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雯
在遍地是冠军的国乒队,最不缺传奇故事。一种是“爽文”,一代魔王横空出世,势如破竹,所向披靡;一种是 “虐文”,顶尖高手折戟沉沙,十年饮冰,难凉热血。关于刘诗雯的传奇,是后者。
在东京奥运会赛场上,举国翘首以盼的乒乓球男女混合双打以爆冷结束,“ 昕雯联播组合”惜败拿下银牌。“ 啊?我不相信,怎么可能输啊?”“ 小枣不哭,你的眼泪是珍珠!”这一晚如同水火,是自责眼泪,是互戴奖牌的鼓励,而事实上,混双这一技术组合本身缺乏数据,充满变数。这也是竞技的魅力,没有尽头的无常。
消化结果是她的常态,其中的滋味也只有自己知道。刘诗雯的外号叫“小枣”。她刚进国家队那会儿,个头小小的,脸蛋红红的,看上去像颗红枣,时任女乒队长的郭焱就给她取了这个小名。后来,她的粉丝希望她真的做一颗小枣,不是为了可爱,而是为了面对命运的苛刻,修炼出百折不挠的坚硬内核。
比的是骨子里的较量
在国乒,一位国手的成长之路可能需要经历以下阶段:展露天赋,成为省队翘楚,才能摸到入选国家队的门槛;进入国家二队,接受队内残酷的对战大循环,赢了跻身一队,输了重新修炼;即便闯入一队,也并非一劳永逸。国乒的阵容里,老将弥坚,中生代鼎盛,新人生猛,你在国际大赛上拥有姓名之前,角色很可能只是陪练。
刘诗雯14岁就入选国家二队,18岁就获得人生第一个世界杯单打冠军,曾是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天才少女”。但在隔年的莫斯科世乒赛上,她担任第一单打,在对阵新加坡时接连输掉两盘,丢掉团体冠军。一个刚刚察觉到打球有多美好的女孩,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没多久,就掉入外战失利的深渊里。阴影在她身上笼罩了近十年,在那以后,刘诗雯落选伦敦奥运,无缘里约单打,两进世乒赛决赛都屈居第二。在18岁到28岁的十年时光里,她都在经历遭遇挫败后的漫长历练。
解说员在评价刘诗雯时,常用的口吻是“期待她有一天能战胜自己”。技术上,她足够强大,击球速度堪称世界之快。搭档许昕赞叹,刘诗雯的快攻质量在对战国外男运动员时,也毫不输阵;她的聪明与心细也得到过“ 大魔王”张怡宁的肯定,“你要跟刘诗雯打过一场球,她就能把你的技术研究得透透的”;心理上,每天睁眼就要面对输赢,能够这么多年始终立足国乒一线,刘诗雯当然具备常人难以想象的承受力;突破点可能是在思维方式上,女队前队长郭焱的评价是:刘诗雯过于完美主义,因此不太能释放自己。训练的时候打出漂亮球,她觉得这很正常,不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但凡打出不好的球,她就对自己非常不满意。而她的这种凶狠打法,到了大赛后期,往往会随状态波动,击球质量不够稳定。
这口憋住的气,一直到2019年的布达佩斯世乒赛才得到释放。刘诗雯第三次闯进决赛圈,如愿捧起世乒赛的女单冠军奖杯。在这个赛季,她甚至干脆利落地打下了2盘11∶0的碾压比分。夺冠之后,她坐在地上,用毛巾掩面,抽泣了许久。教练马琳、队友马龙也激动得为她流泪,这也许是世界冠军之间的一种惺惺相惜——彼此最明白要走多远的路,秉持多坚定的信念,才有绝地反击的可能。
别人说刘诗雯十年磨一剑,她心想,又何止十年。从5岁在妈妈的指引下打球,此后所有的愿望都与乒乓球有关,美梦是它,噩梦也是它。幸好,她又重新领会到站在球桌前的美妙。在既享受又煎熬的焦灼比拼里,她会气血上涌、心跳加速,然后爆发出连自己都想象不到的力量。这会带来一种足够踏实的自我认可。那股力量告诉她,刘诗雯你可以,你还有源源不断的潜力。她甚至觉得,自己又开窍了一点点。关于竞技体育到底在比什么的问题,她觉得,比的是骨子里的较量,是动用所有的经验与技术让自己稳住再稳住,绝不能比对手先崩溃。
刘诗雯
“她的价值远高于一枚金牌”
原本,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她终于证明了自己,有了展望东京的底气,冲击大满贯的机会近在眼前,但疫情和伤病一齐向她袭来。保守治疗对肘部的伤收效甚微,手术是继续职业生涯的唯一选择。她和团队决定赌一把,“如果恢复得理想,还有可能赶上延期的奥运会”。那时,国乒队还因为疫情在国外漂着,过着“流浪地球”般的生活。刘诗雯暂别团队,只身回国,接受隔离、手术。
