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
跳出来看自己
胡歌评判一个角色的难度标准,在于自己是否能快速进入那个角色,并抓住他的内核,“周泽农,难。”精神和体力上的消耗也带来双重压力,杀青比原定时间延迟了一个多月,闷热的武汉夏夜一个个熬过去,最后他竟盼着早些结束。电影《李娜》中的“姜山”一角相对没有如此大的压力,可在接到导演陈可辛的邀约时,他一样不自信而且满腹担心。
“接到邀约时,我完全没准备。”但剧本出自编剧张冀之手,他喜欢,加上陈可辛那句“我需要一个观众心目中的姜山”,他被说服了。他本来就对网球有兴趣,一直敬佩李娜,但心里有道坎不知该如何迈过,“如果《李娜》中演的是生活中的李娜,那如何能让观众相信姜山就是我?”
胡歌对陈可辛提了一个要求,要我演,我就必须见一次真人。他已经看过许多有关姜山的采访和视频,“从外形上去塑造他,可能比较难,但见了姜山本人之后,抛开视觉上的因素,我觉得他身上很多可爱、温暖的地方都是可以去表现的。”电影的时间跨度不小,姜山的体形由精壮到发福再瘦回来,胡歌自觉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如此剧烈的转变。“我想好吧,我把人物的外在部分虚化,着重去表现这个李娜背后的男人的内心。”
他这一两年里合作的这些导演,对电影的要求普遍是“克制”,和电视剧里那种释放感不是同一个频道。自己的角色在整部作品中应当承担的任务,他有了更精准的判断,追求自我的标准之外,他更多从作品的需要去权衡角色的分寸。这些角色都让他尝试了不同的表演感受,可以更沉重一些,也可以更轻松一些。他曾苦苦思索,如何用生活赋予角色更鲜活的底色,如何更准确地拿捏真实与戏剧之间的比例,可当他用更简单的方式去拥抱一个角色的时候,反而从中得到了生活的启示。
胡歌
《如梦之梦》他已经演了六年,每一年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和一群相对固定的人去做同一件事,这种形式感让他有了种错觉:好似之间那一年的一切,不过是大梦一场。“大概是从第三第四年开始的。比如说去年的今天,我在北京保利剧场晚上几点钟说了这句台词,隔了一年,我又在同一天、同一时间、同一个地方说这同一句台词……你会发现,相隔一年的这两个时刻是可以重叠的。”
每一年,这种感觉都会更加深刻。“ 就好像我昨天晚上在床上躺下睡着,做了一个很长的梦,梦里我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我还在床上,还是盖着同一条被子,还是原来的姿势……在舞台上的这一刻反而是真实的。”
在某一轮演到第五第六场的时候,开场前的那一分钟他还在念着“还要再来一遍”,但临上场了,迈出第一步前他深吸了一口气,“来吧,梦又开始了,让我看看今天会有什么不一样?”这是演戏最真切的感受,也让他对人生有了另一种解读的视角,“我们以前接受的概念,都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只要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只要意志力够强大就会有希望。可有时偏偏不是这样的,我们要去接受残酷和无常的一面。”
并非是某个突然瞬间的顿悟,但他渐渐明白,他的执着促成了自己一次次的蜕变,也差一点让自己陷于牛角尖里彷徨,但幸好,他没有“把牛角尖钻破”,而是适时返身而归。“现在我学会跳出来看自己了——当看到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时,我看到自己也在不停变化。之前纠结的时候,我找不到答案,而且接受不了,觉得一定需要一个答案。但现在我知道,无常才是真正的常态。”
胡歌
此地与“别处”
不久前,胡歌有几位藏民朋友到上海来看他,他们看到上海高楼大厦和夜晚不灭的霓虹时的兴奋,让胡歌想起了自己在高原时的心情。高原并非世外桃源,城市也非牢笼,它们对不同人而言,都是“在别处”。
“你所有内心的感受和外部的环境似乎有直接的关系的。我们从小成长在城市里,其实也被局限在城市的视角里,突然改变了外部环境,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自然时,会觉得心里特别平静,看到人类的渺小。可并不是那里的环境真的比城市更具哲学意味,只是我们跳出原先世界的时候,心被打开了。”
每个人都要找到内心的幸福感,找到一个支点,“别处”会带来一时的开阔,也会让获得幸福的途径更多元化。这几年胡歌去了好多次青海和长江源做公益活动,在那些地方他常常会问自己,在这里,我究竟可以干什么?
“比如去‘绿色江河’,我刚开始真的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那里对志愿者的专业要求还挺高的,身为一个演员,我好像力不从心。”但创始人告诉他,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力量,即使是一个组织能力也有限,但公益最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去转变其他人的意识和观念,“我的作用就是传播和宣传。可能我改变不了现状,但从我做起,至少有人会看到我们在做些什么。”
但“别处”终究是暂时的,想象永远和现实间存在些落差,“更好些或是更坏些都有可能。很小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不管我做了什么决定,我都不会后悔,哪怕过程很揪心。何况对演员来说,说不定某天这种体验就能被用到。”
被理解还是被误解,他已经不那么在乎了。表演是一种单向输出的方式,他并不需要即时的肯定来做判断,也不会因此感到孤独,“而且我不怕孤独,我一直都需要和自己相处的时间。”他也更能坦然地面对无常,“接受了无常后,你才更容易获得幸福感。你不能总是想维持某种状态,不能总是害怕失去,因为这些都是在所难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