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带好装备!人生是场沉浸式冒险

2021-04-27 来源:时尚先生fine
平平淡淡还是轰轰烈烈?安稳度日还是冒险生长?不少人穷极一生也无法找到最好的答案。绝大多数人选择在柴米油盐里找到岁月静好,但仍有人愿意步履不停地梦一场。不要再给成年人冠上【只看利弊】的大帽子了,把冒险精神融入生活里需要的不止一点儿勇气。今天,我们将和五个仍在冒险,并还会持续性冒险的一群年轻人来一场对谈,他们有始终在路上的旅行家和滑板大神,有达成【爱马仕自由】的90 后年轻女孩儿,有坚持了七年才等来机会的辩手……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选择这场沉浸式冒险的时候,看到的那个远方到底是什么样。

1

刘佳明

(国家滑板队员,职业滑手)

用滑板发出The First Noise

11 岁的刘佳明第一次踩上滑板时不曾想到,他的人生会就此转向另一个轨迹。当他抱着滑板辗转于荔枝公园、邓小平广场和蛇口滑板场时,他正开始被某些“公序良俗”所拒绝。一如他喜欢冒险,拒绝平淡平庸,拒绝活成“和别人一样的人”。刘佳明会旷课,会同“混迹”街头的说唱歌手交朋友,但他从不是一个坏小孩。

滑板不需要寻求认同

作为冲浪运动在陆地上的延伸,滑板自诞生之日起貌似就一直游离于主流之外。可以玩,但绝对不可以玩得“过分”。非黑即白,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滑板与普世的价值观之间都没能形成一个有效的缓冲带。

刘佳明的滑板之路同样并不顺畅。“那时候学校不允许带滑板,父母也不是特别赞同。” 直到他三年后用“Nike City JamSeries”滑板巡回赛全国半职业组总冠军的成绩证明了自己,才算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逆阻力”。

滑板是街头文化的标志之一,在滑板的世界里没有规则,没有套路,热忱是唯一的门槛。滑板的内核是自由、挑战和坚持,是忠于自我的态度。在其看似叛逆反抗的表层之下所覆盖的,其实却是一种原始纯粹的自强精神,而这也正是滑板最大的魅力所在。

在滑板领域,刘佳明很早就迎来了高光时刻。他不仅是中国最小的职业滑手,DC进入中国后首个签约的AM 滑手,亚洲的Top3 ;并在2014 年的泰国亚洲沙滩运动会上就第一次为国家夺得了奖牌。但即便如此,他依然不被所有人认同。当然,滑板也不需要寻求认同。

刘佳明成为职业滑手后,曾跨越三年时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高品质的个人滑板视频“The First Noise”。视频结尾,他完成了世界滑板圈公认的超高难度挑战——深圳市民中心十五级台阶。这是一个以87 次失败,每一次跌倒都可能摔伤甚至骨折为铺垫的成功。实际上刘佳明在跳过10 次之后脚就已经“被冲击力震得不行了”,后面的坚持真的是拿对滑板的热爱和信仰在拼。

这次动作成功后,深圳市民中心虽然迟迟没有迎来第二位挑战者,却成为国内外诸多知名滑手打卡拍摄的“网红地形”,并有了一个很噪的名字——深圳峰。

永远不会离开滑板

随着滑板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自下而上”的滑板运动开始走上主流化道路,括刘佳明在内的一批街头滑板少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国家集训队队员。从街头到奥运,刘佳明不仅要适应训练方式的改变,也必然会面对不同文化、理念之间的碰撞。

刘佳明坦言在加入国家集训队、包括参与录制《极限青春》之前都想了很多。也许若干年之后重新复盘,现在的这些选择和努力会被冠以“开拓”的美誉。但现阶段,刘佳明更需要明确并保持一种对滑板的“态度”,以更好地应对一些相对陌生的语境。

热爱可以消弭所有偏见。刘佳明乐于看到滑板站在更高的舞台上,也愿意去接纳一些改变。一如他可以平静地接受《极限青春》最后一期时脚踝受伤,以及练习新动作时的每一次失败,因为这些都是滑板的一部分。