从做下手术的决定,到后期漫长的恢复过程,她都在学习如何与痛共存。不只是伤病的疼痛,还有挥之不去的精神困扰。手术能不能成功,成功了需要多久康复,康复了竞技状态能恢复几成……每一个问题都是未知数。整个2020年,她最大的感受是“痛苦”,不敢看队友的比赛,但又只能带着这种痛苦往前走。她劝自己,“既然决定了,就做好当下的这个选择,相信每一步都已经做出了最正确的决定,不要再想如果我不这么选,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就一直往前看。”
她很清醒,在意识到肘部的伤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训练的时候,就觉得这届奥运的主角可能不是自己了。但在离队康复的半年时间里,每次她觉得快要绝望时,还是去东京最后再拼一把的信念在支撑自己。这样的局面就像处理赛场上的下风球,比分8∶10,对手领先,胜负在即;刘诗雯的应对方式是,不管比分,正常看待。“比赛中,你要面对无数次的领先和落后。作为运动员,要不管落后多少分,都不能摧毁赢球的信念;不管什么局面,都不能有丝毫的怀疑。而这个信念来源于日常训练和你内心的力量。”
这也是国乒挑选队员的原则,乒协主席刘国梁曾在采访中透露,一个面临困难时仍然有力量崛起的运动员,才敢放心地让他在国际赛场中驰骋。刘诗雯带着这样的信念坚持到了东京,尽管最终面对的是混双单项失利、团战因伤退赛的意难平结局,但在刘国梁的点评里,刘诗雯的价值远高于一枚金牌。
她的拼尽全力,于球迷,于队友,都是一种无声的鼓舞。“我觉得还挺成功、挺幸运的,从我个人角度来讲,当然是希望能去冲击大满贯,但最终没有获得奥运单打的机会,是有些遗憾。但从整个运动生涯来看,我突破了自己的很多瓶颈,包括在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最后能挺过来,这十几年的运动经历还是很精彩。”在今年进行的第十四届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中,联合队组合许昕、刘诗雯再次联手,在混双决赛中4:2摘得冠军。这是全运会乒乓球赛的首枚单项金牌,也是她全运会的第一枚金牌。小枣用她的坚硬内核,写下了自己的故事注脚—如果结局不够完美,至少要让过程无悔。
刘诗雯
Q&A:
有什么你自己身上比较欠缺,但你特别欣赏的特质?
刘诗雯:我可能没有别人看上去那么阳光、外向?因为运动员常年面对压力,就会比较压抑,有时候不敢让自己特别开心。你得始终处在比较严谨,时刻想着比赛的状态,所以很难真正意义地去玩乐和享受。尤其是准备大赛的周期,像奥运会结束了,还要准备全运会,在中间休息的阶段,这口气也很难完全松下来。
你有一次在采访里说,生命里只有乒乓球,现在这个答案有变化吗?
刘诗雯:有变化,不同年龄的目标和选择都不一样。以前对我来说,乒乓球就是全部,但是现在乒乓球是其中的一部分,我还是要学会享受自己的生活。打球依然是不可割舍的,但它不会再像以前一样,带给我那么大压力,它会变成我的事业和兴趣。像我的教练马哥(马琳)以前最经常对我说的话是“打球要再自信一点、霸气一点”,现在他就希望我更开心一些,遵循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队友都是世界冠军,你们如何平衡既是队友又是对手的关系?
刘诗雯:因为我们这种培养机制,对手都是从小就生活在一起的人,大家在一起比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还多,也积累了很多年的感情。赛场上,它就是一种良性的竞争,不管面对谁,我都要争取赢。像我和丁宁,从小就一起竞争,到最后正是因为同辈有这样特别强的对手,我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因为你不想被落下。这样看,这也是一个正向的激励。
策划:Jakii / 摄影:李潇 / 执行 & 造型: 徐莎莉娅 / 编辑:王逸敏、宫哲怡 / 妆发:李欣辕 / 文:毛线 / 造型助理:Luo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