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 >

吴牧野 | 生命是条长河

2020-12-15 来源:芭莎男士
钢琴的黑白琴键倾泻而出的不仅是吴牧野的情感,还是他的那一份表达—生命这条长河一直这样流淌、流淌着,奔腾不息。

海南

HAI NAN

1

吴牧野

在一年当中普通的一天,阳光普照,微风浮动,我们见到了吴牧野。他正在兴致勃勃地和身旁的人讨论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米兰的特点和区别。大河贯穿着他的生命。温柔缱绻的塞纳河是他做的一个绮丽的梦。潮白河的宽阔波澜,带给他澎湃的灵感。黄浦江两岸的繁华和复古,在枕边伴着他走入下一境。

吴牧野保持着不会风干的天真,对于生活里的平常小事都保持着旺盛的好奇心。这种天真和好奇,是在他年纪尚小的时候就已经显露的山水。

他从小在海南长大,提起这段经历,他仍旧记忆犹新,“非常好的阳光,非常好的食物,非常健康的生活,就在海南那一个没有任何污染的地方。海南奠定了我对人生和艺术一种纯粹、自然的追求,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让我穷极毕生去寻觅那么美好的一种感觉。”

小时候他的兴趣很多,“我那时候就用八个字来形容:热爱生活、热爱生命”。钢琴还只是他的业余爱好,“玩”才是他的“主业”—玩泥巴、摆弄机械零部件、骑自行车,沿着海岸线一路吹着小风,看着椰林从眼前飞驰掠过。

这些初遇的风景、人文,构建了他心中超凡脱俗的音乐世界。现在他担任了海南国际旅游文化形象推广大使,更好地推广这片净土。随着时间的发酵,这里的阳光更加明媚,风和云都淡淡的,但却显得越发可爱和真挚。他希望每一个来海南旅行和生活的人,都能在这里寻觅到最初的本真。

北京

BEI JING

7

吴牧野

八九岁的吴牧野,就已经显露在音乐上的天赋才能。1994 年获得香港钢琴公开赛五级组第一名,1996 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获得全额奖学金并被保送进入附中。北京开启了他恢弘的音乐之梦。

在他的回忆里,北京是沉静的,充满了深刻的文化气氛,“在很强大的状态中的城市,不需要生活在其中的人有过多的话语,本身就让你感觉到一种气氛。”

在他记忆中,白杨树一吹,半眯着眼睛,就能感受到周身气场的舒服,也能让心慢慢沉下来。

20 世纪末,高楼都还没有平地起,他常常骑着自行车到天安门广场附近绕一圈,再绕到复兴门一带,都是一块块挖着土坑的地基,“我喜欢在那里骑着自行车越过坑,感觉是在自行车越野,为了这还买了很多护腕护膝。”还喜欢玩滚轴,滚着轴从前门一直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听着呼呼的风,感觉内心无比舒畅。

这样天真烂漫的生活,也带给了他更多在音乐上的热情。“什么东西一到北京了,感觉就不一样了”,北京这座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蕴的城市,带给了他骨子里的力量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

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他开始了专业音乐学习,“总有人会问学习是为了什么,那时候我就深刻地明白,我不为了什么,只是因为那种舒服的感觉,因为钢琴在我心里就是舒服的。”

之前吴牧野学琴,是因为家庭的氛围,有钢琴,弹着弹着就有了兴趣。到了中央音乐学院,他才算是真正开启了专业音乐学习之路。“外行看我们学琴,肯定觉得专业学习枯燥。但其实专业的东西喜欢了,你就愿意花时间去打磨,去钻研,去弄明白。而且音乐是唯一一个想要有成绩必须从小开始学习的艺术领域。”从小到大,吴牧野形容自己是一个“对自己未来的目标很确定的人”—喜欢做成功的事,把事儿做好,喜欢成功的愉悦感。这也决定着他在艺术造诣上的不断提高和精进。

2015 年,他学成归来再回到北京,平地已起高楼,他也坐着汽车沿着长安街开,“街边的建筑变了,但是气场还在,空气中的氛围一模一样,都没有变过。”畅快的、舒畅的空气,是他茁壮成长的甘甜。

巴黎

PARIS

2

吴牧野

海明威曾经说过:“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以后一生中,不论到哪里,它都会与你同在。”

15 岁,吴牧野在来自世界各地的数百名考生中拔得头筹,考入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师从世界钢琴名师雅克·鲁维耶。

对于15 岁的少年来说,巴黎,是存在于琴谱里的遥远的地方。在办签证之前,吴牧野受邀去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做了个节目,这档音乐节目刚好被大使馆的大使看到,然后他的签证只花了一个下午就出签了—在那个签证时间一等就需要两三个月的时代,这一个小插曲,被很多媒体形容为“走后门”“有关系”,吴牧野笑笑说:“你看,缘分就是这么巧妙。”

2000 年夏天,离开北京的时候温度还很热,有三十多度,接近四十度,吴牧野带着行李,就搭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那一天的情形我还历历在目,都已经20 年了,闭上眼睛还能想到当天的模样。”下飞机到了巴黎,一下子变得很凉快,晚上天一直到了十一点才慢慢变黑,第二天早上4:30又开始蒙蒙亮了,冬天的时间又刚好反过来。他跟着节气和太阳去调整,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刚开始融入异国他乡的语言不通。

但这也很快解决了,见到人就聊聊天,已经充分了解了汉语和汉文化的魅力之后,再去学习别的语言和融会贯通他国的文化,也触类旁通,“有对于本国文化的自信心,看过很多东西,所以内心特别平和,就能抓住真谛。最难的语言关,在我看来也不用学什么,就跟婴儿牙牙学语一样,直接听他们说,听个十几次、二十几次,这个单词就自然而然记住了。”

4

吴牧野

他生活在塞纳河左岸,他喜欢在塞纳河边看云,跟随着一日光线的变化,映在高楼上的颜色总是不一样,这一层是紫色,上一层是金色,“这些都是非常个人化的感受,只是一个浪漫的小角落,你设身处地的去感觉,像声音在琴键上震动,传递到内心,累积成精神的财富。”他好像追寻着什么,有时候脚步走得太快,每一个节气光的颜色还没来得及捕捉,来不及沉淀自己,就韶华已逝。

吴牧野常常感动于生活中这样一些细微的变化,“练琴是辛苦的,这个苦只有我自己知道,也不用多说”,但这些生活中的感受,他把它们变成创作,不再拷贝前人的作品,而形成自己的人生。

学院里有一间图书馆,里面有大量手稿,括莫扎特、贝多芬、德彪西和舒伯特的大量作品,起初他找老师帮忙借,到了博士阶段,他又大量借阅资料,发现“中国到处都是艺术”。“到巴黎以后,我觉得我们国家好。因为在巴黎那么充满艺术的地方,你会发现保存了很多我们在自己国家已经看不见的东西。我们总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段经历让我吸取到了我以前一直在找寻的一些文化和艺术经历。”

12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