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耳耳耳耳耳耳耳:我不是乐评人,我是乐享人
大家一直觉得我做的是乐评。其实我也不是想做乐评,只是说我写的东西被大家理解成乐评了。非要给自己写的东西下个定义,我觉得是音乐分享,我是一个乐享人。我更多的是以分享的角度来带出我的一些观点。我的文章是很主观的,因为客观、专业的比重太大了,也就没人看了。说实话,乐评这种文章,对于今天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是不重要的,只是对于少部分人来说是有意义的。乐评对于我来说,就是表达自己,对于读者来说就是看不同的表达。他们觉得能通过我的文字来了解他们喜欢的歌手,这件事对我来说是重要的。我更希望读者最终通过我的文章,激发出他们自己的理解。
如果你问我今天乐评人存在的意义,我想“权威性”已经淡化了,那我们的价值在哪里?或许我们更像一个助推者,把有能力的创作者往前推一推,让大家去看歌手自己的表达,让我们往后退一退。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推艾怡良的过程。我自己是真的非常喜欢她,她发《大人情歌》那张专辑的时候还没有和索尼音乐签约,同时期她还上了《中国好声音》,也正好在她发行了《说 艾怡良》之后半年,她的经纪公司也没来找过我。你知道,有一大部分创作者只是缺少一个渠道,一个机会去被市场看到。艾怡良是一个商业和自我平衡得比较好的歌手。她一直在变,她在创作上又进行了一番新的尝试,我觉得这是个契机。
推广歌手一次两次大家很难看到,而且艾怡良又是一个作品比较慢热的创作者,我就集中地把她在半年内做了一个相当于病毒式的推广,我不停地推艾怡良,给我的粉丝们形成一种惯性,就是说我不知道艾怡良,我一定要去听听她这个感觉。到她现在的这张《垂直活着,水平留恋着》,大家对艾怡良有了一个普遍性的了解了。但这也不是说我一个人能完成的事情,那个阶段大多数的音乐博主集中地推了一段时间,也不是说我们商量好的,而是说我们在那个阶段就是想助推艾怡良一次。
后来我也和艾怡良在微博上私信过,她也会偶尔给我点赞。有一天她还突然间转了我一篇文章,说“耳耳抱抱”。我其实不知道她是不是知道我,如果她知道那就太好了,如果不知道也没关系。我甚至觉得,有距离感更好一点。离得远才看得清,离得近有的时候不一定看得非常清楚。
从遥望音乐这个圈子到现在身在其中,距离感也是我希望保持的一种状态。一开始觉得这是个圈子,后来觉得它比较受限:它太封闭了,好像是一个毛驴拉磨的状态,走不出来。我想把这块蛋糕变大一点,大家都有饭可吃。我来拍杂志,我尝试拍视频,都是在尝试跨出这个圈子,虽然不一定成功,也许很难,但是总得试一试,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