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云龙
郑云龙
走到这里,三分缘分,七分努力
二月中旬,郑云龙刚刚连轴转地工作了三四天,录完了节目,才闭眼休息了两个小时,天又亮,乘着最早班机飞回自己的大本营—上海。拍摄之前,他和化妆师不断交代:多扑点爽肤水,最近熬夜多,有点干。在等待外卖汉堡的空隙,他缓缓地和我开口说:“太累了,我的工作都排到八月份了。”
五月份郑云龙第一次跨界演话剧—《漫长的告白》。在录《声入人心》的时候,傅踢踢把剧本给到他,改编自法国电影《大鼻子情圣》,把故事框架搬到了八十年代的上海,当时就击中了郑云龙的内心。
二月中旬,《漫长的告白》开票,“郑云龙的票难抢”登上热搜,一秒全被抢完。《声入人心》开播之后,他后知后觉地感到自己“可能被大家知道了”。
郑云龙
一开始《声入人心》节目组邀请郑云龙,他推了好几回,在排演音乐剧,“档期碰不上,第一期就没办法录”。兜兜转转,节目推迟了半个月录制,“正好不好,又赶上了。”那他就抱着音乐剧的唱段去试了试,开口亮两嗓子,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好,让更多的人看到他、认识他、倾听他、了解他。
中文版《变身怪医》算是郑云龙音乐剧工作里的另一道分水岭。《变身怪医》是他上大学的一个“梦”,从音乐剧启蒙到北舞上学, 再到对这个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14 年,郑云龙跑去韩国看韩文版的《变身怪医》,“从剧场出来,我内心非常震撼,想着有朝一日能在中国看到这部戏的中文版。”
2016 年,《变身怪医》中文版引进,在北京招了两拨演员,郑云龙还在上海演原创音乐剧,那时候松雷剧团没有B 组演员,时间怎么都凑不上。2017 年这部音乐剧又重开,在韩国团队的坚持下,整个剧团又到北京招新演员。招新演员的那天,郑云龙又有演出,“那时候我想着,这可能是命运在捉弄我。没想到!没想到面试的地点和我演出的剧场在同一个地点!”
郑云龙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17 年,郑云龙为了这个戏又辞了一次职,驻扎到了上海,一待就待到了今天。
大学毕业之后,郑云龙去了事业单位做文职,坐了三个月办公室,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再这样坐着,人生可能就废了,那天他第一次辞职,然后就一直坚定在音乐剧的舞台上。
不同于因为对舞蹈、音乐比较熟练的大学同学,郑云龙在19 岁之前都没有系统地学过任何一门专业。大一上学期,他所有的专业课都在及格线的边缘徘徊。大一看了很多音乐剧,从青岛来北京,在大城市里历练、见了世面,大二开始,那些之前积累的艺术熏陶带来的新鲜感和心灵刺激,一夜之间,郑云龙觉得“音乐剧这个东西是在太吸引人了,太伟大了”,应该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
郑云龙
站在《声入人心》的舞台上,郑云龙一秒入戏,镜头面前的他是“高冷”、“严肃”的,但是在社交网络上的他,也会调侃粉丝,用粉丝做的表情包。毕业的时候和阿云嘎一起演的《吉屋出租》,今年他们俩又要把唱词改得更加落地,汉化它,通过这部戏的音乐风格和主角的人生经历传达对爱的认知,争取也让《吉屋出租》中文版早日上演。
当他站在音乐剧舞台上,望着台下观众的眼睛,他就充满了力量。这种力量指引着他行走的方向,也因为这种力量,他会在这条路上走得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