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
时隔近9个月,再次采访王俊凯,他依然在剧组拍戏。
还是趁着中场休息见缝插针,还是伴随着那句熟悉的“不好意思现场叫了,我得离开了。”采访可能随时中断。
不同的是,他的表达欲似乎旺盛了不少。
聊不同话题的时候,他调动着不同的思考神经,如同一棵大树上每片叶子的不同纹理,时而严肃认真,斟酌着准确的用词;时而直愣愣地倒豆子般,揭自己的老底;时而又被自己突然的冷笑话逗笑。
他告诫自己,对想做的事,至少要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再开始。但常常有些意外,也让他觉得“挺有意思的”。
冲劲,好奇心和探索欲
因为最近一直在剧组忙着,王俊凯还没来得及追上新综艺《恰好是少年》。
除了他,节目里还有另两位艺人朋友——董子健和刘昊然。
他们仨在节目刚开录时,就对“少年”二字有过怀疑。抱着谨慎的态度,王俊凯现场搜索了关于“少年”的定义,自嘲“三个人年龄都超过‘少年’了”。他想起那次有点无厘头的举动,轻笑了一下,转而解释着自己对“少年”真正的理解。
“我觉得这里讲的‘少年’,主要还是精神层面的,一种心境上的东西。并不是一定要多少多少岁多年轻,主要还是要有拼劲、有对这个世界的好奇,还有对事物的探索欲、对美好的憧憬。”
在“少年”的概念里,这个节目就是“跟小董昊然他们出去玩”。简单聊了聊,他们就直接出发了。
除了基本的路线,具体行程几乎都是三个人自己商量,然后临时预定。节目组并未设计带有任务性质的环节,也不需要竞技比拼,去哪里、做什么都是他们“随心决定”。
事实上,对王俊凯来说,去哪儿也不是重点。“也不是说想去哪儿就一定要去哪儿,都是可以商量着来、可以妥协的,主要是大家一起。”
导演曾经用“失控”形容过这档节目的录制过程,王俊凯了然:“因为我们大部分都是自驾游,有时候遇到堵车或者红灯,他们会跟丢。但我们通常不会停下来等,还是该走就走,他们可能要过段时间才追得上来。”
没看过节目的他可能还不知道,在自己因为工作原因离开的那个晚上,另外两位兄弟一合计,突然敲开导演组的门,宣布第二天行程定为“保丽江,争大理!”各位编导慌乱之中,只来得及举起手机,这才留下了一段画质看起来比较渣的素材。
作为“出去玩”的主体,这样的“失控”在他记忆中,远不如那些美好来得深刻。
他至今记得318国道上,那些随着车窗倒退的、美得令人震撼的景色;高空跳伞的那一刻,他对着镜头比心,满腔复杂却来不及说,有紧张和刺激,还有开心和满足,那是他近一年来的经历中,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他想象着旅途中的画面——草原上的帐篷,沙滩上的篝火——这些也都一一实现了。
同时,对旅行中必然的遗憾,他也深有体会。比如,那场心心念念的流星雨,最后因为高反错过了。
“流星雨本身就挺震撼的,尤其是在高原上,所以当时没看到就觉得有点遗憾。后来看到他们的照片,就更遗憾了!真的非常漂亮!但短期之内,我倒是没有非要把它补上的执念,对高原(反应)实在是有阴影了。”
王俊凯
与怪物战斗的人
在这次出发旅行前,王俊凯主演的电影《断桥》刚刚杀青。
说起自己饰演的“孟超”这个角色,他正了正坐姿,嘴里蹦出了一连串并不连贯的词:“灰色的,很阴暗,没有知觉,好像可以被随意对待,被禁锢着,苟活着,向往光明,很有正义感,真的非常有魅力,很心疼。”
这些词听起来彼此之间有些矛盾,他形容这个人物像是剥洋葱,“一层层的,可能内在包裹的东西跟最外面这层是两回事。”
在他的描述里,孟超给人的感觉,更像尼采笔下“与怪物战斗的人”:被深渊凝望着,小心地让自己不要变成怪物。但很可惜,孟超的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深渊。向善?向恶?世俗眼光下,孟超早已失去了选择的资格。
