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王涵 & 施廷懋 | 30岁负重飞行

2021-12-23 来源:芭莎男士
30 岁是跳水运动员的年龄大限,让两位老将在30 岁冲击奥运,同时克服东京奥运因为疫情导致的延期一年、一年比一年加重的伤病,不是一句“为了梦想,为了祖国的荣誉”就能轻易支撑过去的。某些信念需要在内心深处经历怀疑然后更加坚定,转化成再攀巅峰的动力与勇夺第一的底气。施廷懋和王涵,两位中国姑娘在30 岁这一年负重飞行,笑傲奥运领奖台。不久之后的未来,她们也将开启赛场之外的轻盈转身。

6

施廷懋 & 王涵

2021 年7 月25 日,施廷懋和王涵在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 米板项目中获得冠军。颁奖礼结束后,担任国际泳联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郭晶晶兴奋地跑过来与冠军合影,王涵说:“郭姐你还记得吗?当年我问过你一个问题。”

“当年”是2003 年,12 岁的王涵第一次进入国家队,看到22 岁的郭晶晶正在备战2004 年雅典奥运会,还拿不出一套能够参加比赛的高规格动作的王涵觉得,这个已经参加过两届奥运会的师姐特别厉害,自己特别崇拜她。有天晚上7点多,大家都已经结束训练洗过澡了,郭晶晶还在练习专项动作,专项动作练完还有辅助动作,这样下来,要很晚才能洗澡吃饭,然后去做康复。王涵忍不住走过去问她:“郭姐,你这么厉害了,怎么还在练?”郭晶晶说:“练不好,可不就得一直练呗。”

1

王涵

一丝阳光

郭晶晶的这句话,和她一个人在训练馆练到很晚的场景,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每当王涵练不动了或者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浮现出来。

王涵想放弃不止一次了。对一个运动员来说,进入国家队,成为奥运会的替补运动员,辛苦备战之后又没有机会参加奥运,看着队友们出征,自己却在奥运之后被退回省队,是非常难以承受的打击。这样的打击,王涵接连遭遇了两次。在2012 和2016 年的奥运赛季,她都没有走到最后。2016 年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25岁的王涵已经是一名老将,心灰意冷地打算退役。

她也经常问自己:“为什么总是差一步?”在王涵与进入奥运出战名单的顶级运动员之间,存在着两大障碍。第一个障碍是基本功不够扎实。九岁那年,爸妈决定让王涵不再练体操了,专心学习。就在这时,河南省跳水队来挑一批新的苗子,让王涵去试练了10 天。在这10 天里,她学会了游泳,发现跳水比体操更好玩,不仅有地面的训练,还有水上的训练。10 天之后是春节假期,假期后就要决定以后练跳水还是回学校学习了。在最后一天,王涵像一个成年人一样,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午。天黑的时候,她决定去练跳水。转到跳水之后,王涵学得很快,但基本功练得不够,就这么留下了不够扎实的毛病。

3

王涵

第二大障碍是她的佛系性格。对运动员来说,训练的时候要有“不练到最好,我就跟自己过不去”的心态,一上赛场就要相信“我最棒,我要拿第一”。王涵想的是:训练的时候我就练吧,比赛的时候我就跳吧,我当然也想拿第一,但是万一没有拿到的话,我也有100 种说法说服自己。没拿第一就跟自己过不去,那得多不开心呀。教练经常恨铁不成钢:“王涵,你能不能霸气一点,好胜心强一点?”这么多年过去,王涵还是老样子,再大的挫折来临,感觉撑不过去了,只要有一丝阳光透进来,她就会再次明媚起来。

2016 年这一次,跌到谷底的王涵也是被这样一线阳光拯救了。当时,她一边想着要不要退役,一边被教练推着去训练。这一次,教练让她从基本功练起。每天机械地练着练着,她感觉到自己有进步了,希望和干劲又回到了她的身上。那两年,在队友休息的每一个周末,王涵独自练着几岁的小队员练的基本功,就这么一直练到东京奥运的出征名单上终于有了她的名字。

2021 年7 月19 日,备战过三届奥运会的王涵第一次进入了奥运村。她发现自己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也没有那么紧张,躺在床上就睡着了。接下来的几天,她始终心情平静,每晚都睡得香。

2

施廷懋

再撑一年

施廷懋已经很久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东京奥运备战了多少日子,她就有多久没有睡好过了。

和爱说爱笑的王涵不同,施廷懋的话不多,神情沉稳,是那种“有事会往心里放,没完成就放不下”的性格。东京奥运是她参加的第二届奥运会,但是,她的身体状况却不能与上一届的自己相比,像一台磨损严重的老机器,伤病越来越严重,体感只有“特别疼”和“还能忍受”的区别,几乎每天都要服用止疼药,尤其是天气变化的时候。