一口流利的英语;自创滑板品牌;有毅力,遇到困难时韧性十足,不轻言放弃……刘佳明因为滑板而无限接近“更好的自己”。其实无论是否关乎滑板,骨子里的热血和冒险精神都让刘佳明注定做不了一个“乖孩子”。而有了滑板,一切似乎更加水到渠成。

时间的年轮会带走很多东西,第三代滑板人刘佳明的身后也会出现第四代,第五代,第N 代……但刘佳明永远不会离开滑板。不管过去多少年,他依然可以拍拍11岁的自己的肩膀,对他说:“hi,兄弟,我还在。”

MORE FROM FINE ASK

1. 现在的时间是2 月23 日的1 点半,我脑子里在想外面天气很不错,一会儿吃完午饭就要带上滑板出门了。

2. 我不想要活成小时候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我最理想的生活是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可以一起滑板一起冲浪,一起享受滑街的快乐,过着理想的Skate life。

3. 如果人想要快乐,那就要得到运动与刺激分泌出来的多巴胺,多去享受现实生活带来的种种挑战,成功后带来的快感,那对我来说是快乐。

4. 回忆起来,至今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事儿是选择了自己最热爱的事物,并成为职业。

5.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最想要有的是强大的自愈能力,因为这样我就可以让自己的身体恢复成最理想的状态并继续挑战疯狂的滑板地形。

6. 这个冬天我做得最多的事儿是滑板,训练,与朋友聚会,学会做健康的食物给自己,下个冬天我想去滑雪,去中国最美的地方待一阵子,还有学会新的滑板动作。

7. 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Gorillaz 的OnMelancholy Hill,最适合在出门滑板时和坐高铁的时候看着窗外的时候听。

8. 每当滑板让我需要养伤的时候会让我感受到悲伤,把所有会的动作都成功一遍证明我还在会让我感到兴奋。

9. 如果要去孤岛上探险,我会带上这三样东西:卫星无线电、装满生存物资的背包,还有冲浪板。

10.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工作安排,我会让自己放空,打开我的PS4,开始我发愣的一天。

11. 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墓志铭的话,我会说Skate or die& 滑或死 摇或滚。

12. 40 年后,我将会和家人去往瑞士一个雪山脚的小木屋住下。

2

冉高鸣

(《奇葩说》第七季人气选手,人称“歇后语小王子”)

《奇葩说》像是我的身高刻度表

《奇葩说》第七季是冉高鸣对这档节目的第四次参与,前两回他均扮演了“路人甲”的角色,甚至其中某一次还因为发表了与拜金相关的言论被导师打断。第三次,他崭露头角,关于“驯兽”和“喷火”的故事帮他积累了很好的观众缘,但仍是遗憾并未走到最后。

这是第四次。像是所有前面积攒的能量瞬间爆发一般,他找到了自己与这个节目相处的平衡点,用金句频出的幽默台风收割了一路好评,在最近的比赛中也成功晋级了《奇葩说》第七季的12 强,成了最让人期待的新“奇葩”。

吐露焦虑可不是成年人做的事儿

“所以选择再次参加《奇葩说》的驱动力是什么?”

“这种就像你小时候量身高画刻度一样,《奇葩说》是一档相当优秀的语言类节目,在我心里是一种里程碑式的存在,你站上去了,到达了那个刻度之后,我心里的认知会变成‘我进步了’。”

他仍是保持了很多之前生活中的习惯,坐地铁,吃大排档,在三里屯闲逛的时候依旧懒得化妆。突然发现自己能被陌生人认出来是一种很新奇的体验。在餐馆里被认出来的频率是最高的,每一个上前来打招呼的人总会有一个出奇一致的开头——“你是冉高鸣吗?”在热情地回答完之后他总会有一些无所适从的局促。需要帮他们结账吗?闲聊又不知道该聊些什么,接着低头干饭又总会有“耍大牌嫌疑”。

