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2018年春天,曾在杭州为韩雪拍摄一组“美人美城”特辑。西湖一处人迹罕至的角落,说话间,韩雪聊起最近在研究“尼安德特人的发展与灭亡”。她那会儿刚刚因为在《声临其境》中大放异彩而引起小范围关注,尚且有时间看看闲书、玩玩机器人。
隔了一年再对话,她已经拿了《我就是演员》总冠军。像十年前那样,再次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人物。不同的是,这一次,终于,是因为演技。
守住自我
“优秀的女性,在乎的价值应该是你自身认定的自我价值,而不是周边人觉得你是否有价值。很多明星的价值会被市场绑架,好像没有流量就没有商业价值。但是对于一个成熟的女性来讲,你的价值不应该跟着环境变化。不论你今年是否有好的作品、红不红,都不影响你的优秀。”
2018 年冬天,在上海老法租界一栋花园洋房里,韩雪说了这么一番话。
《幻乐之城》表演结束后,韩雪哭了。因为节目有个小穿帮,台上众人都以为她是因为这个失误,纷纷安慰。之后录制的画外音中,她说,“哭是因为感动,以及终于把这件事情完成了,包袱卸掉了,不是因为遗憾或别的”。
她是这样的一个人。
事情决定了就做,做的过程中倾尽全力、乐在其中,做完就放开、肯定成就、接纳不足。她不太会因为一件事做得不好而自责,事情完成后,她更多会关注庆祝和享受,不管那件事有没有获得其他人认同。
“我喜欢演戏,但不是只喜欢演戏。我的人生是不是快乐跟我是不是个好演员没有关系。一件事我觉得很带劲、很嗨,那就可以了。我的诉求不是一大堆粉丝捧你才可以,也不是拿了影后才说明自己是好演员。有没有外界认同,我都觉得自己挺好的。”
这种价值观颇值玩味。就好比我们每个人在职业领域中,也会遇到类似情况。因为运气、选择、背景……随便什么原因,你觉得自己也挺棒的,怎么就没有风生水起呢?很多人压抑久了就放弃了,或者一腔怀才不遇的愤怒。也有人憋了很久终于逮到机会,便很容易呈现出一种卯足了劲儿要证明自己的力气。
我把这个略有点冒犯的话题抛给韩雪:“你是怎么看待自己的演技终于提高了这事儿的?”她特平静:“其实不是韩雪的演技提高了,而是被更多人看到了。也不是今年突然开始搭建人设,英语我都学那么久了,科技也研究多少年了,就是遇到一个点而已。没有这个点,我也是我。”
十年前,她大概不会这么说话。那时候记者对她的评价是:韩雪呀,不用采,标准答案,中规中矩,不出错也别指望出彩。
那些年的她,被按照固定样板打造。用她自己的话说,“以前一直是他们说(韩雪曾经出过一张唱片,就叫《他们说》),现在终于可以自己说”。
韩雪
打破旧有的壳
韩雪的出身,被各路媒体渲染多年,观众们也不陌生。军人家庭,大院里长大。她自己更是长了一张“好女孩”脸。
小时候是苏州市三好学生、参加全国少先队代表大会,后来以文化课第一的成绩考进大学。入行后被包装成“玉女型”歌手。不能说出格的话,不能穿出格的衣服,也不能接反派角色的戏。写这篇稿子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评价“韩雪就是入错了行,以她的出身和资质,选择做个商人或政客,都绰绰有余”。
对于这一切,韩雪不像路人想象的那样无觉知。
24 岁,她以歌手身份初登央视春晚;25 岁,她出现在奥运会闭幕式上;那时候主演的电视剧,收视率曾经在央视飙到6.66。一个明星、一个常人,所期盼的世俗意义上的“高光时刻”、“领域巅峰”,她在那个年纪已经实现了。
当初在索尼,唱片公司为她打造玉女形象,甜甜地笑着,唱《飘雪》这样甜甜的歌。市场很喜欢,也少有竞争。
但她自己产生焦虑感:形象、标签,就像一栋房子,成长中你发现这个房子不够大、容纳不了你的生长,就要把房子拆掉,不能等着别人抛弃你。“很多玉女型艺人为什么很难转型?因为风格已被固化。所以我想,先破一破。不管以后会怎么样,我先把房子拆了再说。”
