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月亮亮:我不是乐评人,我是摇滚乐迷
摇滚乐很吸引我。
初中、高中的时候我听得很杂,然后就开始接触摇滚乐,接触里面的人,也听了很多国内、国外的摇滚乐,我好像很喜欢这些东西吧,它很吸引我。
刚毕业的时候,我在老家一个音乐节做志愿者,负责很多东西,比如说主舞台,还让我做文字和影像总负责人。我觉得跑音乐节很好玩,真的很好玩,你可以在铁栏里面拍音乐人,也可以去后台采访,当时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新的东西,还能住帐篷,还有很多当地的音乐人、艺术家,那个氛围很好。后来我就去了摩登天空,也是因为那次记忆很美好吧。
最近我刚刚从供职了一年半多的“ 北方公园NorthPark”离开。说起当时加入这个媒体,也是因为和摇滚相关的那种理想主义。北方公园那时候挺乌托邦的,我去面试的时候,他们有一个slogan :“帮中国青年找到自我。”我觉得这个口号很让人向往,我会觉得我能改变一些东西,所以我就去了。虽然后来我发现北方公园依然是乌托邦,只是我的理想主义有变化了。
我的微博介绍有这么一句话:“不是记者,不是乐评人,不是诗人,球也不是。”这不是一句玩笑或者戏谑,这三个我都想做,但我都没做好。我是中文系毕业的,我很想写诗,但是这很难成为一个职业;我真的想做记者,但是自从我上了《乐队的夏天》之后,以及北方公园可能也会接一些乐评的广告,我就开始学写乐评,结果我就被归到乐评人范畴里面去了,这个身份我是认的,至少在这个夏天,这件事有利可图,我吃这口饭,我想经济独立,没什么好隐藏的。
工作的这几年我采访了不少音乐人,接触这个圈子越来越深,我会有一点儿失望。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我太理想主义了,而且我是一个很怂的人,我会把希望寄托于我想要写我向往的生活和我想象中的人。我写他们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也可能在参与这样的生活。但是后来我发现他们也跟我一样,他们有很多要妥协的事情,他们有很多要照顾的重要的人,他们也想赚钱,他们也像我一样想存一份钱。这样我们就没有区别了,我们就是平等的了,我就不再是那一个需要仰望他们的人了。
对他们失望的时候我的内心有一股气,我在生自己的气:你如果想做那样的人那你就去做,你不要指望你书写的对象去做那样的人,他们是他们自己,你也是你自己。不是你写了他们,他们的光环就会落在你身上,也不是你不写他们你就没有光环了,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我以前分不清这件事。
我现在挺轻松的,也有点儿悲伤。存了一些钱,可以养活自己半年,然后想找一个安静的地儿,自己写点东西,诗歌也好,小说也好;也会运营一下自己的微博,写写自己喜欢的内容;当然了,也好好享受一下自由吧。
监制、佟承岳 / 责任编辑、李祺 / 摄影、Hiro / 采访 撰文、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