冉高鸣常有局促感,这是一种他从童年开始就会拥有的情绪。从小和母亲独自生活,接受完母亲的负面情绪却无法回馈出有效安慰的时候,他也会有这种感觉。从去到北京念大学后,生活里开始充斥着成倍速增长的鸡零狗碎——赚钱,学业,减肥,包括呼之欲出的叛逆和习惯性乖巧之间的抗衡都会让他感受到局促,但吐露焦虑这件事儿早已被他纳在了“成年人守则”之外。

上次崩溃是前几天写稿子的时候。十五天,五篇稿子,每天从起床开始打开电脑一直呆到睡觉前,单纯靠“想”这件事儿来做稿子对于冉高鸣而言异常艰难。他是准备型的选手,自认文化程度不及他人,各类经历才是他的素材构成,“当时抽到了全职爸爸辩题之后,我就真的去尝试了一把带孩子的体验,通常如果时间充裕,我会创造环境去体验一些辩题里的内容。但这次时间真的不够,我只能坐在电脑前冥思苦想,只有通过堆砌时间来得到一些安慰,告诉自己真的尽力了。”

对抗让我驶往温柔乡

他与“局促感”对抗的时候通常会很用力和乖张。学生时代为了赚取生活费去做“驯兽”和“喷火”的兼职,觉得自己太胖花了两个月拼命减肥速瘦70 斤,又或是坚持上《奇葩说》四次终于赢得自己的高光时刻。

对于这种充满狠劲儿的对抗方式,冉高鸣有他自己的解释:“我乖了太多年了,所以总在‘报复性’地做一些冒险的事儿,又或是相对而言,在世俗规则下会显得比较出格的事儿。”说完后,他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当然,前提是我不需要我身边的人来给我收拾烂摊子。”

来北京的七年间,他上过不同的节目,赶过直播带货的风潮,直播工作的时候也会在家里坐上几天不出门,一瞬间会有自己是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的感觉。偶尔也会有极度难过的片刻,被生活挤压到二十七八岁后,他对被动的生活感到疲软。下定决心以后不想再靠着通告来讨生活,而这是一次很好的对抗。他骄傲地笑称,自己现在每次点外卖都可以比上次点得更贵,并且已经实现了饮料自由。

他回忆起学生时代的某一个夏天,他坐地铁把手机掉进了地铁和站台的缝里,工作人员告知只有在当天地铁停运后才能来捡。学生时代舍不得打车,就和朋友借了越野自行车。拿到手机的时候已是深夜,手机早已没电,他却突发奇想地想要一个人感受北京的深夜,特意挑了不熟悉的路。中途他因为迷路和害怕哭了一路,最后打车回到宿舍的时候已经是凌晨3 点。

那个骑在路上的他仿佛是他当下人生的一个缩影,他花了七年行驶在这一条冒险的路途上。本以为这会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实则暗潮汹涌。不过在天亮之前,他还是到达了属于他的温柔乡。

MORE FROM FINE ASK

1. 现在的时间是2 月10 日的凌晨1 点,我脑子里在想我想吃夜宵,但我好怕胖。

2. 我不想要活成一年只过一天,重复364次,我最理想的生活是平凡日子里充满奇幻体验。

3. 如果人想要快乐,那就要让别人不快乐。

4. 回忆起来,至今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事儿是骑自行车上高架,然后凌晨在工地迷路。

5.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最想要有的是超级能活,因为成功的前提是有命。

6. 这个冬天我做得最多的事儿是涂抹生发精华,下个冬天我想拥有一头秀发。

7. 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舞女泪》,最适合在休息日还在直播工作的夜晚,我迎着冷风,端着酒杯,酒精混着泪水大声听。

8. 自己没有进步会让我感受到悲伤,发现自己暴富会让我感到兴奋。

9. 如果要去孤岛上探险,我会带上这三样东西:时尚先生fine 杂志(精神食粮)、护肤品(保证自己被救的时候,上新闻是好看的)、信号弹(以防路过的船只眼神不好)。

10.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工作安排,我会先确保我之后到底还有没有工作安排,然后关机,在客厅抱着狗发呆,天天看手机,我太想远眺一下缓解视力。