“他虽然很年轻,但是经历过很多事情。身上背负了太多的东西,让他没办法大方自由地站在阳光下。他没有正经户口,只能打打零工,睡在一个废弃的小破楼里,有上顿没下顿,体面、工整的生活离他很远很远。他甚至不太清楚自己每天在干嘛,有点行尸走肉、活死人的感觉。”
正如我们在电影预告片中看到的王俊凯,发丝一缕缕地低垂着、杂乱无章,污垢遮挡了他本来的肤色,双颊凹陷,下颌瘦削,身上穿的衣服早已脏得看不清模样,两只眼睛黯淡着没有焦点。
为了贴合“孟超”这个角色,他在小基数体重基础上减重了20斤,同时晒黑了一些,让笑容从自己脸上消失,学会熟练地把玩螺丝、扳手,在工地上自如地穿梭,肆意抹着一身油污却浑然不觉。“有时候还需要一些没有章法的野蛮打斗,没有套招,就是生打,为了脱身的那种打。”
电影杀青之后,他才兴冲冲地更新了微博,告别了有些寡淡的水煮健身餐,回归火锅奶茶带给“王俊凯”的快乐。
但他不同意以“用力”来形容这个过程。“角色要建立起来,一定需要去认识他、走近他,去感受他生活的环境、他周边的人物关系,去贴近他内心的情感,这很自然,说‘用力’有点奇怪。但孟超应该算很‘用力’,他就像站在一个分岔路口,左边是自保,右边是还原真相,内心的正义感让他挣扎着往右边去,这个过程很纠结痛苦,很需要‘用力’。”
王俊凯几乎在认识这个人物的第一个瞬间,就被深深吸引。
王俊凯
被天才的光环偏爱
目前,王俊凯正在《重生之门》剧组,这部剧的拍摄是他近一段时间的主要工作。
剧组的生活作息相对来说规律一些,“打卡上班的感觉。”
“在剧组上班是类似出差吗?在平时不常待着的地方,集中工作一段时间?”
“我觉得用出差来比喻不是特别准确,应该更像是创业。一个全新组建的团队,伴随着彼此熟悉的过程,然后为了接近同一个目标,去努力、通力合作。”
王俊凯在《 重生之门》中饰演的“庄文杰”,也是22岁,和他同龄。庄文杰的人物设定是“天才”,主要是动脑,唯一比较大的动作,是一些借助威亚的攀爬戏份。但在王俊凯的逻辑里,只是因为有主角光环的偏爱,庄文杰才被一些情节“塑造”成了天才。
“实际上他就是一个大学生,因为家里父辈基本都是做贼的,所以他对小偷常用的一些方法、道具、机关都比较了解,也懂他们的心理和思路。”
“那天才需要扮酷吗?高深莫测,不苟言笑?”
“也不是一直酷。他比较自我,因为从小在有色眼镜的包围中长大,成长过程并不太美好。小时候,小朋友们都会说他是‘小偷’或者‘小偷的孩子’,他想摆脱这样的标签,走到光明的那一面去。但这个过程需要对抗一些不友好和不信任,所以他其实比较细腻,习惯有两副面孔。用冷硬、寡言的一面面对陌生人,如果遇到熟悉的街坊邻居,他就会很热情。”
比较自我,这是王俊凯和庄文杰的另一个相似之处。
他觉得自己“应该”算是一个慢热的人,“刚认识、不熟的时候,我可能也比较收着,不是那种自来熟的性格。我也认识一些人,就是刚见面、甚至还没见面就很热情的。但人跟人相处还是看感觉吧,不是说非要多长时间才能熟悉起来,合得来的话当然就比较快。”
前几天,王俊凯抽空去看了电影《 悬崖之上》,影片的主演张译,现下正每天跟他一起在剧组拍摄。和张译的相处,可以说是他拍摄《重生之门》以来非常新奇的体验。
“我印象里大荧幕上的张译老师,都挺一板一眼的,严肃,甚至是严厉。但这次我发现,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很爱开玩笑。可能也因为我们这部剧里有一些喜剧的元素,他就经常抛出一些很好笑的表演细节,所以整个拍摄气氛都是比较欢快轻松的。”
张译也曾在一次活动上表示,这次和王俊凯的合作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亲切到我们经常在一块儿笑场。”
“那你去看了《悬崖之上》,回来跟张译老师有过什么交流吗?”
