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初雯雯 | 神奇动物在哪里

2020-07-21 来源:时尚COSMO
羡慕“小雀斑”埃迪·雷德梅尼在电影 《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可以与奇妙生物沟通的本领吗?在现实里,有位年轻的新疆姑娘正统领着162个蒙新河狸家族,与盘羊、野马和雪豹也是好朋友。通过自媒体平台,25岁的初雯雯把保护区内的蒙新河狸打造成动物爱好者眼中的“偶像101”。她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让人们能够真正了解并且懂得,大自然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2

初雯雯

少女向着荒野进发

新疆的阿勒泰地区几乎是中国最晚结束冬天的地方,很多地方大雪封山长达6个月。在城市之外,是大片无人的荒野,也是野生动物的乐园。在距离阿勒泰280公里的地方,地图上有个小小的圆点叫作喀拉布勒根乡,乌伦古河从这里穿过,162个河狸家族就居住在河岸两侧。这里也坐落着初雯雯的河狸保护基地。几年前,她开始协助当地政府,监测与保护当地保护区之外的河狸种群的生存状况。

当COSMO在3月底联系到初雯雯时,华北平原在白天已经遍地飞花,而阿勒泰的夜晚还在零下20摄氏度。搜出地名时,气温类App蹦出提示:道路冰封。我们把采访与拍摄约定在4月,4月是阿勒泰雪化的时节,也是河狸食堂最重要的春种。

就在拍摄前3天,初雯雯和基地的同事们一起开工春种,用机器犁开刚刚解冻的土地,买了一卡车的树苗,把它们栽种在河道边。春种工作枯燥且繁重,需要人真正向黄土诚心诚意低下头颅,播洒汗水。而这些树成活之后,树干可以巩固水土,树枝将成为河狸筑坝的建筑材料。

与此同时,摄影团队自乌鲁木齐出发,他们将带着从北京空运来的满满一箱物料,驱车330公里与初雯雯会合;在荒漠上,在河道边,在哈萨克牧民春转场的羊群与马匹之间,完成这次独特的拍摄和采访。

成为新一代动物保护者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荒野上正在发生什么故事?这一切让初雯雯来告诉你。

3

初雯雯

人类设计不出的精密仪器

从两三岁开始,初雯雯就常常跟父亲去野外。她的父亲初红军是山东大学生态学硕士,毕业后便一头扎进新疆,从事野生动植物科研与保护工作。在初雯雯的记忆中,父亲一年中有两百多天都在野外。而她从幼时起,也时常被父亲带着跋山涉水,走在阿勒泰广袤的山野之中。

这样的生活伴随着初雯雯一路长大。她的登山里装着风速仪、指北针、相机及镜头、GPS、干粮和水。“爸爸似乎没有把我当成女孩去培养,”初雯雯记忆最深刻的玩具,是爸爸那辆旧吉普车的副驾扶手。儿时生活里充斥的并非是甜甜软软的公主或玩偶,而是各类自然植物名称、野生动物科属,以及父亲那句严厉但充满期冀的教导:“ 快跟上,别掉队。”

7岁时,初雯雯收到父亲送的一份礼物—一台单反相机,于是她开始了通过镜头观察各种野生动物的历程—春天是有蹄类动物(野马、野驴、黄羊)产仔的季节,到了秋末,它们则开始发情交配;山边的半阴半阳坡更适合盘羊栖居,而河狸则会选择在水边孜孜不倦地建造自己的巢穴……因为这个机缘,初雯雯成了中国最年轻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在野外观察、拍摄和记录。

说起最初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她眼中平平无奇的一天是这样子的:“ 有时候我们进山检查陷阱,给盘羊戴监测项圈;有时候是去看羊群的情况,跟着它们走上个几公里;有时候,我们去放置或检查红外相机,看最近又拍到了什么动物。”爸爸那台老式吉普车对她来说格外亲切,那是初雯雯探险的移动帐篷,在带着土渍的车窗外,她看到过无数奇妙的生灵安静灵巧地走过。世界在她的眼中铺陈如一幅漫长而精巧的画卷,父亲指点着她,教会她认识每一样具体又生动的存在,以及那藏在背后的不为人所知的规律。

“其实如果在野外待的时间足够长,你会越来越意识到,自然不只是野生动物组成的,而是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看起来很吓人的虫子,还是那些不起眼的植物,还有我们人类自己。你感知每种生物的力量,才会知道自然是怎么样循环起来,如同一个特别精密的仪器—人类设计不出的精密仪器—以它自己的方式去运转着的。”摄影师指挥她在阿勒泰淡红色的山岩之间转了几个圈,猛烈的春风把她的裙摆吹到飘起。在镜头中,这片荒原里似乎只有她一个人,但初雯雯知道,此时荒原里有成百上千的生物在默默共呼吸。

1

初雯雯

从镜头后到镜头前

被称为“动物界建筑工程师”的河狸,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动物之一,其中蒙新河狸仅分布于我国和蒙古国西部,是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也是我国唯一存在的河狸亚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在初雯雯自己还是个小萌新的时候,就与蒙新河狸结下不解之缘。2009年,她主导并参与“乌伦古河流域蒙新河狸秋冬季生境因子选择及社区保护意识调查”项目。这个项目获得第二十六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国家二等奖,她被保送至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她进入北京林业大学攻读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专业,开始了自己野生动物保护与救助的工作。

