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针是留得住过往的时代器物
关于郑莺燕的故事,还是要从那套被翻译成9 种语言、在15 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战争》讲起。
当初郑莺燕在看到宋鸿兵老师撰写的这部书稿后,在文字中不仅读到了在搜索引擎上难以查阅到的知识,还在作品中感受到了难能可贵的诗性之美;但这都没有第三点重要——内容本身的神秘性,这是让人们从碎片化阅读中重新找回专注阅读习惯的制胜法宝。
作为文化、新闻类节目的主播,系统的学习和多年累积的经验,让她深知传播学要想广而远地“传”出去,依托的正是“知识性”“诗性”和“神秘性”这3 个重要的因素。于是,郑莺燕以总策划、出品人的身份,成为《货币战争》的重要参与者。
出版之初,她笃定:一定会成为经久不衰的超级畅销书。却没想过,这套书会登上中国出版界的“神坛”。“笃定”的自信来自哪里?来自理性,郑莺燕习惯了用理性做事,她善待“理性”这件奢侈品,不仅对《货币战争》如是,对待她日后更精彩的人生亦是如此!
追忆的是情怀 收藏的是历史
郑莺燕拖着两个30 寸Rimowa 行李箱来到影棚,大多数人见到她都觉得眼熟,昔日央视主播的身份是她人生中的重要履历,但辞去了那份工作之后,她感悟到:真正的自由在内心。她“自由”地发现了她愿意用一生的时间和积蓄去珍视的宝藏。拍摄当天,她带着这些宝藏轻巧地出现——几百件Vintage 胸针被她一件件地拿出来,不到10 分钟时间,一张长桌被铺满,她多年的播音功底在此刻也情不自禁地外溢。郑莺燕带来的这些,只是她收藏中的冰山一角,1000 多枚的收藏量,让她的收藏充满底气。
郑莺燕说是她的妈妈在她十四五岁时点醒了她对Vintage 的喜爱。最早佩戴的一套中古胸针加耳夹是亲戚从日本带回来的,一套很美的大雁。“虽然那时候中学生不让戴首饰,我妈还是鼓励我戴着它们去参加表姐的婚礼和年底的新年晚会。
说起来,我有个非常爱美的妈妈,和她相比我简直可以用朴素粗糙来形容自己。”在物质不丰富的八、九十年代,郑莺燕的妈妈经常从有限的工资里斥巨资买漂亮的衣裙给她。在青春期,也常常因为她出门不愿意打扮,而和妈妈闹别扭。“这个当年小学时就鼓励我卷头发、抹口红、穿最潮流服裝的时髦女郎,这个直到现在, 出门倒垃圾都要打扮一番的老太太,为我保存了人生第一套 Vintage,直到现在还那么美好如初。”美的爱好,兜兜转转,还是会在血液里延续……
现在回想这个过程,我们后悔没录个必能吸引粉丝的开箱视频,和大多数社交平台上奢侈品的开箱相比,我们有幸感受这两大宝藏之箱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奢侈。
“这是Trifari 20 世纪40-50 年代的密镶系列,它是用制作高级珠宝的工艺完成的。”“你们看这个,Trifari 1944 年推出的“果冻肚皮”系列,虽然Trifari 的珠宝是出了名的耐用。但经过几十年时间的锤炼,能好好保存下来的已经少之又少”,“还有这个,Boucher 鸟系列,大师巧妙地运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珠宝珐琅彩技术,让鸟的姿态栩栩如生……”
通读世界史、从古文明的源头——中东出发、深度行走近40 国、大爱莫卧儿虽已没落却辉煌过的王朝……郑莺燕痴迷20 世纪30-90年代的Vintage 胸针,藏品呈体系、呈系列地完整收藏,如果为她贴上“中国Vintage 胸针收藏第一人”的标签,一点儿也不为过。
过往的工作经历中,她每年都有探访欧洲的机会,久而久之自己也就成为“博物馆动物”。在跟随历史学者们在当地深度挖掘时,她决定用她的一生去找寻历史。
2006 年,她去罗马录制节目,和当地的考古学者一起行进的过程中,偶遇一位老奶奶,意大利式的慵懒与老人身上戴的那枚极精致的胸针形成了对抗性的反差,那枚胸针的材质并不名贵,但造型和形态中透着灵动。这一次的“遇见”打开了郑莺燕收藏Vintage 胸针的大门,她痴迷于这种轻古董,只要有机会就跑去欧洲,巴黎的古董市场、伦敦诺丁山每周六的市集,她找到了可以带着自己个性奔跑的东西,她在一枚枚胸针之间看到了她错过的那个黄金时代的人们的主张。“胸针是所有珠宝首饰中不会触碰人体皮肤的东西,但它离心脏最近,这是一种情感的归属。从视觉上看,胸针展现空间很大,题材非常广泛,它是留得住过往的时代器物。”
将1941 年的枝头鸟收入囊中是一个必须要提到的关键时刻,郑莺燕在这枚胸针中看出了古朴的东方神韵,有一个瞬间,她恍惚以为自己身处故宫,恰有“林间自在啼”的感觉。“但这是出自西方人之手的设计啊,我想探知设计师究竟受了什么影响做出了如此东方的设计。”于是,她重读世界史,重回文明发祥地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感受着美索不达米亚的神秘;再看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兴衰;读到莫卧儿王朝的成败时,再找来Vintage胸针为那个时代留下的符号,她说这构成了她对文化的思考和对美的阐释,这和她研究的世界史竟是如此相似。
郑莺燕在Vintage 胸针中看到了世界发展沉浮之间的线索,她相信时代的印记最后是通过器物来展现的,而这个印记也成为她身体的装置艺术。这有章可循的文化收藏之路,依然如她在策划《货币战争》时一样,理性地出发了。
将收藏合体 将历史再现