“25 岁前没想过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别人给安排什么戏就演什么戏。25 岁后,忙于把身上不想要的东西摘干净。到了30 岁,开始有意识去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不仅仅是什么样的演员。首先是你人的高度在哪里,然后才是你的角色,你的演技。”
30 岁之后,韩雪做了很多尝试与探索,复盘过去的人生,规划未来。她开始构建自己的世界,按照优秀女性的方向塑造自己,也更客观看待自身的优缺点。
最著名的是英语。我们都在综艺节目上看到了她的实力,以及沿袭至今的学习习惯。”钢琴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可以独立弹曲练声。跳舞……跳舞没什么进步的空间,放弃了。拆手机、科技迷、研究机器人、配音……她开始像个宝藏女孩一样,掏出一样样新技能。本是无心插柳,孰料蔚然成荫。
韩雪
掌控人生
《我就是演员》夺冠前,韩雪的演技不太被看到。类型化角色演久了,没人相信你能演别的。出道那么多年再去参加一个比赛型节目,被人指指点点,肯定不在舒适区。韩雪自问:你怕不怕输?在不在意输赢?最后决定:先把戏演好,每一个角色都能立住,就是成绩。
然后是纷至沓来的剧本和邀约。她选了最耗时间的舞台剧。
在那之前,她对自己的舞台掌控力并没有信心,但“那是一个等了很久的反派角色,演戏什么时候都行,好角色好本子凑到一起的舞台剧太少见。而且现场演出,没有捷径可走。”她想用这种没有退路的方式,对自己的演技和综合能量场做一次系统检视。
4 个月时间演一出舞台剧,“还不如参加一个商业活动的钱多”。但这件事在韩雪看来,是值得的。因为带劲儿,好玩儿。就像7 月份演《幻乐之城》时,她顶着全组的反对,要做全息,最后成了。“兴奋点也很高”。
很难有机会遇见好角色,是花样年华之后的女演员在国内普遍的困境。作为演员,韩雪当然期盼。但没有也无所谓,“可玩的事情太多了”。
读书时,她就明白,自己不是单科优等生,而是胜在综合能力上。17 岁参加影视新人选拔赛,拿了金奖。评委说:你不是演技最好的,也不是最好看的,但是状态好,无知无畏不怕事儿。这仿佛成为韩雪一生的注脚。
她像是有恃无恐一样,就算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却觉得自己“一定能成”。“想象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宇宙,所有基底都是算死的,你只能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部分,把那部分做到能力范围的极致就好了,别的都随它去。”
30 岁之后,韩雪的掌控感越来越强,越活越明白,越过越带劲儿。
机会到来之前,她就一边玩儿一边等。她涉猎广泛,科技、经济、心理学,无论什么,但凡有兴趣,就去补课。接到新角色,她用这些知识来帮助自己体会人物性格与关系。看纪录片,配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寻找角色与真实生活的关系。
她不应酬,也不打破自己的规矩。早年的接吻梗至今被全网周知。别人喝酒,她从保温杯里倒出一颗枸杞。“我喜欢不费劲的合作方式,但凡能抢走的,就说明我不是那个唯一选项。”所以,娱乐圈的潜规则潜不到她头上,“你立在那里,要什么不要什么,别人其实能看出来。”
这么多年过去,她还是当年那个“穿着粉红色羽绒服和妈妈织的马海毛高领毛衣,走进去才发现是夜店,把自己热了个半死的”的小姑娘。
这样一个她,开始吸引到一批新粉丝,这些人可能都没看过她的戏,却写信来说“希望成为像你一样的女性,一个不断精进自我的人”。山西有个粉丝去送机,告诉她是妈妈帮自己请的假。因为“我成了你的粉丝之后特别认真学习,考了第一名,是因为你我才有了这样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