11. 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墓志铭的话,我会写别对我指手画脚,要说下来当面讲。

12. 40 年后,我将会去往有可能是阴间??如果还活着,我还会这样忙忙碌碌地活这40 年,应该会有更多有趣的事情值得我体验。

3

张沫凡

(美沫艾莫尔创始人,拥有1300W+粉丝量的微博大V)

爱马仕自由”是怎样炼成的

跟张沫凡的采访约在了春节的前一天,她的工作会议一直从中午排到了晚上。她笑称自己的假期实际已经开始,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也只能接着:“前面的会议是两个同事‘追杀’到我家里来开的,现在就只剩下我和你的这个采访了。还是有点儿没睡醒,感觉灵魂都不在了。”带着北京腔调的普通话总会有一种天生的俏皮感,或许是节前最后一个工作的缘故,她整个人很疲惫,但也很松弛。

拥有1300 万微博粉丝的超级大V 的她,也是护肤品品牌美沫艾莫尔的创始人,现如今直播带货和综艺的热潮她也没有落下。当大家还在追求“饮料自由”和“车厘子自由”

的时候,张沫凡已经超前完成了不少人梦寐以求的“爱马仕自由”。从学生时代开始,经济独立于她而言就是一个持续性的目标,她毫不避讳自己对购物的热衷以及物质所能给予她的安全感。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事儿,买东西不用看价签儿是会给人带来快乐的。”

也会想要一些和自己独处的时间

摩羯座的“工作狂”特质在张沫凡身上很显著,从18 岁开始就上紧的发条一直到今天都还在绷着,她始终没有停下来过。当拥有的头衔愈发多,停下似乎也变成了可视范围内无法预见的事:“自由就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爱马仕自由了’,但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也少了。当没有经济烦恼的时候,也会有其他的烦恼。”

只有每年春节的长假才是张沫凡可以与外界理所当然地划清界限的日子,她可以放心地把绷了一年的弦松开:“我不洗脸也不化妆,尽情吃喝。春节的时候,工作也是暂停的。两个小时没看手机,几乎没有未读消息,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轻松感。”

上次哭是去年夏天,因为工作的原因,躺着也会有焦虑感,从头到脚涌上来,她开始整宿失眠。开朗热情,真实有趣,是绝大多数人对于张沫凡的印象。但她仍会需要通过一些不用讲话的时间段去获得平静,所以短暂地“消失”一阵子也成了她其中的一个愿望。

“所以有想过什么时候会好好休息一阵子吗?长一点儿的。”

她几乎脱口而出,“长时间的休息,暂时不太可能。即便有些时候自己的身体和心理都告诉我,我已经超负荷了,但是我也无法停下来。公司是一个集合性的东西。我其实别的都不害怕,只是很害怕辜负那些和我一起共事的战友们。”

走上这条路是一种必然

其实她很早就意识到她走上这条路是一种必然。学生时代就没有想过今后会为他人打工的她,创业的确是最优解。被QQ 空间占领的年代,她也一度花心思运营过自己的主页,从装扮空间到写软文做分享。回过头看也的确像是一种预示。喜欢打扮也是与生俱来的,初中一腔热血开网店卖衣服和小配饰,长大一些后又开始想学化妆:“当时我爸妈不同意,小时候他们特爱管我,老喜欢对我当时的很多兴趣爱好有干涉。”

张沫凡始终不是言听计从的个性。和家教严格,又相对传统保守的父母一起生活,“战争”是一种必然。叛逆的天性开始发芽,小到偷偷打耳洞,大到先斩后奏办的留学。20 岁从家里彻底搬出去的时候,拿着不多的存款和父母放下“活得好就回来,活不好就不回来”的狠话。

年轻的时候憋着一股喜欢冒险的劲儿,做决定的时候往往也不会瞻前顾后。成熟之后父母也逐渐了解她的个性不是无用的,踩在刀刃上的时候往往会拼尽全力,创业超过十载,总在逼着自己革新,这是一个需要内容、产出、质量的年代,每一步仿佛都不是天降的惊喜,但张沫凡仍是自认为被上天眷顾。生活忙碌也充实,理想的一切,都是现在。