23岁那年,初雯雯和搭档成立了阿勒泰瞳之初自然影像工作室。她原本的志向是通过镜头记录下野生动物在野外的生存状况,唤醒人们对动物保护的意识。她的摄影作品中,记录了新疆的普氏野马、盘羊、狼、雪豹、猞狸、金雕的珍贵画面。

但随着她和同伴们的深入工作,客观记录已经满足不了心中的那份情结。于是她放下了摄影器材,走进一片更广阔的领域—动物保护。她和同伴们组成的瞳之初自然保护协会致力于监测、救助、影像记录野生动物。他们在恰库尔图镇安了家,守在乌伦古河边,与那些不会说话的“野朋友”们打起了交道。

因偏航飞到新疆缺了一只脚蹼的火烈鸟、非法养殖导致营养缺乏而瞎了一只眼的红隼、施工队挖掘地基时发现的跳鼠……除了大自然里矫健的身影,还有很多偶尔被发现的“危重病号”。初雯雯只要有能力,就把它们带回家里悉心照看。有很长一段时间,大家称呼她是“残联主席”,志愿者或当地牧民在野外发现急需救助的野生动物,总是习惯性地给她发消息、打电话。

去年夏天,又有志愿者给初雯雯发去消息,说在山里捡到一只鹰。初雯雯赶到现场,发现一只被铁丝网削断翅膀的白肩雕,奄奄一息地趴在地上,“野生动物是这样,一旦人能够摸得到或者是抓到它的时候,意味着它已经快不行了,因为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人非常警惕机敏”。

从阿勒泰到乌鲁木齐,全程666公里路程,她开着母亲那辆手动挡的小车奔驰在路上,车速到80迈时,空调就没法启动,她打开车窗,夏日燥热的风扑面而来,她带着那只受伤的白肩雕就这样一路呼啸,飞奔去了乌鲁木齐。

到达乌鲁木齐后,她把X光片发到群里给野生动物专家及兽医们看,得到的依然是坏消息,因为白肩雕翅膀折断处较高,里面神经已坏死,如果硬性缝合,极有可能要进行二次手术,专家们商议了很久,告诉她不得不给这只白肩雕截肢。

“我从小就经历过和各种各样跟野生动物之间的生离死别,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我以为我就能好一点,那只白肩雕截肢的时候,我依旧是特别不能接受。”人类的错误行为,导致很多动物变成了大自然的孤儿。那些也许是人类眼中微不足道的东西,譬如一处铁丝网,都可能威胁着周围野生动物的生命。因此初雯雯意识到要守护自己所珍视的野生动物朋友,不仅需要爱心,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更为广泛的关注。

4

初雯雯镜头下记录的盘羊、岩雷鸟、猞狸和蒙新河狸。

养成系动物偶像

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建立起布尔根河狸自然保护区,多年来供河狸生存的生态环境已近饱和。从初雯雯的父亲初红军负责监测的年代,当地就有162个(河狸)家族,总共大概500来只河狸,30年过去了,还是这个数量。当初雯雯接手蒙新河狸的保护工作时,有个小小的愿望,希望能增加河狸家族的种群数量。接手工作一年多后,初雯雯发现想要维持种群数量都异常艰难,更别说增加了。

2018年4月,冰冻的乌伦古河融化开河,121号河狸重新被放归到河中。前一年冬天,这只河狸误入一个农用渠,农用渠在冬天水被抽干,这只河狸辛苦修建的巢穴裸露出来。牧民发现后,与当地野生动物救助中心一起开始了营救行动。志愿者们每隔一天都往返走上将近8公里路,给那只河狸带去新鲜树枝或胡萝卜,帮它度过了那个难熬的冬天。

联动牧民一起保护当地野生动物的行动,是不少保护区都在采用的保护方式。瞳之初自然保护协会除了沿袭了这种方法,也想了不少全新的“怪点子”。初雯雯本科辅修过传播学,早在上学的时候就认定动物保护需要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她把自媒体直播和公众号运营引入了日常工作,把动物保护者们辛苦的日常写成长帖,把原本就长相蠢萌的河狸打造成“养成系偶像”。

“我们在网上开放河狸认养名额,让更多人成为‘蒙新河狸守护者’。成为守护者并不是给组织或者河狸直接捐钱,而是通过给牧民捐赠牛羊食用的牧草,减少当地牧民牛羊对于灌木柳的食用。用这种间接的方式,激励当地的牧民更多地参与到保护河狸工作中。”

通过公益众筹方式让动物保护走进人们视野,号召大家省下奶茶钱为河狸种植灌木柳的“河狸食堂”,让人们直观地看到河狸真实生活的“河狸直播”,让亲子实地参与当地野生动物保护行动的“野生动物见面会”……她开始被诸多媒体注意到,接受采访,登上了央视、北京卫视、TED等各种舞台,与“最强大脑”水哥王昱珩合作出书,向更多人讲述她与这些野生动物朋友之间的故事。

越来越多的粉丝,会把河狸称为“宝宝”“ 儿子”,专门去算少喝几奶茶可以给河狸换种多少棵树,下单河狸造型的衍生品,像为偶像打call一样制作河狸的表情包。这一代年轻人爱起野生动物来,方法总是那么直接且“乏味”—打钱,转发。

未来,初雯雯还想做更多,启动野生动物短视频项目、建立具有专业医疗条件的野生动物救助站、开发自然教育相关课程......把自己所了解的自然界语言翻译并且传递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同和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上的树木、花草、昆虫、动物都是如何在生活。她的梦想看似朴素,却饱含深情,“最好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够让我关心的每一个野生动物物种都有一个安定的未来,救助站建好之后,我就能天天蹲在那儿,直到退休。”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