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马伯骞 | 23岁的世界公民 太多说不完的故事

2020-06-03 来源:时尚先生fine
作为提倡 keep real 的 rapper 的同事,工作人员似乎对马伯骞的回答方式习以为常—不担心他说了什么不该说的,只怕他一说就停不下来。北京最好的秋天里,我们和常被粉丝“吐槽”话痨的大男孩聊了聊他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自己的最新一张EP 以及刚刚结束不久的北美之行。因为时间原因,马伯骞好几次感叹:“哎呀这个一时半会儿说不完。”

3

马伯骞

两个马老师

北京的秋天刚刚露出点真面目的时候,我们在拍摄场地见到了马伯骞。正午时分,车开进院子,他透过车窗和大家挥手。一下来,自来熟地跟工作人员打招呼—“Wowow,你这个发色蛮酷的。”

秋老虎的余威仍在,30℃左右的天气里,他穿最简单的白T、运动裤以及球鞋,神采奕奕地预备开工。如果不是工作人员提醒,很难看出他昨天深夜还在赶行程。

“我感觉自己已经快要忘记休闲娱乐的意思了。好不容易回了一趟家,还是在工作。”为了最新一张EP 的制作,过去的两个月里,马伯骞一直在北美,回到了位于洛杉矶帕萨迪纳的家。其间,团队为该建筑制作了一期Vlog,他的家庭背景再次成为社交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又一次,人们开始讨论,原来马伯骞的爸爸是知名建筑师,又或者,原来马清运的儿子在做音乐。如果说大家称呼马伯骞为“马老师”不过是年轻人之间的昵称,那么目前担任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的马清运则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者。

5

马伯骞

Pasadena house 由马清运老师亲手设计。据马达思班建筑设计事务所介绍:马清运用“水”回应了原设计师对“山”的崇敬。据马伯骞介绍:它是一个长得像外太空船的“博物馆”。

出于学建筑出身的父母的志趣,他从小到大没有住过什么“正常”的房子。即使是在外形上做不了多少改变的公寓,父母也会在材质、家具等方面下很多功夫。马伯骞不假思索地总结:“我爸更喜欢 funky(时髦的)的东西,我妈喜欢单一主题但是得有亮点。”

这种环境下,是怎样的成长呢?从纽约到上海,再从上海到洛杉矶,他因为父母的工作变动在东西方之间辗转,但彼此之间始终是紧密的联合体。爱好一致、年龄相仿的弟弟;在青少年时期为儿子购买最新潮流单品的爸爸;以及,给自己的小孩听50 Cent、D’Angelo 等嘻哈音乐的妈妈。

无条件的爱的细节,太多了。“太多了说不完”,是马伯骞回答问题时的口头禅。对于这个 23 岁的大男孩而言,生活里太多兴趣、太多变化、太多难以一一描述但着实珍贵的细节。

1

马伯骞

职业艺人

马伯骞自小接触过很多不同的领域。建筑、舞蹈、表演,甚至还坚持练过体育。10 岁左右的那阶段,别的孩子大概只上一两个兴趣班,他什么都学。钢琴、京剧、芭蕾舞,两三个月下来,回家跟妈妈哭。“好好好”,妈妈应得爽快,就这样放弃。

本就没有非要拿到什么成绩,有一部分逗小孩的心态,“她就觉得这样很好玩”。但更重要的,妈妈希望他“尝试越多,越知道自己要什么”。

15 岁那年,他从上海回到洛杉矶,进入一所艺术高中学习舞台表演。受同学间“想做说唱歌手”的氛围影响,开始尝试写一些 rap,到现在算是在这条道路上前进了好些年。

很难去衡量家庭教育对此的影响。在他个人看来,妈妈从小与他分享的音乐更像是打了个基础,Fugees、Lauryn Hill,这些经典音乐人的作品构筑出他对嘻哈音乐的基本认知。就像小时候与家人一起旅行,妈妈会用非常专业的术语向他介绍沿途经过的建筑,彼时一知半解,但长大后的某一天,忽然就真的将这些知识都听了进去。

2

马伯骞

在这个小小的家庭里,父母一贯的理念是——允许孩子走很多的路,并且允许孩子走错。因此,从南加州大学毕业后,当他提出要回中国做音乐时,并没有被反驳或阻拦。长辈们只是有些困惑:这是他真正热爱的吗?他能够承受住娱乐行业内的那些压力吗?

