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坤
随便大家了
“行走的力量”走了九年。今年,陈坤头一遭在行走途中发烧了。
贡嘎山日乌且垭口,海拔高度4921米。陈坤爬的比其他大多数人都要快一些,就坐在垭口等着大家。前面爬的时候出了很多汗,短袖衫都湿透了,他想换件冲锋衣,结果脱了短袖才发现冲锋衣忘带了,就这么一来二去,着了风寒,在垭口待了一个小时再回到营地时,体温就升高了。他怕传染其他同路人,直接吃药然后躺倒睡觉,“我必须要先自己好了,才能照顾大家。”第二天一早,烧幸好是退了。
“头一回在行走中生病,对我来说比较难得。”陈坤的语气轻描淡写,琢磨不透这“难得”是好是坏。也罢了,哪有什么好坏。他早过了非要万事都顺利健康安全的阶段了。
“外在的生活太顺利的时候,我们会忘记在内心里面找真正让我们成长的动力。你知道吗?太顺利和太如意会消磨掉我们身上原本具备的那座火山的岩浆。”大多数人当然都会为困境和遭遇感到痛苦,殊不知,成长恰恰就是来自痛苦。
陈坤变了。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谁都会变,谁都在变。
行走的力量一直有“止语”的要求,陈坤曾经很在意,曾经也去监督遵守过这个原则。而今年,他依然要求行者能做到“止语”,但不再强求做到,做到这件事基于行者的自主性。
陈坤
九年前,陈坤觉得,行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所有人都“应该”尝试一下。到了第九年,他依然觉得行走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只是,不必所有人都“应该”来,而是—“可以”来尝试一下。
正式止语行走的全程安排了六天,今年的20位行者是从96万报名者中遴选出来的,但你来了也不必严格遵循组织者的规划,如果走到第三天不想走了想撤下来,你可以原地转身再走三天回去,没问题。往前走和回头,只是一个选择,都需要你走着就是了。
陈坤想明白了,“大家想带着什么样的原因来行走,就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速度、频率、心态,每个人都是千差万别的,他们只要都能够在当中有所得,能够哪怕有那么一个瞬间,可以感到自己和自己的心在一起,就好了。
“他们不必跟着我行走,他们的心在那里,他们可以跟着自己的心走。”
“你写的字是你的心写出来的吗?”陈坤双眸透彻,发问如冰。他说如果我可以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大可不必真的长途跋涉去那样的远山中穷穷行走的。
他认识一个年轻的雕塑家朋友就是如此,“他做雕塑的时候他的心就在那里,他用了他的心,所以他不需要跟着我去行走……只有当我开始用心去体会我的生活,我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陈坤
20个“我”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康定地区,地貌丰富,山峰林立,是享誉世界的行走胜地,褶皱与断裂横生,让人神往又难以不惧之。
“行走的力量”项目总监施伟宏,人称“熊猫”,每年都负责和西藏登山学校的向导与当地向导们选择、研讨路线,并会至少完成两次以上的团队探路,为“行走的力量”的行者们最终制订行走路径。今年,定下要环绕这座“蜀山之王”时,陈坤又喜又惧。一直到出行前,他都有点紧张,“紧张大家的安全。”但这样的紧张于他来说是适度的,他说往年的紧张大多集中在“希望每个人都有收获”,为此他会在途中故意让自己显得很放松很自在,主动和行者们开玩笑,鼓励大家多聚会,甚至和大家在一起唱歌,“想要时时刻刻诱导说一点什么”,今年,他察觉到自己是真的放松了,“我突然发现我不能用自己的思维来强迫每一个来的行者。”
“我明白了,我认为很珍贵的东西,或者我认为绝对对的东西,其实不一定合适所有人。”
他“退后了半步”,由此收获了自如。
“顺其自然,是一种漂亮的存在。我以前做任何事都冲在前面,会有点爱使劲,这次行走的观察后,我觉得可以往后退半步,给大家更多的空间。”但他也坦陈,自己还没完全适应这种方式,可能还需要花一段时间去强化这种感受。
陈坤
他一路上都在默默观察,观察他们从近百万人里选择出来的这20位行者。他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和故事,但他们的个性其实又可以代表很多人,他希望他们可以把自己在行走中的所得,用自己最舒适、擅长的方式记录下来,再传播给更多的人,让大家受益。
“其实在路上的时候,除了行者,我还观察了跟我们来的一些媒体和大V。有个媒体朋友,开始的时候,我们总不在一个频道上,我还故意怼他,但我心里是很真切地希望他能走完全程,不要那么着急的一开始设定和寻找答案。一路上的时候,我们慢慢达成了一种新的平衡,结束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相互得到了彼此的尊重;有几个大V,他们很受网友欢迎,我也观察他们,他们的确是非常真实的人,希望他们的真实能影响更多人。”
真实—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
有一道“题”,是每个报名“行走的力量”的人都需要回答的,题面是,请填写“20个我”。
我们到底要如何成为真实的自己?陈坤笑了,为这个命题的吊诡。
“原本真实的自己就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其实不需要去‘回到’原本的样子。所以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不是去‘成为’、去‘学习’,只要找到真实的自己就好。那时你会发现,原本真实的我们,每一刻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