习惯性回望,她脑子里跳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是创业初期,她和闺蜜两个人在家里疯狂发货的样子,当时还是手抄快递单,四五百单快递可以摞成一面墙,现在想到也会怀疑这是否是不远以前,但是细想又发现这已经是很古早的事儿。仿佛走了很久,又仿佛是一晃眼,走着走着便也走到了这里。

MORE FROM FINE ASK

1. 现在的时间是2 月8 日的19 点,我脑子里在想未来的内容要怎么做,我想睡觉。

2. 我不想要活成墨守成规的样子,我最理想的生活是充实且充满新鲜的。

3. 如果人想要快乐,那就要降低期待。

4. 回忆起来,至今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事儿是在车上打玻尿酸。

5.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最想要有的是眼睛可以录像,因为可以不带手机。

6. 这个冬天我做得最多的事儿是拍摄,下个冬天我想继续拍摄。

7. 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10000hours,最适合在雨天听。

8. 宠物温情电影会让我感受到悲伤,工作会让我感到兴奋。

9. 如果要去孤岛上探险,我会带上这三样东西:防晒、衣服、四件套。

10.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工作安排,我会睡觉。

11. 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墓志铭的话,我会写千年一遇美女。

12.40 年后,我将会去往敬老院。

4

井越

(国内初代Vlogger,知名布偶小箱儿的养父)

“大概”不止是记录

谈到国内的Vlogger,@ 大概是井越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作为一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关注且已经拥有了稳定清晰的商业模式的Vlogger,井越无疑完全符合成功的普世标准。但是——为什么会是井越呢?

“做喜欢的事情”是人生主题

成为国内初代Vlogger 之前,井越已经在留英哲学系研究生、摄影达人、脱口秀编剧等角色间做过数次切换。虽然将“做喜欢的事情”设定为人生主题,但井越由于缺乏“为远大目标忍受让人反感的过程的能力”,貌似一直都在“放弃”。享受过程,勿论结果。

井越与Vlog 的缘分始于“发现了一件更喜欢的事情”。而之后的投身其中既不是头脑发热,也没有抱着“拼搏精神”,豁出去地想要搏一把获取什么。“我在2017 年去拍摄Vlog 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希望通过镜头呈献给大家一个不太常规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不可复制的,也是真诚的。”

Vlog 是Vlogger 的生活更是作品。井越则是作品的主角、创作者和分享者,像是在一个剧组里身兼了所有职务。其建立在哲学体系之上的思考和触碰令井越作品风格内敛、沉浸的同时又有着鲜明的气场,一如他所总结的:“我的视频个人属性很强。它并不呈现客观世界给大家,那是旅行节目的职能,它呈现的是我一手营造出的世界。”

井越的作品风格是“即兴喜剧”。之所以会以这种创作模式来记录与表达,更多源于他对于Vlog 的理解。“在每个不同的地方遇到的人和事都是不可预知的,而正是这种不可控性赋予了Vlog 更大的张力。”井越乐于把一些流变的事情以喜剧的内核呈现出来,这是“井越的世界”。他是框架,也是内容。

井越从不掩饰自己的创作焦虑。尽管相比于国内绝大多数尚处于摸索阶段的Vlog内容创作者,作为头部Vlogger 的他已经领先了很多。但“Vlog 不止是记录,很多东西需要思考一下再去拍”。

井越完成一条Vlog 要考虑运镜、剪辑、摄影、表现手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这其中穿插了素材积累以及和创作、作品的反复磨合,最后才能够映现出大家眼中的“大概是井越”。

Follow 一点儿也不好玩

虽然在短视频红人与Vlogger 之间并没有一条清晰的界线,但值得一提的是,Vlog不是很容易出爆款。审美高地的调性令Vlog 的“好看”有别于其他短视频的“好看”,而其备受瞩目的商业流量洼地至今仍是横亘在理想与现实间的一座“荒城”。所以井越才会说“我的视频在当今短视频时代不值得复制,因为它的很多特质都是反流量的”。