2016 里约奥运会结束之后,跳水女子单人、双人三米板两项冠军在身的施廷懋走进新的奥运备战周期,却没有迎来一个平顺的开始。2017 年底到2018 年的冬训期间,莫名其妙地,她突然不会跳水了,从三米板跳下去之后,一个动作也不会做,常常被拍到水中,拍得两条腿乌青。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就像武侠小说里的武林高手一夜之间武功尽失。白天练成这样,晚上当然睡不着。

好不容易熬过了那段噩梦般的日子,技能恢复了,日复一日地备战到了2020 年,东京奥运会因为疫情宣布取消了。当时,所有的体育赛事通通因为疫情而取消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一切都是未知。运动员们却还在国家体育中心,足不出户,继续高强度的训练。施廷懋感觉很迷茫,二十多年的运动生涯里,她已经习惯了以比赛为目标,每一天、每一年的训练和生活节奏都根据比赛来安排。现在没有比赛了,目标和动力似乎都没有了,训练是为了什么呢?

5

施廷懋

为了确保运动员们的健康,他们在疫情期间无法外出,只能在训练馆和三十几平方米的宿舍房间里两点一线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外卖是不能点的,快递偶尔也会被禁止接收。除了教练和队友之外,其他人都只能通过视频见面。这样长时间的封闭状态,更加加重了运动员们在比赛取消时期的迷茫与无助。

几个月后,东京奥运会又宣布推迟一年举办。那天上午,走进训练馆的施廷懋看到奥运倒计时显示屏上的124 天变成了481 天,瞬间崩溃了,一个动作也练不下去,跑回了宿舍。

已经坚持了一千多天的备战,身体即将被调整到最高状态,准备冲刺的时候,突然被通知:停!481天后再来。假如高考延期一年,多一年的复习,头脑将被训练得越来越机敏。但是,奥运会延期一年,多一年的训练,对年轻运动员来说也许是经验和技术的增长,放在老将身上,就是劳损和伤病的叠加。

这一次,说服自己重新出发,再咬牙多坚持一年,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作为队友和搭档,王涵理解施廷懋的感受:“我还没有到达过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所以我有这个梦想在心里支撑着,但是懋懋到达过最顶峰,从顶峰下来以后,又要重新攀登一次顶峰,就像是已经完成过一次梦想了,再去完成一次,要把动力重新激活一次。但是,积蓄了十几甚至二十几年的梦想,一直没有到达巅峰的渴望,和四五年里重新建立的动力(是无法相比的),就像没有助跑就要冲刺,这是更难的。”她很想帮帮施廷懋,但她能做的也就是跟她多聊聊,这道难关,必须靠施廷懋自己的意志迈过去。

4

王涵

一个“稳”字

2021 年7 月19 日,到了东京奥运村,施廷懋感觉自己的状态还不错。从今年上半年体育赛事陆续恢复,可以出去比赛了,她的状态就一点一点好了起来。

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的开赛日是7 月25 号,第一场比赛是女子双人三米板,中国队由王涵搭档施廷懋出战。女子双人三米板是跳水项目的第一赛,整个国家跳水队都很重视,在备战期间,王涵和施廷懋练双人跳比练单人跳还要多,就是为了拿到开门红,让队友们在接下来的跳水项目中信心更足。

预备枪一响,紧张感瞬间笼罩了王涵。她仿佛听到一个声音说:“王涵,真的要比赛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比赛,是奥运会啊。”王涵紧张到了极点,前所未有的感觉。

第一跳,走上跳台的时候,她紧张到整个身体都是机械的,站在三米板上往前走,身体好像不属于自己,像喝多了一样不能自控,她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在三米板上走直了”。那一跳,她是靠着长年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完成的。

跳水是一个技巧型项目,考验的是运动员对身体的极度的控制,运动员需要在沉稳中调动自己,又要在调动中沉得住气。

9

王涵

跳水比的是一个“稳”字,考验的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和动作成熟度,动作成熟度在于长时期的训练,能进入世界级别赛事的运动员的技术水平都不差,就看谁能在比赛中稳住心态,5 组动作都稳稳地下去,奖牌差不多就到手了。技术能够在日常训练中提高,心态只能通过一次一次的比赛练出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比赛经验”。

施廷懋感觉到了王涵的紧张,对王涵说“咱们就当今天是队里测验”,然后提醒她注意哪些细节。搭档的镇定让王涵找到了一个支撑点,她把施廷懋提醒的点在脑子里一遍一遍过,注意力转移了,紧张感就好多了。

