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胃肠镜检查 为健康留底

2021-12-03 来源:时尚健康
消化道深藏在我们身体深处负责处理食物、吸收营养、清除垃圾的通道从食管到胃到直肠平日里我们很少感知到它们的存在但是它与我们的生活品质和长寿与否密切相关全球75% 的胃癌、食管癌患者在亚洲呵护消化道健康,定期胃肠镜检查,把握干预的最佳时机。

热议话题

1、消化道疾病为什么是“亚洲病”?

2、为什么定期胃镜肠镜检查是最好的防治手段?

3、幽门螺杆菌感染需要治疗吗?

4、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有哪些新进展?

1

沈琳: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Q&A:

中国是消化道疾病大国,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沈琳:消化道肿瘤是我们国家的特发、高发肿瘤。大城市的发病率上涨很快,除了胃、肠、肝、食管、胰腺,胆道恶性肿瘤发病率也在升高。谈到原因,我觉得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有一定相关性,跟遗传背景也是有关系的。全球75% 的胃癌、食管癌患者都在亚洲。

另外,我们国家的肝病、肝癌多发,主要跟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现在已经有了疫苗,把这个原因去掉的话,肝癌发病率一定是下降的。此外,消化道肿瘤患病的原因也与环境因素、污染问题有关。

谈到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诊早治”,胃镜、肠镜检查依然是目前的“金标准”吗?

沈琳:早诊早治对于肿瘤来讲至关重要。胃肠道的肿瘤要想“早诊”,就是要去做胃镜、肠镜。对于某些高危人群,例如:饮食习惯不好、有家族史、有一些癌前病变或者是可能会引发肿瘤的病变、疾病(像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这些)的人,即使没有觉得不舒服,进行体检的时候也一定别忘了要做胃镜、肠镜检查。

将胃镜和肠镜纳入体查,应该以什么样的频次进行?

沈琳:关于胃镜,如果你的直系亲属长辈中有一个人已经得过消化道恶性肿瘤,一般来讲,在他发病年龄再提前15 年的年龄,你就要去做胃镜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没有任何问题,以后3 到5 年做一次胃镜就可以,如果有一些情况的改变,就要每2 年做一次胃镜。

关于肠镜。如果说你有慢性肠炎、克隆氏病、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菌痢、慢性痢疾,还有一些免疫性疾病、结核,或你的亲人中有人有肠息肉史、肠癌史,甚至胃癌史、其他肿瘤史,那你就一定要做肠镜检查。也是在你的亲人发病年龄再提前15 年的年龄时去检查。即使不属于高危人群的人,在50 岁左右时也要做一次肠镜。如果发现息肉及时把它去除。肠镜不需要每年做,也不需要每两年做,如果检查没有发现任何改变, 5 到10 年做一次就可以。但是如果发现息肉、首次切掉,下一次的复查应该是在一年后,要一年一查。

在一些发达国家,即使没有任何相关问题,一般人大概50 岁时也会做一次肠镜,哪怕你每10 年,或者一辈子就做了这一次肠镜,未来罹患直肠癌的可能性都会降低16%。为什么检查就是“防治”呢?主要作用就是发现息肉及时去掉。

很多人希望有更“舒服”的检查方式,“聪明药丸”胶囊胃镜可以代替一般的胃肠镜检查吗?

沈琳:胶囊胃镜目前还在改型。“聪明药丸”目前还不能代替传统胃肠镜,但如果怀疑小肠肿瘤,你就只能选择它啦!

目前“聪明药丸”主要还是针对小肠检查效果好。小肠中间段大概有四点几到五六米长,胃镜能够到一点,肠镜能够到一点儿,中间大部分“镜子”够不上,小肠癌的发现就要通过这个“胶囊”。

但是我们做胃肠镜,是要把胃、肠道打气撑开,把胃肠的皱褶撑开做检查,这一点是“聪明药丸”做不到的,所以它“早诊”的能力比较差,还有就是胶囊胃镜不能同时完成活检。

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很多人认为“调整一下饮食就好了”,并没有进一步服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是引发胃癌的“风险因子”吗?发现后是否需要一定治疗?

沈琳:如果本来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说胃炎、肠化生甚至溃疡病,或者有家族史,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掉幽门螺杆菌,必需要治疗;如果你没有任何问题,只是个携带者,可以不用管它。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会引发远端的胃癌、胃窦癌。但是现在还有人认为,不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发生近端胃癌更难治,这些都只是争论。

市场上含有益生菌的营养保健品和食品很多,它们对消化系统的健康、疾病的预防是否有帮助?

沈琳:肠道菌群是我们体内最大的微环境之一,跟肿瘤的发生、肿瘤的转归是密切相关的,特别是跟代谢性疾病,关系就更密切了。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这一方面的课题现在国际上研究也比较多。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菌群,像免疫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手术以后的改变、肿瘤、代谢性疾病,都不一样。

益生菌对很多情况下的腹泻和便秘起到很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给患者用过抗生素以后,就给他用一点益生菌来重新再造他的肠道内环境。但是否适合所有人,很难去评价。对于需要的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来进行应用。

您在之前曾经谈到消化道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最大的进展之一就是“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治疗”, 能分享一下MDT 多学科会诊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吗?

沈琳:2018 年国家卫健委在《医疗改革行政计划》里面把MDT 多学科会诊列为一个要具体实施落地的重要举措,至今已经取得了成果。我们医院就专门成立了一个MDT 联盟、专门做肿瘤的MDT,目的就是把多学科治疗作为一个新模式落实下来,大家都要参与其中,给病人的治疗带来利益最大化。因为肿瘤的治疗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都不一样,它的首次治疗特别重要,首阶段的治疗方案和成果,很可能带来“生与死”的区别,一般我们就要求在首阶段治疗时一定要进行MDT 多学科会诊。

我们曾针对消化道肿瘤患者花了5 年时间专门做了研究,患者分两个队列,一个队列接受 “单一治疗”,另外一队随机分两组:一组去做心理咨询、心理评估;一组去做营养评估、营养咨询,然后营养干预。这两个队列,最后生存期差异还是挺大的。专业评估、专业干预跟单一治疗的效果的确不同。

 

编辑:赵真 / 采访:赵真、王抒今 / 摄影师:范永恒 / 化妆师:谭星星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