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嫣
年末大大小小的盘点滑过,有人如大梦初醒发出疑问:唐嫣这一年在做些什么?
那段时间,公开露面的活动不多,机场街拍失去了她的踪影,拥有6000 万粉丝人数的微博偶尔更新,都是私下里的“小幸运”,只露出一双手为粉丝弹钢琴曲,人影小到像素也无法拯救的登山照,以及夏日晚风一起拂过的踩着滑板的身影。当她再次俏生生地立在你的面前,笑出一对标志性的酒窝,你才会想起,她依然是这名利场里的一分子,只是浮华不再在她眼中。风一样卷进化妆间,囫囵吞下两个包子,又恋恋不舍地吃下好几个糖糍粑才罢手,毫无所谓作为女明星的“自觉”。
她自己对曝光度的降低极为得意,“你们不觉得去年没怎么见我吗?也都没有看到我在机场出现,频率很少。因为我都在剧组,没怎么出来,去年做得比较开心的事情,就是一心一意做一件事情。”
一心一意地工作后,就是一心一意地生活。半年前她就向经纪人宣布:我要休假!临放假前来了一份配音工作,她抽出假期,没日没夜地在配音间待了19 天,突然发现:“明天开始我竟然什么都不用做了。”像长途跋涉后登上山顶眼前只余峭壁,旅人的喜悦中,也会掺杂些微的空落。经纪人帮她填满:“你如果不反对,我这可以全是工作的。”她赶忙拒绝。
唐嫣
6 点起床、10 点睡觉,醒着的时候出门买些花骨朵,回来按着自己的喜好随意摆放,然后便坐着等它绽开,旁的事一概不知,俨然过上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生活。时间流逝的间隙里,有生活想要告知的意味。唐嫣明白,于是更加随缘从容。
出生于上海,从小在优渥而受宠爱的环境中长大,唐嫣自有一份傲气,这种傲气不是眼高于顶的短视,而是“君子慎独”的修养。她礼貌地拉开了与舆论的距离,留下自己独处的空间,享受生命中最简单的那些快乐,之所以具备这样做的底气,是因为她对自己、对世界,都有着足够清醒的认知。
“听”唐嫣说话,和“看”唐嫣说话,是两种全然不同的体验。她的声音带着一点咬住后槽牙的鼻音,尾音不自觉地往上拖出一个小调,儿化音里带着南方人的字正腔圆,听起来人如其名,像颗粘牙的牛奶软糖。但当她说的话落到纸面上,那些潜藏在其中的锋利,那些纯粹发源于自我的主张,才会渐渐浮出水面,牛奶软糖的夹心,是一颗掷地有声的水果硬糖。
唐嫣
不恋过去
一夕之间,从30 岁回到20 岁的年代,你有什么想改变的?又有什么想要挽回的?在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结果是否依然一样?“如果提前知道一切,结局会改变吗?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还是冥冥中自有安排?”
