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梁栋 | 对传承的事业自信 才会更有力量去创新

2019-09-02 来源:时尚健康
2018 年,纪梵希天猫旗舰店开业当天,460 万消费者进店、2880 万+ 的销售业绩创造的流量纪录,同时,实体销售柜台几乎任一单品无断货,甚至双十一近亿的骄人业绩,对国际美妆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反响。2019年,被视为“给老客户补货”的6·18 大促前,梁栋却宣布,从国际化妆品领域跳槽到一个心仪的本土护肤品牌——相宜本草。以自己奢侈品管理经验、敏感的市场洞察力和感性而丰富的表达方式,她希望一步步帮女性创始人实现重塑民族品牌的梦想。

4

梁栋

梁栋档案:

A 型血,1990 年考入北京大学无线电专业;毕业以管培生身份进入宝洁,先后负责飘柔、潘婷品牌传播工作,曾任迪奥香水化妆品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娇兰中国区市场部经理,纪梵希、Kenzo 香水化妆品大中华区总裁,在LVMH 集团旗下任职16年;前不久,加入相宜本草,担任CEO 职务。

行业优势之外,女性领导者往往抓住了自身敏感细腻的特质

离开效力16 年的LVMH 集团,心中确有不舍。跟同事们告别的时候,心中一起一落。但是情感上依旧保留着某种惯性,比如:今天负责给我化妆的化妆师离开的时候,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我说,会把她引荐给纪梵希的同事,因为纪梵希会对化妆师做很多美妆品的派送(seeding)。这既是我的职业习惯,也是一种性格使然。喜欢帮助他人,也喜欢与不同的人沟通想法。

工作中,虽然同事们叫我“老板”,但这种称呼的成分复杂,更多的时候是含了一种“大家长”的感情在里面。比如:我面试时就会对跟男友爱情长跑五年的女下属“催婚”;离职之后我的助理Bobby,现在对我的称呼直接改为“梁阿姨”。

虽然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女高管,但从总数上来说相对男性管理者,女高管的数量还是少的。不过女性高管的优势是明显而不可替代的,更容易营造家庭式的工作氛围,更加亲切可靠并且富有同理心。从进入职场到现在工作这么多年,我对欣赏的女性领导者的形象越来越清晰,逐渐成为了自己喜欢的样子。我虽然没有什么女性偶像,但是一直有比较欣赏的女性特质:大气、宽容、乐观向上。感性和理性兼并的性格优势在工作中也是我的助力,对于我来说,以开心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能带来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只有内在的驱动力和主观能动性,才能发自内心的将工作做好。

一个品牌经久不衰, 很重要的是一种文化自信,心底对自己传承的事业自信,才会更有力量去创新。

行内的同仁们对30 岁后就没跳过槽的我,毅然决定回归中国民营企业都有好奇,为什么离开了效力16 年的外企,会不会水土不服?

首先是我对民族性和文化性的东西,从心底有一种认同感和自豪感。放眼整个美妆市场,众多国产品牌在起名字的时候会让消费者误以为是外国品牌,似乎国外的美妆品牌更有说服力。

这在我的眼中是一种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而我认为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让消费者口口相传, 反复购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种文化自信,要从心底对自己传承的事业自信,才会更有力量去创新。

国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风潮。相宜本草,就品牌而言正是基于三千年中草药智慧与中医世家的熏陶孕育。品牌创立19 年来始终专注于开发能够真正调理肤质肤色、改善肌肤问题的产品。联合上海中医药大学,获15 项中草药发明专利并采用可溯源道地药材,建立专属种植基地,将真实的美肤功效应用于产品,为大家带来健康之美,并用科技不断创新。这本身就是一种民族文化自信,良好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

从心底对品牌萌生的认同感,是吸引我加入的根本原因。而我也希望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可以为民族品牌振兴出一份力,让民族品牌从渠道,传播和产品在不同的维度上都有所提升。我深深相信,只有品牌具有自身的文化性和民族性,才会越做越强。认同这种情怀的年轻人,正是我们的潜在受众。

2

梁栋

“一个人像一个队伍”、“一个队伍像一个人”

有人问我,民营企业同事之间的关系能像外企那样开放和高效吗,是否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来适应?

对于这些我是有心理准备的。我是理科生出身,强调逻辑性,加之多年市场和品牌经验让我对数字和市场极为敏感。在做各种大的选择之前,我会习惯将各种优势劣势理性权衡、推演。因为在现在这个分秒剧变的时代,选择大于努力,所以一开始我坚信自己做了正确的决定。事实证明,我的选择也没有错,现在的体验比我实际想象的要好。回过头去看,外企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对于中层员工会有各种在职培训。