跳完最后一组动作,评委的打分在大屏幕上亮出来,金牌已经到手,两个人立刻抱住了对方,然后走到教练身边,王涵把脸埋在手掌中抽泣,施廷懋伸手帮她擦去泪水。解说想起多年前,18 岁的王涵首次参加世界级赛事,一直到30 岁才第一次来到奥运赛场,作为中国跳水队年纪最大的老将登上最高领奖台,解说也忍不住语带哽咽。

8 天后,跳水女子单人三米板决赛,施廷懋跳完最后一跳,冠军已经锁定,她用毛巾捂住脸,双肩无声地抖动。当时,王涵就在旁边,她以为教练会第一时间过来祝贺施廷懋,看到这一幕,她想:“这个时候,我怎么能让她一个人站在那儿?”赶紧走过去,轻轻抱住她。

“喜极而泣”不足以描述这样的时刻,她们的心情不是单纯的欢喜,更多是“我终于完成了”的如释重负,然后想到这么多年、这么多不容易才换来这一瞬间,太多情绪砸下来,需要在眼泪中获得宣泄,同时需要一个肩膀靠一靠。

7

施廷懋

最痛一课

媒体报道大多是这样写的:“施廷懋和王涵以近26分的巨大领先优势,轻松问鼎女子双人3 米跳板冠军,摘得中国第四金。”在一个中国队长期保持优势的运动项目上,国人乐于用“轻松”来形容夺冠一刻。但是,运动员自己更清楚,近年来,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跳水竞技水平有了飞速的提高,这枚金牌赢得并不容易。

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的颁奖礼上,两个30 岁的中国姑娘手牵着手登上冠军的奖台,两枚金牌端过来,施廷懋先拿起一枚,为王涵戴上。手捧着象征着胜利的鲜花,她俩再次相拥。和第二次参加奥运的施廷懋比起来,首次体会到奥运冠军滋味的王涵情绪更为激动。

施廷懋清楚,这枚金牌里有多少王涵的坚忍。这个队友比自己进入国家队的时间早太多了,这么多年一直在国家队里进进出出,曾经被誉为郭晶晶的接班人,做过郭晶晶的双人搭档,却始终是长年替补,陪跑了好几届奥运会。在双人项目上,其实王涵的经验比施廷懋更多,和施廷懋搭档之后,因为施廷懋起跳较低,王涵也要降低起跳。练了近二十年,从起跳开始调整,肌肉记忆都在抗拒。最开始那段时间,王涵连动作都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在跳水女子单人三米板的赛后采访中,施廷懋特意感谢拿到银牌的王涵,她说:“伟大的运动员需要伟大的对手来促进,所以我也要感谢我的队友王涵,还有我的所有对手。”

8

施廷懋

双人和单人项目都比完了,施廷懋终于结束了持续太久的糟糕睡眠,安然入睡。回头看,东京奥运之旅非常“痛快”,正因为有了之前那些年的痛,才会有这两场决胜的痛快。2020 年是她运动生涯中最痛苦的一年,却给她带来了人生中最宝贵的一课。她在去年想了很多,意识到运动员一直保持巅峰状态绝不是常态,但运动员要做的就是“让不可能成为可能”。现在,她想回到校园,一边在学习中充实自己,一边探索人生方向。

过去的三十年,两位姑娘和跳水互相成就。对运动员来说,30 岁是考虑退役的年纪,然而放眼一段人生,30 岁其实正年轻。退役后也许会经历一段时间的迷茫和忐忑,不过施廷懋相信:“未来不管从事什么职业,我对生活的热情不会变。”

在东京奥运跳水女子双人三米板的颁奖礼之后,王涵对郭晶晶回忆起当年那句“练不好,可不就得一直练呗”,郭晶晶笑了:“那可不得练吗?那时候金牌还没拿到手呢。”就在那次艰苦备战的2004 年雅典奥运会上,郭晶晶第一次拿到了金牌。

王涵笑了,她明白那是什么感受。现在,金牌就挂在王涵的胸前。她突然感觉到奥运会的这段体验“特别爽”,甚至想劝所有运动员都努力争取来奥运会的赛场上感受一次。

10 岁那年的那个下午,妈妈让王涵自己决定以后练跳水还是回学校学习。现在,不知道妈妈有没有一点点后悔—女儿成为奥运冠军,可是30 岁还没有结婚。假如10 岁的那个下午重来一次,王涵知道,反正自己一定还会选跳水。

 

监制:佟宇 / 采访、撰文:Maggie / 策划、编辑:李祺、赵文斐 / 摄影:周砚霖 WINZ image / 妆发:Vivi、星月 Diana(陈梦) / 服装助理:Coka / 编辑助理:谭心怡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