唐嫣在《时间都知道》里,获得了体验上帝视角的机会。31 岁的时简人生一路顺风顺水,从未经历过大风波,却在一次意外中梦回十年前,事业与爱情尽付流水,提前遇见原本相濡以沫的丈夫,看见的却是他挽着其他女孩的手臂离去的背影。当一切从零起步,所有的回去与归来,都是为了与爱重逢。时简对爱的执着,在剧情推动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打动着唐嫣的心,与她内心深处的倔强引发了共鸣。她对时简爱得愈深,也就伤得愈深,仍然深情告白“时简虐我千百遍,我待时简如初恋”。
时简的“虐”,虐在身心两方面。有着一颗“少妇心”的“少女身”时简做出的决定,与20岁时白纸般的自己迥然不同。一点微小的改变,带来的就是蝴蝶效应般的风暴,明知后果却无能为力,“如果不是记忆太清晰太鲜活,她也宁愿怀疑所有一切只是南柯一梦,她只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而已……她在噩梦深渊里醒来,只想回到那个最爱的人身边。”
《时间都知道》的故事不同以往,没有泾渭分明的阶段性,要怎么去拿捏20 岁与30 岁不同的心态,遇到不同的人和事是用20 岁还是30 岁的状态去应对,唐嫣自认,只有经历过一遍,才能够懂得每一分钟里时简的想法。当《时间都知道》配音工作摆在面前时,她宁愿推迟假期开始的时间,也要自己去完成。“请别人来配的话,声音可以很漂亮,但是她可能没有办法像我亲自演过这样细微地感同身受。”如果配音演员的演绎和自己的想象出现分歧,就会成为唐嫣眼中的遗憾,她不愿意让遗憾发生,所以即便“我的声音一定是有瑕疵的,不如专业配音演员那么完美”,她还是想自己来完成这份工作,把握住想要表达的准确度,让自己的角色更有完整性。
50 集1300 场戏的配音分量,在唐嫣的职业生涯中前所未有,除却在没有对手的情况下重新演绎一遍对手戏的挑战,一面酝酿情绪,一面还要和屏幕对上口形,配音的专业性带来了全新的难度。
早上10 点钟进配音间,晚上12 点和着星月而归,除了吃份盒饭,几乎不踏出房门一步,一天下来,难免不坐得腰酸背痛。配音导演提前给唐嫣做心理准备:“就是我们专业的配音演员,也是配两三天,要出来休息一天的。”唐嫣坚持下来三天,得到了配音导演的夸奖;七天,配音导演发出了“不是吧”的感叹;整整19 天下来,没有一天间歇,有时配完一场情绪消耗量极大的戏,配音导演体贴地问她需不需要出门透透气,唐嫣自己摇头拒绝,在剧情里她一点儿也不觉得闷,配音时她甚至能想起这场戏是哪一天拍的,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从右手边厚厚一沓“未完成”,到最后一天凌晨6 点左手边摞起的“已完成”,唐嫣的毅力获得了工作人员的交口称赞。
配音期间恰逢跨年,唐嫣忙里偷闲发出一张工作照:“当你们在各种跨年的时候,我还在上班。”转身继续工作,那天与往常唯一的差别,就是“多加了几个菜,吃饭的地点挪到了楼下大客厅”。
时简重返的那十年,唐嫣陪她一起走过两遍。备受宠溺、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时简,在人生的复本中经历了成长。30 岁的她不接受人生的巨大变故,无论如何都要找回失去的一切,却在重新走过一遍20 岁后,学会了接受生活的状态,珍惜已经拥有的一切。
“时间本身就是每个人都没有办法去参透的谜题,但是往往很多人都希望能够提前知道结果。当你提前知道了之后会怎么样?如果让你重新再过一遍,你是不是就觉得可以把过去不想发生的事情、想改变的事情都去改变一轮?是不是真的可以这样?”这种可能性带来的未知,是《时间都知道》最吸引唐嫣的地方。她又和时简不一样,早就学会接受的唐嫣深知生活中绝无这样的可能性,对自己的每一次决定都做出审慎的考量,即便重活一遍,也没有想要改变的事情,不做无谓的假设,坦然地认可“不可能回去,就没有必要设想”的现实。
唐嫣
不设想未来