从正式出道两周年后的此刻回望,似乎可以给出一个肯定答案。这两年,马伯骞断断续续地发行作品,把每张专辑比喻成一段时间的总结。在最新一张创作 EP《UNTITLED》中,他希望让大家看到日常的自己—不凶,也不那么有侵略性。

“里面有一首《小丑的眼泪》,虽然我形容的是身边的事情,但其实也在形容我自己。当我们在扩大一个面具的时候,当我们不需要持续保持外在印象的时候,我们自己想要呈现怎样的状态?”

“Be Real”几乎是每个Rapper 对自己的要求。而马伯骞这两年困惑的点在于,什么是真正的“real”?有那么一个阶段,他迫不及待想要撕掉外界为他贴上的各种标签—“富二代”,“马清运的儿子”等等,对所有负面评价作出“我根本不会回应你们”的回应。

但今年,他松弛了下来,并视此为这两年来最大的进步。“因为我没有再去撕掉标签了,我更加确定和清晰我需要走的方向。”他不再介意(暂时)以谁的儿子、谁的艺人去被认识,主动接受而不是摆脱家庭背景所赋予的光环。

“我注定不是一个,唉我不知道怎么说,我现在知道自己注定不是一个,能够……”马伯骞一时无法用中文找到最恰当的形容。不过,他一直记得刚出道的时候,父亲跟他说过的话,“什么职业,都归为人字。先做一个专业上能够负责的人,那这个‘艺’就不会差太远了”。

6

马伯骞

成为桥梁

现在,因为工作的关系,马伯骞一个人住在北京。山高水远,与家人碰面的机会少了许多。他自己租了一个房子,内部格局不能有太多改动,整个空间看上去就颇为“正常”。这个家里不再挂满画作或雕塑,取而代之的是手办以及众多拼到一半的乐高。

这其实也是父母从小培养起来的爱好,意在锻炼他对三维空间的想象力。成长过程里的许多节点,是父母把他带到潮流文化里,比如第一套高达、第一个圣斗士星矢、第一件Supreme 的Logo Hoodie。但越到后面,马伯骞笑,大人们发现这其实也给他们打开了一个世界。“因为我家里,尤其我父亲,很喜欢跟年轻人沟通,他很愿意学习和了解我们到底在干嘛。”

有时候爸爸会问他,能不能帮忙找一下某双球鞋。甚至相对于全新款,爸爸更倾向于马伯骞已经穿过的那些。“某种程度上对我的爱意吧?可能让我给这些服饰加持?”用一种颇为“欠揍”的语气,男孩开始谈父子之间的这些默契。

他常常跟家人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身边的一些朋友其实不太客观,但我父母不太会说好听的话。”这些意见通常细致,而且专业,比如“你这个地方的 gain(gain :增益。调整信号电压) 要小一点”。

音乐的体系、制作流程,这些都是马伯骞认真做音乐后,在谈话中跟父母逐渐普及的知识。一边愿意讲,一边愿意听,最终给出的观点就颇具建设性。

4

马伯骞

就像他从未正经学过建筑设计、没有画过蓝图、没有切过泡沫模型,但耳濡目染下,对父亲的作品也会有自己的见解。比如父亲的作品“宅”、玉川酒庄以及更为熟悉的Pasadena house。他了解爸爸一向的自由逻辑——“谁说厨房就一定要做饭,谁说客厅就一定要坐人,谁说卧室就一定要睡觉。”

但更重要的一点,马伯骞感慨父亲在世界转了一圈,最终的根源仍然是家乡陕西蓝田。讲到这里,气氛温馨起来,“所以其实我父亲在人生道路的一些选择,和我现在做的事情,背后的精神上是一模一样的,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好比他纽约出生、上海长大、加州求学,但三年前,还是决定回到中国发展自己的音乐甚至品牌事业。他想知道,同一代的中国的年轻人,都在想什么?而娱乐行业或许是最直观的地方。

时隔三年,重新思考自己与东方、西方之间的关系,马伯骞的目标没有改变——“我一直想成为中西文化的桥梁。”也因此,尽管用英文写作明显更得心应手,但最新一张EP 里他仍然更多地去用中文创作。

“一个华人还是要知道,做一个华人的含义是什么。”没有长成一个无法用中文去表达的新一代华人,这是他认可父母教育方式的首要原因。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