和演技的探索是复杂的,那“简单”就是他在生活里的哲学。他平时喜欢摇滚音乐,当被问到为什么喜欢时,他却表示在音乐这事儿上没什么理由。“可能是性格当中某一种方向的投射,但是这个东西很难讲清楚,如果再讲下去,可能会变成心理医生吧?不用那么严肃,就是一个喜好。”

对于时尚的关键词,他的回答是“简单和酷”。对他来说,简单的东西更能引起人的想象。经典的外形裹着深刻的灵魂,作为FENDI 皮具的代言人,张若昀将这点诠释得淋漓尽致。

3

张若昀

有趣又丰盈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好演员的最佳支撑,而生活里的简单也成就了张若昀,他的两面性也是他无法被替代的根本原因。

某种意义上,困境也许会不同,但焦虑与迷惘是人类共通的情绪,角色有,张若昀也会有。

被问到会不会想和自己演的角色互换人生,张若昀想了想说不会,即便是范闲。“他太孤独了,因为只有他一个人是来自不同的时空,他的孤独感来源于他拥有另外一套记忆,包括了一整个文明。他不真正属于那个世界。”也许,正是他对范闲那份孤独的深刻理解,才让他不愿意成为范闲。

10

张若昀

戏里,他是沉浸的“曲中人”,戏外,他是清醒“注解师”。

“从一到十,你会给现阶段的自己打多少分?”我问。

“七分吧。”他答。

剩下的三分,是张若昀对于未来留下的一点希冀和野心。他希望有更多的成长空间,他热爱读书,涉猎广泛,喜欢王小波,也喜欢过马尔克斯和博尔赫斯。可能就是这股向内生长的情绪,让他每每面对一个角色,都有融入骨血的塑造能力。

好奇他如何定义“完美的一天”,他则再次用简单的四个字“不期而遇”来回答,并分享了他最近的一次不期而遇的惊喜。“其实生活中有很多快乐,就是在于意外本身。拍摄《雪中悍刀行》的时候,中秋节那天,剧组的人都在阳台上一起聚会,结果那天酒店就放起了烟花,突然就那个瞬间,让人感觉很美妙……”这种与生活美好片刻“不期而遇”的惊喜瞬间,构成了他心中的“完美”的注解。

12

张若昀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十几年过去,张若昀之所以能被更多人看到,可能来自他走过的每一段路,读过的每一本书,还有十几年如一日在荧幕内外不间断的思索和努力。

惊叹于他内心的强大和清醒,能在名利场保持初心,也能在生活里轻装前行。

以角色动人,用作品发声—这样的张若昀,值得更多期待。

 

摄影:小刚 / 策划:杨威 / 编辑 & 统筹:何骄 / 化妆 & 发型:张哲伦(ON TINE) / 文字编辑:于蕾 / 文:陈璐 / 服装:小强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