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SHANG HAI
吴牧野
2016 年,他来到杭州,在G20 杭州峰会文艺晚会上演奏德彪西的《月光》。他不常常演奏德彪西的曲子,德彪西是印象派,太虚,令人琢磨不透。但那天,西子湖畔波光粼粼,美丽纷呈,他突然感觉到涌上来强烈的情绪,他就着月光演奏了这首舒展开来的《月光》。
“做音乐,一要做大家喜欢、爱听的音乐,二要做大家都懂的音乐。”他把舒伯特“从甜品变成正餐”,又把他的音乐从小型沙龙式的场所放到大型音乐厅来,用更加硬朗的风格和直击心灵的力量,深入更多听众的耳朵和内心。
现在更多的时间里,他都生活在上海。简单的一天就是起床,遛两只狗,往后也许会再多养一只。走五千多步,然后工作、弹琴。平常的简单生活,就是为了一个爆发点,也是因为向往着那个爆发点,因此简单的生活才不枯燥,也不平凡。
吴牧野
Q&A:
比起那些花哨的演奏手法,加入很多音乐家自己的感受在大师的作品当中,你更倾向于用原汁原味的学院派的演奏方法,你为什么一直坚持和秉持这样的演奏方法?
吴牧野:学院派是必经之路。因为你必须要去知道这些音乐家都是怎么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得照历史来一遍,弄明白了以后再搞清楚自己要什么,再去创造一个不同的东西出来。
你刚刚和我们描述了很美的感官世界,要顺着节气和时间去生活,能再展开聊聊吗?
吴牧野:人这一生说长也长,说短很短,你必须得去把它活得非常丰富,用内心去淋漓尽致地感受大自然的馈赠。灵魂之间的碰撞有各种各样的颜色,音乐它也有各种各样的颜色,甚至更加的丰富,甚至文字和图像都解释不出来,你只能用心去感受。当听到一段音乐能真真正正地复原某一个时刻,立刻能把你拉回到那个时刻。很多人说生活最开心的方式就是到了一个日子就有了仪式感,会做什么事,音乐就是这样,每次奏响都有新意,但是相同的一点就是每每都会有当时的那份怀念之情。
吴牧野
你对肖邦这位大师的理解是极其通透的,比起公众眼里的肖邦,你觉得在你心目中肖邦是一位怎么样的钢琴大师?
吴牧野:他是多愁善感又非常细腻的一个人,但是因为身体原因和练琴时间原因,他始终没有成为一个非常棒的钢琴家,但是他能够做出非常棒的音乐。他的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始终有点脱离,所以心中的痛苦就很多。所以一定要把理想放到给予你灵感的一种高度上,不要把理想变成现实,要区分。
你自己在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一个状态?
吴牧野:创作音乐作品的时候,我就会把它变成是我理想中的内部事件:都是理想中世界中的那些浪漫虚幻—这才是艺术的原动力。
到现在为止的创作都是符合你预期的吗?哪时候会呈现给听众们?
吴牧野:到现在为止的创作,预期和结果都非常符合。我拿出来呈现给听众的时候比较少,还是在等待时机吧。
吴牧野
对于未来的个人发展,你有什么规划吗?必须要实现的事情是什么?
吴牧野:将现在拥有的钢琴演奏继续推广、继续提升,继续把心中美好的作品带给大家,我还有很多的作品,更多个性化的作品要给大家去传递,不论是自己原创的音乐、还是流行的音乐,都会继续呈现给大家。
下一个十年你想在哪些城市生活?
吴牧野:我现在在北京和上海两座城市生活。未来我会在更多新兴城市,比如杭州、广州、海口等地方生活,未来有无限可能性、年轻人很多的城市去生活,去传播我的音乐,分享我的快乐。
策划 · 造型:杨威 / 摄影:韦来 / 服装统筹:张雪斌 / 采访撰文:赵文斐 / 化妆:周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