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肖若腾 | 天才的冒险

2021-12-16 来源:芭莎男士
“天才体操运动员有着天生的灵敏与非凡的身体控制,却也隐含着不耐练、易受伤的脆弱”,肖若腾曾经在一次官方采访中半开玩笑地给自己下了个定义,“我必须掌握好平衡,在确保安全的范围内冒险,才能成就每一次的胜利。”

1

肖若腾

东京奥运结束隔离了21 天,之后不到一个月,肖若腾就要出发参加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他神情镇定,看不出来经历奥运之后的疲惫,也看不出来隔离后备战全运会的时间极其有限,训练不系统。

由于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本届全运会紧跟着奥运会举办,奥运归来的运动员们的备战变得非常困难。每当在大型赛事结束后,运动员们的状态回落,要经历一个相对长的缓冲期后,才能继续冲击下一个高强度的备赛周期。但是,今年两场大赛撞在一起,运动员们没有时间让自己的身体全面调整。

在不到一个月的全运会备战期里,要么继续高强度的训练,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高位,要么降低训练强度,让身体缓一缓。肖若腾选择了后者,让自己的状态先稳定下来,然后随着全运会比赛的进程再逐步提升。“这个决定挺冒险的,万一比赛开始了以后,身体状态没有随着比赛而往上走,那就麻烦了。” 肖若腾复盘全运会比赛过程时说道。

2

肖若腾

立志上墙

肖若腾是一个敢于冒险的运动员。在比赛中想要“冲一冲”的时候,他就会考虑“要不要上一点难度”。通常,他会自己掂量清楚,再和教练商量。这样的决定,最晚要在比赛前一晚落实。

东京奥运会体操男子个人全能决赛的前夜,肖若腾又一次面临这个抉择。他在自己房间里,试图冷静地计算风险的高低:从之前的比赛结果来统计,“上难度”的结果有好有坏。但是,这一次是奥运会。

想到“奥运会”,他的脑子开始不由自主地回溯自己是怎么走到奥运会的,历历在目,像放电影一样。

很难说清楚,到底是体操选择了肖若腾,还是肖若腾选择了体操。最初,父母只是抱着“希望孩子长得皮实一些”的想法,把4 岁的肖若腾带到北京市东城体校看看,没想到,这孩子一进体操馆眼睛就亮了,那些器械在他看来就是新奇的玩具,正在翻转跳跃的哥哥姐姐们都很厉害,自己也想像他们一样。“当时,这孩子瘦瘦的,但身体很灵活,自己早学会了倒立和侧手翻,教练很喜欢他,别人练十来遍才能拿下的动作,他练两三遍就会了,一看就是练体操的好苗子。”陈刚教练回忆说。

九岁那年,父母开始商量让孩子继续练体操还是专心上学。当时,肖若腾的学习成绩很不错。同年,肖若腾首次参加比赛,在“李宁全国体操少儿锦标赛”中获得鞍马、双杠两项冠军和团体亚军。第一次登上领奖台,感受到了冠军的荣誉,肖若腾回到家兴奋得睡不着,把比赛过程翻来倒去地说给父母听,他还说,他能感觉到,体操能把自己的身体优势发挥到极致。看到孩子对这项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父母决定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过了两年,北京市体操队的教练陈刚到基层选苗子,一眼就看中了肖若腾。进入北京市体操队刚刚一个多礼拜,肖若腾就给了陈刚一个惊喜。那天,11 岁的肖若腾主动在停车场入口的大石墩子上做托马斯全旋给陈刚看,做完一次正向的,还做了一次反向的。这是大部分运动员需要学习一个多月才能拿下的高难度动作,肖若腾刚学了一个多礼拜,就已经做得有模有样。陈刚一边批评他在室外没有保护的情况下做这样的高难度动作,一边在心里认定“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于是,他给肖若腾制定了一个目标—把这个年龄段的所有冠军都拿到手,肖若腾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16 岁那年,拿遍少年组冠军的肖若腾顺利进入了中国国家体操队。中国体操队有一个惯例—新队员入队时,由教练带领观摩中国体操队的冠军墙。一整墙的照片看得肖若腾热血澎湃,当即立志:“我一定要上墙!”