“没有没有(笑),这两天跟老师没有对手戏。”
王俊凯
孩子的心,大人的方式
“长大成人”不是在18岁生日那天才发生的突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过的书、电影,与别人发生的对话,一些偶发事件或变故,被触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这个过程里的某个节点。
他曾在许多时候遇到过这样的“节点”,虽然这些时刻并不总是那么严肃。有时是看视频时,飘过的弹幕让他感叹,“哦,是这个意思。”有时刷到一些奇闻轶事或者搞笑言论,他会忍不住吐槽:“还可以这样?”
更多时候,是跟着自己的角色,走过他们的人生。“跟角色的互动比较特别,有时看他是别人,有时像在看自己。”这些角色,就像只能陪王俊凯走完一段路的朋友,来的时候不打招呼,很强势地直接存在了,走的时候也很突然,总让人觉得心里有些空。但这样往复的经历,每一次都好像让他清醒了一些。这种“清醒”不拘泥于自我认知,也有对他人目光的释然。
走过了许多许多个节点之后,王俊凯找到了自己的理想状态。“内里可以保持孩子的赤诚之心,然后用大人的方式和世界对话。”但落到具体要做的事情,他强调自己一直希望是用“大人的、成熟的方式”。
他知道拍戏时,能够一直待在组里是最好的,但常常有许多定好的工作无法避免。“还是得出去,没办法。影响一定会有,而且是双向的。可能是对我演戏的影响,也影响观众看到我的脸的时候的感觉。但要尽快地调整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事与愿违是常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成熟的方式’。”
情绪的处理,也有许多“成熟的方式”。王俊凯外出时有两样必带的随身物品:手机,耳机。手机之于现代人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他通常会在人多的地方把耳机也戴上。
一开始是冲着那份隔绝听觉带来的安全感,后来是习惯了。再后来,听歌和玩游戏,成为他情绪低落时的恢复方式,再不然睡一觉,每一次都有效。
最近他也常会弹弹琴,“也不是非得心情不好,没事儿的时候就想弹弹。”
王俊凯
泡泡机给的快乐
采访当天,热搜上有一段刚刚被公布的“绝美项链星云影像”。
在《 恰好是少年》的前两期,王俊凯也因为在节目里频繁看天文视频上了热搜,让人忍不住好奇:他空闲时总在探索宇宙奥秘吗?
他绷着嘴角答道:“对,我梦想去到奥尔特星云。”(奥尔特星云:太阳系边缘的球体云团,传说中奥特曼的故乡)话音未落他就笑场了,赶紧摆了摆手,继续回答问题。
“其实主要是工作间隙吧,有休息时间的时候,是会看看视频或者弹弹琴,但不是说都在看这种(天文视频)。有时候特别感兴趣确实会一直看,一看看好久,每天都看。但有时候也可能会看一些电影、剧、动漫这些,也会看柯南啊!”“你看过山庄绷带怪人杀人事件吗?不觉得比蓝色古堡恐怖吗?”
“看过。我还是觉得蓝色古堡比较恐怖。”
“是因为那个故事里,小伙伴们一个个神奇地消失吗?”
