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保平
大连海边,十几米高的铁架子,由滑轮嘎啦嘎啦嘎往上绞。导演曹保平记得,有一场戏需要把黄渤一直吊在这样的架子上,没有替身,一吊就是几个小时。这是曹保平新作《涉过愤怒的海》 拍摄期间的情形。
作为“灼心”系列三部曲最新的一部,前有《烈日灼心》珠玉在前,加上黄渤和周迅两位行业内顶级演员的加入,《涉过愤怒的海》 尤为让人期待。
更是野心之作。
在开拍前,曹保平就和黄渤确认,这次在表演上探讨更细微、更陌生的形态,碰撞出陌生、新鲜、有意思的东西。“否则按部就班,大家表演也不会差,但是缺少了趣味和挑战。”曹保平说。
在视觉和特效上也走得更远。戏中有大场面的群众演员戏份。惯常意义花钱找群众演员码人就可以了,但是这次群演在戏里都有特殊的身份,所以团队要从全国征集这些人,再把千余人集合到大连。
等到实拍,一千多个人,摄像头要捕捉到每个人的表演,且得恰好能够在某个位置呈现……为了达到这一点,从早上5点一直到下午4点前一直在剧组排练,大量的时间花在一遍一遍调度,4点才拍到第一条。
杀青后,一场重场戏的后期制作仍是悬而未决的重点。这一场是龙卷气旋所带来的天降异象,黄渤扮演的父亲与周迅扮演的母亲在极端天象下两车追逐连环相撞,真相被掩盖在倾盆而下的鱼雨之后,而这也是第一支15秒预告所露出的冰山一角。“这真的是要把人搞死”,曹保平直言不讳。
此外,这一次真正的故事内核上,复杂性和人性的刻画一样在尝试突破边界。就像曹保平所言,如此费尽周章,“这部片子的初衷就是要在视觉和内在呈现的边界上尝试能走多远,放弃的话你干吗要做这个片子?你随便找个别的拍不好吗?”
曹保平
复盘故事
《涉过愤怒的海》剧本前后磨了四五年时间,久到曹保平中途去拍了“灼心”系列三部曲的第二部。
作为中国当下最具个人特点的现实主义导演,曹保平的电影故事共性很明显,小人物平静生活,直到一个转折性事件发生,在极致的事件中构架层次足够多的人物关系,分剥出丰富的人物心理,把人性的曲折幽微,事无巨细展露出来。
《涉过愤怒的海》也是。“女儿死掉了,这肯定是日常生活被甩出轨道的形态。”曹保平说。黄渤出演的老金是个普通的渔民,正是一个小人物的代表。
这部电影改编自作家老晃的同名作品,讲述一个离异的父亲在女儿遭杀害之后一心想为女儿复仇,却意外了解到更多女儿内心的故事。曹保平读完原著的感觉是,“小说其实很好看,很顺畅,读起来会非常愉悦,但因为还只是短篇小说,需要在文本里生发出有意义和有意思的主题。”
说白了,作为一部电影,它目前的篇幅还不够。但复仇的故事,又有他想要的一个犯罪类型电影的模型。他要做的是,让故事更有复杂性,走得更远。
“野心里你想在这样一部电影里呈现什么样的东西。小说的核心是成年人、两个家庭之间的冲突、仇恨,两个成年人系统之间肯定是一尖锐冲突,但我们要拓展更大的世界。”
剧本花费时间最多的,是找主题。
拿到小说以后,曹保平反复读了多次,去寻找一个最适合这个故事发生的城市,去找一个最能把人代入故事的氛围。这不是他第一次为了电影去做细致的调研,他甚至找到了很多与故事中老金女儿相似年龄的年轻人,去了解他们真正的生活样貌、质感是什么样子。“这才能谈你的故事往哪儿走。”
最终,“我们把主题从两个成年人两个家庭的冲突,扩大到两个年轻人的世界。他们为什么会走到这样的地步:探讨命运的形成和走到这一步的原因,由此触及到更复杂的世界。”
而之所以如此偏爱刻画人性的现实题材,曹保平说:“为了让生活更美好,为了让你的人生更平顺,反而要更多了解和呈现这些给善良的普通人,而不是回避。当你看到很多不尽如人意的东西才知道善的、美好的东西有多么重要和值得珍惜。”
曹保平
感性与理性
“是一个字的形容词,难。”《涉过愤怒的海》2019年夏天开机,历时三四个月在大连和国外拍摄,这是曹保平现在回想起来最大的感受。
戏中一场主演黄渤和周迅在海边的戏,预告片里两个人撕心裂肺的情感非常吸引人。曹保平跟我讲起预告片里的片段:“我得感谢两位演员,他们都很敬业。那场戏海边全是贝壳和砂石,周迅只穿了一个吊带裙子,拍完了以后我才看到,她全身都是血道。”
电影的后半部分在异国取景并拍摄。让导演曹保平感受最深的还是一个难字。“在国外拍摄肯定有比在国内麻烦的问题。对于一个摄制组来说,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适应当地的情况,要做更丰富的准备。这就需要我们有大心脏,有更灵敏的嗅觉,需要随时遇到问题,并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毕竟电影是个大工程,只有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解决中途产生的或大或小的问题。”
问题只能一点点去解决。“你选择的职业,‘虐’的时间远远大于正常的时间。”他自嘲。现在哪怕再难的戏,拍摄前一天他也不会失眠,“已经拍了一辈子了,失眠你也得拍。”
黄渤和周迅算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实力派,也是因为有他们和一众演技拔群的演员的加入,《涉过愤怒的海》被调侃阵容是神仙打架。有意思的是,这是两位首次出演成年人的父母。
