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个月开掉四名员工,老板为何没有找我谈话?
2003年1月,《时尚健康》(Mens’Health)创刊号面世。
虽然我在上海创办过杂志,但是要做好一本美国杂志的中文版,这期间还是遭到了林林总总的挑战。
为加班方便,我将房子租到离中粮广场只有三站地的一间公寓里,每天过起了两点一线的生活。坐在10平米左右的单间办公室里,透过玻璃窗,我看见对面的一群年轻的编辑,其中有网络作家两名,来自其他杂志社的记者数名,还有社招的非专业编辑。还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一本新的杂志就要从我手上诞生了,可我身边还缺一名资深的编辑主任!
对着电话机,我迟疑了很久,不知应该将电话拨给谁,显而易见的是,我的那些外经贸和大国企的同学无法帮到我。
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安妮宝贝 (现在改名”庆山”)。
记得我们在上海有次喝咖啡时听她说起自己要去北京生活。
我们随即约见。
一周后,安妮打电话给我,说同意进入杂志社,担任杂志的编辑主任,负责每期杂志的组稿、选题策划以及终审,而我们支付给她的薪水听起来就是一则笑话,她那时每年只要出一本书就可以活得逍遥自在。刘江得到我请来了这位知名的网络作家时,在听筒那端给与了极大的肯定。
在上海与安妮宝贝短暂工作的时候还没有看到她杀伐决断的一面,在杂志的创刊过程中这一点却展示无疑。工作后的第一个月她便提出开掉4名不合格的编辑,包括一名网络热门作家。事后证明她的决定是对的。
为什么当时我的老板、刘江先生居然没有找我谈谈话呢?
数年之后我们去英国伦敦落实FHM版权合作时,他透露了一点信息:你们初创团队,肯定不太稳定,而且大多数人也不是你亲自招的。我觉得你能搞定,所以不用我出面。
这种鼓励的语言只要真正创办过企业的人才能真正说出来。
4、那天我接到吴泓的一封信,委屈得差点流泪了
时尚传媒集团因为业务总量比较大,体系也比较复杂。两位创始人分管不同的杂志。
我的分管老板是刘江。
我与吴泓见面的次数也不少,他很少说话。看他的书法,知道他是一位很有涵养的男人。说起来,我后来做得风生水起的《男人装》杂志还得先感谢吴泓。是他去英国谈来了版权合作,但是这块杂志业务却分给了我。
有一天,我收到吴泓秘书递给我的一封信。打开一看,是用毛笔写的,字体娟秀。读起来却字字扎心。大意是:《男人装》出刊后我收到一些朋友的意见,有些地方格调不高,要注意社会影响。
从上市情况看,《男人装》一直是处于脱销状态,在集团内外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从这本杂志的版权看,FHM是英国的一本蓝领工人看的杂志,到国内我们洗白白成了白领的读物,我后来将定位人群描述成“后雅皮”,并坚持以“真实”、“趣味”、“性感”、“实用”八字箴言来维持杂志的调性。应该说,即便在纸媒每况愈下的氛围下,《男人装》杂志一直保持稳定的销售和知名度。
2006年,中国男性杂志市场发布会”暨《男人装》两周年庆典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隆重召开。中国期刊协会会长张伯海、新生代市场监测董事朱学东、百度副总裁梁冬、欢乐传媒总裁董朝晖\新浪网副总编辑侯小强等出席。张伯海对《男人装》给与了积极的评价。这里我们第一次将其手稿部分发表:
在具体操作上,我面对的难题是,《男人装》与英国的调性可以有一定差距,但绝对不能是另外一本杂志,从封面性格到内容结构。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本杂志的畅销也引起了集团内部同行的微词,这包括王牌杂志《时尚先生》,而吴泓就分管着这本杂志。
看着吴泓留给我的这封信,我感到委屈。但又不便找我的顶头上司。
几周后,一切似乎云淡风轻。我在刘江办公室汇报工作,顺便提及了吴泓的这封信。刘江笑笑:很正常啊,瘦马,没关系,你就大胆做吧!
从那次起,我见到吴泓就有些尴尬。他毕竟是做大事的人,有时还会与我开开玩笑。
但是有一天,我对他肃然起敬起来。
事情源于我在撰写的一本时尚行业入门书。他得知后通知集团的出版公司要求全力支持。
我在创办杂志过程中发现,要找来一本像样的操作指南几乎没有可能。我只有自己边工作边总结,当我悄悄积累到20万字的时候,我有出版的信心。
在一次与某客户吃饭时,我不小心透露了这本书的计划。当时我的同事苏芒也在场。
一周后我找刘江汇报杂志经营的状况,他表情似乎有些冷,我感到不解。这种表情我很少看到,他对我总是充满了肯定的微笑。
问题出在哪里呢?
我回来思来想去。忽然发现了蛛丝马迹。
他是我的直接老板,而我竟然没有向他陈述过我想出版一本时尚行业教科书的计划。这可以理解为一种不尊重。
第二天,我敲开刘总的办公室大门,向他认真讲述了写作这本书的经过,最后诚恳提出请求老板给写一个序。
刘江没有立即答应,说我再想想吧。
两周后,他拿出了秘书帮我打印的一篇文章,也就是给我写的序言。数千字的文字对北师大中文系毕业的人虽然可以说是小菜一碟,但是对于一位管理者十多本杂志的企业家来说还是有些难处的。序言里也介绍了我和他的认识过程,他对我的评价多为鼓励。如今,斯人已去,徒留我的伤悲。
后来这本小书出版后,吴泓、刘江两位当家人给集团内部发文,要求内部员工认真研读。
当时人事部的总监刘容对我私下说:现在新员工人手一本你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