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江志强 | 想拍一部电影留100年

2021-02-20 来源:时尚芭莎
在电影圈说起他,甚至不必动用“江志强”这个名字。只需要一个简单的称呼“江老板”,大家都知道这是在指代谁——但在拍摄当天,他却完全没有“老板”的架势:早上9点就准时出现在摄影棚里做准备,开始采访前,特意拿出手机,一边念叨着“关机”,一边毫不犹豫真就关上了,以防留下任何打扰这次谈话的可能性。整整一小时的时间里,他一再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演员要专业、编剧要专业、电影公司要专业……其实在他用语言解释之前,关机这个小动作,就足以证明他的专业。和电影相比,没有任何事能让他更投入。

5

江志强

要专业,要爱惜自己

“做人要专业。”听江志强聊电影,“专业”两个字反复出现,这是他做选择的第一标准,权重远胜过演技、流量、话题度这些娱乐圈中讨论艺人和作品时经常出现的词汇。括江志强的公司安乐电影最近出品的《赤狐书生》,或许很多人以为江志强选择陈立农和李现这两位当红年轻男艺人,是出于网络流量的考虑,但答案毫无改变,看到他们时,江志强脑海里的两个大字依然是“专业”。

“那时候陈立农刚从综艺节目出来,他问我是真的想找他演戏吗?我说你有契机,但你愿不愿意下个月开始,放下所有工作来训练?我说我愿意赌你,但你要付出,他就真的放下所有工作,三个月。”

不管是早些时候的《卧虎藏龙》还是近几年的《捉妖记》,江志强的电影在行业中做出过许多突破,但选择一个毫无表演经验的偶像来担纲男一号,于他也完全是第一次。“我问他你有没有演出经验,他说12 岁的时候在学校里面演过话剧。我问演过几场?他说就几场。”

9

江志强

就像是面对一张完完全全的白纸,但江志强看中的也正是这点。“电影是讲两个刚刚长大的男生出去考试,他们都是人生中第一次向外走,所以我们必须找一个很淳朴的人,一看就有这个感觉。”至于怎么在摄影机前把这份天生的纯真感演出来,江志强当然有很多担心,但归根结底,需要时间去印证的还是态度:“担心他不专业,担心他答应下个月来训练,结果最后就来了两天。当然担心,但他一点问题也没有,包括李现也来训练,他们两个年轻人很专业,所以我觉得我运气好。”他没给年轻人提出难以企及的过高要求,先来上课再说,于是也让年轻人有了轻装上阵的可能,不需要去证明超出自己当时能力范围的演技,专业从踏实开始,其他一切排在后面。

这也是江志强评判所有演员的标准。在他看来,或许每个人被看到的机缘确实有早晚之分,但运气来了之后怎么面对,则完全是个人可以掌控的态度问题。“找到机会就把握好,上位以后就做一个专业的演员,不要想太多其他的。”

甚至怎么“被看到”,对他来说都是在考验演员到底想不想认真面对这个职业。他也听到过不少行业里的抱怨,知道很多演员在讨论类似“人到中年没戏拍”这样的残酷命题,但至少从他的角度看出去,他没觉得这一行真正埋没了哪个有才华又认真的人。

“美国很多喜剧演员怎么出来的?都是在纽约一些小舞台说脱口秀,说了很久才有机会被看到他有才华。”“现在很多讨论演技的综艺非常好,给你演出机会被人家看到。当然如果你问我,看到一个人会不会请他做演员,我说不会,但我会找他的资料出来,以后有剧本我可能会去问他。”“我们现在有些时候,在抖音这样的平台找演员都可以,像李佳琦、薇娅也都有人找他们演戏呀,就是有机会被看到了。”他不拘泥于传统的选角方式,觉得努力“被看到”是入行的必修课,他也相信当下的网络时代给足了每个有才华的人机会,把唉声叹气的时间留出来努力才是正经事。

6

江志强

“没机会的不要抱怨自己没机会,你努力做一定会看到你。你成功了以后,不要马上以为自己很了不得,还要继续努力把自己越做越好,要专业,要爱惜自己。”说到演员的困境,江志强觉得真正的难关其实暗藏在“被看到”之后:这个行业不缺精致漂亮或者敢想敢拼的新人,但有太多稍纵即逝的流星。“比如说去吸毒这类事情,还没火就已经很骄傲了。”被类似心态折损的人不计其数,这就是江志强心里的“不专业”。

那么怎么做,才是应对这份命运厚礼的绝招?“被看到,不等于你可以做演员,如果你真的在抖音上被看到,人家想找你,赶紧去学校。陈立农现在就准备去上学,他把握住了这个机会。”虽然早就是行业大佬,但他不讲空话,这样的职业建议他都会给出很具体的方向——没有什么秘密可言,每一步该怎么走都摆在这里了,就看谁有勇气真的这么做。