“佩加蒙博物馆,无声地诉说:我来过,我战斗过,我征服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这是我第一眼看到巴比伦城门时的感动。你可知,眼前的伊什塔尔门,是考古学家们用30 万个碎片拼接而成!而这仅仅是当年巴比伦城门最矮最外侧的一层。新巴比伦王国处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力达到鼎盛,最后在公元前539 年被波斯人消灭。而早在公元前7 世纪 《圣经》 就预言巴比伦的毁灭和永不再建造。”这是郑莺燕站在柏林博物馆岛著名的佩加蒙博物馆前留下的一段文字,她被历史震撼,这座收集了古巴比伦、海底特、苏美尔、亚述和伊斯兰文明巨大建筑的展馆,有着可以带着参观者穿越时空的魔力。那一刻她惊叹:美是没有门槛的,这种历史的美感留给后人的无限欣赏性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可贵。她在心里对自己说:“趁年轻就出发,多去看看那些能够美美与共的宝藏。”
博物馆是时代的精华,她收藏Vintage 胸针是她记录生命的精华。她很欣赏一句话:完美是即兴迸发出来的,而不是控制出来的。因此,她在尤金妮系列的多色世界里看到了其中沉淀着的王后的深沉,Ming 明系列展现了外国艺术家对东方文化的遐想,其中一枚大鹅戴皇冠胸针作为这个系列的压场之作,被炒到极高的价格,只有10 枚存世,郑莺燕为了得到这件稀世之作,最终用掩盖不住的诚意打动了藏家。
Vintage 的收藏让郑莺燕的人生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她一再强调,材质不再是衡量珠宝饰品价值的唯一标准,即使明知它们由不那么值钱的金属合金、人造石和树脂制成,人们也愿意为设计和工艺买单。就像在20 世纪90 年代,麦当娜在音乐剧《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中佩戴Trifari 20 世纪50 年代作品出场时,吸睛无数。
郑莺燕欣赏“那一刻”碎片式的夺目,但她给自己的使命是,要把更多的碎片重新组合到一起,成体系、成规模地实现她的收藏梦。
人类经历的文艺复兴不是一次,郑莺燕的收藏是她在自己的认知中,对美的又一次文艺复兴。
Q&A:
在Vintage胸针中,你最欣赏的是哪个时期的作品?
郑莺燕:我对20世纪40-50年代的作品最有兴趣,那是新古典主义时期,设计人才辈出,世界的祭奠给了他们土壤,遇到了科技和冶金技术的发展,登峰造极,文化不受材料限制,设计也就喷薄出来。比如白银镀铑、琉璃、金属,到1953年推出永不褪色的合金,那个时代给设计师提供了很多空间。而外界的影响也是一片利好,珠宝向来都是界定阶层的稀有物,但在那个年代,这些首饰打开了普通人欣赏美、拥有美的局限。
当Vintage越来越被人接受的同时,这些如宝藏一样的作品也越来越稀少,作为Vintage的资深藏家,能够给“小白”们什么收藏建议呢?
郑莺燕:想开始收藏之路,第一点是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各个时代的精华荟萃,不是看炒作的东西,更不是跟风赶潮流。在历史长河中,沙中淘金,呈现出来的东西有历史和审美价值。做收藏必须要对美有判断,有了美的意识,以打扮自己的心态去淘作品。比如,“明”系列的收藏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很有趣,霸气外露,但不一定适合我的气质。第二点是个捷径,向藏家和古董商请教,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最后,随着海报款的主款去收藏,这是“有案可查”的收藏方式。
罕见曝光套系珍藏
在郑莺燕1000 多枚古董胸针的藏品中,包罗了昔日风靡于世的各大Vintage 品牌,Trifari、Boucher、Miriam Haskell……这是令人动容的收藏,因为这不仅是还原了当时盛行的海报款全貌,更因风格多样又完整,让历史得以再现。呈现于此的这6 组,是郑莺燕藏品中的珍贵之物,更是Vintage 胸针中的精髓。
1、Miriam Haskell
Miriam Haskell,一位俄罗斯裔犹太少女,反传统的天才设计师。于1926 年成立公司,擅长巴洛克式仿珍珠加镀铜金属丝缠绕相结合的搭配方式。那个时代,她与Coco Chanel 齐名。
2、Boucher
1941 年,Boucher大师最擅长鸟类题材创作,此系列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珠光珐琅彩技术。
3、Trifari 果冻肚皮系列
1941–1945 年,材质灵感来源于二战空军战斗机新型挡风玻璃材质赛璐璐,成为Trifari 最富盛名的系列之一。
4、Trifari 密镶系列
1940 年到1950 年之间,采用了无爪密镶的真宝石工艺。密镶系列多次成为著名珠宝杂志或书籍封面。
5、Trifari,Demilune 系列
1942–1947 年,新月形琉璃组成的紫藤花和生命树。
6、Mazer 剑客系列
1947 年,灵感来自好莱坞电影《剑客》,此系列海报在1947 年的Harper's BAZAAR美国版刊登。
编辑/尹璐 采访/尹璐、俪邺 文/俪邺、尹璐 摄影/董浩、文立明 化妆/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