是不可能回去,也是不愿意回去,唐嫣珍惜着每一个最好的当下。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年岁,她都发自内心地认可着自己面朝的方向。时间带给她的,是永远的未知和新鲜的体验,“现在让我回到18 岁、20 岁,很多事情我做不了,可是我觉得我现在可以。”她不留恋过去,也不设想未来,只有活在当下,才能体会当下。
和剧中的虐心纠结不同,《时间都知道》的拍摄格外轻松默契。同剧组演员都是唐嫣的旧相识,窦骁是2015 年就合作过的老拍档,吕一是多年好友,杨烁更是大学同窗,“知根知底,就怕我爆他料”,四个人意趣相投,成立“一包糖豆”组合,不仅在剧组内插科打诨,还把吃喝的边界拓展到了英国。
《时间都知道》剧组赴英国取景,这可苦了唐嫣,她有一个正儿八经的“中国胃”,热爱本帮菜,少了汤汤水水,一顿等于没吃。慑于英国“黑暗料理”的“盛名”,每天拍摄收工,“一包糖豆”就开始出动,拿出手机遍寻附近的中国餐厅,十几天下来,生冷食物倒一点没沾。吃得心满意足,再走上两三站地回酒店,以作消食之用,“挺开心的,因为在走回来的过程中,一路就在看,就是在看。”单纯的“观看”动作已经足以让唐嫣满意,她许久不曾体会到作为“看风景的人”的感受,更多的是作为被观看的那片风景。
吃,一个简单的字,一件日常的事,在唐嫣看来却是顶顶重要的大事。她会吃,在挑选食物上有很高的标准,就像她平时不吃冰淇淋,却在每一次去到意大利时,都忍不住来上一份gelato。和普通的冰淇淋不同,gelato 采用纯手工的制作方式,只加入奶、蛋和水果,不加入任何水,也不像工业制作的冰淇淋一样通过注入空气的方式来增大体积,味道浓郁自然,口感细腻柔滑,不爱吃冰的唐嫣难免也将其视为挚爱。
除了感官上的享受,吃对于唐嫣而言,还有一层更为重要的意义,它是陪伴,是交流,是生活本身。一晃半年在外拍戏,休假在家,她和父母一起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吃饭,“我是很在乎跟家人一起吃饭的,不太出去吃。”年夜饭更不消说,每年都还保留着全家人齐齐整整落座,摆上一满桌丰盛菜肴的仪式感。
唐嫣
在一个追逐曝光度的行业,在一个看重流量的时代,无视数据组成的曲线带来的压力,仅仅是为了和父母坐下来吃饭,唐嫣的选择令人侧目。敢于放下一切去追求生活体验,就算是普通人,也很难有这样的勇气。
她美滋滋地捧着脸说:“最近睡得好,连皮肤都变好了。”唐嫣睡得实,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眼一闭,再一睁,一夜无梦。前段时间,她下载了一个测试睡眠质量的软件,连着两三天都测出了96分的高分,把手机一甩:“测啥啊?别测了。”吃饭睡觉两件大事解决了,人的心情自然就愉悦了。
佛系?什么意思?养蛙?什么游戏?真正的佛系青年,压根不了解“佛系”的流行,听了解释,唐嫣才反应过来,这不是我本人吗?佛系青年唐嫣有自己独特的刷朋友圈技巧,点开页面,手指一下、两下、三下,看到什么就是什么,滑过这三屏,就不再往下浏览。随缘社交法不止这一项,自觉患有轻微“社交恐惧症”的唐嫣坚信,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不去社交,就不会觉得恐惧”。
不曾获得从容心态的从前,懵懂的少女对未来也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高中时,唐嫣和两位好友画下宏图愿景,三个人要一起买下三栋连排大house,都有着三角形的房顶,“没有就不够梦幻和童话啊”,外墙要足够打眼,“很远望去一看就知道是谁家”,分别粉刷成粉红色、纯蓝色和纯粉色,再挂上巨大的Hello Kitty,室内更不用说,堆满Hello Kitty 就对了。唐嫣拿着亮晶晶的Hello Kitty 化妆镜,说起少女时的梦想,眼神依旧闪闪发光。如果不是限于现实的可能性,她大概真的会把这个计划付诸实践。
