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
入“戏”
“ 我为什么可以坐在那儿看乐手们的表演?”“ 我要以什么样的角度参与到这个节目中?”“于音乐层面上,乐手们要如何接受我?”诸如此类的问题,在王俊凯正式接受《我们的乐队》的邀请前,被他颠来倒去地想了很久。
正如这档节目的英文名字“Me to Us”,相较于常规选秀中尽量突出个人特质的表现形式,《我们的乐队》则聚焦于乐队的自然成长—乐手组队、排练、公演。若结果不佳,将要面临再一次的打散重来。王俊凯深知,来参加这个节目的乐手个性和能力一样强。
“年轻”“未来”“无限可能”与“热忱”,这些在王俊凯身上被反复描述的关键词,在他的成长路上推着他往前走。可他又是那样理性,深知自己不止需要这些。他说自己入行的这些年,无论是舞台经验、与观众的互动,抑或台风,都有了些自己的体悟,可以拿出来同乐手们分享;另一方面,对自己的基本听感和音乐审美,他是有信心的。
王俊凯
自决定加入以后,他便很快进入了角色。
“我考虑更多的是乐队的表演给大众带来的方向。”节目中王俊凯说道,年轻人喜欢的音乐,就是未来音乐的样子。他是一个对共情能力要求很高的人,演奏者和音乐之间,音乐和听众之间,王俊凯都在追求一种平衡。达到这种普遍的平衡后,便是接受大众的检验。王俊凯这样描述他作为“市场总裁”的工作方向。
对于任何陌生的东西,王俊凯都保持着接受的心态。无论多么小众,又或者被贴上了怎样的标签的音乐,作为听者,他是开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自己的态度,坚持什么,就必须做出自己的判断,并且直观地传达出去。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还是随便说说就过去了?怎样让最真实的感受被对方容易接受?“点评是一件不太好做的事情。”王俊凯说。
在描述和谈论有关这一切的工作中,在一排暖色的化妆灯的映射下,他的脸上有着过分的认真。是他不愿意舍弃的态度,以及在拥有某种平等的话语权时的些许不适,但更加显而易见的,是一种投入。
王俊凯
引力
这个“非常有金属感”的舞台和王俊凯之前站上过的都不同,观众站得离他很近;排练期间,同两位前辈的交流大多和音乐有关,比方萧敬腾跟他分享的练琴方法,相比教材上讲的更容易上手,适合日常训练;除了亲眼所见谢霆锋极具个人风格的舞台表演,他们还一起打游戏,分享美食。
如上的点点滴滴都与王俊凯有关乐队的设想相似。做练习生的时候,他曾短暂地接触过乐队,彼时谈及音乐梦想还为时过早,更为实际的体验是“热情”“有归属感”“有动力跟所有的成员一起训练”和“非常地温暖”。从过去到现在,如果有机会,他还是会选择做主唱,因为“一张口,观众就会立马感受到你们想要表达的东西”。王俊凯觉得,组建乐队是每一个年轻男孩都想过要去做的事儿。
王俊凯
他总是在各个角色—创作者、听众、“市场总裁”的视角上来回跳转,王俊凯说:“ 可能更多的时候,站在乐手的角度去听、去看,就更容易明白他想要传达的到底是什么,而当你站在普通听众的角度上,感受也会发生变化。”他不想辜负任何一个梦想,无论它微小或伟大。当然,作为创作者的王俊凯十分明确作品的意义是被听到,如果一张专辑只是“自说自话”,也就失去了意义。
没有明确的指向性,被王俊凯视作音乐的魅力之一。哪怕你听不懂歌词,不了解技术技巧,甚至你并不是预设中的目标听众,事实上只要听到了,就会有感受。现实生活中,无奈的感受往往来源于不得不接受,那种强制性的体会让人疲惫。而音乐不同,它只是建立起一个“场”,且绝对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