1

江志强

观众只喜欢看好看的电影

同样的道理,还被江志强拿来解释编剧的问题。

自从社交媒体让所有人都有了公开表达意见的渠道,关注影视圈的观众,每隔一阵就能看到一些编剧对行业的吐槽,类似于一部戏投资动辄上亿元,给编剧的报酬却少得可怜,或者哪部戏明明都已经上映了却还在拖欠编剧的薪水。这样的故事看多了,不免被看客拿来解释为什么好电影这么少,但身处这个行业中心的江志强,却给出了另一面的理解:“其实现在编剧的待遇已经不低了,但中国这么大,电影公司面对的都是同一个问题,就是严重缺乏好而且专业的编剧,严重缺乏。”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剧本之于作品的重要性,但从自己拍戏的经验回想,却并不觉得问题出在剧组忽视了编剧——和演员一样,他还是用“专业”这个概念来解释好剧本为什么如此稀缺。

“比如我给你1000 万元,让你花一年时间去写一个剧本,你会说好的我答应你,但转身你还会悄悄写5 个,觉得可以赚5000 万元。因为你不是为了写好这个东西,而是为了赚钱。但这样你也赚不到1000 万元,人家是因为写得好才找你,最后你就只是拿了一个定金而已。”跟江志强的这场采访,时不时就会被他的坦诚所震撼。或许同样的问题抛给别人,大家还会客套地表达对不同立场的相互理解,但做为电影公司的老板本人,他直接到犀利,一个例子就讲透许多弯弯绕绕。

2

江志强

他这样不留情面地讲出来,不是为了打击编剧,而是希望大家沉下心来,写出真正能拿到1000 万元的好剧本。“比如我们公司现在手上就有三十几个项目,都在写剧本,但能发展出来的,我相信只有八九个左右,再到明年可以拍的,也就两三个。”

很多人好奇江志强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尤其低调如他,又不经常出来为公司或者自己的个人形象站台。其实在那些没曝光的时间里,作为电影的出品人和制作人,他在反复做一件事:“一直在开发、开发。从一个ide a 到完全能拍的剧本,这个开发过程是最痛苦的,也是我最花时间的。”

他拍的每一部电影,都是这么一关一关闯过来的。“《捉妖记》发展了7 年才做出来。”而就算是这样已经通过市场验证的作品,想再往下做也没有捷径。“《捉妖记3》《寒战3》《葫芦娃》也都在这个过程中,还没有好到可以拍。”

那如果故事打磨好了,题材却被市场趋势抛弃了怎么办?“我从来都相信,观众是不会歧视什么类型的电影的,观众只喜欢好看的电影。”就拿最近的《赤狐书生》来说,它延续了《捉妖记》系列的古装玄幻风格,但五年过去,江志强却丝毫不担心已经有太多同类作品横向竞争。“玄幻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彩、观众越来越喜欢,很多观众说不看玄幻片,那是因为他们刚刚看了很多很烂的玄幻片。”他相信带有丰富感情的好故事,留得住观众和掌声。

3

江志强

他对好故事、好内容的信心,甚至不局限于电影。尤其最近几年受大环境影响,在各类报道中都能见到影视从业人员对媒介的讨论,大家担忧原来坐在电影院、电视机前的观众全被一块小小的手机屏幕夺走了,但江志强没有把它们强制割裂。“一点打击都没有,都是一个过程,只要你懂得拍内容,懂得跟观众沟通。”他承认现在的年轻人更偏好用碎片时间靠手机看短视频,但归根结底,这依旧是市场在需要内容。“观众已经不看书了,所以对视频的要求就越来越多,但需求不会永远停留在同一个地方。比如今天可能看3 分钟的,明天看8 分钟的,后天看半小时的,到后来觉得半小时太多,又退回到看15 分钟长度的……观众的习惯会根据他们的生活改变,所以做内容的人就会越来越好。但是,你必须要根据时代改变。”

他没被以前的成就局限在阳春白雪的小圈子里,心里也没有一条自己站在顶端的鄙视链,形式和渠道都是过客,内容总能找到它们的观众。

7

江志强

专业第一,数据第二

正是凭借着足够专业去做好内容的底气,江志强在这个行业几十年,从没被一时的热点、趋势所裹挟。就像大家把当今的影视环境称为“流量时代”,很多公司甚至会通过精准的大数据去计算一个艺人、一部电影的投入产出比,但江志强在承认数据的前提下,依旧觉得在电影这样的艺术面前,专业第一,数据第二。

