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老朱煮酒
“刘江去世了。求证。”
晚上一位师弟微信我,我一愣。
不可能吧。前两天喝酒,还有朋友托我介绍,想跟刘江认识,而且,没听说他身体不适啊。去年11月底,我转了一篇关于刘江的文章,他还特意微信向我表达了感谢,说好久没见,找个时间一起坐坐。
但师弟的信源似乎很确定。
我心中狐疑,遂试探性地给刘江发了个微信。但他没有回我。过去,我微信他,他总是及时回应我。我心里一怔,有不祥的预感,迅速呼叫我的两位老兄IDG的王明春和黄翔兄,向他们打听。两位最初都回我说不会吧。没过几分钟,两位先后回我,说Huge已确认。
我怔住了。太座也很吃惊,刘江曾是太座的老板。
1995年,我认识刘江时,他和吴泓领导的时尚还刚起步不久,他们和他们的杂志,还没有成为中国时尚圈的风向标,中国杂志界的老大。
(时尚初创,左起,张波、艾民,吴泓、刘江。图片来自张波兄的博客)
那个年代的刘江和吴泓,边学边干,携手合作,用十年时间创造了中国媒体业的奇迹。2003年,我在筹备《传媒》杂志从行业机关刊转向市场导向的专业杂志过程中,曾遍访时尚杂志社的中高层,最后以《时尚模式》为题,写了一篇介绍时尚杂志成长的长文。这篇文章,不仅是介绍时尚杂志的编辑运营版权合作及管理模式,更有一种为时尚正名之意——当年吴泓曾跟我谈过这点,他认为过去时尚类媒体因为带着明显的消费主义色彩,作为消费类杂志的代表,一直被传统的中国媒体业以有色眼镜看待,饱受歧视偏见。也就是这篇文章之后,时尚杂志名正言顺地走向了中国杂志业的前台。
即使过了多年,每次见到刘江,他都念念不忘我当年写的《时尚模式》。他经常跟我提到,他们时尚又有了许多新变化,新创新,我应该再为时尚写一篇,他半开玩笑地跟我说,如果我愿意写,他愿意付我一笔丰厚的稿酬。
因为跟吴泓刘江相识甚早。即使我离开传媒杂志和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后,我每年也会去时尚坐坐,每次去,吴泓都会抽时间跟我聊做媒体的喜怒哀乐。每次从吴泓办公室出来,也总会去刘江办公室一坐,他总有些“醋意”,跟我开玩笑说,朱学东你是瞧不起我啊,每次要走了才到我这儿点个卯,下回能不能先到我这儿?
时尚先生第一次换将时,我太座还在时尚服务。刘江跟我太座说,回家跟你们朱学东说一声,请你家朱学东来当先生主编吧。太座回答说,朱学东可干不了,他也不会干这个。我后来去时尚,刘江又跟我半开玩笑提这个话头,我笑笑说,刘总,你看我这德性,像是能在时尚圈呆的人么?我向刘江推荐了我的师弟,我说他合适。师弟曾经做过一本本土时尚类杂志,当年和他的搭档,我人大的一位师弟,号称要向时尚的吴泓刘江学习,做黄金搭档,吴泓刘江见过他。不过杂志失败后,师弟迷上了影视,也谢绝了我的推荐。殊为遗憾。
当时吴泓就时尚先生主编的候选人征求我的意见时,我对他们的名单提了否定意见,我建议吴泓从内部挖潜,毕竟时尚先生是时尚集团的重镇。时尚内部合适人选倒是有,但刚刚被任命为另一本杂志的主编。我建议权衡在集团内部的重要性,后来,这位刚被任命为另一本杂志的主编人选,很快就被任命为时尚先生的主编。刘江后来见到我,气哼哼地说,朱学东,听说是你提的建议,他可是我培养的啊。当然,也是开玩笑。
吴泓去世后,我后来也因为工作忙乱,很少去时尚大厦。记忆中只有两次,一次是微博初兴,陈彤托我邀请时尚杂志整体入驻微博,跟刘江联系好后,我带微博的朋友去时尚,当时刘江安排了瘦马来对接此事。再有一次,是前些年我在时尚大厦边上的腾讯汇有活动,顺道去刘江的办公室坐了坐。我们俩后来的见面,基本都在媒体圈朋友聚会时。
当年新京报做时尚圈活动,张学冬总找我,让我出面邀请刘江担任活动的评委和颁奖嘉宾,我微信他后,他只回了一句:学东,你的事,没问题。尽管第一年他因故在国外未能亲临颁奖现场,但后面几次,他都担任了评委,也曾当过颁奖嘉宾。
2009年吴泓英年早逝,刘江找我,希望我能为他的搭档写一篇纪念文章,我遵嘱,当然也是我自己的心愿,当时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我所认识的吴泓》,以表达我对吴泓的哀思和感激,另一篇题为《吴泓·刘江·熊晓鸽:中国杂志业的黄金三角》。
熊晓鸽现在是IDG的老板,曾经担任过IDG全球高级副总裁,是中国投资界的顶级大佬。早年时尚的海外版权合作,都是通过IDG进行,而无论是时尚跟海外版权合作,还是创办新的刊物进行新的投资,当年都是吴泓刘江熊晓鸽三人一起商议敲定后执行的。吴泓去世,黄金三角失其一角。后来市场发生新的变化,IDG卖掉了绝大部分媒体业务,包括与时尚的合作关系,原来的黄金三角,只剩下刘江一人独力支撑。
没想到如今刘江也走了。
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斯人已去,音容犹在。静夜思多,唯有伤感阵阵袭来。
刘江兄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