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思为
姚思为的父亲,是中国商业界教父般的人物,白手起家,三十年间创造了一家蜚声海内外的世界级500 强企业,成为全球通信领域的头部公司。
而在姚思为出生的1998 年,与所有普通家庭一样,妈妈仍要在照顾丈夫还是照顾女儿之间取舍。直到巴黎名媛舞会之前,身边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朴素的家风,使姚思为从小养成沉稳低调的性格。
非一般亲子关系 天生自律遇上后天训练
姚思为出生时,妈妈读了那本曾风靡全国的《哈佛女孩刘亦婷》。“不是非要照那本书里学习怎么教育孩子,但我希望能给她提供最好的成长环境。”及至七年级,大到要选择什么作为终生爱好,小到零食吃几颗、买什么样的玩具,姚思为的成长环境,被妈妈严格选择与优化。七年级之后,妈妈觉得,孩子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要给她空间让她独立成长。一棵树苗在精心培土养育后,能长成什么样子,要看树苗自身的意愿,园丁不可以有执着心。
妈妈是个对规矩很敏感的人,笃信要在最初就建好规矩。1 岁多的姚思为,和所有孩子一样,走在街上会要玩具,也会在被拒绝后满地打滚嚎啕大哭。对于无法启智的玩具,妈妈会站在旁边等她哭累了,平静地说:“你好了吗?好了咱就走。”
10 岁时,姚思为独自在国外参加夏令营,这是她头一次没有人陪单独睡一个房间,晚上睡不着,哭着打电话回来说想家。头两个电话妈妈还安慰她,第三个电话里,她问妈妈能不能去陪自己,妈妈说:“我不会去陪你,你安安心心待着,不要再打回来,今晚睡不着就别睡”,就挂断了电话。
“我们家这种情况,父母是不可能一直陪着你的,你必须要独立。”成长过程中,妈妈一直把这话挂在嘴边,因为她觉得:“孩子要么就不生,要么就得为她负责。什么叫负责?培养她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让她在根源上具备一些好的品质。”
5 岁那年家里没有保姆,妈妈帮姚思为系上小围裙、踩着小板凳,洗一次碗1 块钱。她想吃薯条,可以,用自己的钱买。“一包薯条4 块钱,洗四次碗才能换一包”,小小年纪,姚思为已经练习为自己的欲望换算代价。
“父母要管理孩子的欲望,控制她的期望值,帮助她养成好的习惯。”姚思为的幸运是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早期教育的家庭,有一个狠得下心、不被情绪牵引的母亲。家人的幸运,则是姚思为的配合与领悟力。
母女间的另一场对话中,妈妈说:“我管你这么严,爸爸那么宠你,以后就让爸爸管你好了。”姚思为想了想:“不要,学习的时候还是跟妈妈,放假的时候跟爸爸。”
说到底,这么一种以原则与规矩组建的家庭教育,是母女共谋的结果。
姚思为
从上海到哈佛 有所坚持才能有所收获
姚思为从四五岁起就频频跟随家人出差、旅游,八九岁在母亲陪同下赴英国牛津女校游学一年,10 岁独自出国参加夏令营。家人有意识安排她见世面,也从侧面帮助她更早建立起独立思维。
回国后从深圳转学到上海,入学第一天考试,数学68 分。一个月后,姚思为就成了数学课代表。又过了一个月,已过了“奥数补习班”报名期的姚思为被老师诚邀参加奥数比赛。
她曾学过钢琴、小提琴……与有些家庭完全不介意孩子学什么或一定要孩子学到什么程度的不同,妈妈的要求是:“你总要坚持一件事情,坚持到底了就有成就。如果中途放弃了,那就是零。”
她选择坚持的,是芭蕾。3 岁接触芭蕾,5 岁正式学习,此后年年考级,直到在英国皇家芭蕾舞体系的R A D 考试中获得最高级别,达到专业级从业水准,在上海大剧院演出。至今已经十四年。
芭蕾舞对女生的体态气质非常重要,幼年学艺,即便在巴黎名媛舞会这样众星云集的舞台上,姚思为也很容易脱颖而出。但这背后,是全身多处旧伤,是无数个累瘫到说不出话还要提着一丝精神写作业的夜晚。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极强的沟通能力,是任何接近姚思为的人都能清晰感受到的她的特质。家族光环背后,每一分荣誉,都是用实打实的努力拼来的。
作为不折不扣的学霸,还在读高二时,姚思为就在具有“美国高考”之称的美国大学入学考试ACT(American College Testing)中,取得了满分的惊人成绩。每年,满分考生在全球参加ACT考试的学生中只占0.04% 的比例,可谓凤毛麟角。
在上海中学求学时,姚思为还在学校里修读了八门美国大学先修课程,包括英语语言与写作、心理、物理、经济和微积分。“外人通常以为出身好的人是沾了家庭背景的光,实际上,很多事情,想达到优秀以上,都只能靠自己。”
从哈佛到巴黎 心存侥幸不如用努力争得荣誉
2018 年11 月,姚思为正式受邀参加巴黎名媛舞会(L eBal)。在这个由奥菲莉·雷努阿女士(Ophéli e Renouard)创办、旨在为慈善筹款的顶级名媛舞会中,这位来自中国的优秀女孩展现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体验了难忘的人生经历。
对家人来说,这只是一次寻常的探亲之旅。妈妈来巴黎观礼,爸爸说:“给思思带点好吃的,带上家里做的卤牛肉和茶叶蛋。”对姚思为来说,却是一个“可以让我一个人站出来的仪式”,从此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被外界关注,她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只关注学习的未成年人,而要学会和更多人打交道,承担社会责任。
她用“痛苦”形容过去的一年,因为“想做的事太多,每件事都需要花很多时间做,每件事又一定要做”,包括跳舞、学习、必修课、哈佛中国论坛(Harvard China Forum) 市场部负责人的工作。凌晨五六点入睡、四五个小时后起床是生活常态。
对她来说,芭蕾是教会她吃苦的艺术。跳芭蕾就是一个不断放大自己缺点,又不断试图改正的过程。学习芭蕾给她最大的礼物是高效、合理地管理时间,然后高效率完成。中学时代印象最深的画面是每年12 月,演出与月考同期,连着两三场演出后,化妆间里所有人一起穿着舞鞋抱着电脑学习的情景。那些跳舞与学习冲突的时候,帮助她很早开始有针对性地规划时间。
芭蕾也让她看清楚,那个内心深处永远不肯低头认输的自己。“芭蕾对我来说,越到后来,越是一种习惯。习惯了每周都要去跳舞,习惯看镜中的自己:每个动作是否标准,技术是否到位?我的水准有无一致保持?一旦习惯之后你是真的不能接受不这样的自己。” 相较于天赋,姚思为倾向于把自己归为努力派,她会为细小的行为找到规律,然后一以贯之。她迷恋于整理出漂亮完美的笔记。重点清晰,分类明确,大小要点必须用不同颜色的彩笔标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在学习知识方面的框架感,也许来自于对这种笔记的制作。”
她相对理性,冷静看待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一代年轻人:“我们这一代,每个人对于自己的定位和期待的生活各不相同。我们的起点,因为生活环境比上代好了太多的缘故,比较能自由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径。这是我们的父辈给予我们最大的红利。”
通过巴黎名媛舞会这场成人礼走出来,或将成为姚思为开创自己人生蓝图的第一步。恰如父母在名字中寄予的期待:有思想,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