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源
不断给自己设定标准
王源的歌,他都尽可能多地亲自参与其中。“歌曲作品是按阶段划分的,每个阶段自己的心境不同,《四百击》就是最能够代表近期感受的歌。当时《花瓣》 的旋律我觉得特别好听,所以写得很快。”若是包办词曲,王源习惯先有词。他翻开手机备忘录,里头有些只言片语,他说“:也是在西藏看星星的时候,我就在想星体之间的关系,然后写的这样一篇歌词。” 不过他还没打算分享。
“经常会出现那种问题,就是我脑子里想要表达,但是我的文笔不够好。我还是想尽量把它写得美一点,找一个度。”
一定需要标准吗?这是属于王源的表达方式,不足吗?
王源
他说“:不,那就没有必要去写了。因为我觉得写每一首歌,你是需要有自己态度的输出,但同时也是需要有进步的。但如果没有标准的话,我就不知道什么叫作进步,那就没有必要再去写了,所以标准还是需要有的。虽然说音乐或者歌曲在表达上没有个标准定义,定义什么算好的歌,什么是不好的歌,但自己心里还是有一杆自己的秤吧。”
“所以进步对你来说很重要?”
“对,我觉得进步很重要。”王源回答,“包括说在所有的工作上都是,影视或者音乐,在当时那个阶段,出来的结果已经是我尽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的了。为什么在后面看来会觉得不太好,因为我在后面已经进步了,我再往回看,那肯定是不够好了,但是我保证我能做到每一个作品,都要在现阶段做到最好,尽力做到最好,就是这样。”
王源
雪化了,滑雪的人走了
他自陈“不是那么爱接触人”,相比之下更偏爱大自然的纯粹。但奇怪的是,他却总是在不经意间看到人身上最纯粹的情感,比如那股黑暗之中的光。
王源说其实自己内心是个很安静的人。也许是随了父亲,他们俩是典型的中国式父子,情感内敛,从不多言。王源独自在外,生活平淡简单,上课、买菜、做饭、写作业。从前因由工作去到的所有地方对他来说都不能称为“陌生的地方”,因为他常常毫无感受,更不能走出去看看。而这一次,是他选择的。他说那是“一个人的感觉,不算孤独,不知道怎么形容”。跟自己相处,他的感官比平时更敏锐,“会想很多平时想不到的事情。”
王源
“我最大的改变就是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整个人的状态、面对事情的态度也是。有可能是环境的缘故,因为之前在工作的时候,我的状态只有累和不累,但上学之后就觉得,要保持一个开心的状态,面对什么事情的时候,得乐观嘛。” 他说念书的日子很纯粹,因为只需要上学,保持专注,拼命吸收。“包括去年演唱会的时候,我觉得很放松,反而状态是最好的,唱歌你不放松,高音就上不去,就是最简单的例子。”
时间的奇妙总是令人不得不感叹,时间转呀转,年龄也随着一岁一岁长,每个人的每个年龄段都只有一次,而对于此时20岁的王源来说,他将背上过去积累的收获与行囊,继续泛舟前行。在纪录片《没有哪个夏天像今年一样》里,有几幕是王源在船上,他像是一路从山城的江漂到了半个地球外的海。如果生命注定是要漂流着,那就走得远一些,再远一些,王源知道,或许未来的自己也在远方。
摄影:许闯 / 监制 & 策划:刘阿三 / 创意 & 形象: 滕雪菲 / 统筹编辑:姚金纳 / 采访 & 撰文:在安 / 化妆:李彬 / 发型:E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