4

肖若腾

错过里约

刚进入国家队那几年,肖若腾劲头十足,练得猛,进步快,比赛时的发挥稳定性不够高,却也足够亮眼。到了2016 里约奥运会参赛运动员选拔时,他已经是队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中国体操队的奥运选拔有三场队内测试,第一场第一个项目是自由操,肖若腾在赛前活动时信心满满。但当他在做一个一周半的滚翻时,在落地后用手撑了一下地,整个体操馆都听见“啪”的一声脆响,肖若腾的韧带断了。

当时,距离里约奥运会只有三个多月,一旦进行手术治疗,必将错过奥运会,如果保守治疗,三个月也未必能恢复到可以比赛的状态。参加奥运会的渴望太强烈,肖若腾决定赌一把,选择保守治疗。可惜,三个月后他的身体没能恢复到参赛的状态。

里约奥运的落选给肖若腾带来了体操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每个运动员都向往的奥运会,自己明明已经很接近了,却因为一次受伤而失之交臂。目送教练和队友们出发去里约之后,整个体操馆空空荡荡,他陷入了极度低落的情绪之中。

用了半年,肖若腾才从这次挫折里走出来。再次出发之后的一场大赛是2017 年的天津全运会,他特别想拿到一块金牌来证明自己。在男子体操个人全能比赛中,前五个项目比完,肖若腾排名暂列第一,最后一个项目是单杠,在全场观众的注视下,他连续两次摔下器械,痛失金牌。有一段时间,这个场景经常浮现在肖若腾眼前,他甚至担心自己过不了这道坎了。

阴影与荣耀都是自己种下的,也只有自己能够跨越。2017 年秋天,体操世锦赛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肖若腾作为男子个人全能决赛中唯一没有里约奥运会参赛经历的选手,凭借六个项目零失误的表现成功摘得金牌。时隔十年,肖若腾成为继李小双、冯敬、杨威之后的第四位世锦赛体操男子个人全能王,也成为中国体操队的第73 位世界冠军。

终于,肖若腾的照片可以“上墙”了,这次渴望已久的胜利给了他激励,“我是世界冠军了”,自信的肖若腾又回来了。经历落选到夺冠的起伏,教练和队友们发现,肖若腾和以前不太一样了,他在训练中放得开了,在新的奥运周期中,他带着更积极的心态重整旗鼓,真正成长为中国体操男队的领军人物。

3

肖若腾

鏖战东京

身为国家队运动员,肖若腾明白自己“重任在肩”。然而,双肩的老伤却始终是他往前迈进的阻碍。相对于2016 里约奥运会前队内测试那次韧带断裂,肩伤问题对肖若腾体操生涯的影响更大,伤情不时反复,难以根治,有时仅仅是热身就能疼得冒出豆大的汗珠。因此,他无法保持高强度训练,大部分时间用来进行康复治疗。

2019 年世锦赛之后,肖若腾肩伤加重,看着队友们学习新动作,而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机会提高单杠、吊环等项目的难度和完成质量了,他有点心急。2020 年,受疫情影响,东京奥运会从宣布取消到决定延期,肖若腾的心像坐过山车一样上上下下。已经错过一届奥运会了,他害怕东京奥运会真的取消,自己的体操生涯中可能没有机会体验一次奥运之旅了。在一整年的封闭训练中咬牙坚持,鞍马、双杠、自由三个强项的难度上来了,完成质量也越来越稳定,吊环、跳马、单杠三个弱项的水平也在提升,保持着世界一流选手的竞技水平。肖若腾却一度自我怀疑,晚上给领导打电话:“您带我这么多年,您看我到底行不行?我还有没有希望?”

几乎每一任教练都说“肖若腾是一个非常有天分的体操运动员”,肖若腾对自己说“我天赋异禀”,这样的自我暗示能带来更多的自信。“努力分为很多种,可能别人练专项的时候,我在练康复,康复也需要非常大的体力消耗,而且我在练康复的时候,脑子里在思考分析技术动作。”

终于,在2021 年的全国体操锦标赛暨东京奥运选拔赛上,肖若腾忍着肩伤夺得全能第一,如愿来到了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

好不容易走到了这里,明天就是个人全能决赛了,肖若腾想,必须在稳妥的前提下全力以赴。第二天,他撕掉绷带走上赛场,痛痛快快地去比拼。

5

肖若腾

东京奥运结束两个月后,肖若腾心情平静,他收获到的不仅是一枚银牌,还有全国观众对他的支持与肯定,这些收获转化为更大的力量和勇气陪伴他继续走下去。

两个月后的全运会上,肖若腾的冒险为他赢来一块金牌。“这是我的第三届全运会,我不需要拿金牌来证明自己,但我想拿金牌来感谢大家对自己的支持。”

四年前两次掉杠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肖若腾面对单杠项目还是有些紧张,他做了一些调整,深呼吸,上杠,艰难过了这一关。他相信是奥运会的经历让自己成熟了,心态更开阔,少了“一定要”,多了“全力以赴”。没有比奥运会更紧张、更能锻炼人的比赛了,熬过这一次史无前例的奥运备战,他更了解自己的身体,也更清楚自己应该如何应对大赛了。

如果用标点符号来形容,肖若腾希望,东京奥运之旅是一个逗号。下一次不用等太久了,三年之后就是巴黎奥运会。

 

监制:佟宇 / 采访、撰文:Maggie / 策划、编辑:李祺、赵文斐 / 摄影:周砚霖 WINZ image / 妆发:Vivi、星月 Diana(陈梦) / 服装助理:Coka / 编辑助理:谭心怡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