“我知道现在很多公司来买片都问我这个事情,我们作为创作者,这些数据必须知道、必须尊重,但我不是盲目听它来摆布,不能让数据去告诉我怎么选角、怎么拍电影。”

他想起20 年前的《卧虎藏龙》,选中章子怡的时候她还是个大学生,但够踏实、肯训练的态度胜过数据,才有了成就经典的可能。还有《北京遇上西雅图》和后来的《捉妖记》,当时既没有现在这样足够丰富的数据信息,也没人尽信所谓的市场趋势,但“这些电影都是不得了的电影”。比起数据,他更相信这些为了一部电影要在剧组一起生活一两年的导演和演员,一个一个的个体凑在一起,拥有数据计算不出的可能性。

所以他也不追求通过完美的计算,把一个成功的电影模式无限复制下去。“包括美国拍漫威的英雄电影,每一部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每一部里面都要增加很多东西的。”细数安乐电影原来的作品,会发现它很少拍续集,就算是现在有了IP 的概念成为系列片,每一部也都是独立的故事,不会在一部成功后就跟风复制、以量取胜。“我们是相信创新的,我喜欢挑战。”

8

江志强

挑战的范围,广阔到他惦记着给不同年龄段的观众拍不同的电影:当然要顺应需求去满足消费力旺盛的年轻人,但在市场全力追捧的90 后、00 后之外,其他群体他也没忘记。“16 到30 岁的年轻人,每个月都要看6 到8 部电影。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多时间?要谈恋爱的,想跟女朋友一起拖手,所以他们必须来电影院。30 岁以上的人要照顾家庭,没空来电影院了,但他们看电视、看网剧,大家都还在看内容,只是在不同的平台看。”所以他不会让一部电影去通吃全盘市场,而是在为年轻人拍大片的同时,也为孩子们筹备《葫芦娃》,为有商业片之外需求的其他观众拍一些自有深意的作品。比如去年就有《送我上青云》和《吹哨人》接连上映,它们的观众不是“合家欢”电影的群体,但总会有人需要它们,有需要他就拍。

尤其是一些被市场定义为“ 文艺片”“小众电影”的作品,它们永远不可能成为“爆款”,但只要符合够专业、好内容这些标准,他就会一视同仁地给它们机会,哪怕拍之前就知道不赚钱。

“我不是为了最高的票房而拍电影,只是希望能够拍好的电影。”安乐电影公司至今没有上市,这也是江志强敢这么选择的原因之一。“上市公司要为股东的钱负责,我不建议他们这么做,但我们没有上市的负担,我们必须要做。”

所以在安乐出品的片单里,我们能看到《海洋天堂》《最爱》《送我上青云》这类可能只会吸引一小群人的电影,它们一定不赚钱,甚至也不一定能获奖,但总要存在一些这样的电影,去讲述一些特别的故事。

“我们去年有两三部电影,票房上都是失败的,但电影没有失败。像《吹哨人》是一部反腐败电影,电影出来之后大家都在讲什么是吹哨啊,但你看现在,谁不知道吹哨人呢?电影对社会是有不同的影响的。”

4

江志强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条看起来没有“性价比”的道路,江志强的解释既长远又浪漫:“我经常说一句话,就是你看美国电影超过中国差不多70 年,现在他们评100 年来最好的10 部电影,都不是当时最卖座的,但可以留下来100 年。我是受这类东西影响的,我们当然要拍商业电影去生活,但我真的是希望能够有机会拍一部电影,可以留100 年、200 年,这个是最不得了的事情。”

那这个100 年的梦想,是他拍电影所背负的最深的使命感吗?“不是使命,是爱。你说爱值多少钱呢?说不通的。现在中国有很多我们这一类人,像宁浩、文牧野,这些人都很厉害,他们都有想法、都有爱。包括姚晨,她当时为了《送我上青云》那么拼,这是出于我们对电影的统一的爱。当时的观众可能不会理解,但若干年后你会明白。”

整个电影行业都尊称他一声“江老板”,今年江老板67 岁了,虽然有时也会调侃自己不用数据去思考“可能很快被淘汰了”,但入行多年,他还是坚持站在更高的视角,去思考更大、更久的局面。“我理解有些人想往前冲冲冲,但我觉得,做人不要每天都只看眼前的事情。”他还在为自己的电影跑前跑后、亲力亲为,用专业精神去要求自己和别人,这些都不是为了冲破什么数据排行榜上的纪录,而是想在能延续更远的时间线上,“为电影做好,能做多少做多少”。

 

摄影:李奇 / 编辑、形象:任博 Renee Yam / 妆发:窦凯 / 采访 & 撰文:张凡 / 执行:王禹斯 Lily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