大概十年前,周迅出演曹保平的《李米的猜想》一举夺得了最佳女主角,这部电影到现在也依然被称为经典。跨越十年,此次再跟周迅合作,他给了她足够的挑战。角色从少女变成了成人的妈妈,对于一个母亲的心理建设而且是一个强势的母亲,怎么把握和怎么呈现,这是最具挑战的。
曹保平
在曹保平看来,“周迅内心感性永远大于理性,很多时候她是个用感觉来演戏的演员,她有丰富纤细的情感神经,会把每个细节感受到位,并用女性的方式做艺术表达。你无法要求她用理性分析好多东西,她必须感受到,起心动念才行,所以要带着她,与她一起到达她能够触摸到的位置。”
他和黄渤的合作则是好事多磨。多年前《烈日灼心》遗憾错过,两人一直念念不忘合作。这次剧本一写完了,曹保平就去找了黄渤,马上一拍即合。
“演一个20岁女孩的父亲,他自己稍微委屈一点儿,应该没有演过这么大的成人的父亲,所以是他的一个成人礼,告别了青春岁月。”曹导带点儿调侃说黄渤。
他也大赞黄渤的专业,“他这个年龄和目前这个地位,完全可以选择很多很舒适的或偷懒的方式,但他到现在还想构造新的东西,而且是亲力亲为,我们所有的动作戏全都是他自己在做。我其实不太想象有什么人能够替代他去完成。”
但换个角度,对自己有要求,对表演疯狂和一腔热血,他和黄渤是一类人。
如今制作已完成,对于成片,导演曹保平会给它打出多少分呢。“我打100分又有什么用?观众给电影打100分,才是100分。”
作为“灼心”三部曲的第三部,从规模和制作上走得更远的同时,这次故事的内在表达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之前的两部可能偏悬疑和犯罪更强烈一点儿,这次可能是偏犯罪和情感更强烈一些,人性的刻画上也会走得更远。”
在《烈日灼心》之后,曹保平有了拍摄“灼心”三部曲的想法。“其实也没有说偏执到非要怎么着,犯罪题材一直是我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范畴,正好有这样的故事,就先做了。”
“这次,是画了一个小小的句号。”
曹保平
双重维度
文质彬彬、温和,又是理性的摩羯座,曹保平和自己热衷拍摄的犯罪电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感。他在采访中被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对现实题材的偏爱和当下的电影品位是如何形成的?
这也是我们想要追问的答案。
对此,导演没有直接给出准确的回答。“跟接受的教育有关,之前我们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那会儿大量看很厉害的作品,多少会形成你对电影的那种野心或欲望。”
他用了很大篇幅来讲述自己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术。
“从本质意义上来说,我还是一个典型的剧情片导演。剧情片是一个大范畴,有类型片的东西,再简单点就是商业片,但它也有复杂的东西,就是在于你在里面想要‘够’到什么。”
“但我更希望在这些表达里面能够触摸到一些更有价值更新的东西。伟大的、好的电影,是要能够触及到的。一部电影能够提供给受众陌生的体验也好、发现也好,我觉得是一个电影,如果谈不上伟大,至少是有价值的影响。”
商业和艺术表达两个维度都要兼顾,他坦言这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其实电影观众就像吃菜,你吃哪个菜系,一开始就是抱着这个目的来的,做得越正宗,就越对胃口。就像你说吃川菜,在一个川菜馆子坐下,上来的是融合菜或创意菜,爱吃地道川菜的就肯定很烦你。”
而他希望自己的电影能给人新鲜东西的同时,又没有超出一般观众的类型片边界,从而惊喜和尖叫。就像他很喜欢的电影《达拉斯买家俱乐部》,“如果一个编剧说要写一个人生命只剩下多少天的故事,这不能再老套了,但你很难想象他去写了一个人只剩下生命多少天的疯狂举动。”用手头的材料找到最合适的一个类型,把这个类型的边界拓展了,同时拓展了整部电影的边界,这就是曹保平所追求的。
电影之外,他喜欢作家弗兰纳里·奥康纳和爱丽丝·门罗。奥康纳的小说在他看来,写的都是坏人,但是在坏人里生发出那么复杂的人物关系;门罗的小说一直在写家庭女性,但她写了那么多被日常忽略的复杂的女性的细微情感。
曹保平在电影中孜孜以求的,正是用自己每一帧的影像去深入表达人心中复杂而被忽略的东西。
生活里,他是个非常典型的摩羯座,生活有条理。当下正在为最新的一部电影在四川郊区的一个安静的小院子闭关创作剧本,希望效率最大化。但在创作本身上,“我是一个特别不理性的人,疯狂或者说是极致。”
下一部电影,是一个更癫狂的故事,和犯罪仍有关联,但被放在了超现实的空间里,故事更浪漫、更疯狂也更有想象力。这也是他认为创作者最幸福的事情,“你会在你的每一部作品里,投入全部情感,生活在想象的虚拟世界里。”
摄影:姜南(ASTUDIO)/采访、撰文:细补、艾美 /策划:暖小团/化妆、发型:张巍/服装造型:傲寒 /灯光大助:李秋楠、孙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