小时候热烈盼望着长大,长大后才发现最美好的是学生时代。如今的唐嫣不去想象未来,想象不出自己未来是什么样子,也是对未来不设限制的一种方式。如果有,那就是这个不会自己化妆、每次DIY 都被化妆师和粉丝一致“嘲笑”的女明星还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到了70 岁满头白发之时,依然是一个把口红当作必需品的精致老太太。
唐嫣
这世界上不存在“你应该 ”
唐嫣也不总是这样笃定的。如今的从容,固然有家庭的稳定带给她的熏陶,但更多的,是时间送给她的礼物。
曾经她和旁人一样,刷朋友圈刷微博无所顾忌;曾经她不懂得为什么自己要承受莫须有的猜测;曾经她为别人达不到自己的标准而大失所望,明明可以做得更好,为什么不做呢?渐渐她学会接受和改变,天降秘籍打通任督二脉的机缘,只会出现在电视剧里,现实中的变化是润物细无声的,今天想明白一件事,明天搞清楚一个人,稚拙的心被打磨成一颗七窍琉璃,终于豁达通透。
舆论环境对她不友好,她就干脆关闭通道,不为外物左右自己的心情;没有办法左右别人的认知,索性便不去左右,既然无法改变,就不去纠结,“我一直说嘴巴是长在别人身上的,所以看得比较开,比较宽容”;工作上别人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她转个弯想想,理解了,每个人给自己设下的标杆不同,不必去强求,顺便反省了从前“己之所欲要施于人”的自己:“什么叫‘你应该’?你又不是我。没有‘你应该’,只有‘我应该’。如果这件事情是我自己的事情,我当然是按照我的标准完成,但如果是你的事,你觉得已经OK 了,我没有权利要求你应该怎么样。”
学生时代,老师就评价唐嫣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她把这一点解释为专注,“关注别人很累,我并不想关注别人”。专注帮助她在沸反盈天的环境当中,依然能够不受物议的干扰,无论是去工作还是去生活。唐嫣选择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设想观众给予的回馈,能走到哪儿都算随遇而安。
唐嫣
不受限让她有了更多新鲜的尝试,自己出任制作人,参与限量版糖果包的设计,前年,唐嫣签下了自己旗下第一个艺人。做“老板”,对她来说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自己也是从新人一步步走来,有了能力之后,同样想多给新人们一些机会。
唐嫣的路越走越宽阔,颇有了几分“大女主”的气势。评论家们对“大女主”电视剧霸屏的讨论,在她看来只是一个伪命题。所有的故事,去掉相识相知的细枝末节,用5 分钟的梗概介绍完毕,都不免被归类进有限的几个命题;所有的人物,略过她的挣扎与向往,用固定的模式去套用,就只剩框定的几个类型。但故事和人物打动人心的地方,恰恰就是这些被去掉、被略过的部分。
更何况,“大男主不也一样吗?”唐嫣的话直接击中了盲区,当相同的逻辑套用到男性主导的电视剧中时,舆论表现出的熟视无睹,是不是意味着对女性能够抵达的高度、取得的成就的评价有些过于严苛了?“现在的女性更加独立自强,而不是仰仗其他人”的趋势让唐嫣觉得,“大女主”的戏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世界上有那么多美好的事情,为什么偏要盯着不美好的地方不放?与其如此,她宁愿多翻翻粉丝送给她的礼物。去年生日,粉丝们把她一年参加过的拍摄、出席过的活动整理出来,写上想对她说的心里话,做成画册送给了她。“我很喜欢他们给我做的这些东西,胜过他们送给我其他东西。这些是我自己也没有办法去做到的,好些东西可能我自己都忘了,但是他们帮我整理了这些记忆,我觉得非常珍贵。”
时间教会时简学会接受,也教会唐嫣懂得沉淀与从容。她从来没有奢望过永恒,“没有谁是永垂不朽的”,只要在某一个阶段曾经被人记住,她就已经知足。无法参透的时间谜题,答案不过是“这世界我来过、我爱过、我战斗过,我不后悔。”那些输了时间的人,都是没有好好对待时间的人。