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立达
把每一条知识都讲成段子
生活中: 古生物学者,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副教授,发现了世界上首个琥珀中的恐龙以及琥珀中的鸟类新物种,刚刚完成了自己第200、201 篇论文。
粉丝眼里: 著名的嘤嘤怪,日均发微博十几条,在《少年得到》 有恐龙音频课程,想到恐龙你就想到了他,线上粉丝数量 340万。
邢立达
“你要是聊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请援个葛优)。”接受采访没几天后,邢立达在微博上吐槽了网络大V英式没品笑话,“Parasaurolophus(副栉龙)的声音是可推断的,类似阿尔卑斯长号。”这是一条可以脑补画面和声音的微博,果然邢立达的铁粉整整齐齐在评论里刷起《我爱我家》里纪春生说这句台词时的截图。一条亲民的冷知识就这样传播出去了—科学家已经推测出某些恐龙的叫声。
这只是邢立达每天例行在网上的日常互动,如果你经常关注他的动态,就会发现他对于恐龙的话题来者不拒,哪怕你随手@他一张在博物馆里的自拍照,他也会准确说出照片里的恐龙骨架的名字,没准儿还会傲娇地补上一句:“ 嘤嘤嘤,我挖的。”
今年年初翟天临事件爆发时,顺带着让邢立达“火”了。作为国内唯二研究恐龙足迹学、唯一研究琥珀内动物包裹体的专家,他那一百多篇SCI(录入“科学引文索引”的论文)的傲人成绩吓呆了吃瓜群众,就连他任教的学校也似乎因此不断提升在亚洲的大学排名,妥妥碾压很多985。“搞得我现在像小宠物一样,学校里每个人对我都笑眯眯的。” 同样是“刷手机不停斯基”,为什么邢立达写出了200篇学术论文,我们却只能在沙发上吃瓜?实际上他每天从早上6点30分开始就已经进入工作状态。他手里有多个研究项目在交错进行,由于工作原因必须到处飞去田野现场,所以真正拿起手机的时间都是他短暂的放松空当。就是那短暂的放松时间,造就了微博上人见人爱的恐龙博士,也让人们能在第一时间看到野生的珍贵画面—荒漠里、学生宿舍旁边的恐龙足迹化石,以及琥珀里的蕨类植物和恐龙羽毛……恐龙这种远古生物,通过一位青年学者的传播,第一次离公众那么近。
邢立达
Q&A:
你如何理解男性说教?
邢立达:要看这个人使用知识的方法,如果他是在利用知识去炫耀自己,或者单纯地卖东西,利用观点的冲突去拉拢一部分人,这种情况我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很少有科学家这样密集地坚持在网上分享知识,你怎样看待自己的网红化?
邢立达:每出现一种新的媒介,都会吸引科学家去做相应的科普工作。即使我不这么做,一定也会有别人。作为科学家,如果喜欢科普,就得跟着最新的媒介走,去吸引年轻人。
通过网络传播的恐龙知识未免都是碎片化的,这样是否有遗憾呢?
邢立达:一般公众也不需要建立系统的古生物知识。我所做的事情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首先让他们觉得科学好玩儿,然后通过恐龙的知识传递一种科学精神。和很多网络红人不一样,我是体制内的人,我们的研究经费中有很大部分来自国家拨款,所以我有义务去做科普,哪怕是用讨好的方式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