从2017 年5 月7 日在微博发布第一支Vlog《主题涣散的休息日》至今,井越已经“讲述”了很多。无论是《当我们再来一遍2018》里的“其实这个世界比我想象得要好那么一点儿”;将乐高说明书的作用解读为“保证我在拼乐高的时候不掺杂任何创造力”;抑或是通过后期配音,在热浪岛与海龟对话……

每个观点和态度的背后都是一个真诚的、有伴随感的井越。他会从一些老牌无厘头英式喜剧、剧场喜剧、CONAN 秀甚至几十年前的电视广告中找寻灵感;坚持“Follow当下热点一点儿也不好玩”; 同时也认为如果自己的视频被其他个人或团队模仿后依然成立,那么这个作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失败的。

他还不是一个特别胆大的男生。不敢坐过山车,习惯通过高度重复的生活找到一种比较舒服的状态。他自认为很像大象和水豚,会pass 掉自己90% ~ 95% 的拍摄素材;能够接受最大尺度的冒险是将Vlogger 作为职业,抑或是穿着白衬衫去吃意大利面。

你可以在视频中听到他和布偶“小箱儿”对话;透过他的过肩镜头看到潍坊风筝节里那对依偎在一起,仿佛静待末世到来的情侣。他是一个没有参照物,也难成为别人参照物的Vlogger。

他是井越。

MORE FROM FINE ASK

1. 现在的时间是3 月2 日14 点,我脑子里在想麦当劳的肉夹馍如果配咖啡吃的话似乎没那么难吃。

2. 我不想要活成在意他人生活的人,我最理想的生活是身边经常有一个懂我的小驴陪伴我。

3. 如果人想要快乐,那就要找更多的关于小驴和小羊的视频来看。

4. 回忆起来,至今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事儿是成为职业Vlogger。

5.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最想要有的是飞行,因为飞行这件事极具宗教意味,我可以编造出一套故事收获大批信徒并从中获利。在科研人员想要逮捕我做研究时,信徒也能保护我。

6. 这个冬天我做得最多的事儿是核酸检测,下个冬天我想去北海道拍摄。

7. 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A Moment Apart(《地平线4》片头曲),最适合在听《地平线4》中开车驰骋在英国乡村。

8. 糟糕空气会让我感受到悲伤,做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会让我感到兴奋。

9. 如果要去孤岛上探险,我会带上这三样东西:三种不同品牌的快速自尽小药丸。

10.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工作安排,我会制订工作安排。

11. 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墓志铭的话,我会写如果死后真的能变成鬼的话我会尽量明显地展示给你们。

12. 40 年后,我将会去往瑞士。

5

郭迪帆

(LVMH集团酒类品牌大使,法国求学途中突然转向“品酒之路”)

快乐是生命的权利

担任世界最大精品集团LVMH 的酒类品牌大使是一份看起来很酷,实际上也很酷,但绝非可以轻松获得的工作。作为别人眼中的Lucky boy,郭迪帆不仅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有着对酒类的热爱和执着;并且在职业规划的过程中还K · O 掉了一个最大的对手——最初方向是经济学的自己。

在法国经历“第二次出生”

18 岁那年,郭迪帆满腹憧憬地孤身来到大洋彼岸的法国求学。然而,在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乃至思维方式的大力摩擦、“撕扯”之下,他的留学生活很快便显露出苍白的底色。“我感觉自己像是带着认知重新出生了一遍,一开始真的感到很无力,也很无助。”

那是一个打破、重建和重新平衡的过程。郭迪帆曾经花费很长时间才“恢复”了独立生活能力,也曾因为语言障碍而产生深深的挫败感。但同时,法兰西民族的热情、浪漫和冒险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并最终令郭迪帆在攻读经济学学士学位阶段做出了一个勇敢的决定:放弃未来经济领域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入读法国波尔多INSEEC高等商学院葡萄酒与烈酒MBA 项目。