相宜本草也有这样的体系和氛围,甚至更加浓厚。从领导到下属都喜欢阅读,根据自身所需去寻找需要的书目。公司也有固定的基金,鼓励大家不断学习和进取。这些充满能量的事情正说明民营企业在不断地改革,工作体系也逐渐完善。虽然不像外企那样齿轮联动,一环扣一环,但民企柔性组织的好处是日渐强大的年轻员工非常乐于自动“补位”。我发现相宜本草有很多年轻的员工,他们既能单兵作战,也能相互配合得很好。我非常欣赏这种“一个人像一个队伍”、“一个队伍像一个人”的精神。这些良好的氛围也让我体会到工作的愉悦。

1

梁栋

不是所有东西都要被改变,优质的我们要一直传承下去

20 年前,我刚开始护肤的时候,人们接触护肤和美妆品的渠道是商超。现在,大家有各种渠道“种草”和“拔草”,而品牌也更看重年轻消费者,年轻人关注的焦点日新月异,代言人就是一种很好的映射。

我自己也常网购,但目的更多还是了解市场。我几乎不用自己负责的品牌之外的护肤品或者美妆;我也不鼓励大起大落、大刀阔斧的企业改革,希望顺势而改,更新迭代, 保留最好的精华,毕竟不是所有原来的东西都要被改变,优质的东西我们要一直传承。比方说,宫廷古法护肤,沿用至今的有效成分是国潮护肤品的宝藏。这些珍贵的内容一定要保留,然后思考用新兴科技如何让这些宝贵的成分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创新呢?我认为,无论是一直被宣扬的新零售,还是旧零售,其实一直不变的东西就是“人”、“货”、“场”的匹配。一直解决的都是一个问题:如何在合适的场景里,高效地传播品牌,售卖产品给需要的消费者。我大学毕业之后在广州工作,感受到的正是商业的发达。宝洁的外企管理风格和内训,也让我受益匪浅。那个时候,我更多的是体会到市场热点和消费者洞察,我们最关注和关心的就是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最开始我做护发,飘柔、潘婷,到后来加入欧莱雅做染发和美妆护肤,个人对美的关注也越来越广。

女性对精致和美丽的要求越高,对从业者来说就是一个良好的,不断成长的环境。

从讲究物美价廉的广州,转战上海,我耳濡目染地体会到了沪上女子所代表的对精致美的追求。那是一种精致到底,也是文明进化到非常细枝末节的体现。这离不开上海这个城市精心营造的生活和时髦的日常,以及不断迭代的新鲜时尚感是一个城市无可比拟的优点。这种优点会对美丽事业从业者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但这也是一种激励和刺激。因为这就意味着他们对精致和美丽的要求更高,对市场的变化更敏锐,对时尚的潮流更愿意追随。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良好的,不断成长的环境。

从市场来看,女性对于“美白”的需求相对现代,现在的中国女性更多的是关注健康肤色。而前两年兴起的口红话题,近来也已经趋向平稳。所以说时尚话题是不断变迁的,是既生既灭的。但也不能武断地说,这不是一个循环。还是有永恒的话题,那就是“抗老”。面对衰老,我是不焦虑的,因为这是自然现象,人人都会衰老。美妆和护肤品能做的是尽可能延缓这个过程;尽可能防止新陈代谢变慢而导致的落发速度远超生长速度,我们研发中心也致力于肌肤的抗衰老,甚至是让头发更加丰盈的新科技。

3

梁栋

Q&A:

北大毕业后,2000 年参加过中欧EMBA 短训,也曾为复旦麻省理工学院国际MBA 做过“品牌管理”演讲,如何看待教育对女性的意义?

梁栋:如果没有去北大,也许我就没有机会进入宝洁。在那个年代,管培生的机会寥寥可数,高等教育为我带来了理想的职业机遇。其次,是知识面的塑造,你的眼界打开了,思维方式自然也就不同了。

你的简历中提到大学期间长达一年的军训经历,这段经历对后来的职业生涯有着怎样的影响?

梁栋:作为阶段性的新技能培养,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固定的文化课学习,还挺让我乐在其中的。中国有一句古话,既来之,则安之。现在感觉有点儿像西方的Gap Year。那真是一段热血难忘的时光,区队长常对我们说:“不要解释,直接告诉我结果。”这其实就是我对结果导向的初期概念,对后来理解外企系统、标准化的思路,也有帮助。而且,大学里面环境相对松散,即使同班同学选的课也可能是不一样的。经历过一整年24 小时的集体生活,我们那个时候的同学,不分文理,70% 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500 人的大群里面,集结着不灭的“战斗感情”。

最后请谈谈你比较关心哪些健康话题,以及母亲对自己的影响?

梁栋:年轻时消耗大,不会觉得饮食是负担,现在我尽量每天两餐,很关注饮食一类的健康话题。除了水果我几乎不吃糖,因为糖不仅仅对皮肤无益,对身体也是不好的。可能骨子里是有母亲性格遗传,她师范专业的,后来做老师,非常好强。我在姐妹淘中也比较好为人师,喜欢帮助他人,影响别人。毕竟,助人达己,这也是我沉浸工作、乐此不疲的原因。

推荐 EDITORS PICKS
热点 MOST POPUL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