“不是。其实长大了再看,肯定都不觉得那么可怕了,更多的是一种怀念小时候的感觉。这种‘怕’不在于具体的情节点,只是因为当时看的时候给我留下这种感觉,很深的印象。”
他也会经常看一些“没什么内容”的视频,有时会为了这样“纯粹的好玩”而买单。比如最近一次网购,就是因为刷到了一条有关泡泡机的视频。
“觉得那个泡泡机看着泡泡特别多,挺好玩的,就买了一个。可以一下子按出漫天的泡泡,不过玩了两天就放那儿了。”
“那如果是整块的休息时间,你做什么呢?不是工作间隙,是连着一两个月的大假。”
“回家!先在家里呆一段时间,然后就找朋友出去玩。”
“这时候来了一条工作微信,你会秒回还是晾晾?”
“晾晾,”他答得很快,“就装不在。”
“还是自驾游吗?”
“就自驾游呗,也不用计划几点起来做什么,走哪儿算哪儿就可以,累了就休息,饿了就做饭吃。”
“你经常有机会自己做饭吗?好像每次看起来都很娴熟?”
“的确不算经常做,但只要烹饪功夫到家了,就算很久没做饭,也可以一下子很熟练。”
王俊凯自问“总体来说”算是个8G冲浪能手,他有好几个同学群,小学的、初中的、高中的,还有一些好友群。看到好玩的梗或段子,他有时会往群里发。每次他都能得到回复,毕竟“友谊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也有可能收到其他好玩的梗或段子。他称他们为“同频接梗”的朋友,“都是相同年纪,都能迅速get到彼此的点。”
王俊凯
童年的纸飞机
“你还在用‘应该’、‘总体来说’这样的中性副词,作为应对发言被严格审视的小措施吗?”
“不算小措施吧,其实是希望提醒自己,发言的时候谨慎一些,考量得多一些。”
近一两年来,我们常常在各种形式的媒体报道中,看到越来越多的“端水大师”。他们大多是明星名人,有些是认真的、有些为了好玩,在接受采访发言时,竭尽所能地列举出所有可能性,生怕遗漏掉其中某个部分而引起争吵,或是其中的字、词被拎出来质疑背后的含义。王俊凯身处洪流,自然也深谙其道。
但他很清楚,每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总会有所不同,观点的对立总是存在。“讨论甚至辩论都OK,但没必要去强求别人认同你,或者老说别人不好。还是要合理、合适地讨论吧。”
他的影视、音乐作品,综艺节目和其他形式的表演,也不会总让所有人都喜欢。这是他每次在创作阶段就很明确的事情,但“大家喜欢”和“自己喜欢”两相比较,他更倾向于后者。
“极端理想的状态肯定是我喜欢的、想做的大家也喜欢,能够结合着来,但那不太可能。那哪怕可能我今天做了我觉得大家喜欢的东西,我自己不那么喜欢的,也终归不能讨好所有人,那还不如自己喜欢什么就做什么。”
大多数时候他想掌控所有自己要做的事情,“至少要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但总会遇到意外。他觉得少许的意外“也挺有意思的”,一般这样的意外会在创作时发生。这时候他会大方地“试一试”,比起探究结果如何,他更重视过程。
“当下会有很兴奋的感觉,说明你认可了自己正在做的这件事的价值,我觉得那才是最重要的。就像童年的纸飞机,飞出去之前,你哈了一口气,哪怕最后没有飞得很远,你哈那口气的时候,整个人肯定也是很明媚的。”
到目前为止,王俊凯对自己的职业适应得不错,至少还没考虑过退休的问题。他在孩童时代曾经也有过遥远的梦想,“当宇航员、飞行员什么的,那时候这类广告很多。”但在还没来得及对具体“职业”有概念的时候,他就已经一脚踏入了娱乐圈。
童年的纸飞机,好像飞过了中间那段成长的时光,开始给他一些启发。他迎着风、听着歌、踩着鼓点往前走,也许有时候踩不准,但那也没关系。“这次可以把‘还’字去掉,你是一个好的采访对象。”
“谢谢。”
策划:陈博/采访、撰文: 陈陈/化妆、发型:袁华/编辑: 暖小团/服装造型:李萌/造型统筹:Si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