在“葡萄酒的首都”学习期间,郭迪帆几乎走遍了波尔多大大小小的酒庄和法国大部分葡萄酒产区,并获得了在波尔多大酒商DUCLOT 实习的机会。那是一段值得铭刻的记忆,初心与现实的交汇令他的每一天都丰腴而精彩。

2017 年回国后,郭迪帆加入了LVMH集团并担任品牌大使一职。这是一个对交流能力要求很高并充满挑战的工作,需要同时扮演“引导者+ 协助者”两个角色。当郭迪帆站在舞台上,向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传递对酒类的理解、酿酒师的灵感以及品牌精神时,他既是一个专家,也是一名分享者。

品牌大使还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创造力。在集团旗下唐培里侬和百乐廷的品鉴活动中,郭迪帆和同事们极具想象力地将虎跳峡与长白山的水及自然元素浓缩成打破、提炼与再造的力量,并借此传递出富有格调和内涵的酒类艺术美学,带给大家一段沉浸式的难忘体验。

“认真”是对生活最大的诚意

在法国“出生”和7 年的学习成长令郭迪帆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深的感悟。“法国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认真的,也是非常真诚的。”郭迪帆并不太注重仪式感,更不会将其作为立flag 的工具。在他看来,真正的仪式感不需要刻意而为之,而应是润物细无声地流淌在生活里。

郭迪帆对酒的理解是“原始的悸动和美好”。剥离掉国家、产区、价格这些外在附加价值,为人们带去快乐才是酒类存在的真谛。而无论是在繁华喧嚣的国际大都市,还是世界上最不起眼的一隅之地,快乐都是最神圣的权利。

作为连接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在工作中,郭迪帆最开心的莫过于完成演讲或分享后,能够从听众眼中看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动。“那一刻我可以‘碰到’他们,而这对我而言,也是同样充满了喜悦和感动的‘邂逅’。”

在郭迪帆身上,一直都存在着一种“矛盾”而迷人的对立: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海归”,文艺复兴的人文气息令他的思维体系立体、多元,但在内心深处又对民族酒类事业的发展抱有一份炽热的情怀。

他是一个天生的表演者,对工作充满热情和激情。但在回答“假如能够再一次回到留学时代”的选择时,又很坦率地表示可能会换一个方向,去看一看生命中不同的风景。

郭迪帆的热血、“叛逆”和冒险貌似都有一点点隐藏属性。不冲动,不出格,努力掌控好生活和生命的方向。这是属于成年人的勇敢,而这种勇敢和力量也会帮助郭迪帆去打破局限,让未来拥有更多可能。

MORE FROM FINE ASK

1. 现在的时间是2 月21 日的14 点,我脑子里在想如何合适地回答这些问题啊。

2. 我不想要活成可以预见的样子,我最理想的生活是充满惊喜又平和幸福。

3. 如果人想要快乐,那就要坦诚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4. 回忆起来,至今我做过的最冒险的事儿是在深夜没有任何光的结冰的湖面上全速骑雪地摩托。

5. 如果能拥有一种超能力,我最想要有的是在不同维度之间穿梭,因为对宇宙充满好奇,想看看认知以外的形态。

6. 这个冬天我做得最多的事儿是出差,下个冬天我想去后海滑冰。

7. 最近最喜欢的一首歌是陈婧霏的《别处的夕阳》,最适合在睡前听,温暖又抚慰心灵。

8. 很多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不好的事情都会让我感受到悲伤,与之前相反的美好的事情会让我感到兴奋。

9. 如果要去孤岛上探险,我会带上这三样东西:刀,火种,再带瓶酒吧,哈哈哈。

10. 如果有一天,我没有任何工作安排,我会远离市区,晒晒太阳散散步。

11. 如果可以自己设计墓志铭的话,我会写有好好地走过这一生。

12. 40 年后,我将会去往这谁知道啊。

 

编辑:马安妮 / 采访、撰文:licklicka、馨文 / 插画:火锅吃不腻的me / 执行统筹: OliviaHe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