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柏然
我现在更像一个牛油果
“距离感”与“好相处”这两种相悖的特质,是共存于井柏然身上的两个标签。
采访的前一天,有朋友在聊天时告诉他,觉得他非常会照顾别人的感受。他有点意外。他不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交往准则也仅限于“尊重、礼貌、顺其自然”。这是否意味着会照顾别人,他没有想明白。
我们讨论起“洋葱型人格”与“牛油果型人格”,这是心理学家的一种划分方式,前者以满足别人需要为中心,后者拥有清晰坚定的核心自我。井柏然说:“ 在大多数人眼里我是洋葱,但是现在,我想成为牛油果。” 想了一会儿,他又补充:“ 其实我一直觉得自己是牛油果。”
距离感和内核是有迹可循的。他是一个难走近的人,时常觉得许多事情与自己无关,以至于在交往中他总希望保有恰当的距离。“我可以和一个人很好地相处,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可以很容易地走进我心里。一旦走进来了,那怎么都行。”
他只在乎那些他在乎的人的感受。在现阶段,他觉得自己没那么在乎别人的想法了,更不会刻意地去迎合一个人或者去走近一个人。一方面不愿意为难自己,也是不愿意强迫自己。
井柏然
“所以我现在更像一个牛油果。”他再次说道。
和喜欢的朋友交往,他也不是特别热络的那个人。对人好的表现方式也都很直接,如果朋友们真的喜欢,他会毫不犹豫让出心爱之物。分享也让他收获了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很会去爱的人,但是我觉得我是一个愿意去爱的人。”
他愿意用更直接的方式去表达爱,这其中也多少带有一点点距离感:即使是好朋友,他也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方面去关心别人,哪些方面不该越界。
他不希望以爱之名给别人压力。他需要朋友们明白的事情是,这样的付出完全出于他的自愿,是不计回报的。“我不是说我付出了100%,你就得为我付出100%,我不是那种去交换的人。”
井柏然
一个情感相对慢热的人
独处的时候,井柏然觉得平静。那是他最舒服的时刻。
外界对他贴有标签,私下里是个“练字、喝茶、打太极”的极度淡然的人。他听了直否定:“ 不是的,井柏然不是那样的。”
别人常常说他很文艺,他困惑:我到底哪里文艺?有导演问:你现在是不是只拍文艺片?他也困惑:我拍的商业片也挺多的,怎么就被标记成文艺挂的了?
想要他重新去定义自我、表达自我,他却又退了一步:“那只是别人对你的一个印象。印象就意味着别人没有那么了解你,所以我也懒得去解释不是那样的。”
他总是有点淡然的。
井柏然
很多年前的采访中,他表达过,不愿意展露自己的负面情绪。现在,这一点也丝毫没有改变。“最近我总会讲,放过自己,与自己和解。不要总是活在情绪里面,没必要,能过去就让它过去吧,你还要经历更多的事情。”
这种对负面情绪的修饰也有弊端。他拍戏时哭点高,总是很难哭出来。
每次拍情绪戏的时候,他都要酝酿许久。“其实我想过这个问题。我不是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也不那么愿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才导致我在饰演一个角色的时候,需要去释放感情的时候,相对比较费劲。”当他成为演员井柏然的时候,他的情感会变得相对感性,但在表达时也需要一些方法。有时候他会喝点酒,让自己放松,才能把情绪更自如地释放出来。
“一个情感相对慢热的人”,这是他对日常中的自己的评论,也是他对于自己身上“淡然”特质来源的总结,“但那不重要,那是我自己的事情。角色的大多数情绪我都不会拥有,因为我演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我不知道未来怎么样,但或许我这一生其实还算是有厚度的,那都会是因为角色。”
外界是否了解“井柏然”是谁,他不是那么在意,“可能通过某一些契机,他可能就真的了解你了。”
他的家是契机之一。好多朋友去过他家才会说,以前很难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你的家非常能表达你内心的样子。网络上曝光过他的家装风格,整体看起来很工业风,又会有比较顽皮的软装物件。清冷,炙热,像是他性格的不同侧面。
他自己是否了解“井柏然”是谁,是他最近在思考的问题。
井柏然
前一阵子,他陷入焦虑。在电影《倒戗刺》开拍之前,临近进组的时候,他对拍戏生出巨大的陌生感,从而变得紧张。当他面对镜头的时候,那种紧张感瞬间消失了。他因此感受到一种欣慰:作为一个30岁的男演员,他觉得自己状态还不错。那么,40岁呢?还能不错吗?当下,他有点着急这件事情。
“重要的是,最终当你自己面对自己的时候,那个符号是什么。如果是一个问号,也就别去着急了。如果你觉得自己会有成长,会有空间,那就去努力。”
2010年,井柏然发过一条微博:“ 喜欢北京的秋天!喜欢和朋友聊人生!虽然我的人生才刚开始!” 十年过去了,对于人生的进展,他很知足,“至少现在的自己,是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